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23:58:39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1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稱為“過年”,要待過了十五“年”才算過去。民謠有雲:初一場,初二場(極其熱鬧),初三無姿娘(煞日,女人不上街),初四神落天(諸神從天上彙報回來),初五隔開(到這天,過年分兩階段),初六舀肥(挑糞肥,農事開始),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樣做七寶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初九天公生,初十賣豆生(這天開始有鮮豆芽之類蔬菜應市),十一請女婿,十二倒去覓(回娘家探望),十三吃糜配芥菜(一作“十三關帝生”),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媽”生,十七“那怎生”(之後與平常一樣)。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2

初一天剛破曉,一家人便起床漱口洗臉,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農服和鞋襪。在物資匮乏的年代裡,每年過春節都能添置新服裝的人極少,一般新添置一套服裝後,要穿用好幾個春節,春節過後即收藏于衣櫥,逢有喜事、較重要的節日或做客時,再取出來穿。早餐合家吃雞蛋線面,雞蛋去殼,意在除晦氣,迎吉祥,凡事圓滿,線面則象征福壽綿長,作料或加入雞肉、肉丸或摻進芋頭、糯米丸,以寓年年有餘和合家團圓之意。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3

早餐後即出門走訪鄰居親友,見面互道“恭喜”,俗稱“賀正”,對登門“賀正”的客人,主人必熱情“請甜”:吃糖果蜜餞或喝甜茶,以示有個甜蜜的開端,來者若是尊客,則敬以“甜雞蛋湯”(不攪散蛋黃,保持蛋圓狀)。對前來“恭喜”的孩童,長輩要将事先準備好的“紅包”分給未成年的晚輩(一般指未婚者)。據宋代郡志記載,泉州古代為省往複之繁,有相約“集拜”之禮,其聚拜地點,鄰裡各于側近庵宇,地方官員及僚屬則于貢闱、承天寺、泮宮等地。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4

初一午餐,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城區人家吃“嫩餅菜”,即用薄如蟬翼的熟面皮(潤餅皮),卷以米粉、花生末、胡蘿蔔絲、高麗菜絲、綠豆芽、酥海苔、豬腿肉等,象征團圓和“包金包銀”的好彩頭。較為獨特的是晉江的東石一帶沿海地區,吃番薯湯以紀念沿海丘陵地帶的主要農作物番薯,同時也有點憶苦思甜的意味在裡面。據說正月初一吃稀飯以後出門常會遇雨,所以忌吃稀飯。晚餐則較為豐盛,多設家庭便宴。在早些年的晚間,街上則常有民間化裝遊行和踩街活動。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5

由于正月初一為一年之開端,為求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因此這一天的禁忌也不少。如不打罵小孩、不與人吵架、不讨錢追債、不掃地(迎祥納福,惟恐一掃而空)、不赤足(須穿鞋,以免行走被刺傷流血不吉)、不操刀切物(須刀切的食物除夕日準備周全)、不劈柴、不汲井水、夜不熄燈(寓意祥光永駐)。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6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7

由于閩南習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兒在初二必須跟“半子”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親。有句俗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鬥擔擔”。意思是說:娘家父母健在的媳婦,初二、初三一定會有人前來接回去“做客”,沒有的話隻好繼續留在婆家做活,幫親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擡擔子。舊時大家相信年初一回娘家會導緻娘家變窮,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女婿上門,須随手攜帶禮物稱為“伴手”。若是女兒第一次帶子女回家拜見外公外婆,有的外公、外婆還會送雞腿,并且用紅絨線系銅錢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稱為“結彩帶”。中午大家吃團圓飯後,約在下午三時以後就可以離開娘家了。如果是首次回娘家,娘家要準備二枝“挂尾蔗”及二隻活的“帶路雞”給女兒和女婿帶回家種植與飼養。所謂“挂尾蔗”就是紅甘蔗,前有蔗葉後有蔗頭莖,并用紅帶子綁住兩枝甘蔗,以祝女兒女婿同甘共苦、永浴愛河,直到白頭偕老,至于那兩隻帶頭雞,則希望其女兒和女婿像雞一樣多子多孫。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8

