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級财務會計第2版答案

中級财務會計第2版答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4 10:55:22

中級财務會計第2版答案?練習題參考答案第一章 總論,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中級财務會計第2版答案?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中級财務會計第2版答案(中級财務會計劉永澤第二版)1

中級财務會計第2版答案

練習題參考答案

第一章 總論

(一)單項選擇題

1.C 2.B 3.A 4.A 5.D 6.C 7.B 8.C 9.D 10.D 11.C 12.B 13.A 14.B 15.B 16.D

(二)多項選擇題

1.AB 2.ABCDE 3.BCDE 4.ABDE 5.CDE 6.ABCDE 7.BDE 8.ACDE 9.ABCDE 10.ABDE 11.AB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二章 貨币資金

(一)單項選擇題

1.D 2.C 3.D 4.A 5.C 6.D 7.D 8.A 9.A 10.A 11.A

12.D【解析】存出投資款用于投資業務,其他各項一般用于采購和結算。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2.ABCD 3.ABC 4.ACE 5.BDE 6.ABCE 7.BCDE 8.CDE

9.BCDE【解析】銀行彙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以及外埠存款一般用于采購和結算業務,而存出投資款用于投資業務。

10.BCD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四)計算及賬務處理題

1.(1)借:庫存現金 3 000

貸:銀行存款 3 000

(2)借:管理費用 320

貸:庫存現金 320

(3)借:其他應收款——李民 1 000

貸:庫存現金 1 000

(4)借:庫存現金 46 000

貸:銀行存款 46 000

(5)借:應付福利費 600

貸:庫存現金 600

(6)借:庫存現金 585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

(7)借:應付工資 45 200

貸:庫存現金 45 200

(8)借:其他應收款——行政管理部門 5 000

貸:庫存現金 5 000

(9)借:銀行存款 30 000

貸:應收賬款 30 000

(10)借:管理費用 1 060

貸:其他應收款——李民 1 000

庫存現金 60

(11)借:應付賬款——興華公司 6 200

貸:銀行存款 6 200

(12)借:管理費用 98

貸:庫存現金 98

(13)借:材料采購 6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020

貸:銀行存款 7 020

(14)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41 200

貸:銀行存款 41 200

(15)借:銀行存款 23 4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 400

(16)借:管理費用 2 300

貸:庫存現金 2 300

2.(1)借:其他貨币資金——銀行彙票 40 000

貸:銀行存款 40 000

(2)借:其他貨币資金——外埠存款 50 000

貸:銀行存款 50 000

(3)借:其他貨币資金——信用卡 12 000

貸:銀行存款 12 000

(4)借:材料采購 31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 270

貸:其他貨币資金——銀行彙票 36 270

(5)借:銀行存款 3 730

貸:其他貨币資金——銀行彙票 3 730

(6)借:其他貨币資金——信用證 150 000

貸:銀行存款 150 000

(7)借:材料采購 4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6 800

貸:其他貨币資金——外埠存款 46 800

(8)借:銀行存款 3 200

貸:其他貨币資金——外埠存款 3 200

(9)借:管理費用 3 200

貸:其他貨币資金——信用卡 3 200

(10)借:其他貨币資金——存出投資款 200 000

貸:銀行存款 200 000

3.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見表2—1。

表2—1 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

20×9年6月30日 單位:元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銀行對賬單餘額

加:

已存入銀行,但銀行尚未入賬的款項

銀行串記金額

減:

支票已開出,但持票人尚未到銀行轉賬的款項

46 500

1 500

1 600

7 200

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的餘額

加:

銀行已收款入賬,但收款通知尚未收到,而未入賬的款項

公司誤記金額

減:

銀行已付款入賬,但付款通知尚未到達企業,而未入賬的款項

41 100

3 000

300

2 000

調整後的餘額

42 400

調整後的餘額

42 400

第三章 存貨

(一)單項選擇題

1.B 2.D 3.D 4.C 5.B 6.C 7.B 8.A 9.C

10.C【解析】委托加工存貨支付的加工費、運雜費等,均應計入委托加工存貨成本;委托加工存貨需要繳納消費稅的,如果存貨收回後直接用于銷售,消費稅應計入委托加工存貨成本,如果存貨收回後用于連續生産應稅消費品,應借記“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支付的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繳的增值稅,應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因此,本題中隻有答案C符合題意。

11.C 12.C

13.A【解析】如果非貨币性資産交換涉及補價,在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确定換入存貨的成本時,應當以換出資産的公允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作為換入存貨的入賬成本;在以賬面價值為基礎确定換入存貨的成本時,應當以換出資産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作為換入存貨的入賬成本。因此,無論換入存貨的計量基礎如何,支付的補價均計入換入存貨的成本。

14.A【解析】換入存貨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計量,換出的資産應視為按公允價值予以處置處理。因此,在換出資産為固定資産、無形資産的情況下,換出資産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應作為處置固定資産、無形資産的損益,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15.A【解析】換入存貨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計量,換出的資産應視為按公允價值予以處置處理。因此,在換出資産為存貨的情況下,應當作為銷售存貨處理,以存貨的公允價值确認銷售收入,并按存貨的賬面價值結轉銷售成本。

16.A【解析】換入存貨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計量,在不涉及補價的情況下,應當按照換出資産的公允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作為換入存貨的入賬成本。本題中,

換入商品的入賬成本=62 000+1 500-9 000=54 500(元)

17.B【解析】換入存貨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計量,換出的資産應視為按公允價值予以處置處理。因此,在換出資産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情況下,換出資産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應作為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的損益,計入投資收益。本題中,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的收益=75 000-(90 000-20 000)=5 000(元)

18.C 19.D

20.A【解析】企業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存貨,如果重組債權已計提了減值準備,應先将重組債權的賬面餘額與受讓存貨公允價值及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之間的差額沖減已計提的減值準備,沖減後仍有損失的,作為債務重組損失,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本題中,

債務重組損失=80 000-(50 000+8 500)-15 000=6 500(元)

21.D【解析】企業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存貨,如果重組債權已計提了減值準備,應先将重組債權的賬面餘額與受讓存貨公允價值及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之間的差額沖減已計提的減值準備,沖減後減值準備仍有餘額的,應予轉回并抵減當期資産減值損失。

22.B 23.C

24.B【解析】期末結存存貨與本期發出存貨的關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成本

根據上列公式,在存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存貨計價采用先進先出法,意味着本期發出存貨成本較低而期末結存存貨成本較高,同時,由于本期發出存貨成本較低,導緻本期利潤較高。

25.B【解析】在建工程領用的庫存商品,應視同銷售,按庫存商品的計稅價格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連同領用的庫存商品賬面價值一并計入有關工程項目成本。本題中,

應計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額=2 000+2 500×17%=2 425(元)

26.A【解析】在建工程領用的原材料,相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應按所領用原材料的賬面價值一并計入有關工程項目成本。

27.A 28.D 29.B 30.C 31.C 32.A 33.D

34.D【解析】超支差異是指存貨實際成本高于計劃成本的差額,因此,

10 000元-計劃成本=200元

計劃成本=10 000-200=9 800(元)

35.B【解析】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

×100%=-2%

36.B【解析】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

=-2%

37.C【解析】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發出存貨應負擔的超支差異

=20 000+20 000×3%=20 600(元)

38.C【解析】存貨的實際成本=存貨的計劃成本+存貨應負擔的超支差異

=50 000+2 000=52 000(元)

存貨的賬面價值=存貨的實際成本-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52 000-6 000=46 000(元)

39.A【解析】存貨的實際成本=存貨的計劃成本-存貨應負擔的節約差異

=80 000-5 000=75 000(元)

存貨的賬面價值=存貨的實際成本-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75 000-10 000=65 000(元)

40.D 41.C 42.B 43.D

44.B【解析】當年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當期可變現淨值低于成本的差額

-“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

=(300 000-250 000)-20 000=30 000(元)

45.B 46.B 47.D 48.B

49.C【解析】如果盤盈或盤虧的存貨在期末結賬前尚未經批準,在對外提供财務會計報告時,應先按規定的方法進行會計處理,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作出說明。如果其後批準處理的金額與已處理的金額不一緻,應當調整當期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

(二)多項選擇題

1.ACE 2.ABCDE 3.ACE 4.ABCD 5.BCE

6.BCDE【解析】換入存貨以公允價值為計量基礎時,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存貨入賬成本:

存貨入賬成本=換出資産的公允價值 支付的補價 支付的相關稅費-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可見,B、C、D、E選項均會影響存貨入賬成本的确定。

7.ABCD 8.ABC 9.ABCD 10.ABDE 11.AE 12.BCE 13.ABD

14.CE【解析】生産部門領用的周轉材料,其成本應計入産品生産成本;管理部門領用的周轉材料,其成本應計入管理費用;用于出租的周轉材料,其成本應計入其他業務成本;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單獨計價的周轉材料和用于出借的周轉材料,其成本應計入銷售費用。

15.BCD【解析】“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登記存貨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取得存貨并形成差異時,實際成本高于計劃成本的超支差異,在該科目的借方登記,實際成本低于計劃成本的節約差異,在該科目的貸方登記;發出存貨并分攤差異時,超支差異從該科目的貸方用藍字轉出,節約差異從該科目的貸方用紅字轉出。

16.BCE 17.ABC

(三)判斷題

1.×【解析】為固定資産建造工程購買的材料,期末時如果尚未領用,應在資産負債表中單列“工程物資”項目反映。

2.√ 3.√ 4.√ 5.√

6.×【解析】在分期收款銷售方式下,雖然銷貨方在分期收款期限内仍保留商品的法定所有權,但所售商品的風險和報酬實質上已轉移給購貨方,因而屬于購貨方的存貨。

7.×【解析】不同行業的企業,經濟業務的内容各不相同,存貨的具體構成也不盡相同。例如:服務性企業的存貨以辦公用品、家具用具,以及少量消耗性物料用品為主;商品流通企業的存貨以待銷售的商品為主,也包括少量的周轉材料和其他物料用品;制造企業的存貨不僅包括各種原材料、周轉材料,也包括在産品和産成品。

8.√ 9.√

10.×【解析】存貨的實際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1.√ 12.√ 13.√

14.×【解析】如果購入存貨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價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未确認融資費用應采用實際利率法分期攤銷,計入各期财務費用。

15.√

16.×【解析】企業在存貨采購過程中,如果發生了存貨短缺、毀損等情況,報經批準處理後,應區别情況進行會計處理:(1)屬于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應計入有關存貨的采購成本。(2)屬于供貨單位或運輸單位的責任造成的存貨短缺,應由責任人補足存貨或賠償貨款,不計入存貨的采購成本。(3)屬于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貨毀損,将扣除保險公司和過失人賠款後的淨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17.×【解析】見16題解析。

18.×【解析】見16題解析。

19.×【解析】需要繳納消費稅的委托加工存貨,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應分别以下情況處理:(1)委托加工存貨收回後直接用于銷售的,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應計入委托加工存貨成本;(2)委托加工存貨收回後用于連續生産應稅消費品的,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按規定準予抵扣,借記“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待連續生産的應稅消費品生産完成并銷售時,從生産完成的應稅消費品應納消費稅額中抵扣。

20.√ 21.√

22.×【解析】企業以非貨币性資産交換取得的存貨,如果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并且換入存貨或換出資産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其入賬價值應當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計量。

23.×【解析】非貨币性資産交換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計量,換出資産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區分下列情況進行處理:(1)換出資産為存貨的,應當作為銷售處理,以其公允價值确認收入,并按賬面價值結轉成本。(2)換出資産為固定資産、無形資産的,應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3)換出資産為長期股權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應計入投資收益。

24.√

25.×【解析】企業進行非貨币性資産交換時收到的補價,應當從換出資産的公允價值或賬面價值中扣除,以二者之差作為确定換入存貨成本的基本依據,不應計入營業外收入。

26.√ 27.√ 28.√ 29.√

30.×【解析】存貨計價方法一旦選定,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緻,不得随意變更,但不是不得變更。如果企業會計準則要求變更或變更會使會計信息更相關、更可靠,則應當變更。

31.×【解析】個别計價法雖然具有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完全一緻的優點,但其操作程序相當複雜,因而适用範圍較窄,在會計實務中通常隻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或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的計價,以及品種數量不多、單位價值較高或體積較大、容易辨認的存貨的計價。

32.√

33.×【解析】企業作為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合并對象支付的商品,應作為商品銷售處理,按該商品的公允價值确認銷售收入,同時按該商品的賬面價值結轉銷售成本;但作為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合并對象支付的商品,則不作為商品銷售處理,應按該商品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

34.√

35.×【解析】在建工程領用的原材料,相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應以原材料成本作為有關工程項目支出。

36.√

37.×【解析】企業沒收的出借周轉材料押金,應作為其他業務收入入賬。

38.√

39.×【解析】五五攤銷法是指在領用周轉材料時先攤銷其賬面價值的一半,待報廢時再攤銷其賬面價值的另一半的一種攤銷方法。

40.√

41.×【解析】存貨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法,但在編制會計報表時,應當按實際成本反映存貨的價值。

42.×【解析】存貨采用計劃成本法核算,計劃成本高于實際成本的差異,稱為節約差異,計劃成本低于實際成本的差異,稱為超支差異。

43.×【解析】見42題解析。

44.×【解析】存貨采用計劃成本法核算,隻有外購的存貨需要通過“材料采購”科目進行計價對比、确定存貨成本差異,通過委托加工、投資者投入、非貨币性資産交換、債務重組等取得的存貨,應直接按照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差确定存貨成本差異,不需要通過“材料采購”科目進行計價對比。

45.√

46.×【解析】“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中的“成本”,是指存貨的實際成本而不是重置成本。

47.×【解析】企業某期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為該期期末存貨的可變現淨值低于成本的差額,再扣除“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後的金額。

48.√ 49.√

50.×【解析】産成品的可變現淨值,應按産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确定。

51.√

52.×【解析】存貨盤盈,報經批準處理後,應當沖減管理費用。

53.×【解析】存貨盤盈應沖減管理費用,而固定資産盤盈應作為前期差錯,調整留存收益。

54.×【解析】企業因收發計量差錯造成的庫存存貨盤虧,應計入管理費用。

55.×【解析】企業因管理不善而造成庫存存貨毀損,應将淨損失計入管理費用。

56.×【解析】如果盤盈或盤虧的資産在期末結賬前尚未經批準,在對外提供财務會計報告時,應先按規定的方法進行會計處理,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作出說明,不應在會計報表中單列項目反映。

(四)計算及賬務處理題

1.不同情況下外購存貨的會計分錄。

(1)原材料已驗收入庫,款項也已支付。

借:原材料 1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700

貸:銀行存款 11 700

(2)款項已經支付,但材料尚在運輸途中。

①6月15日,支付款項。

借:在途物資 1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700

貸:銀行存款 11 700

②6月20日,材料運抵企業并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10 000

貸:在途物資 10 000

(3)材料已驗收入庫,但發票賬單尚未到達企業。

①6月22日,材料運抵企業并驗收入庫,但發票賬單尚未到達。

不作會計處理。

②6月28日,發票賬單到達企業,支付貨款。

借:原材料 1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700

貸:銀行存款 11 700

(4)材料已驗收入庫,但發票賬單未到達企業。

①6月25日,材料運抵企業并驗收入庫,但發票賬單尚未到達。

不作會計處理。

②6月30日,發票賬單仍未到達,對該批材料估價10 500元入賬。

借:原材料 10 5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10 500

③7月1日,用紅字沖回上月末估價入賬分錄。

借:原材料 10 5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10 500

④7月5日,發票賬單到達企業,支付貨款。

借:原材料 1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700

貸:銀行存款 11 700

2.購入包裝物的會計分錄。

(1)已支付貨款但包裝物尚未運達。

借:在途物資 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 500

貸:銀行存款 58 500

(2)包裝物運達企業并驗收入庫。

借:周轉材料 50 000

貸:在途物資 50 000

3.購入低值易耗品的會計分錄。

(1)7月25日,購入的低值易耗品驗收入庫。

暫不作會計處理。

(2)7月31日,對低值易耗品暫估價值入賬。

借:周轉材料 60 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60 000

(3)8月1日,編制紅字記賬憑證沖回估價入賬分錄。

借:周轉材料 60 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60 000

(4)8月5日,收到結算憑證并支付貨款。

借:周轉材料 58 3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9 860

貸:銀行存款 68 160

4.采用預付款方式購進原材料的會計分錄。

(1)預付貨款。

借:預付賬款——宇通公司 100 000

貸:銀行存款 100 000

(2)原材料驗收入庫。

①假定宇通公司交付材料的價款為85 470元,增值稅稅額為14 530元。

借:原材料 85 47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4 530

貸:預付賬款——宇通公司 100 000

②假定宇通公司交付材料的價款為90 000元,增值稅稅額為15 300元,星海公司補付貨款5 300元。

借:原材料 9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5 300

貸:預付賬款——宇通公司 105 300

借:預付賬款——宇通公司 5 300

貸:銀行存款 5 300

③假定宇通公司交付材料的價款為80 000元,增值稅稅額為13 600元,星海公司收到宇通公司退回的貨款6 400元。

借:原材料 8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3 600

貸:預付賬款——宇通公司 93 600

借:銀行存款 6 400

貸:預付賬款——宇通公司 6 400

5.賒購原材料的會計分錄(附有現金折扣條件)。

(1)賒購原材料。

借:原材料 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 500

貸:應付賬款——宇通公司 58 500

(2)支付貨款。

①假定10天内支付貨款。

現金折扣=50 000×2%=1 000(元)

實際付款金額=58 500-1 000=57 500(元)

借:應付賬款——宇通公司 58 500

貸:銀行存款 57 500

财務費用 1 000

②假定20天内支付貨款。

現金折扣=50 000×1%=500(元)

實際付款金額=58 500-500=58 000(元)

借:應付賬款——宇通公司 58 500

貸:銀行存款 58 000

财務費用 500

③假定超過20天支付貨款。

借:應付賬款——宇通公司 58 500

貸:銀行存款 58 500

6.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購入原材料的會計處理。

(1)計算材料的入賬成本和未确認融資費用。

每年分期支付的材料購買價款=

=1 000 000(元)

每年分期支付的材料購買價款現值=1 000 000×3.387211=3 387 211(元)

原材料入賬成本=5 000 000×20%+3 387 211=4 387 211(元)

未确認融資費用=5 000 000-4 387 211=612 789(元)

