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一職場網文馨
歡迎關注第一職場網,“教練式”職業規劃首創者,唯一入選《哈佛商業評論》職業規劃生涯機構。職業規劃、向上管理、轉行跳槽、升職加薪、面試寶典等更多幹貨就在這裡。
關于成本,我們一般的想法,是在買一個東西時所付的錢。
但這個并不是機會成本的全部,而你所付出的錢,這個隻能叫做會計成本。
比如,今天晚上你用3個小時,跟朋友吃了一頓飯,花了300塊錢。你花費的時間、金錢這是有數的,但你放棄了其他時間的總和,這才是機會成本。
圖片源自網絡
這個機會成本,比如你沒有去吃飯,而是聽了一堂價值千萬的課程或是錯過了一件影響你婚姻的大事等等,而這些,後期很有可能會改寫你的命運。
也就是說,你有這樣的機會,可是你選擇了眼前這樣的選擇,導緻了該價值的喪失。
所以,機會成本不是一個可以算出來的數字,它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一個概念。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比較和選擇的思維,現代世界的真相我們根本無法把握。
但是,遺憾的是,我們很大一部分人是沒有機會成本的。
因為沒有選擇。
圖片源自網絡
很多人剛畢業時,并沒有建立職業規劃意識,而是迫于生活、工作壓力,選擇了走一步看一步,結果跳來跳去,試錯了很多行業,耽誤了時間、金錢、精力,恍恍然35歲了,一事無成。
35歲中年危機,該怎麼辦呢?從頭再來嗎?拼不過年輕人啊,而且現實的經濟壓力,比如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你根本就沒有機會再從頭再來了。
人的思維是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進化的早期哪有什麼選擇?
圖片源自網絡
記得在一本書上講到:
一個原始人看見一隻兔子,抓不抓?不抓下一頓飯就沒有了,也許會餓死,隻能抓。即使到了農耕社會,一個農夫有什麼選擇?因為沒有更多的職業,他隻能選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換得第二年的糧食。
到了現代社會,如果我們還是按照此前的思維方式去生活和行動,有的時候就會顯得很可笑。
很多人家裡都有老人,老人的思維習慣往往就停留在過去。
比如吃飯,看到有一道菜剩下了,他們心裡就百爪撓心,即使撐壞了也要吃完。可是,午餐吃撐了,晚飯再美味也無福享受。
因為,這時,我們啥胃口也沒有,我們白白放棄了另外一些更美好的東西。比如,家裡的老人生活就在過去的思維習慣中,你可以說這也沒什麼,優良傳統嘛,這也無可厚非,但本質上,隻是他們并未看到這個選擇。
圖片源自網絡
如今,在現實社會,我們的機會成本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我們面臨的選擇幾乎是無窮多的。
下班後,你可以選擇充電學習,你可以約會看電影,你可以吃飯喝酒等等,選擇有很多種,你該如何分配、抉擇呢?
比如,我一個朋友,之前跟我說過,他有時選擇留下來加班讨老闆的歡心,有時選擇回家讀書或打遊戲,有時還去拜訪一個他非常尊重的人,也或者上圖書館去聽講座。不管是吃飯喝酒,還是看電影,他付出的機會成本都是高得吓人的。
也就是說,他的認知水平越高,看到的世界的聯絡、協作越多,他的機會成本就越高。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尤其是互聯網創業公司,面對的其他選擇越多,就會工作得越辛苦。
這樣的公司,員工往往會工作到夜裡兩三點,甚至是通宵達旦地工作。不是他們願意工作,而是機會成本實在太高。
圖片源自網絡
總之,機會成本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而是一個理解世界的方式。
我見過到一個大三的學生來找我們做職業規劃,我覺得他的超前意識、思維能力特别好,而且擴大了自己的機會選擇。
不要說大學生有沒有做職業規劃的意識,即便很多走向社會的人,這方面的意識依然很是匮乏。
而且,我們往往還會掉入“稀缺”陷阱。
稀缺陷阱,尤其令人感到辛酸的是,它會讓人産生一種感覺:隻要再多一點資源,就能擺脫欠下的所有債務,就能逃脫這個惡性循環。
比如,缺時間的人會說,再給我一些時間,我就能保證任務進度;缺錢的人會說,再給我3000塊錢周轉金,下個月的情況就會好轉。可結果,真的會如此嗎?
一位客戶在經曆了7年的彎路之後這樣寫道,“一定要通過各種方法,讓自己盡快成熟起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事,需要做什麼事,選擇勝任和适合自己的工作很重要,不然會很累還沒有成績,也無法成長。”
另一位畢業3年、換了4份工作的客戶寫道,“對于職業生涯還是要提早做規劃,多想想自己适合什麼,應該怎麼努力,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能得過且過,時間都是在不經意間流逝掉了。 ”
一定要從長遠考慮,不要錯失機會成本。這個道理看起來淺顯易懂,但在稀缺和管窺心态的影響之下,執行起來并不容易,因為此時你的執行控制力是降低的。
所以,我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從本質上就要認識到,任何一個選擇背後都要付出代價。你如果忘了“機會成本”這個詞的話,請記住經濟學裡最著名的一句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這句話不是說買什麼都得掏錢,而是說所有的選擇必有代價。
歡迎關注第一職場網官方發布平台,職業規劃、向上管理、升職加薪等更多職場幹貨。
雕琢自我,普惠他人。我是文馨,10年知名地産企劃總監,第一職場網聯合創始人,向上管理金牌講師,多平台簽約作者,職場路上,與你一起蛻變!
延伸閱讀:
1.從30歲到35歲:為你的生命多積累一些厚度
2.一張圖看清窮人思維: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3.從20歲到30歲:多想想後路,少幹些自毀前程的事
4.對職業規劃的無知和誤解,才是你職場不順的根源
5.迷茫?困惑?如何職業規劃?解析數萬名咨詢案例,給你貨真價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