年内臘月二十三送神,竈王爺、地主公、井神公、床母、門神等諸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奏報人間善惡,初四日淩晨回歸人間,繼續留在家中掌管大小事情。送神接神有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各家各戶備辦三牲果品迎接,民間稱“送神風、接神雨”,把神接回人間,祈神庇佑是年風調雨順。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9

正月初五這天,惠東的崇武,惠北的山腰、後龍、南埔(今屬泉港區),以及之間的辋川這些沿海地區還有個特殊節日,其稱呼各地叫法不一,或曰“吃大頓”、“做大歲”、“無頭節”。由來于一個大同小異的民間傳說,即與明代嘉靖年間的倭患有關,正月初五這天補過春節(或說補過“年兜”)。其中崇武“初五吃大頓”的傳說是這樣講的:嘉靖年間某年十二月過半,崇武城内官兵百姓正歡歡喜喜準備過年,誰料這時大批倭寇從海面上突然登陸攻城,幸虧守城官兵奮勇抵抗,老百姓才得以出城往西撤走。官兵和倭寇血戰三個晝夜,最後因衆寡懸殊城池被攻陷。幾天後都司的大軍趕到,倭寇才退去,百姓也陸續回城。當大家收拾過遭倭寇洗劫的房舍,掩埋完烈士的遺體時,已是正月初五。由于“年兜”和初一都是在逃難途中度過的,有人就提議補過春節(年兜),于是家家戶戶都點香點燭,奉敬祖先,同時祭奠抗倭捐軀的将士,這一天就成了“吃大頓”的日子了。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10

初九日俗稱“天公生”。除農曆二十九家家戶戶“敬天公”外,舊時從初八起至初十,泉州元妙觀張燈結彩,早晚奏樂演戲。城内城外信衆,扶老攜幼,蜂擁而來。家有10歲、16歲男孩,家長得備瓜果供品,帶到觀中禮敬天公,行三跪九叩之禮。有錢人家因事拜天,則獻演“嘉禮”(木偶戲)酬謝。民間各鋪境在正月各擇日舉行慶典,稱“做天香”除搭壇祭拜外,還舉辦各種文娛活動。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11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12

每年開春時分是安溪舉行清水祖師迎春巡境的日子,清水祖師俗稱“烏面祖師公”,俗姓陳,名普足,自幼落發為僧,相傳宋神宗年間清溪(今安溪)一帶大旱,鄉人請他去祈雨,普足一到,立刻甘霖普降,因此被尊稱為“清水祖師”。他一生施醫濟藥、修橋造路造福百姓,千百年來一直被閩南人視為完美的道德典範。繞境迎春活動的三天裡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禮炮聲震耳欲聾,熱鬧非凡。巡境寄托了百姓叩請恩主清水祖師下山繞境驅邪鎮魔,扶持庇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以及裡社和平之意。上萬人虔誠随香,共同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信衆隊伍之浩大,氣勢之恢宏,場面之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13

在永春,被稱為“八閩第一奇”的“炸佛”習俗自明初開始流傳了數百年,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這五天的晚上,“趙大天君”佛像被請出來,由四個赤身裸搏的年輕人擡着繞村巡境,信衆們手持火把跟随其後,一路上,會遇到舉着長竹竿、上面綁着大串鞭炮的信衆們,他們點燃鞭炮,争相“炸佛”,依當地的習俗,誰炸到的佛像越多,得到的庇護就越多。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14

泉州作家蔡崇達說:“泉州人享有最正統文化塑造的精神秩序”,強烈的文化認同讓泉州人知曉自己的來處,這讓他們不管走出去多遠,都會心安。追根溯源,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對泉州人來說,過年的種種民俗的保留,和祭拜的儀式是這麼重要的事情——這是跟他們最親密的夥伴、最信任的神靈進行年終的告解:感恩這一年的關照,我過的很好,家人也很健康,請放心啊,我會更努力的生活的,希望新的一年依然能夠順遂安康。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15

泉州新年有哪些習俗(泉州的年俗和過年忌諱)16

(來源:泉州史志 輯自《泉州習俗》)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