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在中國藝術史上有重要地位。它以高度發展的單色釉而著稱。這個時期的瓷器,各地名窯産品都有不同的風格。
1、影青注子、注碗,宋,通高24.3cm。
注子小圓口,有蓋,蓋頂飾獅形鈕,折肩,弧形流,曲柄,圈足。注碗葵瓣式口,碗體呈六瓣形,圈足。通體施青白釉。
注子、注碗組合成套,是溫酒用具。注子亦稱執壺,為盛酒器皿;注碗用于盛放熱水。溫酒時将注子置于注碗中,以碗中熱水溫之。此為實用器皿。
2、青白釉蟠螭提梁倒流壺,宋,通高11cm,足徑6cm。
壺為瓜棱球形,一條堆塑其上的螭龍巧妙地形成壺流與提梁,平底,底中心有一注酒的圓洞。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瑩碧剔透。此壺造型新穎别緻,清新怡人。
3、綠釉三彩劃花人物紋枕,高11.8cm,枕面33.5×15.5cm。
枕呈長方形,兩端稍闊,中間略收,一側面有一圓形通氣孔,施釉不到底。枕面以刻劃法勾勒邊框,紋飾分3組,中間一組為人物紋,二人前後相伴而行,服飾一黃一綠,前者手持魚簍,後者扛杆,似去垂釣。周圍的綠樹、青草、黃雲透出生機。兩側2組黃地開光内各繪折枝花一朵,白花綠葉,開光外襯以褐黃色地。枕面的邊框外至枕側面施綠彩。
枕面紋飾設色以綠彩、黃彩為主,色彩素雅,體現了宋三彩的着色特點。
4、白釉花口高足杯,宋,口徑9.8cm,足徑4.5cm,高6.3cm。
杯口呈五瓣花形,器身呈花瓣狀,高足微外撇。通體施白釉。
此杯造型仿金銀器中花瓣形高足杯而制,精緻細巧,釉色潔白,釉質光潤,體現了宋代白瓷的燒制水平。
5、黑釉盞,宋,高7.5cm,口18cm,底徑5cm。
器口外撇,斜壁,淺圈足。通體施黑釉,釉面呈現黑、褐相間的兔毫紋,滿釉至底足,器外口沿釉色呈黑黃褐色。
此盞口徑較大,線條流暢,造型十分優美。雖然它的胎、釉、造型都與建陽窯黑釉盞明顯不同,例如,前者胎為白色,而後者為紫黑色胎,但它仍屬于建陽窯類型器物。宋代黑釉茶盞以福建建陽窯燒制的産品最為著名,燒造量也很大,其他地區如四川、山西、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也有燒制。
6、磁州窯白地黑花八方枕,宋,高12cm,枕面長32cm,寬23cm;底長31cm,寬21.5cm。
枕八方形,面、底出沿,枕壁棱角處有八條竹節狀突起,背面有一通氣孔,素底無釉。枕面白地上以黑彩描繪折枝牡丹一枝,并在花瓣、花葉上刻劃出筋脈。枕面周邊描繪黑彩邊框。
此枕采用的竹節出筋裝飾是宋代磁州窯的典型風格,枕面畫面精細生動,為磁州窯的高檔産品。
八方形枕是磁州窯常見的枕式,在窯址調查中發現有專門燒這種枕的窯。傳世八方形枕的裝飾紋樣多為折枝花鳥、蓮池遊鴨、雞、兔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7、磁州窯白地黑花嬰戲紋枕,宋,高10.4cm,長29.9cm,寬22.5cm。
枕呈腰圓形,枕面前低後高。白釉,枕面及枕側以黑彩繪嬰戲紋。枕面外周以雙線勾勒如意形開光及雙弦紋,開光與弦紋間飾四組卷枝紋。枕側繪簡單的花草紋。枕面主題紋飾畫筆簡練,描寫兩個嬰孩玩耍,其中一孩兒頭上落一隻小鳥,孩兒驚愕不已,另一孩兒作興奮狀,欲上前捕捉小鳥。
在磁州窯器物當中,以嬰戲為題材的很多,如池塘趕鴨、打陀螺、蹴球、騎馬、釣魚、放炮竹等。瓷枕亦如此,不論是做遊戲,玩蓮或趕鴨,均寥寥數筆,就把孩兒天真、可愛的童趣表現出來。即如此枕雖着墨不多,卻生動傳神。
8、磁州窯白地黑花竹紋枕,宋,高10.5cm,長28.3cm,寬19.8cm。
枕呈長方多邊形,枕壁有八面,枕面和底部均出邊。枕面與枕壁均有白地黑花裝飾,枕面為篁竹一叢,枕壁為卷草紋。
在宋、金、元時期,瓷枕是磁州窯的主要器形之一。此枕采用簡筆畫法,筆觸自然流暢,形象地表現出篁竹的挺拔與柔韌,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效果。枕的底部戳印“張家造”款識。20世紀70年代,故宮博物院進行遺址調查工作時,在磁州窯的觀台窯址中發現了大量帶有“張家造”款識的瓷枕标本,說明當時有專門燒造瓷枕的窯場。
9、當陽峪窯絞胎小罐,宋,高9cm,口徑3.6cm,底徑5.1cm。
罐圓口,短頸,鼓腹,平底。頸部施白釉,外腹部釉色為褐白兩色,紋飾呈羽毛狀。
絞胎是唐、宋時期北方地區許多窯口經常使用的一種工藝手法,它以深淺兩種顔色的胎土相互絞合成型,或用兩種顔色的胎泥絞出不同的紋理貼塑在器物上,使器物的顔色和圖案都有一種變化的美感,紋飾有羽毛紋、樹葉紋、木紋、朵雲紋等。絞胎工藝非常複雜,燒制難度很大,因此目前所見器物一般均為小件器。常見的有盤、碗、小罐、小壺、枕等。陝西地區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騎馬人絞胎俑,是目前所見保存較完整、器形較大的絞胎作品。唐代與宋代的絞胎器除造型不同外,兩者的胎釉也有區别,唐代絞胎器的胎釉以黃、褐色調為主,宋代絞胎器的胎釉以褐、白色調為主。絞胎器一般罩透明釉燒成,也有罩綠釉燒制的,别有一番情趣。
從此罐絞出的花紋看與河南修武當陽峪窯址出土的瓷片标本極為相似,因此有可能是修武窯的器物。
10、當陽峪窯白釉剔花瓶,宋,高27cm,口徑5.5cm,足徑7.5cm。
瓶小口外折,細頸,圓肩,鼓腹,内凹足。通體施白釉,剔花裝飾,共有4層紋飾:肩部上層為剔花卷枝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剔花花葉紋,花葉肥碩飽滿,腹部上下分别在兩道弦紋之間劃出網格紋,再剔去若幹小方塊,在整體網格紋中劃分出交錯的正反三角形。腹部豐滿肥大的花葉紋與上下兩周網格幾何形紋形成對比的裝飾風格。
此瓶花紋褐、白色調對比鮮明,其網格狀剔花圖案是其它瓷窯産品中所沒有的。當陽峪窯瓷以白釉剔花最負盛名,剔花紋飾流利灑脫,其藝術感染力在磁州窯系同類裝飾之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