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三個由勤學故事演化而來的成語?今日成語故事分享:韋編三絕成語釋義:韋編三絕,讀作[wéi biān sān jué]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直接翻譯為: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寫三個由勤學故事演化而來的成語?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今日成語故事分享:韋編三絕。
成語釋義:韋編三絕,讀作[wéi biān sān jué]。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直接翻譯為: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的書,還不是紙質的,是竹子做的竹簡,一部書要用非常多的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最後才成書,便于閱讀。通常情況下,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最後一種韋編,是最結實的。
孔子“晚年喜易”,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複複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周易》這本書相當厚重,是用了相當多的竹簡做成的。不僅如此,他又附注了許多内容,數不清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孔子這樣翻來覆去的讀,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都給磨斷了幾次,于是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根據孔子苦讀《周易》的故事,後人就引申出“韋編三絕”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勤奮讀書。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成語造句:現在的學生讀書,缺少的就是韋編三絕的精神,如果書本内容全部理解了,那做什麼題目都不覺得難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