(2)采用實際利率法編制未确認融資費用分攤表,見表3—1。

表3—1 未确認融資費用分攤表

(實際利率法) 金額單位:元

日 期

分期應付款

确認的融資費用

應付本金減少額

應付本金餘額

③=期初⑤×7%

④=②-③

期末⑤=期初⑤-④

購貨時

3 387 211

第1年年末

1 000 000

237 105

762 895

2 624 316

第2年年末

1 000 000

183 702

816 298

1 808 018

第3年年末

1 000 000

126 561

873 439

934 579

第4年年末

1 000 000

65 421

934 579

0

合 計

4 000 000

612 789

3 387 211

(3)編制購入原材料的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 4 387 211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0 000

未确認融資費用 612 789

貸:長期應付款 4 000 000

銀行存款 1 850 000

(4)編制分期支付價款和分攤未确認融資費用的會計分錄。

①第1年年末,支付價款并分攤未确認融資費用。

借:長期應付款 1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務費用 237 105

貸:未确認融資費用 237 105

②第2年年末,支付價款并分攤未确認融資費用。

借:長期應付款 1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務費用 183 702

貸:未确認融資費用 183 702

③第3年年末,支付價款并分攤未确認融資費用。

借:長期應付款 1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務費用 126 561

貸:未确認融資費用 126 561

④第4年年末,支付價款并分攤未确認融資費用。

借:長期應付款 1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務費用 65 421

貸:未确認融資費用 65 421

7.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購入原材料的會計處理。

(1)計算實際利率。

首先,按6%作為折現率進行測算:

應付合同價款的現值=120 000×2.673012=320 761(元)

再按7%作為折現率進行測算:

應付合同價款的現值=120 000×2.624316=314 918(元)

因此,實際利率介于6%和7%之間。使用插值法估算實際利率如下:

實際利率=6%+(7%-6%)×

=6.13%

(2)采用實際利率法編制未确認融資費用分攤表,見表3—2。

表3—2 未确認融資費用分攤表 金額單位:元

日 期

分期應付款

确認的融資費用

應付本金減少額

應付本金餘額

20×7年1月1日

320 000

20×7年12月31日

120 000

19 616

100 384

219 616

20×8年12月31日

120 000

13 462

106 538

113 078

20×9年12月31日

120 000

6 922

113 078

0

合 計

360 000

40 000

320 000

(3)編制會計分錄。

①20×7年1月1日,賒購原材料。

借:原材料 32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61 200

未确認融資費用 40 000

貸:長期應付款——B公司 360 000

銀行存款 61 200

②20×7年12月31日,支付分期應付賬款并分攤未确認融資費用。

借:長期應付款——B公司 120 000

貸:銀行存款 120 000

借:财務費用 19 616

貸:未确認融資費用 19 616

③20×8年12月31日,支付分期應付賬款并分攤未确認融資費用。

借:長期應付款——B公司 120 000

貸:銀行存款 120 000

借:财務費用 13 462

貸:未确認融資費用 13 462

④20×9年12月31日,支付分期應付賬款并分攤未确認融資費用。

借:長期應付款——B公司 120 000

貸:銀行存款 120 000

借:财務費用 6 922

貸:未确認融資費用 6 922

8.外購原材料發生短缺的會計分錄。

(1)支付貨款,材料尚在運輸途中。

借:在途物資 2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42 500

貸:銀行存款 292 500

(2)材料運達企業,驗收時發現短缺,原因待查,其餘材料入庫。

短缺存貨金額=200×25=5 000(元)

入庫存貨金額=250 000-5 000=245 000(元)

借:原材料 245 000

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産損溢 5 000

貸:在途物資 250 000

(3)短缺原因查明,分别下列不同情況進行會計處理:

①假定為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

借:原材料 5 000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産損溢 5 000

②假定為供貨方發貨時少付,經協商,由其補足少付的材料。

借:應付賬款——××供貨方 5 000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産損溢 5 000

借:原材料 5 000

貸:應付賬款——××供貨方 5 000

③假定為運輸單位責任,經協商,由運輸單位負責賠償。

借:其他應收款——××運輸單位 5 850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産損溢 5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850

借:銀行存款 5 850

貸:其他應收款——××運輸單位 5 850

④假定為意外原因造成,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4 600元。

借:其他應收款——××保險公司 4 600

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 1 250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産損溢 5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850

借:銀行存款 4 600

貸:其他應收款——××保險公司 4 600

9.委托加工包裝物的會計分錄。

(1)發出A材料,委托誠信公司加工包裝物。

借:委托加工物資 50 000

貸:原材料——A材料 50 000

(2)支付加工費和運雜費。

借:委托加工物資 10 200

貸:銀行存款 10 200

(3)支付由誠信公司代收代繳的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700

貸:銀行存款 1 700

(4)包裝物加工完成,驗收入庫。

包裝物實際成本=50 000+10 200=60 200(元)

借:周轉材料 60 200

貸:委托加工物資 60 200

10.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支付消費稅的會計處理。

(1)假定應稅消費品收回後用于連續生産。

借: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5 000

貸:銀行存款 5 000

(2)假定應稅消費品收回後用于直接銷售。

借:委托加工物資 5 000

貸:銀行存款 5 000

11.接受捐贈商品的會計分錄。

商品實際成本=500 000+1 000=501 000(元)

借:庫存商品 501 000

貸:營業外收入 500 000

銀行存款 1 000

12.不同情況下接受抵債取得原材料的會計分錄。

(1)假定星海公司未計提壞賬準備。

借:原材料 150 5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5 500

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 24 500

貸:應收賬款——宇通公司 200 000

銀行存款 500

(2)假定星海公司已計提20 000元的壞賬準備。

借:原材料 150 5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5 500

壞賬準備 20 000

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 4 500

貸:應收賬款——宇通公司 200 000

銀行存款 500

(3)假定星海公司已計提30 000元的壞賬準備。

借:原材料 150 5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5 500

壞賬準備 30 000

貸:應收賬款——宇通公司 200 000

銀行存款 500

資産減值損失 5 500

13.不同情況下以長期股權投資換入商品的會計分錄。

(1)換出長期股權投資與換入商品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

換入商品入賬成本=260 000-50 000+1 000-29 060=18 1940(元)

借:庫存商品 181 94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9 060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5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60 000

銀行存款 1 000

(2)換出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為200 000元。

換入商品入賬成本=200 000+1 000-29 060=171 940(元)

借:庫存商品 171 94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9 060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50 000

投資收益 1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60 000

銀行存款 1 000

14.不同情況下非貨币性資産交換的會計分錄。

(1)星海公司以産成品換入原材料的會計分錄。

①假定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原材料入賬成本=180 000+30 600+11 700-32 300=190 000(元)

借:原材料 19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2 3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8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0 600

銀行存款 11 7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150 000

貸:庫存商品 150 000

②假定該項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

原材料入賬成本=150 000+30 600+11 700-32 300=160 000(元)

借:原材料 16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2 300

貸:庫存商品 1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0 600

銀行存款 11 700

(2)宇通公司以原材料換入産成品的會計分錄。

①假定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産成品入賬成本=190 000+32 300-11 700-30 600=180 000(元)

借:庫存商品 18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0 600

銀行存款 11 7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9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2 300

借:其他業務成本 190 000

貸:原材料 190 000

②假定該項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

産成品入賬成本=190 000+32 300-11 700-30 600=180 000(元)

借:庫存商品 18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0 600

銀行存款 11 700

貸:原材料 19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2 300

15.存貨計價方法的應用。

(1)先進先出法。

4月8日發出甲材料成本=1 000×50+500×55=77 500(元)

4月18日發出甲材料成本=700×55+300×54=54 700(元)

4月28日發出甲材料成本=1 200×54=64 800(元)

4月份發出甲材料成本合計=77 500+54 700+64 800=197 000(元)

4月末結存甲材料成本=50 000+197 200-197 000=100×54+800×56=50 200(元)

(2)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53.74(元)

4月末結存甲材料成本=900×53.74=48 366(元)

4月份發出甲材料成本=(50 000 197 200)-48 366=198 834(元)

(3)移動加權平均法。

4月5日購進後移動平均單位成本=

=52.73(元)

4月8日結存甲材料成本=700×52.73=36 911(元)

4月8日發出甲材料成本=(50 000+66 000)-36 911=79 089(元)

4月15日購進後移動平均單位成本=

=53.61(元)

4月18日結存甲材料成本=1 300×53.61=69 693(元)

4月18日發出甲材料成本=(36 911+86 400)-69 693=53 618(元)

4月25日購進後移動平均單位成本=

=54.52(元)

4月28日結存甲材料成本=900×54.52=49 068(元)

4月28日發出甲材料成本=(69 693+44 800)-49 068=65 425(元)

4月末結存甲材料成本=900×54.52=49 068(元)

16.生産經營領用原材料的會計分錄。

借:生産成本——基本生産成本 350 000

——輔助生産成本 150 000

制造費用 80 000

管理費用 20 000

貸:原材料 600 000

17.非貨币性資産交換的會計分錄。

(1)星海公司以庫存商品換入專利權的會計分錄。

換入專利權入賬成本=240 000+40 800+19 200=300 000(元)

借:無形資産 30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4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0 800

銀行存款 19 2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200 000

貸:庫存商品 200 000

(2)D公司以專利權換入庫存商品的會計分錄。

換入商品入賬成本=300 000-19 200-40 800=240 000(元)

借:庫存商品 24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40 800

銀行存款 19 200

累計攤銷 70 000

貸:無形資産 350 000

營業外收入 20 000

18.在建工程領用存貨的會計分錄。

(1)假定該批存貨為外購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28 000

貸:原材料 28 000

(2)假定該批存貨為自制産成品。

借:在建工程 33 100

貸:庫存商品 28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 100

19.領用包裝物的會計分錄。

(1)假定該包裝物為生産産品領用。

借:生産成本 1 500

貸:周轉材料 1 500

(2)假定該包裝物随同産品一并銷售但不單獨計價。

借:銷售費用 1 500

貸:周轉材料 1 500

(3)假定該包裝物随同産品一并銷售且單獨計價。

借:其他業務成本 1 500

貸:周轉材料 1 500

20.出借包裝物的會計分錄。

(1)包裝物的成本采用一次轉銷法攤銷。

借:銷售費用 50 000

貸:周轉材料 50 000

(2)包裝物的成本采用五五攤銷法攤銷。

①領用包裝物,攤銷其價值的50%。

借:周轉材料——在用 50 000

貸:周轉材料——在庫 50 000

借:銷售費用 25 000

貸:周轉材料——攤銷 25 000

②包裝物報廢,攤銷剩餘的價值,并轉銷已提攤銷額。

借:銷售費用 25 000

貸:周轉材料——攤銷 25 000

借:周轉材料——攤銷 50 000

貸:周轉材料——在用 50 000

③包裝物報廢,殘料作價入庫。

借:原材料 200

貸:銷售費用 200

(3)包裝物押金的會計處理。

①收取包裝物押金。

借:銀行存款 60 000

貸:其他應付款 60 000

②假定客戶如期退還包裝物,星海公司退還押金。

借:其他應付款 60 000

貸:銀行存款 60 000

③假定客戶逾期未退還包裝物,星海公司沒收押金。

借:其他應付款 6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51 282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 718

21.出租包裝物的會計分錄。

(1)領用包裝物。

借:周轉材料——在用 72 000

貸:周轉材料——在庫 72 000

借:其他業務成本 36 000

貸:周轉材料——攤銷 36 000

(2)收取包裝物押金。

借:銀行存款 80 000

貸:其他應付款 80 000

(3)按月從押金中扣除租金。

借:其他應付款 1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0 000

22.生産領用低值易耗品的會計分錄。

(1)低值易耗品的成本采用一次轉銷法攤銷。

借:制造費用 36 000

貸:周轉材料 36 000

(2)低值易耗品的成本采用五五攤銷法攤銷。

①領用低值易耗品并攤銷其價值的50%。

借:周轉材料——在用 36 000

貸:周轉材料——在庫 36 000

借:制造費用 18 000

貸:周轉材料——攤銷 18 000

②低值易耗品報廢,攤銷剩餘的價值,并轉銷已提攤銷額。

借:制造費用 18 000

貸:周轉材料——攤銷 18 000

借:周轉材料——攤銷 36 000

貸:周轉材料——在用 36 000

(3)将報廢低值易耗品殘料出售。

借:銀行存款 300

貸:制造費用 300

23.購進原材料的會計分錄(計劃成本法)。

(1)支付貨款。

借:材料采購 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 500

貸:銀行存款 58 500

(2)材料驗收入庫。

①假定材料的計劃成本為49 000元。

借:原材料 49 000

貸:材料采購 49 000

借:材料成本差異 1 000

貸:材料采購 1 000

②假定材料的計劃成本為52 000元。

借:原材料 52 000

貸:材料采購 52 000

借:材料采購 2 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2 000

24.發出原材料的會計處理(計劃成本法)。

(1)按計劃成本領用原材料。

借:生産成本 235 000

制造費用 12 000

管理費用 3 000

貸:原材料 250 000

(2)計算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

材料成本差異率=

×100%=5%

(3)分攤材料成本差異。

生産成本=235 000×5%=11 750(元)

制造費用=12 000×5%=600(元)

管理費用=3 000×5%=150(元)

借:生産成本 11 750

制造費用 600

管理費用 150

貸:材料成本差異 12 500

(4)計算月末結存原材料的實際成本。

原材料科目期末餘額=(50 000+230 000)-250 000=30 000(元)

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期末餘額=(-3 000+17 000)-12 500=1 500(元)

結存原材料實際成本=30 000+1 500=31 500(元)

25.發出産成品的會計處理(計劃成本法)。

(1)編制銷售産成品并結轉産品銷售成本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 3 57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 0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70 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2 500 000

貸:庫存商品 2 500 000

(2)編制在建工程領用産成品的會計分錄。

借:在建工程 361 200

貸:庫存商品 3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61 200

(3)計算本月産品成本差異率。

産品成本差異率=

×100%-3%

(4)分攤産品成本差異。

銷售産品應負擔的産品成本差異=2 500 000×(-3%)=-75 000(元)

在建工程應負擔的産品成本差異=300 000×(-3%)=-9 000(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 75 000

在建工程 9 000

貸:産品成本差異 84 000

(5)計算産成品在資産負債表的存貨項目中應填列的金額。

産成品期末餘額=500 000+2 600 000-2 800 000=300 000(元)

産品成本差異期末餘額=14000 (-107000)-(-84000)=-9000(元)

産成品在資産負債表中應填列的金額(實際成本)=300 000-9 000=291 000(元)

26.領用低值易耗品的會計處理(計劃成本法)。

(1)領用低值易耗品并攤銷其價值的50%。

借:周轉材料——在用 45 000

貸:周轉材料——在庫 45 000

借:管理費用 22 500

貸:周轉材料——攤銷 22 500

(2)領用當月月末,分攤材料成本差異。

低值易耗品應負擔的成本差異=22 500×(-2%)=-450(元)

借:管理費用 450

貸:材料成本差異 450

(3)低值易耗品報廢,攤銷剩餘的價值,并轉銷已提攤銷額。

借:管理費用 22 500

貸:周轉材料——攤銷 22 500

借:周轉材料——攤銷 45 000

貸:周轉材料——在用 45 000

(4)将報廢低值易耗品殘料作價入庫。

借:原材料 1 000

貸:管理費用 1 000

(5)報廢當月月末,分攤材料成本差異。

低值易耗品應負擔的成本差異=22 500×1%=225(元)

借:管理費用 225

貸:材料成本差異 225

27.委托加工低值易耗品的會計分錄(計劃成本法)。

(1)發出甲材料,委托誠信公司加工低值易耗品。

借:委托加工物資 82 000

貸:原材料——甲材料 80 000

材料成本差異 2 000

(2)支付加工費和運雜費。

借:委托加工物資 30 500

貸:銀行存款 30 500

(3)支付由誠信公司代收代繳的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 100

貸:銀行存款 5 100

(4)低值易耗品加工完成,驗收入庫。

低值易耗品實際成本=82 000+30 500=112 500(元)

借:周轉材料 115 000

貸:委托加工物資 112 500

材料成本差異 2 500

28.不同假定情況下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1)假定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前,“存貨跌價準備”科目無餘額。

A商品計提的跌價準備=11 000-10 000=1 0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1 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1 000

(2)假定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前,“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已有貸方餘額400元。

A商品計提的跌價準備=1 000-400=6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6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600

(3)假定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前,“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已有貸方餘額1 200元。

A商品計提的跌價準備=1 000-1 200=-200(元)

借:存貨跌價準備 200

貸:資産減值損失 200

29.銷售商品并結轉銷售成本和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1)确認銷售A商品的收入。

借:銀行存款 58 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 500

(2)結轉銷售成本和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主營業務成本 48 000

存貨跌價準備 12 000

貸:庫存商品——A商品 60 000

30.以原材料抵償債務的會計分錄。

借:應付賬款——H公司 8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5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 000

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 215 000

借:其他業務成本 550 000

存貨跌價準備 150 000

貸:原材料——A材料 700 000

31.計提産成品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1)分别計算A産品和B産品的可變現淨值,據以判斷是否發生了減值。

A産品的可變現淨值=6×(7 500-600)=41 400(元)

判斷:由于A産品的賬面成本為39 000元,因此,A産品沒有發生減值。

B産品的可變現淨值=5×(2 850-400)+4×(2 800-400)=21 850(元)

判斷:由于B産品的賬面成本為22 500元,此前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500元,其賬面價值為22 000元,因此,B産品進一步發生了減值。

(2)B産品發生了減值,确定當期應當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并編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B産品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22 500-21 850-500=15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150

貸:存貨跌價準備——B産品 150

(3)分别說明A産品和B産品在20×8年12月31日資産負債表的存貨項目中應列示的金額。

在20×8年12月31日資産負債表的存貨項目中,A産品應按其賬面成本39 000元列示,B産品應按其可變現淨值21 850元列示。

32.計提原材料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1)分别計算A産品和B産品的生産成本和可變現淨值,據以判斷甲材料和乙材料是否發生了減值。

A産品的生産成本=13 200+4×3 000=25 200(元)

A産品的可變現淨值=4×(7 200-500)=26 800(元)

判斷:由于A産品的可變現淨值高于其生産成本,因此,A産品沒有發生減值,從而用于生産A産品的甲材料也沒有發生減值。

B産品的生産成本=9 600+8×1 500=21 600(元)

B産品的可變現淨值=8×(2 800-200)=20 800(元)

判斷:由于B産品的可變現淨值低于其生産成本,因此,B産品發生了減值,從而用于生産B産品的乙材料也發生了減值。

(2)乙材料發生了減值,計算其可變現淨值,并确定乙材料當期應當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

乙材料的可變現淨值=8×(2 800-200-1 500)=8 800(元)

