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煙雨,文章開始前,請大家花2秒鐘的時間,給作者點個關注,分享,如果覺得作者寫的尚可,也請您點個贊,若有不同的意見或者給作者提批評和建議,也歡迎留言讨論。
若說楊柳配春風,杏花配微雨,那和春水最相配的,必然是桃花了。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風斜斜、雨細細,碧林裡,原野上,是蒌蒿滿地蘆芽短。一彎溪水流過桃林,水映桃花影漸迷,桃花的粉面含春、流水的明碧溫軟,相得益彰、流韻橫生,直染得春日風情萬種。
當桃花邂逅了流水,便是春意濃濃,情意綿綿,這一種相遇,溫暖而不熾烈,清淺了歲月,驚豔了時光,勝卻人間無數。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飛
張志和 〔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公元772年九月,顔真卿任湖州刺史,張志和駕舟往谒。
時值暮春,西塞山前,有白鹭自由翺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鳜魚歡快地遊來遊去。
一個漁翁頭戴青色鬥笠,身披綠色蓑衣,冒着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
張志和的這首詞,可以說是一幅用文字寫成的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山水畫,色彩明優意萬千,脫離塵俗釣湖煙。
他展示的決不是俚俗,也不是一般隐居文人以求靜求閑淡為終極目标的那種怡然自得,而是一種在絕然出世、高蹈遠塵的同時,又渴望生命的感情和思想,是道家“靜中含動,動靜相濟”精神的參悟。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唐代〕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霭,飛泉挂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李白在十八、九歲時,曾隐居在大匡山讀書。與山風為伍,與鶴鹿相伴。
晨起,陽光透過樹葉斑駁地灑在地上,隐隐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門前的桃花上,帶着幾點露珠。
樹林深處傳來呦呦鹿鳴,野鹿時隐時現,正午時來到溪邊打水,森林茂密,聽不見山寺的鐘聲。
河邊,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飛瀑高挂在碧綠的山峰之間。
書讀累了,想去拜訪觀裡的道士,可是走到門前,卻是大門緊閉。
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隻好依靠幾棵古松,排遣愁思。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李白的這一句,仿若是賦予了文字神奇的魔力,默默一讀,就可感受到山間歲月的靜好。
山中問答
李白 〔唐代〕
問餘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一生喜歡遊山,對于大山很有感情。
公元727年自737年,李白隐居湖北安陸的碧山桃花岩。
山中清清幽幽的歲月,充滿了無窮的魅力。
悲傷時,落花流淚作賦,淹沒昨日風流,自賞孤芳;幸福時,煙霞滿紙吟誦,飄滿紅塵角落,書寫流年。
有人疑惑不解地問他,為何幽居碧山?他笑而不答,目光所及之處,缤紛的桃花随着清澈的溪水悠然飄向遠方。
桃花溪
張旭 〔唐代〕
隐隐飛橋隔野煙,石矶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在大書法家張旭的眼中,桃花流水是一幅渾然天成的墨寶,流水寫意,桃花染色。
遠處,是深山野谷,雲煙缭繞。透過雲煙望去,那橫跨山溪之上的長橋,忽隐忽現,似有似無,恍若在虛空裡飛騰。
近處,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島如嶼。那飄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漁船在輕搖,景色清幽明麗。
這境界是多麼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
他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飄流不盡的桃花瓣和漁船出神,恍惚間,他仿佛自己就身處在陶淵明詩中描繪的那個桃花林中,眼前的漁人也成了當年進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漁人。
于是,脫口就問漁人:桃花溪每天都從桃花源中流出,那麼可知道那個桃花源入口的洞在哪裡嗎?
漁人當然不可能知道,畢竟這終究不是真正的桃花源。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縱使身在無間,心也恍然若桃源。
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杜甫 〔唐代〕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公元761年春,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
春暖花開時節,他倚着和煦的春風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溫暖的春天使人懶洋洋地發困。
眼前,黃師塔前的江水向東流去,水邊,是一叢叢盛開的桃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深紅欲滴。
芬芳的香味随着春風湧入他的心扉,頓時睡意全無。
這樣的美景,任何不開心,也會徹底治愈吧!
