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維的詩渭城

王維的詩渭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2 09:20:30

唐代大詩人王維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詩——《送元二使安西》。根據《大唐傳載》記載,這首七絕一經問世,就被當時著名的歌唱家李鶴年編成了《渭城曲》。

這首曲子從唐朝的開元、天寶年間,一直走紅到了中晚唐時期。到了宋代,因為蘇轼鬧出的一場“誤會”,它被改名為《陽關三疊》,同時傳播達到高峰,成為宋人餞别時的保留曲目。後來,在明清時期變成琴曲,成為了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陽關三疊》。

王維的詩渭城(王維在渭城寫一首送别詩)1

王維在唐朝天寶年間曾擔任宮中太樂丞,按照現代的話說,他就是在外交部下屬禮賓司管理禮儀接待用的音樂。而且王維不僅精通音律,還擅長繪畫。

他這一首送别小詩,前兩句寫得風景如畫,後兩句寫得義重情深。至于詩中送别的對象,看樣子應當是一位被公派赴安西戍邊的官員。《唐律》中稱,杜甫說這位“元二”即詩人元結。

一、《送元二使安西》賞析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本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有學者分析,應當是寫于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以後,即安史之亂以前。

詩的開篇第一句,直接點明了事件發生的地點,是在長安西北的“渭城”。那裡曾是秦代鹹陽故城。唐人從長安出陽關,都是從渭城出發,因而渭城裡面設有專門的官方驿站。

清晨,下了一場陣雨,不一會兒就停下來了。所以說是“朝雨浥輕塵”,雨不大,隻是把地面剛剛打濕而已。

王維的詩渭城(王維在渭城寫一首送别詩)2

這一場雨可以說是下得恰到好處,因為雨小,正好把官道上揚起的飛塵洗淨,且路上不會留有積水跟泥濘。

細雨沾濕了道路兩旁青青的柳樹和客舍的白粉牆,讓它們的顔色變得清新可愛,就像是剛剛用丹青染出來的一樣。

送别的題目,經常會被寫成傷感之作。比如白居易的《賦得古草原送别》末句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而王維自己也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的句子

但是,王維在這首詩中的送别,卻是非常平靜的。這是因為,元二是奉王命前去安西前線戍守的。當時大唐國力鼎盛,安史之亂還沒有爆發。

盡管安西荒僻,生活上不如長安便利,卻也沒有太多的危險。并且任職期滿後,假如不出差錯,元二還有可能會得到朝廷的褒獎,或者還會升官。

盡管如此,王維還是要在詩中表達出對朋友元二的不舍之情。與好兄弟在一起,就不作“兒女共沾襟”式的話别了。國人在和朋友宴飲送别時,喜歡互相敬酒,因此王維才會在詩的最末兩句中說“勸君更進一杯酒”

王維的詩渭城(王維在渭城寫一首送别詩)3

再喝一杯,再多喝一杯,為什麼呢?因為這一杯酒代表的是“兄弟情誼”。出了陽關,到了安西都護府。那兒雖然有酒,卻沒有可以共飲的“故人”了。

王維這首七絕,一經問世就紅遍了整個大唐。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李龜年的弟弟李鶴年,将它譜成了《渭城曲》四處傳唱。後來白居易設家宴,也總是拿它來唱。因為它的感情濃淡,恰到好處,适用的場合就比較寬泛。

元代以後,中國人把設宴款待朋友,叫做“接風洗塵”,想必這“洗塵”二字,正是從王維的“朝雨浥輕塵”化來。隻不過,這裡的“洗塵”不再代指為親友送别了。因為送别有了專用的曲子來唱,名字就叫《陽關三疊》。

二、《渭城曲》與《陽關三疊》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唐朝走紅的時候,曲名一直都叫《渭城曲》。傳到宋朝以後,宋人把《陽關曲》和《渭城曲》兩個名字弄錯了。

他們把《陽關曲》當成了《渭城曲》的别稱,事實上《陽關曲》在唐朝是一首少數民族風格的曲子。《渭城曲》被改名以後,最初仍然以歌曲的形式在酒席上傳唱。

王維的詩渭城(王維在渭城寫一首送别詩)4

後人不斷地改良這首曲子,又在它的後面加了幾組唱詞。等于是給王維的故事做了細節化的處理,并分為三段來唱,合起來稱“陽關三疊”。

宋代文學極其繁榮,書生們沒事做的時候最喜歡去修改古詩詞。李白等人的大作,像《靜夜思》、《将進酒》早被改了無數遍。當然,王維的這首送别詩自然也不會例外。

甚至還越改越離譜,到了後來已經變成了130字以上的長詩了。據說蘇轼還為了這首曲的唱法與人争論:這曲子原來叫“三疊”,現在都被人唱成了“四疊”。

明代文學家胡震亨在其作品中說:唐詩入樂傳唱,最初最多的就是王維的作品,中晚期則是李益、白居易的居多。在《陽關曲》的影響之下,宋詞作品中有164首作品化用了《送元二使安西》的句子。

從唐朝到宋朝,從《渭城曲》到《陽關曲》,最後變成《陽關三疊》還和蘇轼有關。因為他曾在《記陽關第四聲》中,提到此曲的古調是“三疊”。

王維的詩渭城(王維在渭城寫一首送别詩)5

有一部分學者說,這其實是蘇轼在讀白居易的詩時,誤把白居易詩“新唱《陽關》第四聲”中的“聲”,誤認為是“疊”,結果就讓《陽關曲》變成了《陽關三疊》。

但是這個涉及古代音律學,蘇轼都搞不懂,現代普通人更加搞不懂了。到了元金時期,《陽關三疊》唱的人相對較少,但是元好問等人還是會唱。

明清進入了一個低谷,逐漸由歌曲變成了琴曲。在清代弘治年間,琴曲《陽關三疊》開始走紅。從此它就從坊間、酒桌普通人傳唱的流行歌曲,變成了宴會上高雅的古琴曲了。

在明代的黃龍山《新刊發明琴譜》當中,《陽關三疊》竟然有八段之多。除了首段是王維的詩以外,後來都是後人自己添加的内容,不如叫“陽關八疊”。

由于《渭城曲》本身蘊含的“送别”文化意義,《陽關三疊》得以流傳千年。《陽關三疊》在近現代,除了古琴曲,又有琵琶曲、笛子曲等多種形式,逐漸成為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中的代表作。

結語

唐人送别的佳作不少,為什麼單單王維這一首《渭城曲》傳播最廣呢?我想,除了是因為他曾經在唐宮中擔任樂官,與李龜年、李鶴年兄弟熟識。

王維的詩渭城(王維在渭城寫一首送别詩)6

更是因為他本身精通音樂,在詩中連用“輕塵”、“青青”和“新”等聲韻柔和的字眼。因此這首小詩,不光讀出來有詩意,唱出來的韻律也很柔美清新。

尤其是最後二句詩,直接刻畫出了一個酒宴上送别的場景。“勸君更進一杯酒”。所有真摯的情感、殷勤的話别,各種豐富複雜的情緒,全都在那一杯清酒,一聲“故人”之中包含了,所以廣受好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