乙材料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9 600-8 800=800(元)

(3)編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借:資産減值損失 800

貸:存貨跌價準備——乙材料 800

(4)分别說明甲材料和乙材料在20×8年12月31日資産負債表的存貨項目中應列示的金額。

在20×8年12月31日資産負債表的存貨項目中,甲材料應按其賬面成本13 200元列示,乙材料應按其可變現淨值8 800元列示。

33.計提原材料(部分用于出售、部分用于繼續生産産品)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1)計算A産品的生産成本和可變現淨值,據以判斷繼續用于生産A産品的甲材料是否發生了減值。

A産品的生産成本=600×20+3×3 500=22 500(元)

A産品的可變現淨值=3×(7 800-400)=22 200(元)

判斷:由于A産品的可變現淨值低于其生産成本,因此,A産品發生了減值,從而繼續用于生産A産品的甲材料也發生了減值。

(2)計算拟出售的甲材料的可變現淨值,并比較其賬面成本,據以判斷該部分甲材料是否發生了減值。

拟出售的甲材料可變現淨值=1 000×18-500=17 500(元)

拟出售的甲材料賬面成本=1 000×20=20 000(元)

判斷:拟出售的甲材料可變現淨值低于其賬面成本,因此,該部分甲材料也發生了減值。

(3)計算甲材料的減值金額。

繼續生産A産品的甲材料的可變現淨值=3×(7 800-400-3 500)=11 700(元)

繼續生産A産品的甲材料的減值金額=600×20-11 700=300(元)

拟出售的甲材料減值金額=20 000-17 500=2 500(元)

全部甲材料減值金額=300+2 500=2 800(元)

(4)編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借:資産減值損失 2 800

貸:存貨跌價準備——甲材料 2 800

(5)說明甲材料在20×8年12月31日資産負債表的存貨項目中應列示的金額。

在20×8年12月31日資産負債表的存貨項目中,甲材料應按其可變現淨值29 200元(11 700+17 500)列示。

34.存貨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的會計處理。

(1)20×5年12月31日,甲商品的賬面成本為120 000元,可變現淨值為100 000元。

甲商品計提的跌價準備=120 000-100 000=20 0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20 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20 000

(2)20×6年12月31日,甲商品的賬面成本為150 000元,可變現淨值為135 000元,存貨跌價準備貸方餘額為6 000元。

甲商品的減值金額=150 000-135 000=15 000(元)

甲商品計提的跌價準備=15 000-6 000=9 0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9 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9 000

(3)20×7年12月31日,甲商品的賬面成本為100 000元,可變現淨值為95 000元,存貨跌價準備貸方餘額為8 000元。

甲商品的減值金額=100 000-95 000=5 000(元)

甲商品計提的跌價準備=5 000-8 000=-3 000(元)

借:存貨跌價準備 3 000

貸:資産減值損失 3 000

(4)20×8年12月31日,甲商品的賬面成本為110 000元,可變現淨值為115 000元,存貨跌價準備貸方餘額為2 000元。

借:存貨跌價準備 2 000

貸:資産減值損失 2 000

(5)20×9年12月31日,甲商品的賬面成本為160 000元,可變現淨值為155 000元。

甲商品計提的跌價準備=160 000-155 000=5 0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5 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5 000

35.存貨盤盈的會計分錄。

(1)發現盤盈。

借:原材料——A材料 2 000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産損溢 2 000

(2)報經批準處理。

借: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産損溢 2 000

貸:管理費用 2 000

36.存貨盤虧的會計分錄。

(1)發現盤虧。

借: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産損溢 3 000

貸:原材料——B材料 3 000

(2)查明原因,報經批準處理。

①假定屬于定額内自然損耗。

借:管理費用 3 000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産損溢 3 000

②假定屬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毀損,由過失人賠償1 000元,款項尚未收取,殘料處置收入200元,已存入銀行。

借:其他應收款——××過失人 1 000

銀行存款 200

管理費用 1 800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産損溢 3 000

③假定屬于意外事故造成的毀損,由保險公司賠償2 000元,由過失人賠償500元,款項尚未收取,殘料作價200元入庫。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保險賠款 2 000

其他應收款——××過失人 500

原材料 200

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 300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産損溢 3 000

第四章 金融資産

(一)單項選擇題

1.B 2.C 3.A 4.B

5.A【解析】資産負債表日,交易性金融資産按公允價值計量。因此,甲公司股票在資産負債表上應列示的金額為其公允價值600萬元。

6.B

7.A【解析】交易性金融資産應當按照取得時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确認金額,相關的交易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産所支付的價款中,如果包含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應将其單獨确認為應收項目,不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産的初始确認金額。本題中,

G公司股票的初始确認金額=20 000×(3.60-0.20)=68 000(元)

8.B【解析】交易性金融資産應當按照取得時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确認金額,相關的交易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産所支付的價款中,如果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将其單獨确認為應收項目,不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産的初始确認金額。本題中,

甲公司債券的初始确認金額=108-6-0.2=101.8(萬元)

9.C【解析】交易性金融資産應當按照取得時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确認金額,相關的交易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本題中,

乙公司債券的初始确認金額=210-0.5=209.5(萬元)

10.C 11.A 12.B 13.C

14.B【解析】交易性金融資産的處置損益,是指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産實際收到的價款,減去所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産賬面餘額後的差額。如果在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産時,已計入應收項目的現金股利或債券利息尚未收回,還應從處置價款中扣除該部分現金股利或債券利息之後,确認處置損益。本題中,

交易性金融資産的處置損益=80 000-75 000-2 000=3 000(元)

15.D【解析】交易性金融資産的處置損益,是指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産實際收到的價款,減去所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産賬面餘額後的差額。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産時,該交易性金融資産在持有期間已确認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淨損益應确認為處置當期投資收益,同時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本題中,

甲公司股票的初始确認金額=206-6=200(萬元)

甲公司股票公允價值變動=280-200=80(萬元)

甲公司股票處置時的賬面餘額=200+80=280(萬元)

甲公司股票處置損益=300-280=20(萬元)

處置甲公司股票時應确認的投資收益=20+80=100(萬元)

16.C 【解析】企業通過交易性金融資産獲得的投資收益包括持有期間已确認的投資收益、持有期間已确認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淨損益、處置損益三部分(應扣減初始确認時計入當期損益的相關稅費)。本題中,

甲公司股票的初始确認金額=305-5=300(萬元)

甲公司股票公允價值變動=360-300=60(萬元)

甲公司股票處置時的賬面餘額=300+60=360(萬元)

甲公司股票處置損益=380-360=20(萬元)

通過甲公司股票獲得的投資淨收益=20+60-1=79(萬元)

由于20×8年4月30日收到的現金股利屬于購買股票價款中所包含的現金股利,不确認為投資收益,因此,A公司通過甲公司股票獲得的投資淨收益包括處置甲公司股票時确認的處置損益20萬元和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淨損益60萬元再扣減初始确認時計入當期損益的相關稅費1萬元,共計79萬元。

17.C【解析】資産負債表日,交易性金融資産按公允價值計量。因此,甲公司債券在資産負債表上應列示的金額為其公允價值540萬元。

18.C【解析】企業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産時确認的投資收益包括處置損益和持有期間已确認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淨損益兩部分。本題中,

甲公司債券的初始确認金額=650-36-2=612(萬元)

甲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620-612=8(萬元)

甲公司債券處置時的賬面餘額=612 8=620(萬元)

甲公司股票處置損益=625-620=5(萬元)

處置甲公司債券時應确認的投資收益=5 8=13(萬元)

至于20×9年1月10日收到的甲公司債券20×8年度利息36萬元應于付息日(20×8年12月31日)确認為投資收益。

19.C【解析】企業通過交易性金融資産獲得的投資收益包括持有期間已确認的投資收益、持有期間已确認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淨損益、處置損益三部分(應扣減初使确認時計入當期損益的相關稅費)。本題中,

甲公司債券的初始确認金額=215-12-0.5=202.5(萬元)

甲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204-202.5=1.5(萬元)

甲公司債券處置時的賬面餘額=202.5+1.5=204(萬元)

甲公司債券處置損益=207-204=3(萬元)

A公司通過甲公司債券獲得的投資淨收益=12+1.5+3-0.5=16(萬元)

20.D

21.C【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公允價值與相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确認金額。如果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單獨确認為應收項目,不構成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确認金額。本題中,

甲公司債券的初始确認金額=1 600-90=1 510(萬元)

22.B 23.A

24.A【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明細科目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資的面值。

25.D【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明細科目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确認金額與其面值的差額。本題中,

持有至到期投資初始确認金額=85 200-80 000×5%=81 200(元)

利息調整金額=81 200-80 000=1 200(元)

26.B【解析】甲公司債券的初始确認金額=1 535-90=1 445(萬元)

27.B【解析】在持有至到期投資既不存在已償還的本金也沒有發生減值損失的情況下,其攤餘成本為初始确認金額減去(或加上)利息調整累計攤銷額。本題中,

甲公司債券初始确認金額=1 095-60=1 035(萬元)

甲公司債券攤餘成本=1 035-(1 000×6%-1 035×5%)=1 026.75(萬元)

28.B【解析】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資攤餘成本×實際利率=(2 190-120)×5%=103.5(萬元)

29.C【解析】利息調整初始金額(借方)=(1 095-60)-1 000=35(萬元)

20×8年12月31日攤銷金額=1 000×6%-1 035×5%=8.25(萬元)

攤銷後利息調整餘額=35-8.25=26.75(萬元)

30.C【解析】在持有至到期投資既不存在已償還的本金也沒有發生減值損失的情況下,其攤餘成本為初始确認金額減去(或加上)利息調整累計攤銷額。本題中,

甲公司債券初始确認金額=1 020-60=960(萬元)

甲公司債券攤餘成本=960+(960×7%-1 000×6%)=967.2(萬元)

31.D【解析】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資攤餘成本×實際利率=(2 038-120)×7%

=134.26(萬元)

32.A【解析】利息調整初始金額(貸方)=1 000-(1 020-60)=40(萬元)

20×8年12月31日攤銷金額=960×7%-1 000×6%=7.2(萬元)

攤銷後利息調整餘額=40-7.2=32.8(萬元)

33.B

34.B【解析】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資攤餘成本×實際利率=9 700×6%=582(萬元)

35.D【解析】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到期時的賬面價值=債券面值+應計利息

=70 000+70 000×5%×3=80 500(元)

36.C 37.B

38.A【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資在資産負債表上列示的金額為其賬面價值扣除将于1年内到期的投資後的金額。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是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餘額減去已經計提的減值準備。本題中,

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60 000-5 000=55 000(元)

持有至到期投資在資産負債表上列示的金額=55 000-10 000=45 000(元)

39.D【解析】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資在20×7年12月31日資産負債表中填列的金額為3 000萬元,而将于20×8年内到期的投資金額為800萬元、20×7年12月31日已計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累計金額為150萬元(200-50),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資20×7年12月31日的賬面餘額為3 950萬元(3 000+800+150)。由于本題中20×8年度内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變化隻有當年收回的已到期債券800萬元,因此,20×8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餘額為3 150萬元(3 950-800),從而20×8年12月31日資産負債表中持有至到期投資項目應填列的金額為2 450萬元(3 150-200-500)。

40.A 41.C 42.A 43.C 44.C 45.A 46.C 47.A 48.C 49.D

50.B【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應當按取得該金融資産的公允價值和相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确認金額。如果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應單獨确認為應收項目,不構成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初始确認金額。本題中,

G公司股票初始确認金額=20 000×(3.60-0.20)+300=68 300(元)

51.D【解析】甲公司債券的初始确認金額=1 530+5=1 535(萬元)

52.A【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價值應按資産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反映,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

53.C【解析】企業将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應以該投資在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入賬金額。

54.D【解析】企業将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時,應将其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在該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發生減值或終止确認時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55.B【解析】企業接受抵債取得的資産,應按該資産的公允價值對其确認入賬。本題中,

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初始确認金額=10 000×1.90=19 000(元)

56.B 57.A

58.C【解析】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收益=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攤餘成本×實際利率

=(1 100+4)×8%=88.32(萬元)

59.A【解析】利息調整初始金額(貸方)=1 200-(1 100+4)=96(萬元)

20×8年12月31日攤銷金額=(1 100+4)×8%-1 200×6%=16.32(萬元)

攤銷後利息調整餘額=96-16.32=79.68(萬元)

60.C

61.D【解析】資産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公允價值高于其賬面餘額(如為可供出售債務工具投資,則指攤餘成本)的差額,為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餘額的差額,為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應計入所有者權益。本題中,

甲公司債券攤餘成本=(1 100+4)+[(1 100+4)×8%-1 200×6%]=1 120.32(萬元)

甲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 120.32-1 080=40.32(萬元)

62.D【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持有期間獲得的現金股利應确認為投資收益,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時原計入資本公積的貸方差額應轉入處置當期投資收益,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收到的價款高于其賬面餘額的差額應确認為處置收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産在資産負債表日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應計入資本公積。

63.C 64.B

65.D【解析】當年應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200 000×1%+500=2 500(元)

66.D【解析】計提壞賬準備後應收賬款的賬面價值=800 000-800 000×1%

=792 000(元)

67.A【解析】20×6年計提的壞賬損失=2 000 000×1%=20 000(元)

20×7年計提的壞賬損失=4 000 000×1%-(20 000-30 000)=50 000(元)

20×6年計提的壞賬損失=3 500 000×1%-(40 000+20 000)=-25 000(元)

3年計提的壞賬損失累計金額=20 000+50 000-25 000

=45 000(元)

68.C 69.D 70.C 71.B 72.A 73.B 74.C 75.D 76.D

(二)多項選擇題

1.ACDE

2.AC【解析】取得投資時支付的相關稅費,應借記“投資收益”科目;持有期間獲得的現金股利,應貸記“投資收益”科目。取得投資時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現金股利,應作為應收項目單獨入賬,不計入投資成本,也不确認投資收益;持有期間獲得的股票股利,隻作備忘記錄,也不确認投資收益;持有期間發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應借記或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不記入“投資收益”科目。

3.AB

4.ABC【解析】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均屬于衍生工具,如果沒有作為有效套期工具應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産,但通過“衍生工具”科目單獨核算,不通過“交易性金融資産”科目核算

5.ACE

6.CD【解析】在非貨币性資産交換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時,在不涉及補價的情況下,應當以換出資産的公允價值加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産的入賬價值。因此,本題中,影響該債券投資初始确認金額的因素隻有原材料的公允價值和原材料應計的銷項稅額。

7.BD【解析】在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确認金額高于其面值的情況下,随着利息調整的攤銷,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餘成本逐期減少,而按實際利率法确認的各期利息收入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餘成本乘以實際利率,因而各期确認的利息收入逐期遞減。

8.BCE 9.ABC 10. ABCE 11.ACE 12.ABCE 13.ABDE 14.ACE

15.ABCD【解析】交易性金融資産不計提減值準備;以公允價值計量的交易性金融資産不計提減值準備,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計提減值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一般按攤餘成本計量,但若發生了減值,也應計提減值準備;按照金融工具确認和計量準則要求計提減值準備的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計提的減值準備均可以轉回,但是,按照金融工具确認和計量準則要求計提減值準備的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或與該權益工具挂鈎并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産,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得轉回(需要注意的是,對子公司、聯營企業以及合營企業的權益性投資,應按照資産減值準則的要求計提減值準備);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轉回的減值損失金額,計入所有者權益,不得通過損益轉回。

(三)判斷題

1.√

2.×【解析】企業在初始确認時将某項金融資産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後,不能再重分類為其他類别的金融資産,其他類别的金融資産也不能再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

3.√

4.×【解析】交易性金融資産應當按照取得時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确認金額,相關的交易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5.√

6.×【解析】企業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産期間所獲得的現金股利或債券利息(不包括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産時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确認為投資收益。

7.√ 8.√ 9.√

10.×【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資到期前,如果企業的持有意圖或能力發生了變化,可以将其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産,也可以将其直接出售。

11.√ 12.√

13.×【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公允價值與相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确認金額。

14.√

15.×【解析】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确認金額大于其面值,則各期确認的投資收益小于當期的應收利息;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确認金額小于其面值,則各期确認的投資收益大于當期的應收利息。

16.√

17.×【解析】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企業在攤銷利息調整金額時應當采用實際利率法,不能采用直線法。

18.√ 19.√ 20.√ 21.√

22.×【解析】商業彙票到期時,如果因債務人無力支付票款而發生退票,應将應收票據轉為應收賬款。

23.√

24.×【解析】如果企業貼現的應收票據到期債務人未能如期付款,申請貼現企業不負有任何還款責任,申請貼現企業應将票據貼現作為出售債權處理。

25.×【解析】如果企業貼現的應收票據到期債務人未能如期付款,申請貼現企業負有向銀行還款的責任,申請貼現企業應将票據貼現作為以票據為質押取得借款處理。

26.√ 27.√

28.×【解析】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壞賬損失的核算隻能采用備抵法,不能采用直接轉銷法。

29.√ 30.√ 31.√

32.×【解析】預付款項情況不多的企業,也可不單獨設置“預付賬款”科目,而将預付的款項直接記入“應付賬款”科目。

33.√

34.×【解析】其他應收款如果發生了減值損失,也應當計提壞賬準備。

35.√ 36.√ 37.√ 38.√ 39.√

40.×【解析】可供出售債券如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資産負債表日按票面利率計算确定的應收未收利息,通過“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應計利息”科目核算。

41.√ 42.√ 43.√

44.×【解析】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時,應将已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累計變動額轉入投資收益。

45.×【解析】資産負債表日,企業應按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确認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損失。在此應當注意,企業首次計提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時,确認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損失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攤餘成本(即未計提減值準備情況下的賬面價值)的差額;若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了進一步的減值,則在進一步計提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時,确認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損失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價值(即賬面攤餘成本減去已經計提的減值準備)的差額。

46.√

47.×【解析】在通常情況下,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按公允價值計量,即使公允價值低于其成本,也不足以說明其發生了減值,因而不需要确認減值損失。但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公允價值發生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或在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後,預期這種下降趨勢屬于非暫時性的,可以認定該可供出售金融資産已經發生了減值,此時,應當确認減值損失。

48.√ 49.√

(四)計算及賬務處理題

1.購入交易性金融資産(股票)的會計處理。

(1)20×8年3月25日,購入股票。

投資成本=10 000×(3.50-0.10)=34 000(元)

應收股利=10 000×0.10=1 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資産——A公司股票(成本) 34 000