江南曲四首·其四
儲光羲〔唐代〕
日暮長江裡,相邀歸渡頭。
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船流。
暮春時節,落英缤紛。
一江春水向東流,葉葉輕舟蕩漾在落紅點點的江面上。
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喚,結伴而行,江面上輕舟來去,槳聲、水聲、歡聲、嘻笑聲,此起彼伏,彙成一片,交織成一首歡快的晚歸曲。
觀之,不禁令人心旌搖曳,情愫暗生。
也許,在這些青年男女之間,有的已經建立了戀愛關系,此時正眉目傳情,同船共渡,且歌且行。
有些還隻是一廂情願,處于暗戀階段,或是雖相互愛慕卻因矜持而不曾表白,正心生焦躁。
不管怎樣,在這種公衆場合且又駕舟而行的情形下,他們都不好有什麼引人注目的舉動。
但熱烈的戀情又使他們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他們隻好利用手中的槳,撥弄着船兒,有意無意地靠近對方,追逐對方,或以歌聲神情傳遞自己的傾慕,或以手勢動作表達自己的愛意,期待得到對方的青睐與回應。
在有情人看來,自己就是那跟随對方船隻的花瓣,盡管槳橹激起的浪花擊沉了落英,阻礙了它的追逐,但落花終會散而複合,去而又來,永遠追随着它愛戀的輕舟,不離不棄。
辋川别業
王維 〔唐代〕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優婁比丘經論學,伛偻丈人鄉裡賢。
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公元744年,王維在終南山中買下了原先屬于宋之問的别墅——辋川别墅,略加改建之後,便成為他的世外桃源。
這裡的山色美景、清流溪瀑傳遞着一種迥異于喧嚣都市的奇異的甯靜。
春播的季節,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與桃花。
一夜春雨之後,桃花更加豔紅欲滴;蒙蒙春霧籠罩,一帶綠柳飄煙。
王維從長安回到辋川,尚未錯過春耕,久别的鄉鄰來訪,他披衣相迎,歡聲笑語,心情非常喜悅。
有人說,如果把四季各比作一種心情,春是甘的,夏是辛的,秋是澀的,冬是烈的,那王維的辋川,則是甜如蜜糖的蜂巢,永遠有花開明媚,陽光燦爛。
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杜甫 〔唐代〕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公元761年,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浣花溪畔,景色秀美,本是一派祥和安定,最宜養神修身。
然而飽嘗亂離之苦的杜甫,卻依然心系天下,憂國憂民。
盡管眼前繁花似錦,家國的愁思依然在心頭萦繞。
暮春時節,柳絮随風飛舞,落花逐水飄流。
他看着眼前的柳絮和桃花,它們多像一群勢利的小人,對春天的流逝,絲毫無動于衷,隻知道乘風亂舞,随波逐流。
正如杜牧所說:“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因為心中有愁,無心欣賞春花,花好是花好,我愁是我愁,了不相幹。
蘭溪棹歌
戴叔倫 〔唐代〕
涼月如眉挂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叔倫崇尚朦胧的詩歌觀,他說:“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戴叔倫48歲時曾任東陽令,一天夜晚,他乘船路經蘭溪,一彎蛾眉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低挂在水灣的柳梢上。越中水清如鏡,兩岸秀色盡映水底。
蘭溪在接連下了三天的春雨後,溪水猛漲,魚群竟在半夜中湧上了溪頭淺灘。
涼月如眉、山色鏡中,夢幻的桃花雨,離奇的鯉魚灘,都讓他如癡如醉,随着他的詩詞,我們也仿佛身臨其境,靈動的山水、飄渺的畫面,讓人回味良久。
憶江南·春去也
劉禹錫 〔唐代〕
春去也,共惜豔陽年。
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
惟待見青天。
公元838年,劉禹錫和好友白居易同在洛陽為官。
他們朝夕相伴,把酒對歌,相談甚歡。
春日的桃花飄落在流水上,他們倒滿竹葉青美酒一飲而盡,大笑着醉倒在了酒杯前。
這世上最美好的事,大約便是這一季春光,有你。
漁父·浪花有意千裡雪
李煜 〔五代〕
浪花有意千裡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幾人。
人道是“空殿看人入,深宮羨鳥飛”。哪怕身居高位的李煜也不例外。
他早已厭倦了皇宮裡的爾虞我詐,明争暗鬥。
又是陽春三月時,他出門賞玩,眼前,桃花流水暖風絲。
一陣風來,清溪的浪花仿佛也很高興,卷起了千萬重的雪浪花,像是在歡迎他這個久違的朋友。
灼灼桃花和如冰雪晶瑩的李花,默默無言排成一行行,像是在夾道歡迎他這個貴客,讓他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
他真的很想,攜一壺美酒,懸一根釣杆去作一個煙波釣徒,擺脫世俗的羁絆,避開名利的枷鎖,自在逍遙去。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李煜 〔五代〕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别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亡國後,汴京三年階下囚的生活,李煜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苟活成了他最大的奢望,他所有的努力不過就是想活下去。
為此,他含羞忍辱,就連身邊舊日的宮妃被辱,他都忍氣吞聲,連表示一下憤怒都沒有,都不敢。
門外的桃花在潺潺雨裡一片片凋零,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即使身蓋羅織的錦被也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隻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愉。
他不敢出門遠眺,倒不是身邊近衛森嚴,而是昔日的無限江山已不再是南唐河山;離開容易再見故土就難了。過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所有春天都會謝幕,有的人聚散随緣,不悲不喜;有的人心境黯淡,落寞惆怅。
