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眼裡,萬物皆可吃,不管是水裡遊的還是地裡長的,都能成為國人的美食。不少入侵動物到了國内後,反而成了備受歡迎的美味,需要人工喂養才符合食用需求。比如說牛蛙就是如此,它的價格并不便宜,如今也已大量養殖。小龍蝦也是一種美味,誰曾想它曾在國内大量泛濫,危害生态環境,如今卻成了備受歡迎的美食。
今天要說的這種美食,可能很多人對其并不熟悉,但吃過它的人則是會一緻叫好,畢竟它的食用口感太美味,讓人吃了後就難以忘懷。不過在過去多年裡,它因長相比較醜陋,一直不被人所喜愛,如今反而成了獨特的美食。
象拔蚌是一種雙殼類美食,其殼長度為18-23cm,不過水管能夠伸展到1.3m,重量多達3.6千克,屬于蛤類貝類,在加拿大東海岸、美國等地比較多見。它的貝殼比較薄脆,殼面前端有鋸齒存在,而它的水管發達,看上去如同男性器官,又如同象鼻子,因長得太“污”了,過去一直被嫌棄。
象拔蚌喜歡在0-24℃水溫、水深6-30m、水底為泥沙的海域中存在,北美洲産量最多且最為肥美,1998年起中國就大量引入,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養殖量比較多。它可以藻類為食,也會吸食有機碎屑和沉積物,不過它的天敵還是很多的,比如說蝸牛、海星、海蟹等,為保護自己,它常年在海底生長,長速緩慢,壽命多達上百年,目前發現的壽命最長的為168歲。
象拔蚌在每年的4-7月份迎來繁育季節,5-6月份盛産期,其産卵量為1000-2000萬粒,水溫在14-17℃左右就行。
象拔蚌起初時一直在在北美生長,沒有什麼人關注,不過被引入國内後,它的命運就迎來了改變,畢竟它的味道十分美味,吃起來回味無窮,個頭比較大,且生長速度很快,經濟價值也非常高,出肉率大,高達60-70%,主要的食用地方是水管肌,占比為30-35%,其中的蛋白質為14.4g/100g,脂肪反而不是太多。
象拔蚌通常紮根于1米内的泥沙裡,因此想要尋覓并不容易,潛水員需要潛入海底,尋找它活動的足迹,再将其挖出來,正因采挖成本比較高,它在市場中的賣價也很高,一斤高達600元。一般在挖出來後,随即就會被引入市場内。
象拔蚌内髒中的紅潮毒素比較多,無法用來食用,需要及時清理掉。它的蛙肉看上去白白嫩嫩,将其切成片,不用調味就可品嘗其獨特的味道,也可嫩煎或者用來煲湯食用。
象拔蚌的烹饪方式很是獨特,最常見的是刺身吃法,将其清洗幹淨,随後放鍋裡燙煮10秒左右,再将肉割下來,并清理掉内髒,并将觸管上的外皮清理掉,放冰水泡上五分鐘,此時食用口感更好。
如今的象拔蚌數量已越來越少,隻能進行人工養殖才行,但依舊不夠吃,因此它的價格也在不斷的上漲,大家為此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