應收股利 1 000

投資收益 250

貸:銀行存款 35 250

(2)20×8年4月10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1 000

貸:應收股利 1 000

2.購入交易性金融資産(債券)的會計處理。

借:交易性金融資産——A公司債券(成本) 248 000

投資收益 800

貸:銀行存款 248 800

3.交易性金融資産的購入、持有、轉讓(債券)的會計處理。

(1)20×8年2月25日,購入債券。

借:交易性金融資産——A公司債券(成本) 46 800

投資收益 200

貸:銀行存款 47 000

(2)20×8年7月5日,收到債券利息。

債券利息=45 000×4%=1 800(元)

借:銀行存款 1 800

貸:投資收益 1 800

(3)20×8年12月1日,轉讓債券。

借:銀行存款 46 000

投資收益 8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産——A公司債券(成本) 46 800

4.交易性金融資産的購入、持有、轉讓(股票)的會計處理。

(1)20×8年1月20日,購入股票。

投資成本=50 000×3.80=190 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資産——B公司股票(成本) 190 000

投資收益 1 200

貸:銀行存款 191 200

(2)20×8年3月5日,B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應收股利=50 000×0.20=10 000(元)

借:應收股利 10 000

貸:投資收益 10 000

(3)20×8年4月10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10 000

貸:應收股利 10 000

(4)20×8年9月20日,轉讓股票。

借:銀行存款 220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産——B公司股票(成本) 190 000

投資收益 30 000

5.交易性金融資産公允價值變動的會計處理。

(1)假定C公司股票期末公允價值為520 000元。

公允價值變動=520 000-680 000=-160 000(元)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60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産——C公司股票(公允價值變動) 160 000

(2)假定C公司股票期末公允價值為750 000元。

公允價值變動=750 000-680 000=70 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資産——C公司股票(公允價值變動) 7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70 000

6.交易性金融資産的購入、持有、轉讓(股票)的會計處理。

(1)20×8年1月10日,購入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資産——B公司股票(成本) 65 000

投資收益 500

貸:銀行存款 65 500

(2)20×8年4月5日,B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借:應收股利 1 000

貸:投資收益 1 000

(3)20×8年6月30日,确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借:交易性金融資産——B公司股票(公允價值變動) 1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000

(4)20×8年9月25日,将B公司股票出售。

借:銀行存款 86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産——B公司股票(成本) 65 000

——B公司股票(公允價值變動) 10 000

投資收益 11 0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000

貸:投資收益 10 000

7.購入持有至到期投資(初始确認金額大于面值)的會計處理。

應收利息=50 000×6%=3 000(元)

投資成本=55 000-3 000=52 0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A公司債券(成本) 50 000

——A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 000

應收利息 3 000

貸:銀行存款 55 000

8.購入持有至到期投資(初始确認金額小于面值)的會計處理。

應收利息=50 000×6%=3 000(元)

投資成本=52 000-3 000=49 0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A公司債券(成本) 50 000

應收利息 3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A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 000

銀行存款 52 000

9.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購入、利息收入确認(初始确認金額大于面值)的會計處理。

(1)編制購入債券的會計分錄。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A公司債券(成本) 500 000

——A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6 730

貸:銀行存款 526 730

(2)采用實際利率法編制債券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見表4—1(表中所有數字均保留整數)。

表4—1 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 單位:元

計息日期

應計利息

實際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調整攤銷

攤餘成本

20×7.01.01.

526 730

20×7.12.31.

40 000

6%

31 604

8 396

518 334

20×8.12.31.

40 000

6%

31 100

8 900

509 434

20×9.12.31.

40 000

6%

30 566

9 434

500 000

合 計

120 000

93 270

26 730

(3)編制各年年末确認債券利息收益的會計分錄。

①20×7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40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A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8 396

投資收益 31 604

②20×8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40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A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8 900

投資收益 31 100

③20×9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40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A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9 434

投資收益 30 566

(4)編制債券到期收回本金和最後一期利息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540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A公司債券(成本) 500 000

應收利息 40 000

10.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購入、利息收入确認(初始确認金額小于面值)的會計處理。

(1)編制購入債券的會計分錄。

債券利息=200 000×4%=8 000(元)

初始投資成本=197 300-8 000=189 3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B公司債券(成本) 200 000

應收利息 8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B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0 700

銀行存款 197 300

(2)采用實際利率法編制債券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見表4—2(表中所有數字均保留整數)。

表4—2 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 單位:元

計息日期

應計利息

實際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調整攤銷

攤餘成本

20×7.1.1.

189 300

20×7.12.31.

8 000

6%

11 358

3 358

192 658

20×8.12.31.

8 000

6%

11 559

3 559

196 217

20×9.12.31.

8 000

6%

11 783

3 783

200 000

合 計

24 000

34 700

10 700

(3)編制各年年末确認債券利息收益的會計分錄。

①20×7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B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3 358

貸:投資收益 11 358

②20×8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B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3 559

貸:投資收益 11 559

③20×9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B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3 783

貸:投資收益 11 783

(4)編制債券到期收回本金和最後一期利息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208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B公司債券(成本) 200 000

應收利息 8 000

11.持有至到期投資購入至到期收回(初始确認金額大于面值)的會計處理。

(1)購入債券的會計分錄。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甲公司債券(成本) 500 000

——甲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60 000

貸:銀行存款 560 000

(2)計算債券實際利率并編制債券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

①計算實際利率。

先按6%作為折現率進行測算。

債券年利息額=500 000×8%=40 000(元)

利息和本金的現值=40 000×4.212364+500 000×0.747258=542 124(元)

再按5%作為折現率進行測算。

利息和本金的現值=40 000×4.329477+500 000×0.783526=564 942(元)

因此,實際利率介于5%和6%之間。使用插值法估算實際利率如下:

實際利率=5%+(6%-5%)×

=5.22%

②采用實際利率法編制的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見表4—3。

表4—3 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 單位:元

計息日期

應計利息

實際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調整攤銷

攤餘成本

20×5.1.1.

20×5.12.31.

20×6.12.31.

20×7.12.31.

20×8.12.31.

20×9.12.31.

40 000

40 000

40 000

40 000

40 000

5.22%

5.22%

5.22%

5.22%

5.22%

29 232

28 670

28 078

27 456

26 564

10 768

11 330

11 922

12 544

13 436

560 000

549 232

537 902

525 980

513 436

500 000

合 計

200 000

140 000

60 000

(3)編制各年年末确認債券利息收益的會計分錄。

①20×5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并攤銷溢價。

借:應收利息 40 000

貸:投資收益 29 232

持有至到期投資——甲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0 768

②20×6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并攤銷溢價。

借:應收利息 40 000

貸:投資收益 28 670

持有至到期投資——甲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1 330

③20×7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并攤銷溢價。

借:應收利息 40 000

貸:投資收益 28 078

持有至到期投資——甲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1 922

④20×8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并攤銷溢價。

借:應收利息 40 000

貸:投資收益 27 456

持有至到期投資——甲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2 544

⑤20×9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并攤銷溢價。

借:應收利息 40 000

貸:投資收益 26 564

持有至到期投資——甲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3 436

(4)編制到期收回債券本金和最後一期利息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540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甲公司債券(成本) 500 000

應收利息 40 000

12.持有至到期投資購入至到期收回(初始确認金額小于面值)的會計處理。

(1)購入債券的會計分錄。

債券利息=200 000×4%=8 0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乙公司債券(成本) 200 000

應收利息 8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乙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3 000

銀行存款 205 000

(2)計算債券實際利率并編制債券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

①計算實際利率。

先按5%作為折現率進行測算。

利息和本金的現值=8 000×2.723248+200 000×0.863838=194 554(元)

因此,實際利率介于4%和5%之間。使用插值法估算實際利率如下:

實際利率=4%+(5%-4%)×

=4.55%

②采用實際利率法編制的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見表4—4。

表4—4 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 單位:元

計息日期

應計利息

實際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調整攤銷

攤餘成本

20×7.1.1.

20×7.12.31.

20×8.12.31.

20×9.12.31.

8 000

8 000

8 000

4.55%

4.55%

4.55%

8 964

9 007

9 029

964

1 007

1 029

197 000

197 964

198 971

200 000

合 計

24 000

27 000

3 000

(3)編制各年年末确認債券利息收益的會計分錄。

①20×7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并攤銷溢價。

借:應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乙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964

貸:投資收益 8 964

②20×8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并攤銷溢價。

借:應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乙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 007

貸:投資收益 9 007

③20×9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并攤銷溢價。

借:應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乙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 029

貸:投資收益 9 029

(4)編制到期收回債券本金和最後一期利息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208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乙公司債券(成本) 200 000

應收利息 8 000

13.可提前贖回債券的會計處理。

(1)20×5年1月1日,編制購入債券的會計分錄。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誠信公司債券(成本) 200 000

——誠信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8 660

貸:銀行存款 208 660

(2)采用實際利率法編制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見表4—5。

表4—5 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 單位:元

日 期

應收利息

實際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調整攤銷

攤餘成本

20×5.1.1.

20×5.12.31.

20×6.12.31.

20×7.12.31.

20×8.12.31.

20×9.12.31.

12 000

12 000

12 000

12 000

12 000

5%

5%

5%

5%

5%

10 433

10 355

10 272

10 186

10 094

1 567

1 645

1 728

1 814

1 906

208 660

207 093

205 448

203 720

201 906

200 000

合 計

60 000

51 340

8 660

(3)編制各年确認利息收入和攤銷利息調整的會計分錄。

①20×5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12 000

貸:投資收益 10 433

持有至到期投資——誠信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 567

②20×6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12 000

貸:投資收益 10 355

持有至到期投資——誠信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 645

(4)20×7年1月1日,調整攤餘成本。

調整後的攤餘成本=80 000×0.952381 12 000×0.952381 7 200×0.907029 7 200×0.863838

12 0000×0.863838=20 4031(元)

攤餘成本調整額=205 448-204 031=1 417(元)

借:投資收益 1 417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誠信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 417

(5)采用實際利率法編制調整後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見表4—6。

表4—6 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 單位:元

日 期

應收利息

實際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調整攤銷

攤餘成本

20×7.1.1.

20×7.12.31.

20×8.12.31.

20×9.12.31.

12 000

7 200

7 200

5%

5%

5%

10 202

6 112

6 055

1 798

1 088

1 145

204 031

122 233

121 145

120 000

合 計

26 400

22 369

4 031

(6)20×7年12月31日,編制收回部分債券本金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80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誠信公司債券(成本) 80 000

(7)編制調整後各年确認利息收入和攤銷利息調整的會計分錄。

①20×7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12 000

貸:投資收益 10 202

持有至到期投資——誠信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 798

②20×8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7 200

貸:投資收益 6 112

持有至到期投資——誠信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 088

③20×9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7 200

貸:投資收益 6 055

持有至到期投資——誠信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 145

(8)債券到期,編制收回債券本金和最後一期利息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127 2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誠信公司債券(成本) 120 000

應收利息 7 200

14.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的會計處理。

(1)20×5年1月1日,購入信達公司債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信達公司債券(成本) 500 000

貸:銀行存款 397 200

持有至到期投資——信達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02 800

(2)計算債券的實際利率。

先按12%作為折現率進行測算。

債券年利息額=500 000×8%=40 000(元)

利息和本金的現值=(500 000 40 000×5)×0.567427≈397200(元)

因此,該債券的實際利率為12%。

(3)采用實際利率法編制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見表4—7。

表4—7 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

(實際利率法) 單位:元

日 期

應收利息

實際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調整攤銷

攤餘成本

20×5.1.1.

20×5.12.31.

20×6.12.31.

20×7.12.31.

20×8.12.31.

20×9.12.31.

40 000

40 000

40 000

40 000

40 000

12%

12%

12%

12%

12%

47 664

53 384

59 790

66 965

74 997

7 664

13 384

19 790

26 965

34 997

397 200

444 864

498 248

558 038

625 003

700 000

合 計

200 000

302 800

102 800

(4)編制各年确認利息收入和攤銷利息調整的會計分錄。

①20×5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信達公司債券(應計利息) 40 000

——信達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7 664

貸:投資收益 47 664

②20×6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信達公司債券(應計利息) 40 000

——信達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3 384

貸:投資收益 53 384

③20×7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信達公司債券(應計利息) 40 000

——信達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9 790

貸:投資收益 59 790

④20×8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信達公司債券(應計利息) 40 000

——信達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6 965

貸:投資收益 66 965

⑤20×9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信達公司債券(應計利息) 40 000

——信達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34 997

貸:投資收益 74 997

(5)債券到期,收回債券本息。

借:銀行存款 700 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信達公司債券(成本) 500 000

——信達公司債券(應計利息) 200 000

15.以商業彙票抵償以前所欠賬款的會計處理。

(1)20×7年9月1日,收到商業彙票。

借:應收票據 20 000

貸:應收賬款——B公司 20 000

(2)20×8年3月1日,收回票款。

借:銀行存款 20 000

貸:應收票據 20 000

16.銷售商品收到票據的會計處理。

(1)收到商業彙票。

借:應收票據 58 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 500

(2)商業彙票到期,星海公司未收回票款。

借:應收賬款——C公司 58 500

貸:應收票據 58 500

17.應收票據貼現(不附追索權)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78 000

财務費用 2 000

貸:應收票據 80 000

18.應收票據貼現(附追索權)的會計處理。

(1)貼現商業彙票。

借:銀行存款 58 800

财務費用 1 200

貸:短期借款 60 000

(2)貼現票據到期。

①假定債務人如期付款。

借:短期借款 60 000

貸:應收票據 60 000

②假定債務人未能如期付款,星海公司代債務人付款。

借:短期借款 60 000

貸:銀行存款 60 000

借:應收賬款——××債務人 60 000

貸:應收票據 60 000

③假定債務人和星海公司均無力付款,銀行作為逾期貸款處理。

借:應收賬款——××債務人 60 000

貸:應收票據 60 000

19.應收票據轉讓的會計處理。

借:原材料 45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7 650

貸:應收票據 50 000

銀行存款 2 650

20.賒銷商品的會計處理。

(1)20×8年6月20日,賒銷商品。

借:應收賬款——C公司 94 6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8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3 600

銀行存款 1 000

(2)20×8年7月20日,收回貨款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94 600

貸:應收賬款——C公司 94 600

21.預付款購貨的會計處理。

(1)向F公司預付貨款。

借:預付賬款——F公司 20 000

貸:銀行存款 20 000

(2)F公司提供所購原材料并開來發票賬單。

借:原材料 18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 060

貸:預付賬款——F公司 21 060

(3)向F公司補付貨款。

借:預付賬款——F公司 1 060

貸:銀行存款 1 060

22.備用金(随借随用、用後報銷)的會計處理。

(1)趙明預借差旅費。

借:其他應收款——趙明 1 500

貸:庫存現金 1 500

(2)趙明出差回來,據實報銷。

①假定實際支出1 600元。

借:管理費用——差旅費 1 600

貸:其他應收款——趙明 1 500

庫存現金 100

②假定實際支出1 200元。

借:管理費用——差旅費 1 200

庫存現金 300

貸:其他應收款——趙明 1 500

23.備用金(定額備用金制)的會計處理。

(1)向業務部門支付備用金定額。

借:其他應收款——備用金(業務部門) 2 000

貸:銀行存款 2 000

(2)業務部門報銷支出并補足其備用金定額。

①假定實際支出2 500元。

借:管理費用 2 500

貸:銀行存款 2 500

②假定實際支出1 800元。

借:管理費用 1 800

貸:銀行存款 1 800

24.購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股票)的會計處理。

(1)20×8年4月20日,購入股票。

初始投資成本=20 000×(6.50-0.30) 600=124 600(元)

應收現金股利=20 000×0.30=6 000(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産——B公司股票(成本) 124 600

應收股利 6 000

貸:銀行存款 130 600

(2)20×8年5月10日,收到發放的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6 000

貸:應收股利 6 000

25.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購入、持有、轉讓(債券)的會計處理。

(1)編制購入債券的會計分錄。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産——A公司債券(成本) 500 000

——A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6 730

貸:銀行存款 526 730

(2)采用實際利率法編制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見表4—8。

表4—8 利息收入與攤餘成本計算表 單位:元

計息日期

應計利息

實際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調整

攤餘成本

20×7.1.1.

526 730

20×7.12.31.

40 000

6%

31 604

8 396

518 334

20×8.12.31.

40 000

6%

31 100

8 900

509 434

20×9.12.31.

