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不僅僅是經濟作物,還具備文化哲學素養,更能助力鄉村振興!
蘋果作為一種農産品,有什麼用?有,鄉村振興!我是鵬博,我在井陉石門青木山社種植了5000顆蘋果樹,一開始的時候,蘋果炒的價值很高,我在想,我在高山上進行種植,無論陽光,土質,肯定會比一般大棚、普通農田種植出來的要好,但是過去五年了,我的心也從最初心情澎湃,到現在“波瀾不驚”!實際最開始也是趕巧,響應國家号召,返回家鄉,建設家鄉,但是回來以後,不做不知道,真的做下來,這些年非常不容易,一開始我認為蘋果就是高經濟價值産物,隻要種出來,不愁賣,再加上高山的名頭,可能會更好一些,但理性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你知道種一棵蘋果樹,在海拔880米的高山上成活率有多少嗎?你知道種一棵蘋果樹,上面會有多少種類的害蟲給你搞破壞嗎?你知道種植一棵蘋果樹,需要多少肥料嗎?其實這些我一開始都是不知道,我想樹,種下應該就能活,畢竟山上樹木挺多,咋個蘋果樹還能活不了!實際上真的活不了,一開始我種了500顆,死了499顆,其中一棵因為在山社附近,僥幸活了下來,那會我的心是崩潰的!不過後來慢慢也就躺平了,開始研究,總算在山上成功種活了一些樹,我以前看到山上長個樹,會贊歎生命,現在我隻會感謝我沒有白上學,最起碼我認識漢字,通過學習一些公開的蘋果種植知識,通過我的雙手轉化成實操,我感覺,生命的偉大,更在于有一位非常好的園丁。
山上的蘋果成了我的研究對象,從蘋果種植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我學到了兩個人生觀念,一個是微觀,我想說一定對自己認知很清晰,自己本身質量夠硬,比如你在荒山種麥子,玉米可能就不太好,種果樹就很不錯,但是你種香蕉樹不行,而恰恰蘋果樹就非常好!什麼坑種什麼蘿蔔就顯得很重要!另一種是宏觀,蘋果我種來就是讓它實現價值,有人買,賣的貴,隻有這樣,山上風雨幾載,也不枉我辛辛苦苦,但是種一棵,種百八十棵,會有果販子收購嗎?沒有,所以蘋果宏觀來講,要形成一定産量,就行城市與農村一樣,大家喜歡去城市,因為公共設施多,享受福利待遇多,城市的前提是基于人多,所以有句老話,聚沙成塔,所以我種植了一萬棵,但很不幸,死掉5000棵左右,不過我從中學會了很多,有的事情,初期需要一定的廣度!
關系蘋果園接下來的計劃,我認為銷售模式,分三類方式,為什麼分三類,我感覺差不多夠了,太多一個人顧不過來,第一種方式,通過新媒體的方式,大家可以實時看到我果樹的成長,這麼好東西,你看着長大,你買的放心呀!第二種是本地的社團,其實有機會能将種植的蘋果一次性賣完,對一個果農來說,我節省很多時間,所以本地市場一定要開發,畢竟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身邊人一定要優先考慮!第三種是經銷商,從開始種樹,就有很多人來考察,但我感覺他們都是騙子,市場價格七八塊一斤,最差的也有十塊錢三斤的說法,收我的蘋果居然隻有五毛、八毛一斤,抛開其他不說,你們認為自己壓貨了,自己出物流費用了。
但是你想過一個果農,從購買果樹、種植、化肥、去蟲害,能有一個地方省工序嗎?沒有的,省一個工序實際上果子長不出來的,這些成本有人幫忙算過嗎?其實沒有的,所以谷賤傷農,沒有人願意幹,原因就是幹一年,家庭養不起,還不如掃個大街環衛工人,我能怎麼辦!
所以說誠信品牌的經銷商也是首選,因為一套優秀有品質的供應鍊和經銷鍊是必不可或缺的,但是屬于公共的供應鍊和經銷鍊并不多,我認為是現在沒有從零到1的這個突破,隻要突破了,我相信農産品的質量會不斷的提升,我們每個人身體的體質會變強,我不認為種點果樹沒有面子,反而我認為我們在做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隻有大家都好,生活在一個這種社會,我想這就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樣,幸福其實挺簡單,衣食住行,能吃飽,吃好;穿衣穿暖;住的舒服;出行方面,還能有什麼不滿足的!
如果大家有時間,我們可以一起來學習種蘋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