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網綜合訊】天地互映的巨大中國結、夢幻五環時隔14年重現“鳥巢”、餘韻悠長的熄火儀式、傳遞感動與希望的“緬懷時刻”……20日晚舉行的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再次為世界呈現了一場簡約但不簡單、感動且溫暖的視覺盛宴。
中新社報道,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主創、閉幕式舞蹈總監,北京舞蹈學院教育學院副院長張文海受訪時表示,開閉幕式可被視為上篇和下篇,兩者在審美、觀念和風格上一以貫之,不同的是開幕式更多體現熱烈與激情,閉幕式側重傳遞溫暖與感動。
這份溫暖與感動體現在對運動員的關懷中。張文海說,經過半個多月的緊張賽事,閉幕式應成為運動員們歡騰的家園,要為他們呐喊喝彩,也要讓他們舒服、放松,感覺幸福。
當晚,無數紅絲帶從四面八方飛入“鳥巢”,将場内懸挂的雪花火炬台裝點成為一個巨大的紅色中國結,象征着各國運動員美美與共,歡聚一堂。(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公衆号)
和開幕式一樣,閉幕式仍将儀式和表演融為一體。在運動員入場前,采用十二生肖造型的12隻冰鞋“滑”入舞台,它們載着提着雪花燈籠的孩子,在藍色冰面上滑出一道道冰痕,勾勒出一個巨大的中國結。随後,“鳥巢”外“飛”進一縷縷紅色絲帶,圍繞雪花主火炬台,在空中編織出又一個中國結。兩個中國結天地互映,象征心心相連、天下一家。
作為負責閉幕式運動員入場儀式的分場導演,張文海說,中國結作為中國傳統符号,已經深入人心,國内外觀衆看到它,也能解讀出團結友誼的内涵,“這是不二選擇”。
除了視覺呈現,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上運動員入場時的配樂也是經過深思熟慮。開幕式運動員入場時的背景音樂由19首世界名曲串接組成,以表達中國人民對世界各國文化藝術的尊重和喜愛;閉幕式上運動員的入場音樂則是《歡樂頌》,傳遞團結友愛的訊息。
為何選擇這首曲子?張文海表示,音樂的選擇有幾個原則,不僅要經典、耳熟能詳,還要能讓國内外觀衆産生共情,解讀也要符合創意。《歡樂頌》原是席勒寫的一首詩歌,詩歌本身就是在表達愛,愛能夠化解一切,包容和團結一切,跨越民族、跨越地域、跨越國界、跨越人心,将大家連接在一起,所以《歡樂頌》非常吻合這個場景。
這份溫暖與感動也包含在緬懷故人和精神傳承中。作為閉幕式的兩個固定環節,如何讓緬懷時刻和火炬熄滅這兩個冷肅的環節與閉幕式歡快溫暖的基調不沖突是一大難點。
張文海透露,緬懷逝者的創意策劃經過了多次推翻重來,主創團隊最後決定采用少一點悲傷,多一點感動和更面向未來的形式。在緻敬英雄群像時,舞台以綠色為主色調,呈現冬去春來、春暖花開的意象,體現中國“輪回”的哲學思想,生命消逝的同時又是一種重生。
熄火儀式上,在北京冬奧會之火熄滅的瞬間,92名旗手手持發亮的旗杆,舉起91面國旗和1面奧林匹克會旗。張文海說,“這寓意着雖然聚集在北京的火苗熄滅了,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奧林匹克的火種還在不斷延續,永遠不滅。”
這份溫暖與感動貫穿于緻敬“雙奧之城”的理念中。閉幕式尾聲,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主題曲《我和你》和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主題曲《雪花》先後唱響,14年前星光璀璨的夢幻五環重現鳥巢,與晶瑩剔透的雪花火炬台交相輝映。談及這一畫面,張文海說,那一刻不光是聽覺和視覺上的感動,也是對“雙奧人”情懷的緻敬。
他還介紹說,北京冬奧會志願者中還有一些“雙奧”志願者,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曾首創緻敬志願者環節,這次納入“雙奧”元素,增加了緻敬“雙奧”志願者的設計。
回望“雙奧”人的經曆,張文海表示,完成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要應對不少壓力和挑戰,比如如何跟2008年的不一樣,如何呈現新時代中國人的世界觀、美學觀、藝術觀以及面向全球的姿态。
“我是一個幸運者,享受着國家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張文海說,“14年來,從創意的變化到探讨問題的态度,我們在踏着時代的脈搏去創作、去育人、去舞蹈。”(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