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奶茶品牌“奈雪的茶”近日被曝光兩線下門店“蟑螂亂爬”“水果腐爛”等問題,僅上市一個多月,其股價就從挂牌當天的近19港元跌至9.9港元,總市值也從323億港元縮水至170億港元左右。當奈雪在資本市場起起伏伏時,另一家頭部新茶飲企業喜茶也绯聞不斷,一邊低調融資,一邊否認上市消息。
近兩年來,随着資本市場對茶飲企業的熱情持續高漲,“喝奶茶喝出上市公司”的說法似乎給了當代年輕人追随資本的新方向,開家奶茶店成了不少年輕人實踐“造富夢”的第一步。然而“現實”總會給“夢想”殘酷一棒。大品牌奶茶店被資本裹挾瘋狂開設自營店,卻深陷盈利焦慮。不少年輕人則将目光轉向了提供加盟模式的小品牌或雜牌奶茶店,幾萬元的加盟費看似門檻不高,但周平(化名)的加盟店半年後卻陷入了連店租都賺不回來的窘境,隻能轉手退場;堅持了三年多的郭俊(化名)則發現行業無序競争,奶茶店也開始“内卷”。
一邊是資本的熱烈追逐,一邊是行業人員的艱難維持;一邊是奶茶品牌創始人憑借上市實現财富自由,一邊是年輕人尚未賺到第一桶金前就已經被“坑”着交了學費。“開家奶茶店”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似乎難有定數。
資本推波助瀾500米内14家門店
公開數據也顯示,近幾年來,奶茶相關企業注冊量飛速增長,2020年新注冊企業8.54萬家,同比增長33%,今年前4月新增企業2.84萬家,同比增長60%。
南都記者在廣州白雲區的潤洲城市廣場商圈踩點發現,商場500米範圍的茶飲店大大小小加起來竟然超過了14個。除了蜜雪冰城、1點點、益禾堂、滬上阿姨等較為知名的網紅品牌,手撻檸檬茶、古禦貢茶、茶園李等小衆品牌也瘋狂紮堆其中。對比之下,該商圈範圍内隻有一家咖啡店——麥咖啡。
類似的情景也在其他各個商場、商圈不斷複制。
市場瘋狂背後也免不了資本的推波助瀾。南都記者根據天眼查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奈雪的茶、喜茶、滬上阿姨、古茗等較為知名的奶茶品牌均獲得了數額不小的融資。其中,奈雪的茶在今年1月完成1億美元的C輪融資,伺候赴港上市募資超50億港元;喜茶今年7月完成5億美元的D輪融資;滬上阿姨獲得了一筆近億元的A 輪融資。而小衆奶茶品牌如willcha、植物标簽等均在今年上半年内連續獲得了兩輪融資。前述一系列奶茶品牌的融資方中不乏紅杉資本、騰訊投資、真格基金等大牌投資機構,可見該賽道對熱錢的吸引力。
2021年以來的奶茶品牌融資統計(南都制圖)
資本和市場的躁動也逐漸傳遞至年輕人當中,“喝奶茶喝出了上市公司”的說法一度讓他們懷揣“造富夢”進入奶茶行業,這也導緻更多的中小投資者攜帶民間資本“殺入”茶飲這片所謂的“藍海。”
“奶茶造富夢”半年内破碎
可是,現實過于“狗血”,不少人在還未掙到第一桶金前就先踩了坑。
大專畢業後,周平打算在順德開家奶茶店,對行業了解不多的他在網上搜索到了一家燒仙草品牌,簡單電話咨詢後,他就被邀請到了該品牌的廣州總部。接待人員向他介紹,加盟有三個檔次,不同檔次的加盟費相差上萬。越往上,可開放的店鋪權限越大,能經營的奶茶品類也越多。
不過,看似層級分明的“加盟條件”在品牌方得知周平啟動資金有限後竟然有了松動。該品牌人員稱,願意向周平開放他人無法享有的更高等級權益,比如允許其經營更多茶飲品類、允許其同時做小吃等,同時還承諾後續會指導其門店運營。當天,周平就支付了近2.5萬元的加盟費,後續找鋪、支付店租、店鋪裝修、原材料購買等方面又投入了2萬多元後,周平最終開啟了奶茶店老闆生涯。
但意外的“優待”卻沒帶來預期的“前景”,加盟店開業後周平發現,除了開店時品牌方派來過師傅幫忙,之後就再也沒有對該加盟門店進行過任何方面的指導。品牌方俨然成了“甩手掌櫃”,而周平的加盟店則隻能獨自面對各種問題,自生自滅。
“每個商圈至少有3-5家以上的奶茶店,招商無序,完全沒有規劃,商家之間可以用‘貼身肉戰’來形容,競争太慘烈。”有經營奶茶生意多年的商家向南都記者吐槽。
據周平透露:“頭三個月店鋪還處于盈利狀态,後續現金流就隻能維持材料購買、員工工資。店鋪逐漸陷入死循環,連水電、店租都不能覆蓋,半年後隻能轉手。”
對于現在時興的加盟店,天然呆奶茶廣州某直營店負責人也給出了自己總結的“防坑”建議,她表示,首先一定要去品牌的線下門店體驗産品、感受服務,而不要被門口所謂的“大排長龍”所迷惑;第二則是深度了解品牌的背書,以及加盟後給到的支持力度和運營服務;最後,要重點考察品牌的穩健度。她特别強調:“這包括從前期店鋪位置、租金成本、加盟者經驗的評估,到後期同步品牌活動、産品更新和産品品控管理等。那種給錢就讓加盟的品牌要警惕。”
周平與奶茶品牌簽訂的合同
網點紮堆布局“藍海”變“紅海”