40 000

6%

30 566

9 434

500 000

合 計

120 000

93 270

26 730

(3)編制20×7年12月31日确認債券利息收益的會計分錄。

借:應收利息 40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A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8 396

投資收益 31 604

(4)編制20×7年12月31日确認公允價值變動的會計分錄。

公允價值變動=520 000-518 334=1 666(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産——A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 1 666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666

(5)編制20×8年9月1日出售債券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546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A公司債券(成本) 500 000

——A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8 334

——A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 1 666

投資收益 26 00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666

貸:投資收益 1 666

26.可供出售金融資産公允價值變動的會計處理。

(1)A公司股票公允價值變動。

股票公允價值變動=780 000-850 000=-70 000(元)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70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A公司股票(公允價值變動) 70 000

(2)甲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

債券公允價值變動=252 000-250 000=2 000(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甲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 2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 000

27.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購入、持有、轉讓(股票)的會計處理。

(1)20×8年1月10日,購入股票。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産——B公司股票(成本) 65 500

貸:銀行存款 65 500

(2)20×8年4月5日,B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1 000

貸:投資收益 1 000

(3)20×8年6月30日,确認公允價值變動。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産——B公司股票(公允價值變動) 9 5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9 500

(4)20×8年9月25日,将B公司股票出售。

借:銀行存款 86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B公司股票(成本) 65 500

——B公司股票(公允價值變動) 9 500

投資收益 11 00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9 500

貸:投資收益 9 500

28.壞賬損失的會計處理。

(1)20×8年年末,計提壞賬準備。

應計提壞賬準備=300 000×1% = 3 0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3 000

貸:壞賬準備 3 000

(2)20×9年6月,轉銷應收A單位的賬款。

借:壞賬準備 2 600

貸:應收賬款——A單位 2 600

(3)20×9年年末,計提壞賬準備。

應計提壞賬準備 = 320 000×1%-400 = 2 8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2 800

貸:壞賬準備 2 800

29.壞賬損失的會計處理。

(1)20×8年年末,計提壞賬準備。

應計提壞賬準備=300 000×1% = 3 0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3 000

貸:壞賬準備 3 000

(2)20×9年6月,轉銷應收A單位的賬款。

借:壞賬準備 3 500

貸:應收賬款——A單位 3 500

(3)20×9年年末,計提壞賬準備。

應計提壞賬準備 = 320 000×1% 500 = 3 7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3 700

貸:壞賬準備 3 700

30.壞賬損失的會計處理。

(1)20×8年年末,計提壞賬準備。

應計提壞賬準備=300 000×1% = 3 0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3 000

貸:壞賬準備 3 000

(2)20×9年6月,轉銷應收A單位的賬款。

借:壞賬準備 200

貸:應收賬款——A單位 200

(3)20×9年年末,計提壞賬準備。

應計提壞賬準備 = 250 000×1%-(3 000-200) =-300(元)

借:壞賬準備 300

貸:資産減值損失 300

31.壞賬損失的會計處理。

(1)20×8年年末,計提壞賬準備。

應計提壞賬準備=300 000×1% = 3 000(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3 000

貸:壞賬準備 3 000

(2)20×9年6月,轉銷應收A單位的賬款。

借:壞賬準備 3 200

貸:應收賬款——A單位 3 200

(3)20×9年10月,收回B單位賬款。

借:應收賬款——B單位 5 000

貸:壞賬準備 5 000

借:銀行存款 5 000

貸:應收賬款——B單位 5 000

(4)20×9年年末,計提壞賬準備。

應計提壞賬準備 = 360 000×1%-(3 000-3 200 5 000) =-1 200(元)

借:壞賬準備 1 200

貸:資産減值損失 1 200

32.可供出售債務工具投資減值的會計處理。

(1)20×5年1月1日,購入豐源公司債券。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成本) 150 000

——豐源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2 810

貸:銀行存款 162 810

(2)20×5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及公允價值變動。

借:應收利息 11 25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 295

投資收益 8 955

公允價值變動=159 000-160 515=-1 515(元)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515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 1 515

調整後豐源公司債券賬面價值=160 515-1 515=159 000(元)

(3)20×6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及資産減值損失。

借:應收利息 11 25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 422

投資收益 8 828

資産減值損失=[(158 093-1 515)-100 000] 1 515=56 578 1 515=58 093(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58 093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515

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 56 578

調整後豐源公司債券賬面價值=158 093-(1 515 56 578)=100 000(元)

(4)20×7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并恢複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賬面餘額。

借:應收利息 11 25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 555

投資收益 8 695

應恢複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賬面餘額=120 000-[155 538-(1 515 56 578)]=22 555(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 22 555

貸:資産減值損失 22 555

調整後豐源公司債券賬面價值=155 538-(1 515 56 578-22 555)=120 000(元)

(5)20×8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并恢複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賬面餘額。

借:應收利息 11 25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 695

投資收益 8 555

應恢複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賬面餘額=155 000-[152 843-(1 515 56 578-22 555)]

=37 695(元)

由于應恢複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賬面餘額37 695元大于尚未轉回的原已确認的資産減值損失35 538元(58 093-22 555),因此,轉回的資産減值損失應當以35 538元為限,37 695元大于35 538元的差額2 157元,應當計入資本公積。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 37 695

貸:資産減值損失 35 538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 157

調整後豐源公司債券賬面價值=152 843-(1 515 56 578-22 555-37 695)=155 000(元)

(6)20×9年12月31日,确認利息收入及公允價值變動。

借:應收利息 11 25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 843

投資收益 8 407

公允價值變動=150 000-(155 000-2 843)=-2 157(元)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 157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公允價值變動) 2 157

調整後豐源公司債券賬面價值=150 000-(1 515 56 578-22 555-37 695 2 157)=150 000(元)

(7)收到債券面值和最後一期利息。

借:銀行存款 161 25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豐源公司債券(成本) 150 000

應收利息 11 250

第五章 長期股權投資

(一)單項選擇題

1.D 2.D 3.D

4.C【解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購買方應将合并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成本通常包括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産、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和購買方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本題中,

合并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1 000+20=1 020(萬元)

5.A【解析】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本題中,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1 200×80%=960(萬元)

6.A【解析】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5 000×90%=4 500(萬元)

7.C【解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購買方以增發的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應以增發的權益性證券公允價值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購買方發行權益性證券支付的手續費、傭金等費用,應當抵減權益性證券的溢價發行收入,溢價發行收入不足沖減的,沖減留存收益,不構成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本題中,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3 000×2.50=7 500(萬元)

8.C 9.D 10.A 11.B 12.A 13.D 14.D 15.B 16.D 17.C

18.A【解析】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是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餘額扣除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後的金額。本題中,

乙公司股票的賬面價值=(50 000-2 000)-6 000=42 000(元)

19.B【解析】乙公司股票的賬面價值=80-(15-2 400×

×1%)=79(萬元)

20.C

21.D【解析】投資當時,初始投資成本3 000萬元大于應享有B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份額2 400萬元(12 000×20%),因而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22.C【解析】投資當時,初始投資成本3000萬元小于應享有B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份額3 200萬元(16 000×20%),應按二者之差調增長期股權投資成本200萬元。

23.D【解析】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3 000萬元大于應享有D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份額2 400萬元(8 000×30%),因而投資成本仍為3 000萬元。

24.D【解析】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3 600萬元小于應享有B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份額4 000萬元(20 000×20%),應按二者之差調增長期股權投資成本400萬元,調整後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為4 000萬元。

25.D 26.D 27.A 28.A 29.C 30.D 31.D

32.C【解析】乙公司股票的賬面價值=5 000-200 3 000×20%=5 400(萬元)

33.B【解析】乙公司股票的賬面價值=5 000-200 3 000×20%-300=5 100(萬元)

34.D【解析】甲公司股票的賬面價值=2 000 400-200 3 000×20%=2 800(萬元)

35.C 36.D 37.A

38.B【解析】改為成本法核算時确認的投資成本=200-50 20=170(萬元)

39.D【解析】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700 (8 000×10%-700) (10 000-8 000)×10%] 2 200

=3 200(萬元)

40.B【解析】調整的留存收益金額=(8 000×10%-700) 2 000×10%=300(萬元)

(二)多項選擇題

1.ABCE 2.ACDE 3.ABE 4.AE 5.ABC 6.ACD 7.BCD 8.ABE 9.ABCE 10.ABDE 11.ABCDE

12.CE【解析】調增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10 000×10%-900) (12 000-10 000)×10%

=300(萬元)

調增的留存收益金額=(10 000×10%-900) 1 500×10%=250(萬元)

(三)判斷題

1.×【解析】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如果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應當劃分為長期股權投資;如果在活躍市場中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應當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或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

2.×【解析】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因此,初始投資成本取決于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和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而不取決于合并方作為合并對價付出資産的賬面價值。

3.×【解析】企業購入股票所支付的價款中,如果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無論是交易性金融資産還是長期股權投資,均應作為應收股利單獨核算,不計入初始投資成本。

4.√ 5.√

6.× 【解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購買方應當在購買日按照确定的合并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成本主要包括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産、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和購買方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

7.√

8.×【解析】企業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的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初始投資成本,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以及非企業合并方式應當在購買日按照或交易日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9.×【解析】企業以非貨币性資産交換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如果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并且換出資産或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應以換出資産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确定初始投資成本;如果該項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換出資産和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地計量,應以換出資産的賬面價值為基礎确定初始投資成本。

10.×【解析】企業以産成品換入長期股權投資,如果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并且換出産成品或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換出的産成品應作為銷售處理,按公允價值确認銷售收入,同時按賬面價值結轉銷售成本;如果該項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換出産成品和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地計量,換出的産成品不作為銷售處理,應按賬面價值予以轉銷,但應視同銷售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

11.×【解析】企業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确定其初始投資成本。

12.×【解析】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

13.×【解析】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時,應按被投資單位分配的現金股利中投資企業應當分享的份額确認投資收益,但應以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産生的累積淨利潤的分配額為限。

14.√

15.×【解析】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資企業應于被投資單位分配現金股利時确認投資收益,但應以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産生的累積淨利潤的分配額為限。

16.√ 17.√

18.×【解析】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應按被投資單位的淨收益中投資企業應當分享的份額确認投資收益。

19.× 【解析】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投資企業應當以被投資單位的年度财務會計報告為依據确認投資收益。因此,應當于取得被投資單位年度财務會計報告資料時确認投資收益。

20.×【解析】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如果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的份額,不調整已确認的初始投資成本。

21.√ 22.√

23.× 【解析】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被投資單位發生其他權益變動時,投資企業應按持股比例相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同時計入資本公積。

24.√

25.×【解析】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時,如果是因追加投資導緻的,應在追加投資時對原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餘額進行調整,将有關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餘額調整至最初取得成本,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追加投資的成本作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如果是因處置投資導緻的,應以轉換時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26.√ 27.√ 28.√ 29.√ 30.√

(四)計算及賬務處理題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發行權益證券)的會計處理。

企業合并成本=2 500×3 60=7 56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成本) 75 600 000

貸:股本 25 000 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50 000 000

銀行存款 600 000

2.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取得長期股權投資(付出現金、非現金資産)的會計處理。

(1)清理參與合并的固定資産。

借:固定資産清理 19 000 000

累計折舊 6 000 000

貸:固定資産 25 000 000

(2)确認長期股權投資。

初始投資成本=6 000×60%=3 60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成本) 36 000 000

貸:固定資産清理 19 000 000

銀行存款 15 000 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2 000 000

3.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發行權益證券)的會計處理。

初始投資成本=5 000×90%=4 50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成本) 45 000 000

貸:股本 25 000 000

資本公積 20 000 000

4.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取得長期股權投資(付出非現金資産、發行權益證券)的會計處理。

合并成本=600 1 500×2.50 50=4 40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成本) 44 000 000

累計攤銷 3 000 000

營業外支出 1 000 000

貸:無形資産 10 000 000

股本 15 000 000

資本公積 22 500 000

銀行存款 500 000

5.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取得長期股權投資(付出現金、非現金資産)的會計處理。

(1)将參與合并的固定資産轉入清理。

借:固定資産清理 5 800 000

累計折舊 700 000

貸:固定資産 6 500 000

(2)确認通過企業合并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合并成本=600 120 10=730(萬元)

固定資産增值收益=600-580=2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成本) 7 300 000

貸:固定資産清理 5 800 000

營業外收入 200 000

銀行存款 1 300 000

6.購入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

(1)20×9年2月20日,購入股票。

應收股利=100 000×0.10=10 000(元)

初始投資成本=151 000-10 000=141 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成本) 141 000

應收股利 10 000

貸:銀行存款 151 000

(2)20×9年3月25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10 000

貸:應收股利 10 000

7.應收股利确認(成本法)的會計處理。

(1)假定B公司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20元。

應享有的收益份額=(6 750 000×

)×1% =39 375(元)

現金股利=150 000×0.20=30 000(元)

上述現金股利未超過應享有的收益份額,因此,應全部确認為當期投資收益。

借:應收股利 30 000

貸:投資收益 30 000

(2)假定B公司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30元。

獲得的現金股利=150 000×0.30=45 000(元)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45 000-39 375=5 625(元)

借:應收股利 45 000

貸:投資收益 39 375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成本) 5 625

8.購入股票、确認應收股利(成本法)的會計處理。

(1)20×8年1月10日,購入股票。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成本) 185 000

貸:銀行存款 185 000

(2)20×8年3月5日,B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現金股利=60 000×0.10=6 000(元)

借:應收股利 6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成本) 6 000

9.購入股票和獲得現金股利(成本法)的會計處理。

(1)20×5年6月10日,取得D公司股票。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成本) 856 000

貸:銀行存款 856 000

(2)20×7年3月5日,D公司宣告20×6年度股利分配方案。

現金股利=300 000×0.20=60 000(元)

借:應收股利 60 000

貸:投資收益 60 000

(3)20×9年4月5日,D公司宣告20×8年度股利分配方案。

現金股利=300 000×0.10=30 000(元)

借:應收股利 30 000

貸:投資收益 30 000

10.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的會計處理。

(1)20×2年1月10日,購入股票。

借: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成本) 1 510 000

貸:銀行存款 1 510 000

(2)20×2年3月5日,C公司宣告20×1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0元,并于4月10日派發。

①20×2年3月5日,C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現金股利=600 000×0.10=60 000(元)

借:應收股利 6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成本) 60 000

②20×2年4月10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60 000

貸:應收股利 60 000

(3)20×2年度,C公司盈利15 000 000元。20×3年2月15日,宣告20×2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20元,并于3月20日派發。

①20×3年2月15日,C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本年獲得的現金股利=600 000×0.20=120 000(元)

累計獲得的現金股利=60 000 120 000=180 000(元)

應享有的收益份額=15 000 000×1%=150 000(元)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180 000-150 000)-60 000=-30 000(元)

應确認投資收益=120 000 -(-30 000)=150 000(元)

借:應收股利 120 000

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成本) 30 000

貸:投資收益 150 000

②20×3年3月20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120 000

貸:應收股利 120 000

(4)20×3年度,C公司盈利18 000 000元。20×4年3月20日,宣告20×3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5元,并于4月15日派發。

①20×4年3月20日,C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本年獲得的現金股利=600 000×0.15=90 000(元)

累計獲得的現金股利=60 000 120 000 90 000=270 000(元)

累計應享有的收益份額=(15 000 000 18 000 000)×1% =330 000(元)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 -30 000(元)

應确認投資收益=90 000 -(-30 000)=120 000(元)

借:應收股利 90 000

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成本) 30 000

貸:投資收益 120 000

②20×4年4月15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90 000

貸:應收股利 90 000

(5)20×4年度,C公司虧損7 200 000元。20×5年3月5日,宣告20×4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10股派送股票股利3股,并于4月15日派送。當年未分派現金股利。

股票股利=600 000×0.3=180 000(股)

在備查簿中登記增加的股份。

(6)20×5年度,C公司盈利9 000 000元。20×6年2月25日,宣告20×5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5元,并于3月20日派發。

①20×6年2月25日,C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本年獲得的現金股利=(600 000 180 000)×0.15=117 000(元)

累計獲得的現金股利=60 000 120 000 90 000 117 000=387 000(元)

累計應享有的收益份額=(15 000 000 18 000 000-7 200 000 9 000 000)×1% =348 000(元)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387 000–348 000=39 000(元)

應确認投資收益=117 000-39 000=78 000(元)

借:應收股利 117 000

貸:投資收益 78 000

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成本) 39 000

②20×6年3月20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117 000

貸:應收股利 117 000

(7)20×6年度,C公司盈利12 000 000元。20×7年2月20日,宣告20×6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5元,并于3月15日派發。

①20×7年2月20日,C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本年獲得的現金股利=(600 000 180 000)×0.15=117 000(元)

累計獲得的現金股利=60 000 120 000 90 000 117 000 117 000=504 000(元)

累計應享有的收益份額=(15 000 000 18 000 000-7 200 000 9 000 000 12 000 000)×1% =468 000(元)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504 000–468 000)-39 000= -3 000(元)

應确認投資收益=117 000 -(-3 000)=120 000(元)

借:應收股利 117 000

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成本) 3 000

貸:投資收益 120 000

②20×7年3月15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117 000

貸:應收股利 117 000

(8)20×7年度,C公司盈利11 000 000元。20×8年2月25日,宣告20×7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10股派送股票股利2股,并于3月30日派送。當年未分派現金股利。

股票股利=(600 000 180 000)×0.2=156 000(股)

在備查簿中登記增加的股份。

(9)20×8年度,C公司盈利14 000 000元。20×9年2月20日,宣告20×8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20元,并于3月5日派發。

①20×9年2月20日,C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本年獲得的現金股利=(600 000 180 000 156 000)×0.20=187 200(元)

累計獲得的現金股利=60 000 120 000 90 000 117 000 117 000 187 200=691 200(元)

累計應享有的收益份額=(15 000 000 18 000 000-7 200 000 9 000 000 12 000 000 11 000 000

14 000 000)×1% =718 000(元)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 -36 000(元)

應确認投資收益=187 200 -(-36 000)=223 200(元)

借:應收股利 187 200

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成本) 36 000

貸:投資收益 223 200

②20×9年3月5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187 200

貸:應收股利 187 200

11.購入股票(權益法)的會計處理。

(1)假定投資當時,D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為9 000萬元。

應享有D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份額=9 000×25% =2 25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成本) 24 850 000

貸:銀行存款 24 850 000

(2)假定投資當時,D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為10 000萬元。

應享有D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的份額=10 000×25% =2 500(萬元)

初始投資成本調整額=2 500-2 485=15(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成本) 24 850 000

貸:銀行存款 24 850 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成本) 150 000

貸:營業外收入 150 000

12.投資收益的确認(權益法)的會計處理。

(1)确認20×1年度的投資收益。

應享有的收益份額=1 500×30% =45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4 500 000

貸:投資收益 4 500 000

(2)20×2年3月10日,确認應收股利。

現金股利 =2 000×0.15 =300(萬元)

借:應收股利 3 0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3 000 000

(3)确認20×2年度的投資損失。

應分擔的虧損份額=600×30% =180(萬元)

借:投資收益 1 8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1 800 000

13.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會計處理。

(1)20×4年1月5日,購入股票。

初始投資成本=16 000 000×1.50 120 000=24 120 000(元)

應享有D公司股東權益份額=96 000 000×20%=19 200 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成本) 24 120 000

貸:銀行存款 24 120 000

(2)20×4年3月10日,D公司宣告20×3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5元,并于4月5日派發。

①20×4年3月10日,D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現金股利=16 000 000×0.15 =2 400 000(元)

借:應收股利 2 4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投資成本) 2 400 000

②20×4年4月5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2 400 000

貸:應收股利 2 400 000

(3)20×4年度,D公司盈利42 000 000元。20×5年3月15日,宣告20×4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20元,并于4月20日派發。

①确認20×4年度投資收益。

應享有的收益份額=42 000 000×20% =8 400 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8 400 000

貸:投資收益 8 400 000

②20×5年3月15日,D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現金股利 =16 000 000×0.20 =3 200 000(元)

借:應收股利 3 2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3 200 000

③20×5年4月20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3 200 000

貸:應收股利 3 200 000

(4)20×5年度,D公司虧損4 800 000元。用以前年度留存收益彌補虧損後,20×6年3月20日,宣告20×5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0元,并于4月25日派發。

①确認20×5年度投資損失。

應分擔的虧損份額=4 800 000×20% =960 000(元)

借:投資收益 96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960 000

②20×6年3月20日,D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現金股利 =16 000 000×0.10 =1 600 000(元)

借:應收股利 1 6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1 600 000

③20×6年4月25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1 600 000

貸:應收股利 1 600 000

(5)20×6年度,D公司虧損9 600 000元。20×7年3月5日,宣告20×6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10股派送股票股利2股,并于4月10日派送。當年未分派現金股利。

①确認20×6年度投資損失。

應分擔的虧損份額=9 600 000×20% =1 920 000(元)