人世間,沒有幾人能夠真正做到得失随緣,心無增減。春花凋落,秋月無言,總有人凄凄慘慘。
其實,人們所感傷的,還是匆匆來去的人生。
春天去了還會再來;年華卻是去而無聲,永不回來。
至于李煜,他心中的滋味更是難言。水流花謝,兩處無情,自然會讓他悲涼;江山如畫,隻是曾經,更讓他極度痛苦。
春日
晁沖之 〔宋代〕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争随流水趁桃花。
晁沖之終身不戀功名,心裡也就沒有那麼多遺憾。
這一天他閑來無事,信步走到郊外,他看到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小溪兩岸,樹木陰陰,草木之綠,溪水之綠,互相映襯,相互疊加,簡直是一個碧的世界,綠的王國。
他深深的陶醉在這濃濃的“綠”之中了。
已經是暮春了,桃花已經開敗,風吹雨打,片片飄落,其中一部分落入小溪,随波逐流,一路漂流到了這兒。
水中的鵝鴨,顯然又不知道什麼叫春愁,但見它們也随着水波,遊來遊去,時上時下,争先恐後,争相追逐着水中的桃花。
春已去盡,鵝鴨不知,故歡叫追逐,無憂無慮,而人卻不同,既知春來,又知春去,落花雖可追,光陰不可回,詩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浣溪沙·漁父
蘇轼 〔宋代〕
西塞山邊白鹭飛,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處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元豐七年四月,蘇轼離開待了四年的黃州,奉诏赴汝州就任,汝州路途遙遠,途中沿長江南下。
南下途中,他經過西塞山,江邊白鹭在飛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鳜魚長得肥胖。
他披着青竹殼鬥笠和綠蓑衣。突然就想到了當年的張志和,也想到了那首《漁歌子》,自己不就是張志和筆下的那個漁人嗎?斜風夾雜着細雨,過着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一樣的心态,一樣的人生,時隔百年又輪回。
慶全庵桃花
謝枋得 〔宋代〕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随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南宋滅亡後,謝枋得在浙贛交界一帶抗擊元兵,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信州失守,他變易姓名,躲藏在武夷山區,賣蔔論學于建陽市中,一住十二年。
他在門前種下了一株桃樹,自比所居之地為桃花源。
美中不足的是,桃花源中的人,因為桃花随着流水而出,被漁夫所追逐而發現了隐避之所。
他希望,門前的桃花凋謝時千萬不要随流水淌出,怕有人見到,跟尋而至,發現自己隐居的地方。
他這樣說,不僅僅是表示不願讓人知,更多地是宣言自己絕不與新朝合作。
可總是事與願違,他最終還是被人發現了,程文海、留夢炎等人交相薦舉他出仕,他都嚴詞拒絕,最後元世祖也下令他到京城大都去,在福建參政魏天祐的強逼下,他到了大都,不肯做官,絕食而死,實現了自己與新朝不兩立的誓言。
春遊湖
徐俯 〔宋代〕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
早春天氣,徐俯遊湖。
他看到燕子在湖面上盤旋,不禁突然一問:“雙飛的燕子啊,你們是幾時回來的?”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來了,湖邊的桃花盛開,鮮紅似錦。
但桃花不同于柳樹,它的枝葉不是絲絲下垂的,怎能蘸水呢?
因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蕩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聯成一片,遠處望見,仿佛蘸水而開,這景色美極了!
這樣的小詩,風韻翩翩,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這首詩在當時就頗為流傳,稍後于他的南宋詩人曾經稱贊:“解道春江斷橋句,舊時聞說徐師川。”
生查子·獨遊雨岩
辛棄疾 〔宋代〕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裡。
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罷官之後,辛棄疾在帶湖閑居。
作為一個熱血男兒、一個風雲人物,在正是大有作為的壯年被迫離開政治舞台,這又使他難以忍受。
春日裡,他在溪邊行走,溪水映照出他的身影,藍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裡。
藍天上有飄動的白雲,人正行走在那飄動的白雲裡。
他忽然想放聲高歌,可是誰來應和呢?
隻聽空幽的山谷清音響起。那響聲不是來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聲悅耳無比。
人道是“境由心生,景随心轉”。在這特定的氛圍裡,那清清的溪水,蔚藍的天空,飄動的白雲,這些美好的景物,也染上了凄涼冷清的色彩,成為他表達孤獨之感的襯景。
天淨沙·春
白樸 〔元代〕
春山暖日和風,闌幹樓閣簾栊,楊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早春時節,春風和煦、暖陽明媚、風物潤澤。
白樸推開門,眼前是桃紅柳綠的春山,院中是楊柳依依,秋千輕輕搖動。
院外,春樹枝頭,黃莺在悠揚地歌唱;晴空之中,燕子在悠閑地飛舞;曠野之間,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橋下淙淙作響,落花在春風中靜悄悄地飄落。
真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美好畫面。
整首小令讀完,春風春光春意撲面而來,恍若墜入這“春色無限”的畫卷之中。
腦海裡不禁想到了一位妙齡女子,站在欄杆之旁,簾栊之下,欣賞着春天的景緻。
以上是分享的18首關于桃花流水的古詩詞,春去春來,季節可以輪回,流水有情承花落,春風無力挽芳菲。
當芳菲散盡,付與流水當是最好的歸宿。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想當年将桃花嫁與流水的詩人,最是懂得憐香惜玉之心了。
桃花是不是春天的愛情?正是因為有了桃花的開放,才會有了這年年春日的絢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