“品牌越來越多,奶茶店數量趨于飽和,這都給商家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堅持開店三年多的郭俊現在也發現,他開店的那條街,第二年就多了大大小小11家奶茶店,生意直接被分走一半,目前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态。“你如果生意還行,一個小牌子開在你旁邊,生意倒三分之一。又來一個中等品牌,你又倒三分之一。再來一個大的品牌,基本上就等着給人家當炮灰吧。”
2015年曾經營奶茶加盟店的深圳陳女士,則在18年就看清了行業發展态勢抽身退場,及時止損。她向南都記者回憶道:“當初先是繳納了3萬元加盟費,店租是7000-8000元,我們店一天能賣100-200杯,售價在10-12塊,一杯有40-50%利潤,一天奶茶店能有一兩千塊錢的營業額。”
不過,後續其所處商圈的網紅奶茶店越來越多,以及外賣傭金上漲,陳女士最終還是選擇放棄這門看似“真香”的生意。
與小品牌加盟店相比,财力更為雄厚的大品牌直營店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天然呆奶茶廣州某直營店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對于直營店而言,一杯茶飲毛利雖然能達到60%,但其背後需要付出更為昂貴的經營成本。作為直營店需要在重點商圈布局,而店鋪的租金居高不下,另外市場競争激烈使其要不斷做推廣活動維持品牌熱度。
“像我們的直營店開在東方寶泰,租金和人工分别支出達十來萬,實際利潤算起來不到50%。再做代金券、新品半價、買一送一等活動的話,利潤不到30%,但不做活動就很難把品牌推廣出去。”該門店負責人表示,前段時間廣州疫情導緻其6、7月起碼虧損了30萬元。她感歎道,茶飲市場很大,想在大浪淘沙中把自己淘出來,需要強大的實力。
加盟商“内卷”給消費者埋“雷”
在熬過了前期設備、裝修、無人指導運營的“坑”後,周平漸漸對奶茶行業有了認知,按照他的說法,品牌方提供的原材料價格其實大幅高于市價。“加盟章程規定,原料要從他們那邊買的,以一包茶葉為例,門店自己去批發市場物色是20-30塊錢左右,從品牌商那裡進貨,大概要花100塊錢。”
據周平透露,在意識到這個現象後,不少加盟商開始自己物色相同的原材料進行替換,以降低成本。
“不少茶飲企業都會在加盟條件中明确要求,要從品牌方進貨。一方面是品牌方是可以管控原材料品質、保證食品安全,從而統一奶茶最後的出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規模化的采購降低成本,同時也是品牌方的一個盈利來源。”有熟悉茶飲企業的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大品牌的原材料較市場上普通的品質有較大差異,而且為食品品質、安全考慮,對統一進貨要求非常嚴格,但也不排除一些小品牌、雜牌奶茶店存在一些貓膩,借統一進貨進行牟利。
但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都在加盟制度中約定了對加盟商的管控,有奶茶品牌的代理人向南都記者表示,為保證品牌調性和質量,品牌方會定時到加盟店中督導。“以前曾發現有門店‘走貨’,用其他渠道的貨來代替品牌貨物,我們會開罰單,嚴重的會勒令關店。”
但即便如此,加盟商仍有“應對之策”,除了替換掉原品牌的原材料,有奶茶店老闆還想出了“雜牌店”反哺品牌店的方式來增加盈利。
在佛山開了三年多奶茶店的郭俊表示,雖然前期投入總計高達65萬元,但依靠着反哺模式,他的2家奶茶店已經實現盈利。據郭俊透露,他在掌握了其加盟品牌的奶茶配方後,就決定再開一家用相似配方的“雜牌店”來提升盈利效率。“我們加盟店的毛利平均能達到60%-65%,但店租、人工、外賣扣費等都會讓實際利潤一降再降。我就開了一家雜牌店,用别的原料加上加盟店的配方,試着做出品牌店的味道。”按照郭俊的說法,他的“雜牌店”的産品品質與品牌店相差無幾。“茶飲行業裡做久了你就會發現,不同原料也能調出相似的味道。區别在于,加盟店的茶葉會好一點。現在,如果加盟店可以打10分,那我雜牌店怎麼也能打到8分。”
不難看出,奶茶行業的無序競争和加盟體制的混亂,最終也傳導到了消費者的終端,即便看上去品相、口味差不多的一杯奶茶,但原材料、茶葉以及品質還是存在較大差異,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奶茶行業的亂戰。而對中小投資者來說,“開家奶茶店”似乎并不是一門好生意。
出品:南都商業數據新聞部零售實驗室課題
采寫:南都記者 徐冰倩 實習生 林文琪
策劃:甄芹 統籌:田愛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