借:投資收益 1 92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1 920 000

②在備查簿中登記增加的股份。

股票股利=16 000 000×0.2=3 200 000(股)

(6)20×7年度,D公司盈利12 800 000元。20×8年2月25日,宣告20×7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10股派送股票股利3股,并于3月20日派送。當年未分派現金股利。

①确認20×7年度投資收益。

應享有的收益份額=12 800 000×20% =2 560 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2 560 000

貸:投資收益 2 560 000

②在備查簿中登記增加的股份。

股票股利=(16 000 000 3 200 000)×0.3=5 760 000(股)

(7)20×8年2月20日,D公司以1 500萬元的成本取得F公司股票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産;20×8年12月31日,該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産公允價值為1 800萬元。

應享有資本公積份額=3 000 000×20% =600 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其他權益變動) 60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600 000

(8)20×8年度,D公司盈利26 400 000元。20×9年3月5日,宣告20×8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5元,并于4月1日派發。

①确認20×8年度投資收益。

應享有的收益份額=26 400 000×20% =5 280 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5 280 000

貸:投資收益 5 280 000

②20×9年3月5日,D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

現金股利=(16 000 000 3 200 000 5 760 000)×0.15=3 744 000(元)

借:應收股利 3 744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3 744 000

③20×9年4月1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3 744 000

貸:應收股利 3 744 000

14.其他權益變動(權益法)的會計處理。

應享有權益變動份額=500×25% =125(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M公司(其他權益變動) 1 25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250 000

15.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的會計處理。

(1)20×9年1月1日,轉讓D公司股份。

轉讓股份的賬面價值=300×

=150(萬元)

其中:投資成本=200×

=100(萬元)

損益調整=100×

=50(萬元)

轉讓收益=160-150=10(萬元)

借:銀行存款 1 6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成本) 1 000 000

——D公司(損益調整) 500 000

投資收益 100 000

(2)20×9年1月1日,轉換核算方法。

未轉讓股份的賬面價值=300-150=150(萬元)

其中:投資成本=200-100=100(萬元)

損益調整=100-50=5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成本) 5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500 000

16.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的會計處理。

(1)20×8年1月1日,購入N公司10%的股份。

借: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成本) 6 320 000

貸:銀行存款 6 320 000

(2)20×9年1月5日,再次購入N公司25%的股份。

借: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成本) 17 560 000

貸:銀行存款 17 560 000

(3)分析是否需要對原投資成本和追加投資成本進行調整。

①原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為632萬元,按照原持股比例10%計算的投資當時應享有N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份額為546.2萬元(5 462×10%),二者之間的差額85.8萬元屬于原投資時體現的商譽,該部分差額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②追加投資成本為1 756萬元,按照追加投資比例25%計算的應享有N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份額為1 628萬元(6 512×25%),二者之間的差額128萬元屬于追加投資時體現的商譽,該部分差額也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4)分析應享有N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變動的份額,并編制相應的調整分錄。

N公司可辨認淨資産的公允價值在原取得投資後至新取得投資交易日之間的變動為1 050萬元(6 512-5 462),星海公司按原持股比例計算的應享有份額為105萬元(1 050×10%)。其中,屬于在此期間N公司實現淨損益中應享有的份額為82.5萬元(825×10%),屬于除淨損益以外的其他原因導緻的N公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變動中應享有的份額為22.5萬元(105-82.5)。

借: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損益調整) 825 000

貸:盈餘公積 82 5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42 500

借: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其他權益變動) 225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25 000

第六章 固定資産

(一)單項選擇題

1.C 2.B 3.C 4.A

5.A【解析】不存在活躍市場時,固定資産按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價。

6.D 7.C 8.D 9.C 10.C 11.A 12.B 13.A 14.C

15.B【解析】進項稅額3.4萬元不計入固定資産價值,領用材料時0.68萬元進行稅額應轉出計入固定資産價值。

16.A【解析】價值損耗的金額應扣除。

17.B 18.B 19.C 20.A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 2.BCE 3.ABD 4.BD 5.ABCDE 6.ABC 7.ABCDE 8.ABD 9.ACDE 10.AC 11.ACDE

12.ADE【解析】加速折舊法都體現謹慎性會計原則的要求。

13.BC 14. CE 15.BD 16.ABE

17.CD【解析】這兩項既不影響原價,也不影響累計折舊金額。

18.ABCE 19.ABD 20.ABDE

(三)判斷題

1. × 2. √ 3. × 4. √ 5. √ 6. √ 7.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四)計算及賬務處理題

1.(1)借:固定資産 52 3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 500

貸:銀行存款 60 800

(2)借:在建工程 71 6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1 900

貸:銀行存款 83 500

借:在建工程 950

貸:銀行存款 950

借:固定資産 72 550

貸:在建工程 72 550

(3)借:固定資産 2 600 000

貸:股本 2 000 000

資本公積 600 000

借:在建工程 130 000

貸:股本 100 000

資本公積 30 000

借:在建工程 4 200

貸:銀行存款 4 200

借:固定資産 134 200

貸:在建工程 134 200

(4)三菱面包車入賬價值:

×450 000=450 000(元)

福特轎車入賬價值:

×190 000=199 820(元)

借:固定資産——三菱面包車 450 000

——福特轎車 189 820

壞賬準備 2 480

貸:應收賬款 620 000

銀行存款 22 300

(5)①注銷面包車。

借:固定資産清理 170 000

累計折舊 90 000

貸:固定資産 260 000

②注銷減值準備。

借:固定資産減值準備 8 000

貸:固定資産清理 8 000

③收到補價。

借:銀行存款 10 000

貸:固定資産清理 10 000

④支付相關費用。

借:固定資産清理 5 600

貸:銀行存款 5 600

⑤轉入機床。

入賬價值=170 000-8 000-10 000 5 600=157 600(元)

借:固定資産——機床 157 600

貸:固定資産清理 157 600

(6)借:固定資産 103 2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 000

貸:營業外收入 117 000

銀行存款 3 200

(7)借:制造費用 480

貸:銀行存款 480

(8)批準處理前。

盤盈設備:

借:固定資産 5 000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産損溢 5 000

盤虧設備:

借: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産損溢 3 000

累計折舊 2 000

貸:固定資産 5 000

批準處理後。

盤盈設備:

借: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産損溢 5 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 000

盤虧設備:

借:營業外支出 2 000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産損溢 2 000

(9)借:管理費用 5 600

制造費用 12 800

銷售費用 2 300

其他業務成本 400

貸:累計折舊 21 300

2.(1)借:工程物資 1 2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04 000

貸:銀行存款 1 404 000

(2)借:在建工程 1 100 000

貸:工程物資 1 100 000

(3)借:在建工程 80 000

貸:原材料 80 000

(4)借:在建工程 67 430

貸:庫存商品 54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3 430

(5)借:在建工程 900

貸:銀行存款 900

(6)借:在建工程 53 040

貸:生産成本——輔助生産成本 12 000

應付職工薪酬 41 040

(7)借:工程物資 2 000

貸:營業外收入 2 000

(8)自營工程成本=1 100 000 80 000 67 430 900 53 040=1 301 370(元)

借:固定資産 1 301 370

貸:在建工程 1 301 370

(9)借:預付賬款 200 000

貸:銀行存款 200 000

(10)借:在建工程 300 000

貸:銀行存款 100 000

預付賬款 200 000

借:固定資産 300 000

貸:在建工程 300 000

3.(1)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400 000×3.5460=1 418 400(元)

因1 418 400÷1493 000×100%=95%>90%

故,此項租賃為融資性租賃。

(2)因1 418 400<1 493 000,故,租賃資産入賬價值為1 418 400(元)

(3)未确認融資費用=1 600 000-1 418 400=181 600(元)

(4)①租入固定資産。

借:固定資産 1 418 400

未确認融資費用 181 600

貸:長期應付款 1 600 000

②第一年年末支付租賃費。

借:長期應付款 400 000

貸:銀行存款 400 000

未确認融資費用=1 418 400×5%=70 920(元)

借:财務費用 70 920

貸:未确認融資費用 70 920

③第二年年末支付租賃費。

借:長期應付款 400 000

貸:銀行存款 400 000

未确認融資費用=(1 418 400-400 000 70 920)×5%=54 466(元)

借:财務費用 54 466

貸:未确認融資費用 54 466

④第三年年末支付租賃費。

借:長期應付款 400 000

貸:銀行存款 400 000

未确認融資費用=(1 418 400-800 000 70 920 54 466)×5%=37 189(元)

借:财務費用 37 189

貸:未确認融資費用 37 189

⑤第四年年末支付租賃費。

借:長期應付款 400 000

貸:銀行存款 400 000

未确認融資費用=(1 418 400-1 200 000 70 920 54 466 37 189)×5%=19 025(元)

借:财務費用 19 025

貸:未确認融資費用 19 025

4.(1)年折舊率=

×100%=19.2%

月折舊率=19.2%÷12×100%=1.6%

年折舊額=160 000×19.2%=30 720(元)

月折舊額=30 720÷12(或160 000×1.6%)=2 560(元)

(2)雙倍餘額遞減法:

折舊率=

×2×100%=40%

第一年折舊額=160 000×40%=64 000(元)

第二年折舊額=(160 000-64 000)×40%=38 400(元)

第三年折舊額=(160 000-64 000-38 400)×40%=23 040(元)

第四年折舊額=(160 000-64 000-38 400-23 040-160 000×4%)÷2=14 480(元)

第五年折舊額=14 480元

年數總和法:

第一年折舊率=

=

第二年折舊率=

=

第三年折舊率=

=

第四年折舊率=

=

第一年折舊率=

=

第一年折舊額=(160 000-5 600)×

=51 466.70(元)

第二年折舊率=(160 000-5 600)×

=41 173.36(元)

第三年折舊率=(160 000-5 600)×

=30 880.02(元)

第四年折舊率=(160 000-5 600)×

=20 586.68(元)

第一年折舊率=(160 000-5 600)×

=10 293.34(元)

5.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

=8(元)

第一年折舊額=6 900×8=55 200(元)

第二年折舊額=6 500×8=52 000(元)

第三年折舊額=6 300×8=50 400(元)

第四年折舊額=5 600×8=44 800(元)

第五年折舊額=4 000×8=32 000(元)

第六年折舊額=1 900×8=15 200(元)

6.(1)固定資産轉入改建、擴建。

借:在建工程 443 000

累計折舊 125 000

貸:固定資産 568 000

支付改建、擴建支出。

借:在建工程 89 000

貸:銀行存款 89 000

殘料入庫。

借:原材料 6 000

貸:在建工程 6 000

結轉工程成本。

借:固定資産 526 000

貸:在建工程 526 000

(2)注銷損壞裝置的成本及累計折舊。

累計折舊=

×136 000=10 880(元)

借:累計折舊 10 880

管理費用 57 120

貸:固定資産 68 000

安裝新裝置。

借:固定資産 48 000

貸:銀行存款 48 000

(3)轉出安裝成本。

累計折舊=

×96 000=14 400(元)

借:累計折舊 14 400

管理費用 31 600

貸:固定資産 46 000

新的安裝成本=48 000元

借:固定資産 48 000

貸:銀行存款 48 000

(4)借:資産減值損失 26 000

貸:固定資産減值準備 26 000

7.(1)注銷原價及累計折舊。

借:固定資産清理 1 110 000

累計折舊 750 000

貸:固定資産 1 860 000

支付整修費用。

借:固定資産清理 900

貸:銀行存款 900

收到出售價款。

借:銀行存款 1 287 000

貸:固定資産清理 1 1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87 000

應交的營業稅=1 100 000×5%=55 000(元)

借:固定資産清理 55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55 000

淨損益=1 100 000-1 110 000-900-55 000

=-65 900(元)(損失)

借: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産損失 65 900

貸:固定資産清理 65 900

(2)注銷原價及累計折舊。

借:固定資産清理 2 240

累計折舊 53 760

貸:固定資産 56 000

支付清理費用。

借:固定資産清理 260

貸:銀行存款 260

确定殘值收入。

借:原材料 720

貸:固定資産清理 720

報廢淨損益=2 240 260-720=1 780(元)(損失)

借: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産損失 1 780

貸:固定資産清理 1 780

(3)注銷原價及累計折舊。

借:固定資産清理 47 000

累計折舊 21 000

貸:固定資産 68 000

支付清理費用。

借:固定資産清理 500

貸:銀行存款 500

收到保險賠款。

借:銀行存款 30 000

貸:固定資産清理 30 000

确定變價收入。

借:銀行存款 800

貸:固定資産清理 800

報廢淨損益=47 000 500-30 000-800=16 700(元)(損失)

借: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産損失 16 700

貸:固定資産清理 16 700

第七章 無形資産

(一)單項選擇題

1.D 2.D 3.C 4.D 5.A 6.C

7.A【解析】無形資産賬面餘額是指其初始入賬價值;賬面淨值是指初始入賬價值減去累計攤銷;賬面價值是指初始入賬價值減去累計攤銷和減值準備。

8.B【解析】80-80×5%-[260-(260÷10)×2-48]÷8=56(萬元)。

9.C【解析】按5年期限進行攤銷。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 2.ABCE 3.ABE 4.BCDE 5.AE 6.ABD

(三)判斷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四)計算及賬務處理題

(1)借:無形資産 158 000

貸:銀行存款 50 000

應付賬款 108 000

(2)借:無形資産 13 300

貸:銀行存款 13 300

(3)借:無形資産 1 800 000

貸:銀行存款 1 800 000

(4)借:無形資産 8 600 000

貸:股本 4 300 000

資本公積 4 300 000

(5)出售收益=130 000-(115 000-3 000)-130 000×5%=11 500(元)

借:銀行存款 130 000

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3 000

貸:無形資産 115 00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6 500

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産利得 11 500

(6)借:銀行存款 3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30 000

借:其他業務成本 12 000

貸:無形資産 12 000

(7)借:管理費用 28 000

貸:無形資産 28 000

(8)借:管理費用 22 000

貸:無形資産 22 000

借:資産減值損失 16 000

貸: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16 000

第八章 投資性房地産

(一)單項選擇題

1.D 2.B 3.B

4.B【解析】在出包方式下,企業建造固定資産的成本是指向建造承包商支付的全部工程價款,至于固定資産的實際建造成本,由建造承包商自己核算,與出包企業無關。投資性房地産無論采用哪一種後續計量模式,取得時均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

5.B【解析】企業外購房地産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和可直接歸屬于該資産的其他支出。本題中,

房地産成本=20 000 150=20 150(萬元)

至于與客戶簽訂經營租賃合同過程中支付的咨詢費、律師費、差旅費等,與該房地産的取得無關,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管理費用。

6.A 7.A

8.C【解析】企業外購的房地産隻有在購入的同時即開始出租,才能直接确認為投資性房地産。如果購入時尚未對外出租,則應先将其确認為固定資産,直至對外出租時,再從固定資産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産。因此,本題中該房屋确認為投資性房地産的時點是20×8年3月1日。但必須注意,房屋确認為投資性房地産的時點和房屋計提折舊的時點并不是同一概念。房屋計提折舊的時點應當是購入的次月,本題中,該房屋應從2月份起計提折舊,即20×8年應按11個月計提折舊。計算如下:

20×8年度房屋應提折舊額=

×11=16.5(萬元)

9.B【解析】投資性房地産第四年年末賬面價值=10 000-

×4-200=7 900(萬元)

10.B 11.B 12.C 13.D 14.C

15.A【解析】存貨轉為投資性房地産時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存貨轉為投資性房地産時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的差額、資産負債表日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差額或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的差額均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6.D 17.C 18.B 19.C 20.A 21.D 22.C 23.D 24.B 25.C 26.D 27.D

28.C【解析】對20×8年度損益的影響金額=120×

(2 800-2 500)=400(萬元)

29.A【解析】企業将自用建築物或土地使用權轉換為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産時,應當以該項建築物或土地使用權在轉換日的公允價值作為投資性房地産的入賬價值。

30.B【解析】企業将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産轉換為自用房地産時,應當以轉換日的公允價值作為自用房地産的賬面價值,本題中,

20×8年度應提折舊額=

×11=176(萬元)

31.A【解析】第四年年末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380(萬元)

計提減值準備後投資性房地産賬面價值=2 000-380-200=1 420(萬元)

第五年應提折舊額=

=82.5(萬元)

32.B

33.A【解析】出售建築物的淨收益=600-(800-500)-10-600×5%=260(萬元)

34.B【解析】投資性房地産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并且該投資性房地産是由自用房地産轉換而來的,影響處置時損益金額的因素有兩項:(1)處置損益,指取得的處置收入扣除投資性房地産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2)原轉換日因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而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需要注意的是,投資性房地産在持有期間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影響的是持有期間的損益,處置時雖然需要将其轉入當期損益,但由于是損益類科目的一借一貸,因而并不會影響處置時的損益。本題中,

處置時投資性房地産的賬面價值=1 800 500=2 300(萬元)

處置收益=2 500-2 300=200(萬元)

原轉換日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1 800-1 600=200(萬元)

對20×8年度損益的影響金額=200 200=400(萬元)

35.D【解析】可參見第34題的解析。本題由于要求回答的是對各期損益的影響金額,因而除了處置損益和原轉換日因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而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外,還應當包括持有期間的累計租金收入和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本題中,

對各期損益的影響金額總計=200 200 600 500=1 500(萬元)

36.C 37.C

(二)多項選擇題

1.AE 2.ABCDE 3.CDE 4.ACE 5.ACD 6.BCDE 7.BC 8.BCD 9.ABDE 10.ABCE

(三)判斷題

1.√

2.×【解析】企業隻有在自行建造或開發活動完成的同時開始出租,才能将自行建造或開發完成的房地産确認為投資性房地産。如果自行建造或開發活動已經完成但尚未對外出租,則應先确認為固定資産或開發産品,直至對外出租時,再從固定資産或存貨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産。而尚在建造過程中的房地産,即使其建造的目的是為了出租,也不能确認為投資性房地産。

3.√ 4.√

5.×【解析】企業選擇公允價值模式,就應當對其所有投資性房地産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在極少數情況下,采用公允價值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産進行後續計量的企業,有證據表明某項投資性房地産在首次取得時(或某項房地産在完成建造或開發活動後或改變用途後首次成為投資性房地産時),其公允價值不能持續可靠地取得,應當對該投資性房地産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直至處置,并且假設無殘值。

6.√ 7.√

8.×【解析】為了簡化核算,當月購入的投資性房地産,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處置的投資性房地産,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

9.√

10.×【解析】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企業,其投資性房地産不計提折舊,也不計提減值準備。

