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着“小杜”之名的杜牧,雖然和杜甫一樣愛用古體詩寫實事,但俊朗的詩風卻一點兒也不像沉郁的杜甫,反而和詩仙李白有幾分相似。這一點,從兩人的數首詩作中就能看出來。
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豪爽,杜牧也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的俊爽。李白身在盛唐,所以他身上始終有着一股狂;而杜牧雖然個性爽朗,但卻多了幾分低調。本期小美要和大家說的,是李白和杜牧的兩首自我介紹詩,一首狂出新高度一首低調精妙,都是28個字,高下立判。
先說李白的《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這首詩是李白年輕時的作品,當時李白還是一介布衣,遊玩時路過湖州,見到了五品以下的小官湖州司馬。對方問李白是何人,他便當即寫下了這首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
唐.李白
青蓮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
從詩的大意來看,這首詩當真是狂得“離譜”了。首句自稱是青蓮居士谪仙人,谪仙人這個名号是賀知章用來誇他的,沒想到他倒是借此自誇起來。次句則介紹自己的愛好和年齡,也是一樣輕狂。最狂的是“金粟如來是後身”這一句,金粟如來是佛教中的大人物,将自己擡到這個高度,千年來也就隻有李白這麼做過了。
詩雖然寫得夠狂,但若當成一首七絕卻明顯有失粘和平仄不對之處,第三句很明顯的失粘,第四句則平仄犯忌,所以這首詩隻能算是七言古詩。與李白的詩相比,杜牧這首七絕顯然要工整許多:
《贈終南蘭若僧》
唐.杜牧
北阙南山是故鄉,兩枝仙桂一時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覺禅門氣味長。
這是杜牧寫給終南山蘭若寺的一位高僧的,當時杜牧已名滿天下,但眼前這位高僧卻硬是不認識自己,于是杜牧便寫了這樣一首七絕。
詩的首句其實也有自誇的嫌疑,但是誇得要含蓄很多,他稱自己是北阙南山人。這北阙南山位于長安南面,一直是豪門貴族居住之地,其實這4個字已經說清楚了自己的出身。第二句“兩枝仙桂”大家不要以為是在寫景色,其實這同樣是在自誇,指的是自己既中了進士,又因谏言得了官位。這兩件事,一般人能做成一件就了不起了,但他杜牧卻兩件都幹成了。
三、四兩句,杜牧筆鋒一轉,表達了對佛門之地的贊賞之情。像自己名氣這麼大的人,僧裡的高僧卻沒聽過,可見這是一個真正的世外高人,這廟裡的禅氣也确實沒有被世俗之氣所污。前兩句的自誇和這一句的自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發人深省。
縱觀這兩首詩,李白的詩雖然夠狂,但無論是遣詞還是意境,都不如杜牧詩有味道。兩人雖都自吹自擂,但杜牧明顯要含蓄很多,而在這種低調中我們也看到了他的哲思。所以,小美認為光看這兩首詩,确實是高下立判的,李白的狂明顯不敵杜牧的含蓄。不過品詩都是見仁見智的事,這兩首詩,大家更喜歡哪一首呢?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