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點擊觀看視頻
走進常州市鐘樓老城區的延陵西路,白牆黛瓦的老房、青石鋪就的小巷,點綴着厚重曆史的名人故居,又與現代繁華的商業綜合體自然交融,讓這條老街在留住曆史的同時,有機更新。
鐘樓老城廂地區曆史悠久、人文荟萃、底蘊深厚,一直以來就是常州經濟、文化和生活核心。其中延陵西路,更是老常州人心中最熱鬧的記憶。延陵西路原名西大街,從亞細亞影視城至購物中心,全長1750米,是常州市中心最具有代表性的東西主幹道。
“作為一段曆史悠久的老街,延陵西路有其獨特韻味,如何将這份曆史氣息完美保留并融入繁華都市,成為了我們改造的重點。”負責延陵西路改造的首席設計師季小玲表示,保護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成為改造的重中之重。
改造後的延陵西路,通過生态綠線、文化脈線、休閑動線三線的有機結合,讓街坊風貌實現了美麗蝶變,全然看不出一絲“衰老”氣息,卻能在不經意間,體會到這座城市的曆史悠久。
35年前,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和助手俞暢設計完成的城市雕塑“未來屬于我”悄然矗立于延陵西路西起點江南商場處。35年後的改造,在保留這座原有雕塑的基礎上,進行了植物梳理,整體景觀又進一步提升,讓路經此處的市民似乎依然能感受到常州意氣風發、探索未來的情懷與步伐。
繼續向前,是延陵西路上最為亮眼的紅色記憶——瞿秋白紀念館。瞿秋白故居原為城西瞿氏宗祠,風格上沿襲了故居的建築元素。
近年來,常州市政府啟動老城廂複興計劃,作為複興區域内的一處重要節點,同時也為了更好地傳承與宣揚紅色文化,以瞿秋白故居及紀念館為核心,将整個片區提升改造,打造成界面統一、風格協調的文化建築群。
整治和改造并不一定都是推倒重來的大動作,有時更注重激發活力、化繭成蝶的有機更新。處于老城廂複興關鍵節點的大廟弄片區便是如此。
修繕現存常州府學、大廟弄、鳴珂巷、玉佩弄、烏龍庵等名人名街名巷,使其修舊如舊;整合人文曆史IP資源,在經營業态上精心做好選擇題,讓這一常州的“根”和“魂”煥發新活力。
繁榮商區掩映下的,不僅是老常州的文化印記,更有商鋪散開來的濃濃煙火氣。77歲的邵平東老先生,自出生起,便與延陵西路共生共長。“小時候這條馬路可不像現在,那時還不到四米寬,現在已經六車道啦,出行便利了許多。”
老人欣慰的看着眼前的變化,尤其是明城牆生态林蔭大道的建立,路旁撐起了天然“綠傘”,美化環境的同時,給居民出行帶來了“清爽”。
在堅持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适度合理開發和建設,以此實現更好的保護,這一思路得以在延陵西路改造中更好體現。
老房子、原住民、舊風貌、新價值,共同構成了“生活着”“呼吸吐納着”的延陵西路曆史文化街區,構成一種活态保護方式,延續着城市肌理。
撰稿:王淑君 石成章 滕波 袁媛
供圖:王棟
視頻:王棟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