11.×【解析】投資性房地産發生的後續支出,能夠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計入投資性房地産的成本;不能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12.√ 13.√ 14.√

15.×【解析】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應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按計量模式變更時投資性房地産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調整期初留存收益。

(四)計算及賬務處理題

1.自建寫字樓部分自用部分出租的會計處理。

(1)20×5年2月1日,購入土地使用權。

借:無形資産——土地使用權 10 800 000

貸:銀行存款 10 800 000

(2)20×5年3月1日,預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60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60 000 000

(3)20×6年5月31日,補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30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30 000 000

(4)20×6年5月31日,結轉工程成本。

①假定星海公司對投資性房地産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

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産的土地使用權成本=1 080×

=288(萬元)

借:固定資産——寫字樓 66 000 000

貸:在建工程 66 000 000

借: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 24 000 000

貸:在建工程 24 000 000

借:投資性房地産——土地使用權 2 880 000

貸:無形資産——土地使用權 2 880 000

②假定星海公司對投資性房地産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

借:固定資産——寫字樓 66 000 000

貸:在建工程 66 000 000

借: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成本) 24 000 000

貸:在建工程 24 000 000

借:投資性房地産——土地使用權(成本) 2 880 000

貸:無形資産——土地使用權 2 880 000

2.租金收入确認的會計處理。

(1)20×6年1月1日,預收租金。

借:銀行存款 180 000

貸:預收賬款 180 000

(2)20×6年12月31日,确認租金收入。

借:預收賬款 1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00 000

(3)20×7年12月31日,确認租金收入。

借:預收賬款 1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00 000

(4)20×8年12月31日,确認租金收入。

借:預收賬款 1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00 000

(5)20×9年1月1日,收回房屋和其餘租金。

借:銀行存款 120 000

貸:預收賬款 120 000

3.成本模式下折舊、攤銷、确認租金收入的會計處理。

(1)20×6年6月1日,預收租金。

借:銀行存款 2 100 000

 貸:預收賬款——××超市 2 100 000

(2)20×6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攤銷并确認租金收入。

應提折舊額=

×7=70(萬元)

應攤銷金額=

×7=4.2(萬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 7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700 000

借:其他業務成本 42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攤銷 42 000

應确認租金收入=210×

=122.5(萬元)

借:預收賬款——××超市 1 225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 225 000

(3)20×7年6月1日,預收租金。

借:銀行存款 2 100 000

 貸:預收賬款——××超市 2 100 000

(4)20×7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攤銷并确認租金收入。

應提折舊額=

×12=120(萬元)

應攤銷金額=

×12=7.2(萬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 1 2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1 200 000

借:其他業務成本 72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攤銷 72 000

借:預收賬款——××超市 2 1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2 100 000

(5)20×8年6月1日,預收租金。

借:銀行存款 2 100 000

 貸:預收賬款——××超市 2 100 000

(6)20×8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攤銷并确認租金收入。

借:其他業務成本 1 2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1 200 000

借:其他業務成本 72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攤銷 72 000

借:預收賬款——××超市 2 1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2 100 000

(7)20×8年12月31日,計提資産減值準備。

寫字樓一層賬面價值=2 400-(70 120×2)=2 090(萬元)

寫字樓減值金額=2 090-1 800=290(萬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2 9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減值準備 2 900 000

計提減值準備後寫字樓賬面價值=2 090-290=1 800(萬元)

4.購入投資性房地産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會計處理。

(1)20×8年3月25日,購入寫字樓并出租。

借: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成本) 286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286 000 000

(2)20×8年12月31日,确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①假定公允價值為29 000萬元。

借: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公允價值變動) 4 0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4 000 000

②假定公允價值為28 000萬元。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6 0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公允價值變動) 6 000 000

5.成本模式轉換為公允價值模式的會計處理。

(1)轉換投資性房地産計量模式。

①寫字樓轉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借: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成本)     130 000 000

  盈餘公積                500 0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 5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21 0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           156 000 000

②土地使用權轉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借:投資性房地産——土地使用權(成本)   40 0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攤銷        2 8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土地使用權         38 000 000

    盈餘公積              480 0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 320 000

(2)20×8年12月31日,确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①确認寫字樓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借: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公允價值變動) 2 0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 000 000

②确認土地使用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借:投資性房地産——土地使用權(公允價值變動) 3 0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 000 000

6.自用房地産與投資性房地産轉換的會計處理。

(1)假定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

①20×6年1月1日,将自用房地産轉為投資性房地産。

借:投資性房地産——房屋 16 000 000

累計折舊 4 680 000

貸:固定資産——房屋 16 0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4 680 000

②20×6年12月31日,計算房屋年折舊額并計提折舊。

房屋年折舊額=

=52(萬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 52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520 000

③20×8年1月1日,房屋公允價值為1 560萬元,将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

借:投資性房地産——房屋(成本)      15 6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5 72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房屋            16 000 000

    盈餘公積                532 0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 788 000

④20×8年12月31日,房屋的公允價值為1 570萬元。

借:投資性房地産——房屋(公允價值變動) 1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000

(2)假定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

①20×6年1月1日,房屋公允價值為1 500萬元,将自用房地産轉為投資性房地産。

借:投資性房地産——房屋(成本) 15 000 000

累計折舊 4 680 000

貸:固定資産——房屋 16 00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 680 000

②20×6年12月31日,房屋的公允價值為1 490萬元。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房屋(公允價值變動) 100 000

③20×7年12月31日,房屋的公允價值為1 560萬元。

借:投資性房地産——房屋(公允價值變動) 7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700 000

④20×8年12月31日,房屋的公允價值為1 570萬元。

借:投資性房地産——房屋(公允價值變動) 1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000

⑤20×9年1月1日,租期屆滿,房屋重新轉為自用。

借:固定資産——房屋 15 7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房屋(成本) 15 000 000

——房屋(公允價值變動) 700 000

⑥20×9年12月31日,計算房屋年折舊額并計提折舊。

房屋年初尚可使用年限=30-9-3=18(年)

年折舊額=

=85(萬元)

借:管理費用 850 000

貸:累計折舊 850 000

7.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産的會計處理。

(1)20×5年12月5日,購入房屋。

借:固定資産——房屋 18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18 000 000

(2)20×6年1月1日,将房屋出租。

借:投資性房地産——房屋 18 000 000

貸:固定資産——房屋 18 000 000

(3)20×6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

年折舊額=

=87(萬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 87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870 000

(4)20×7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

借:其他業務成本 87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870 000

(5)20×7年12月31日,計提減值準備。

投資性房地産減值準備=(1 800-87×2)-1 500=126(萬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1 26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減值準備 1 260 000

(6)20×8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

年折舊額=

=80(萬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 8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800 000

8.投資性房地産改建、擴建(成本模式)的會計處理。

(1)20×7年12月31日,将廠房轉入改建工程。

借:投資性房地産——廠房(在建) 24 7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7 9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廠房 32 600 000

(2)用銀行存款支付改建支出。

借:投資性房地産——廠房(在建) 10 600 000

貸:銀行存款 10 600 000

(3)拆除部分的殘料作價出售。

借:銀行存款 1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廠房(在建) 100 000

(4)20×8年10月31日,改建工程完工。

擴建後廠房價值=2 470 1 060-10=3 520(萬元)

借:投資性房地産——廠房 35 2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廠房(在建) 35 200 000

(5)20×8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

應提折舊額=

×2=19(萬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 19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190 000

9.投資性房地産改建、擴建(公允價值模式)的會計處理。

(1)20×7年6月30日,将廠房轉入改建工程。

借:投資性房地産——廠房(在建) 25 0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廠房(成本) 21 500 000

——廠房(公允價值變動) 3 500 000

(2)用銀行存款支付改建支出。

借:投資性房地産——廠房(在建) 10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10 000 000

(3)拆除部分的殘料作價出售。

借:銀行存款 1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廠房(在建) 100 000

(4)20×8年3月31日,改建工程完工。

擴建後廠房價值=2 500 1 000-10=3 490(萬元)

借:投資性房地産——廠房(成本) 34 9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廠房(在建) 34 900 000

(5)20×8年12月31日,确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借:投資性房地産——廠房(公允價值變動) 1 1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 100 000

10.成本模式的會計處理。

(1)20×3年8月28日,購入寫字樓。

借: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 29 800 000

 貸:銀行存款 29 800 000

(2)20×3年9月1日,預收租金。

借:銀行存款 1 800 000

 貸:預收賬款——B公司 1 800 000

(3)20×3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并确認租金收入。

應提折舊額=

×4=48(萬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 48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480 000

應确認租金收入=180×

=60(萬元)

借:預收賬款——B公司 6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600 000

(4)20×4年9月1日,預收租金。

借:銀行存款 1 800 000

 貸:預收賬款——B公司 1 800 000

(5)20×4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并确認租金收入。

應提折舊額=

×12=144(萬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 1 44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1 440 000

借:預收賬款——B公司 1 8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 800 000

(6)20×5年9月1日,預收租金。

借:銀行存款 1 800 000

 貸:預收賬款——B公司 1 800 000

(7)20×5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并确認租金收入。

借:其他業務成本 1 44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1 440 000

借:預收賬款——B公司 1 8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 800 000

(8)20×6年9月1日,預收租金。

借:銀行存款 1 800 000

 貸:預收賬款——B公司 1 800 000

(9)20×6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并确認租金收入。

借:其他業務成本 1 44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1 440 000

借:預收賬款——B公司 1 8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 800 000

(10)20×6年12月31日,計提資産減值準備。

寫字樓賬面價值=2 980-(48 144×3)=2 500(萬元)

寫字樓減值金額=2 500-2 100=400(萬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4 0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減值準備 4 000 000

計提減值準備後寫字樓賬面價值=2 500-400=2 100(萬元)

(11)20×7年9月1日,預收租金。

借:銀行存款 1 800 000

 貸:預收賬款——B公司 1 800 000

(12)20×7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并确認租金收入。

應提折舊額=

×12=120(萬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 1 2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1 200 000

借:預收賬款——B公司 1 8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 800 000

(13)20×8年9月1日,收回房屋轉為自用。

應提折舊額=

×8=80(萬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 8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800 000

應确認租金收入=180×

=120(萬元)

借:預收賬款——B公司 1 2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 200 000

轉換日寫字樓賬面價值=2 980-(48 144×3)-400-(120 80)=1 900(萬元)

其中:累計折舊=(48 144×3) (120 80)=680(萬元)

借:固定資産——寫字樓 29 8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6 8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減值準備 4 0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 29 800 000

累計折舊 6 800 000

固定資産減值準備 4 000 000

(14)20×8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

應提折舊額=

×4=40(萬元)

借:管理費用 400 000

貸:累計折舊 400 000

(15)20×9年12月31日,計提折舊。

應提折舊額=

×12=120(萬元)

借:管理費用 1 200 000

貸:累計折舊 1 200 000

11.公允價值模式下相關損益确認的會計處理。

(1)20×5年1月1日,将辦公樓出租并預收租金。

借:投資性房地産——辦公樓(成本) 85 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 500 000

累計折舊 37 500 000

貸:固定資産——辦公樓 125 000 000

借:銀行存款 6 000 000

貸:預收賬款——D公司 6 000 000

(2)20×5年12月31日,确認房屋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租金收入。

借:投資性房地産——辦公樓(公允價值變動) 1 5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 500 000

借:預收賬款——D公司 6 0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6 000 000

(3)20×6年1月1日,預收租金。

借:銀行存款 6 000 000

貸:預收賬款——D公司 6 000 000

(4)20×6年12月31日,确認房屋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租金收入。

借:投資性房地産——辦公樓(公允價值變動) 2 5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 500 000

借:預收賬款——D公司 6 0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6 000 000

(5)20×7年1月1日,預收租金。

借:銀行存款 6 000 000

貸:預收賬款——D公司 6 000 000

(6)20×7年12月31日,确認房屋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租金收入。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 0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辦公樓(公允價值變動) 1 000 000

借:預收賬款——D公司 6 0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6 000 000

(7)20×8年1月1日,将辦公樓出售。

借:銀行存款 83 6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83 600 000

借:其他業務成本 88 0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成本) 85 000 000

——寫字樓(公允價值變動) 3 000 0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 000

貸:其他業務成本 500 000

或者,編制如下合并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83 6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 000

其他業務成本 87 5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寫字樓(成本) 85 000 000

——寫字樓(公允價值變動) 3 000 000

其他業務收入 83 600 000

12.投資性房地産轉為自用的會計處理。

(1)假定轉換日廠房的公允價值為2 600萬元。

借:固定資産——廠房 26 0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廠房(公允價值變動) 5 5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廠房(成本) 32 000 000

(2)假定轉換日廠房的公允價值為2 680萬元。

借:固定資産——廠房 26 8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廠房(公允價值變動) 5 5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廠房(成本) 32 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0 000

13.成本模式下計算累計折舊并編制有關會計分錄。

(1)計算截止轉換日辦公樓的累計折舊。

①20×1年1月1日至20×4年12月31日累計折舊。

辦公樓累計折舊=

=1 680(萬元)

②20×5年1月1日至20×6年6月30日累計折舊

辦公樓累計折舊=

=540(萬元)

③辦公樓轉換日累計折舊=1 680 540=2 220(萬元)

(2)編制自用辦公樓轉換為對外出租的會計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産——辦公樓 128 000 000

累計折舊 22 200 000

固定資産減值準備 15 600 000

貸:固定資産——辦公樓 128 0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22 2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減值準備 15 600 000

(3)計算截止出售日辦公樓的累計折舊。

①20×6年7月1日至20×9年6月30日累計折舊。

辦公樓累計折舊=

=1 080(萬元)

②辦公樓出售日累計折舊=2 220 1 080=3 300(萬元)

(4)編制出售辦公樓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85 0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85 000 000

借:其他業務成本 79 4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減值準備 15 600 000

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33 0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産——辦公樓 128 000 000

第九章 資産減值

(一)單項選擇題

1.B 2.C 3.D 4.D 5.A 6.C 7.C 8.B 9.B 10.A 11.D 12.A 13.D 14.D 15.B 16.D 17.D 18.A 19.D 20.D 21.C 22.A 23.B 24.C 25.A 26.D 27.C

(二)多項選擇題

1.BD 2.ACD 3.ABD 4.ABE 5.BDE 6.ABC 7.CD 8.DE 9.AD 10.AD 11.ACD 12.ABCD 13.ACE 14.CE 15.AD 16.BDE 17.ACE 18.ACDE 19.ADE 20.AC 21.BCE 22.ABC 23.BCDE 24.ABDE 25.ABCE 26.ABCE 27.CD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四)計算及賬務處理題

1.(1)未計提減值準備前資産的賬面價值=600-600÷10×3.5=600-210=390(萬元)

應計提減值準備=390-240=150(萬元)

(2)無形資産攤銷。

借:管理費用 50 000

貸:累計攤銷 50 000

計提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借:資産減值損失 1 500 000

貸: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1 500 000

(3)20×9年1月應攤銷金額=240÷5÷12=4(萬元)

借:管理費用 40 000

貸:累計攤銷 40 000

2.(1)未計提減值準備前資産的賬面價值=360-360÷10÷12×26=360-78=282(萬元)

應計提減值準備=282-162=120(萬元)

(2)無形資産攤銷。

借:管理費用 30 000

貸:累計攤銷 30 000

計提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借:資産減值損失 1 200 000

貸: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1 200 000

(3)應攤銷金額=162÷5÷12=32.4÷12=2.7(萬元)

借:管理費用 27 000

貸:累計攤銷 27 000

(4)出售無形資産時:

出售無形資産時累計攤銷科目餘額為=78 32.4=110.4(萬元)

借:銀行存款 1 000 000

累計攤銷 1 104 000

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1 200 000

營業外支出 346 000

貸:無形資産 3 6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50 000

3.(1)每年應提折舊額=(1 200 000-36000)÷6 =194 000(元)

借:制造費用 194 000

貸:累計折舊 194 000

(2)20×5年1月1日至20×7年12月31日,公司每年計提折舊194 000元,3年累計折舊為582 000元。20×7年年末,不考慮計提減值準備的情況下,固定資産的賬面價值為618 000元(1 200 000-582 000)。固定資産可收回金額為250 000元,公司應計提固定資産減值準備368 000元(618 000-250 000)。

借:資産減值損失 368 000

貸:固定資産減值準備 368 000

(3)20×8年應提折舊額=(250 000-36 000)÷2=107 000(元)

(4)如果固定資産的預計使用壽命未變更,20×8年應計提折舊為71 333元((250 000-36 000)÷3)。固定資産的預計使用壽命變更影響本年度淨利潤減少數為23 897元((107 000-71 333)×(1-33%))。

4.(1)取得固定資産。

借:固定資産 351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 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240 000

貸:庫存商品——甲産品 240 000

(2)20×6年至20×8年A公司每年應提折舊額=351 000×(1-3%)÷5=68 094(元)

每年年末計提折舊時:

借:制造費用 68 094

貸:累計折舊 68 094

(3)20×8年年末未計提減值準備前固定資産的賬面價值=351 000-68 094×3=146 718(元)

20×8年年末A公司應計提固定資産減值準備=146 718-80 000=66 718(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66 718

貸:固定資産減值準備 66 718

5.(1)購入辦公樓。

借:投資性房地産 3 630

貸:銀行存款 3 630

(2)20×7年折舊額=(3 630-30)÷50÷12×9=72÷12×9=54(萬元)

20×8年至20×9年的年折舊額=72萬元

(3)20×7年收取租金和計提折舊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270

貸:其他業務收入 270

借:其他業務成本 54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54

20×8年收取租金和計提折舊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360

貸:其他業務收入 360

借:其他業務成本 72

貸:投資性房地産累計折舊 72

20×9年收取租金和計提折舊的賬務處理同上。

(4)20×9年年末計提資産減值準備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資産減值損失 200

貸:投資性房地産減值準備 200

(注:分錄中單位為萬元)

6.(1)2007年3月31日A公司對B公司進行股權投資的有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2 34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0

借:主營業務成本 1 950

存貨跌價準備 150

貸:庫存商品 2 100

(2)①2007年年末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2 340-300×70% =2 130(萬元)

2008年分配現金股利時該項長期股權投資應沖減的投資成本=(300 600-800)×70% -300×70%

= -140(萬元)

所以,應恢複投資成本140萬元。

2007年年末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2 130-(-140)= 2 270(萬元)

長期股權投資的可收回金額為1 500萬元,可收回金額小于賬面價值,因此,需要計提減值準備。

應計提減值準備 = 2 270-1 500 = 770(萬元)

②該項投資性房地産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650―40―10)×0.9091 (820-55-15)×0.8264

(780-45-15)×0.7513 (630-41-9)×0.6830

=2 102.34(萬元)

賬面價值=8 000-5 248.36=2 751.64(萬元)

可收回金額小于賬面價值,因此需要計提減值準備。

應計提的減值準備=2 751.64-2 102.34= 649.30(萬元)

③由于企業的該項無形資産創造經濟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影響而仍有一定價值時,則應當分析其剩餘價值,認定其本期應計提的減值準備。

無形資産應計提減值準備=(190-100)-30 = 60(萬元)

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資産減值損失 1 479.30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770

投資性房地産減值準備 649.30

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60

(注:分錄中單位為萬元)

7.(1)對上述交易或事項是否計提減值準備進行判斷;對于需要計提減值準備的交易或事項,進行相應的資産減值處理。

應收賬款:

2008年年初“壞賬準備”科目的餘額=2 000×10%=200(萬元)

2008年年末計提壞賬準備前“壞賬準備”科目已有的餘額=200-50 30=180(萬元)

而2008年年末“壞賬準備”科目應有的餘額為250萬元(2500×10%),所以,

2008年應計提的壞賬準備=250-180=70(萬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70

貸:壞賬準備 70

存貨:

X産品有合同部分的可變現淨值=200×1.2-200×0.15=210(萬元)

成本=200×1=200(萬元)

故該部分不用計提跌價準備。

無合同部分的可變現淨值=300×1.1-300×0.15=285(萬元)

其成本=300×1=300(萬元)

故X産品存貨跌價準備應有餘額=300-285=15(萬元)

計提跌價準備前已有的餘額=45-40=5(萬元)

X産品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0萬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10

貸:存貨跌價準備 10

固定資産:

2007年12月31日甲設備計提減值準備後的賬面價值=600-600÷(8×12)×26-68=369.5(萬元)

2008年12月31日甲設備的可收回金額為245.6萬元。

賬面價值=369.5-369.5÷5=295.6(萬元)

所以,

2008年12月31日甲設備應計提減值準備=295.6-245.6=50(萬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50

貸:固定資産減值準備 50

無形資産:

2008年12月31日,

該無形資産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300×0.9346+450×0.8734+350×0.8163+200×0.7629

=1 111.70(萬元)

因此,該項無形資産的可收回金額為1 200萬元。

該無形資産的賬面價值=2 700-2 700÷8×4=1 350(萬元)

所以,

應計提減值準備=1 350-1 200=150(萬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150

貸: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150

(2)計算上述交易或事項應确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産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并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2008年A公司的應納稅所得額=(3 000―70―10―50―150)+(70+10+50+150)= 3 000(萬元)

應交稅費=3 000×25%=750(萬元)

分析當期暫時性差異發生額。

應收賬款項目:

在2007年年末的賬面價值為1 800萬元,計稅基礎為2 0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餘額為200萬元;2008年年末其賬面價值為2 250萬元,計稅基礎為2 5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餘額為250萬元,當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發生額為50萬元。

存貨項目:

在2007年年末的賬面價值為4 455萬元,計稅基礎為4 5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餘額為45萬元;2008年末其賬面價值為485萬元,計稅基礎為5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餘額為15萬元,當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發生額為-30萬元。

固定資産項目:

在2007年年末的賬面價值為369.5萬元,計稅基礎為437.5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餘額為68萬元;2008年年末其賬面價值為245.6萬元,計稅基礎為362.5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餘額為116.9萬元,當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發生額為48.9萬元。

無形資産項目:

2007年年末賬面價值等于其計稅基礎,2008年年末産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50萬元。

因此,

2008年應确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産=(50-30+48.9+150)×25%=54.73(萬元)

所得稅費用=750-54.37=695.27(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695.27

遞延所得稅資産 54.73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750

(注:分錄中單位為萬元)

8.(1)确定該資産組的減值損失:

2008年12月31日該資産組的賬面價值=(400-400÷10×7)+(700-700÷10×7)+

(600-600÷10×7)+(800-800÷10×7)=750(萬元)

由于公司無法估計B、C機器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因此,該資産組的可收回金額即等于該生産線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為550萬元。

該資産組的減值損失=750-550=200(萬元)

(2)将該資産組的資産減值損失分攤至各個資産,作出相關的賬務處理(見表9—1)。

表9—1 各個資産分攤的資産組的資産減值損失 單位:萬元

機器A

機器B

機器C

機器D

資産組

賬面價值

120

210

180

240

750

可收回金額

550

減值損失

200

減值損失分攤比例

16%

28%

24%

32%

分攤減值損失

32

56

48

10

146

分攤後的賬面價值

88

154

132

230

尚未分攤的減值損失

54

二次分攤比例

23.53%

41.18%

35.29%

二次分攤的減值損失

12.71

22.24

19.05

二次分攤後應确認減值損失總額

44.71

78.24

67.05

10

200

二次分攤後的賬面價值

75.29

131.76

112.95

230

550

相關的賬務處理為:

借:資産減值損失——A 44.71

——B 78.24

——C 67.05

——D 10

貸:固定資産減值準備——A 44.71

——B 78.24

——C 67.05

——D 10

(注:分錄中單位為萬元)

9.在對各資産組進行減值測試時,首先應當認定與其相關的總部資産。由于ABC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由總部負責,因此,相關的總部資産包括辦公大樓和研發中心,考慮到辦公大樓的賬面價值可以在合理和一緻的基礎上分攤至各資産組,但是研發中心的賬面價值難以在合理和一緻的基礎上分攤至各相關資産組。對于辦公大樓的賬面價值,企業應當首先根據各資産組的賬面價值和剩餘使用年限加權平均計算的賬面價值分攤比例進行分攤(見表9—2)。

表9—2 分攤辦公大樓的賬面價值 單位:萬元

資産組A

資産組B

資産組C

總計

各資産組賬面價值

100

150

200

450

各資産組剩餘使用壽命

10

20

20

按使用壽命計算的權重

1

2

2

加權計算後的賬面價值

100

300

400

800

辦公大樓分攤比例(各資産組加權計算後的賬面價值/各資産組加

權平均計算後的賬面價值合計)

12.5%

37.5%

50%

100%

辦公大樓賬面價值分攤到各資産組的金額

19

56

75

150

包括分攤的辦公大樓賬面價值的各資産組賬面價值

119

206

275

600

資産組A、B、C的可收回金額分别為199萬元、164萬元和271萬元,而相應的賬面價值(包括分攤的辦公大樓賬面價值)分别為119萬元、206萬元和275萬元,資産組B和C的可收回金額均低于其賬面價值,應當分别确認42萬元和4萬元減值損失,并将該減值損失在辦公大樓和資産組之間進行分攤。根據分攤結果,因資産組B發生減值損失42萬元而導緻辦公大樓減值11萬元(42×56÷206),導緻資産組B中所包括資産發生減值31萬元(42×150÷206);因資産組C發生減值損失4萬元而導緻辦公大樓減值1萬元(4×75÷275),導緻資産組C中所包括資産發生減值3萬元(4×200÷275)。

經過上述減值測試後,資産組A、B、C和辦公大樓的賬面價值分别為100萬元、119萬元(150-31)、197萬元(200-3)和138萬元(150-11-1),研發中心的賬面價值仍為50萬元,由此包括研發中心在内的最小資産組組合(即ABC公司)的賬面價值總額為604萬元(100+119+197+138+50),但其可回收金額為720萬元,高于其賬面價值,因此,企業不必再确認進一步的減值損失(包括研發中心的減值損失)。

根據以上計算與分析結果,ABC公司資産組A沒有發生減值,資産組B和C發生了減值,應當對其所包括資産分别确認減值損失31萬元和3萬元。總部資産中,辦公樓發生了減值,應當确認減值損失12萬元,但是研發中心沒有發生減值。

10.确定資産組的減值損失總額。

甲公司以1 600萬元購入80%的股權。

産生的商譽=1 600-1 500×80%= 400(萬元)

計算歸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價值=(1 600÷80%-1 500)×20%= 100(萬元)

所以,

乙公司資産組在2007年年末賬面價值(含完全商譽)=1 350+400+100= 1 850(萬元)

與資産組可收回金額1 000萬元相比較,應确認資産減值損失850萬元(1 850-1 000)。

将資産減值損失850萬元分攤至商譽、乙公司資産組所包括的資産中。

因為應歸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價值是為了測試減值而計算出來的,并沒有真正産生,所以資産減值損失850萬元應先沖減歸屬于少數股東權益部分的商譽100萬元,剩餘的750萬元再在應歸屬于母公司的商譽和乙公司資産組中所包含的資産中分攤。少數股東擁有的商譽價值及其減值損失都不在合并财務報表中反映,合并财務報表隻反映歸屬于母公司商譽的減值損失,因此,應當将商譽減值損失在可歸屬于母公司和少數股東權益部分之間按比例進行分攤,以确認歸屬于母公司的商譽減值損失。

因為750萬元大于商譽400萬元,所以應全額沖減商譽400萬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400

貸:商譽——商譽減值準備 400

剩餘的350萬元再在資産組的資産中分攤,假定乙公司資産組可辨認資産包括一項固定資産和無形資産,固定資産賬面價值為1 000萬元,無形資産賬面價值為350萬元,則:

固定資産應分攤的減值損失=350×(1 000÷1 350)= 259(萬元)

無形資産應分攤的減值損失=350×(350÷1 350)= 91(萬元)

假定抵減後的各資産的賬面價值不低于以下相應資産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和相應資産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中的較高者。

借:資産減值損失 350

貸:固定資産減值準備 259

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91

(注:分錄中單位為萬元)

11.(1)青春公司對乙公司的投資的賬面價值為8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600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200萬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資産減值損失 200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200

(2)該設備未來現金流量現值=800÷(1+10%)+600÷(1+10%)2+500÷(1+10%)3

=727.27 495.87 375.66=1 598.8(萬元)

即可收回金額為1 598.8萬元。而固定資産賬面價值為2 500萬元,

應計提減值準備=2 500-1 598.8=901.2(萬元)

賬務處理如下:

借:資産減值損失 901.2

貸:固定資産減值準備 901.2

(3)該在建工程的賬面價值為1 500萬元,預計可收回金額為1 300萬元,應計提200萬元減值準備。賬務處理如下:

借:資産減值損失 200

貸:在建工程減值準備 200

(4)該專利權的賬面價值為290萬元(450-100-60),預計可收回金額為180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110萬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110

貸: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110

(注:分錄中單位為萬元)

12.甲公司對涉及總部資産資産組的減值處理如下:

①将總部資産分配到各資産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減值測試。

鑒于各資産組的使用壽命相同,可直接将總部資産按照各資産組賬面價值的比例進行分配(見表9—3)。

表9—3 總部資産分攤表 單位:萬元

資産組合

分攤總部資産前賬面價值

分攤比例

分攤總部資産

分攤總部資産

後賬面價值

第一分公司

800

40%

240

1 040

第二分公司

1 200

60%

360

1 560

合計

2 000

100%

600

2 600

②将分攤總部資産後的資産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确定計提減值金額。

表9—4 資産減值準備計算表 單位:萬元

資産組合

分攤總部資産

後賬面價值

可收回金額

應計提減值準備金額

第一分公司

1 040

980

60

第二分公司

1 560

1 320

240

③将各資産組的減值額在總部資産和各資産組之間分配。

第一分公司減值額分配給總部資産的金額=60×(240÷1 040)

=13.85(萬元)

第一分公司減值額分配給第一分公司資産組本身的金額=60×(800÷1 040)

=46.15(萬元)

第二分公司減值額應先沖減商譽10萬元,其餘額再分配給總部資産和本資産組。

應分配的金額=240-10=230(萬元)

第二分公司減值額分配給總部資産的金額=230×(360÷1 550)

=53.42(萬元)

第二分公司減值額分配給第二分公司資産組本身的金額=230×(1 190÷1 550)

=176.58(萬元)

借:資産減值損失 300

貸:商譽減值準備 10

固定資産減值準備等 290

(注:分錄中單位為萬元)

第十章 負債

(一)單項選擇題

1.A 2.B 3.B 4.D 5.C 6.A 7.A 8.D 9.A 10.A 11.D 12.B

13.C【解析】應計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額=300+500×17%+500×10%=435(萬元)

14.B 15.C 16.A

17.C【解析】2009年1—6月應付債券的實際利息=1 090×2%=21.8(萬元)

2009年6月30日應付債券的攤餘成本=1 090+21.8-1 000×3%=1 081.8(萬元)

2009年7—12月應付債券的實際利息=1 081.8×2%=21.6(萬元)

2009年12月31日應付債券的攤餘成本=1 081.8+21.6-1 000×3%≈1 073(萬元)

18.B【解析】2009年6月30日應付利息=50 000×3%=1 500(萬元)

2009年6月30日應确認實際利息=52 802.1×2%=1 056.04(萬元)

2009年6月30日利息調整金額=1 500-1 056.04=443.96(萬元)

2009年6月30日應付債券攤餘成本=52 802.1-443.96=52 358.14(萬元)

2009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 000×3%=1 500(萬元)

2009年12月31日應确認實際利息=52 358.14×2%=1 047.16(萬元)

2009年12月31日利息調整金額=1 500-1 047.16=452.84(萬元)

2009年12月31日“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的餘額=2 802.1-443.96-452.84

=1 905.3(萬元)

19.C 20.C 21.A 22.C 23.D 24.A 25.C 26.D 27.C 28.D 29.A 30.B 31.A 32.B 33.C 34.A 35.D 36.D 37.D 38.C

39.A【解析】債務重組損失=1 400-200-500-560-60=80(萬元)

40.B【解析】債務重組利得=650-400-40=210(萬元)

(二)多項選擇題

1.BC 2.ABCDE 3.DE 4.BCDE 5.ABDE 6.ABDE 7.ABCD 8.ABC 9.BCDE 10.BCDE 11.ABCD 12.AD 13.ACD 14.ACD 15.BD 16.ABE 17.ACE 18.ABD 19.ABD 20.AD 21.CD 22.AD 23.ACDE 24.AE 25.ABCD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 15.× 16.× 17.× 18.√

(四)計算及賬務處理題

1.實際利率計算表見表10—1。

表10—1 實際利率計算表 單位:元

日期

應付利息

實際利息

利息調整

攤餘成本

2007年12月31日

7 755

2008年12月31日

360

437

77

7 832

2009年12月31日

360

442

82

7 914

2010年12月31日

360

446*

86

8 000

合計

1 080

1 325

245

——

*系尾數調整。

(1)2008年12月31日發行債券時:

借:銀行存款 7 755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245

貸:應付債券——面值 8 000

(2)2008年12月31日計提利息時:

借:在建工程 437

貸: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77

應付利息 360

(3)2010年12月31日計提利息。

借:财務費用 446

貸: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86

應付利息 360

(4)2011年1月10日還本付息時:

借:應付債券——面值 8 000

應付利息 360

貸:銀行存款 8 360

2.(1)資本化期間為:2007年4月1日—2008年3月1日,2008年7月1日—2008年12月31日。

(2)2007年6月30日計提利息時:

本期專門借款應付利息=1 000 000×6%×6÷12=30 000(元)

本期應收利息=1 000 000×0.03%×3+500 000×0.03%×3=1 350(元)

專門借款資本化期間應付利息=1 000 000×6%×3÷12=15 000(元)

專門借款資本化期間應收利息=500 000×0.03%×3=450(元)

資本化利息=15 000-450=14 550(元)

借:在建工程 14 550

應收利息 1 350

财務費用 14 100

貸:應付利息 30 000

(3)2007年12月31日計提利息時:

本期應付利息=1 000 000×6%×6÷12+2 000 000×7%×6÷12=100 000(元)

專門借款資本化期間應付利息=1 000 000×6%×6÷12=30 000(元)

專門借款資本化期間應收利息=500 000×0.03%×3+200 000×0.03%×3=630(元)

資本化利息=30 000-630=29 370(元)

借:在建工程 29 370

應收利息 630

财務費用 70 000

貸:應付利息 100 000

(4)2008年6月30日計提利息時:

本期應付利息=1 000 000×6%×6÷12+2 000 000×7%×6÷12=100 000(元)

專門借款資本化利息=1 000 000×6%×2÷12=10 000(元)

一般借款資本化利息=300 000×2÷12×7%=3 500(元)

資本化利息合計=10 000+3 500=13 500(元)

借:在建工程 13 500

财務費用 86 500

貸:應付利息 100 000

(5)2008年12月31日計提利息時:

本期應付利息=1 000 000×6%×6÷12+2 000 000×7%×6÷12=100 000(元)

專門借款資本化利息=1 000 000×6%×6÷12=30 000(元)

一般借款資本化利息=300 000×6÷12×7%=10 500(元)

資本化利息合計=30 000+10 500=40 500(元)

借:在建工程 40 500

财務費用 59 500

貸:應付利息 100 000

3.甲公司應編制的會計分錄如下:

(1)确認銷售收入和債務重組利得。

借:應付賬款——乙公司 234 000

貸:銀行存款 50 000

其他業務收入 12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 400

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 43 600

(2)結轉材料成本和存貨跌價準備。

借:其他業務成本 97 000

存貨跌價準備 2 000

材料成本差異 1 000

貸:原材料 100 000

乙公司應編制的會計分錄如下:

乙公司已計提的壞賬準備=234 000×1%=2 340(元)

借:銀行存款 50 000

庫存商品 12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0 400

壞賬準備 2 340

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 41 260

貸:應收賬款——甲公司 234 000

4.A公司應編制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 3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 100

壞賬準備 5 850

應收賬款——債務重組 57 330*

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 18 720

  貸:應收賬款——B企業 117 000

*(117 000-30 000-5 100)×(1-30%)=57 330(元)

B公司應編制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付賬款——A企業 117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 100

應付賬款——債務重組 57 330

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 24 570

借:主營業務成本 20 000

  貸:庫存商品 20 000

5.(1)發行債券時:

借:銀行存款 6 095 238

貸:應付債券——面值 6 000 000

——利息調整 95 238

(2)2008年12月31日計提利息時:

借:财務費用 304 762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55 238

貸:應付債券——應計利息 360 000

(3)2009年12月31日計提利息時:

借:财務費用 320 000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40 000

貸:應付債券——應計利息 360 000

(4)債務重組時:

借:應付債券——面值 900 000

——應計利息 108 000

貸:股本 200 000

資本公積 720 000

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 88 000

借:固定資産清理 500 000

累計折舊 200 000

貸:固定資産 700 000

借:應付債券——面值 600 000

——應計利息 72 000

貸:固定資産清理 640 000

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 32 000

借:固定資産清理 140 000

貸:營業外收入——處置固定資産利得 140 00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