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三明鄉村建設

三明鄉村建設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9-03 04:20:37

在三明市持續深化“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讓縷縷鄉愁不斷拉近與美麗村莊距離的過程中,一個個各具特色的有趣故事正不斷湧現。

一方小吃 走出特色産業富民新路子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1

在沙縣區夏茂鎮俞邦村村口大石上,“沙縣小吃第一村”七個大字,表明這個山清水秀的古村落,是沙縣小吃走向全國的起點。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2

熱氣騰騰的“尋根追味”小吃街上,扁肉、金包銀、燙嘴豆腐等小吃的煙火氣迎面撲來。

自從村裡把村民住宅之間的空地充分利用起來,改造成小吃一條街,讓村民們在家門口經營沙縣小吃後,很多遊客便慕名而來,希望來到沙縣小吃第一村尋找美食的根源。這也成為了這條街取名“尋根追味”街的由來。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3

“去年,我們對這條街進行了整體提升,把水泥路面改造成石闆路、增加了門店挑檐、統一了店招,改善門店經營衛生環境等,提升遊客體驗感,讓遊客能夠在這裡品嘗到最正宗的小吃美食。僅去年一年,我們就有超過20萬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俞邦村也成為展示沙縣小吃的一個重要窗口。”俞邦村黨支部書記張昌松介紹道。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4

得益于沙縣小吃帶動了鄉村建設,促進了鄉村振興,村民張香娣獲益匪淺。年輕時,張香娣也曾是“小吃大軍”中的一員。她自豪地說,靠着做小吃,她家蓋上了新房,還買了新車。2017年,她返鄉後在家門口支了個攤位,賣起了燙嘴豆腐和燈盞糕。

一年多來,俞邦村緊握“156”鄉村建設“指揮棒”,依托“跨村聯建”基層黨建模式,聯合周邊長阜、松林、儒元、東街、西街等5個村黨支部,成立俞邦片區黨委,實現了抱團發展。2021年,俞邦村村财收入突破3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28320元,累計輻射帶動各聯建村增收15萬餘元。

扁肉是磚,拌面是鋼。如今,沙縣小吃正成為一個特色富民産業,帶領村民走向緻富之路。

一場邂逅 美麗古村落留下“實在”人才

盛夏的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溪水潺潺,石闆路蜿蜒而上,青瓦土牆的古民居坐落在山間……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5

“空氣清新、風景優美、曆史濃厚,來到這裡,心能立刻沉靜下來。這也是我愛上這個怡然恬靜古村的原因。”桂峰村講解員張玉清說。

畢業于三明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的她,因一場美麗邂逅,在古村落裡結婚生子并安家落戶。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6

近些年來,村裡的古民居逐步修繕,村莊人居環境愈發整潔,村内配套設施日益齊全,張玉清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自從村裡大力發展旅遊後,我們夫妻二人便留村創業,有了一個集生态休閑、康養度假、親子體驗為一體的‘實在家庭農場’民宿。”取名“實在”,不僅是張玉清創業的初衷,也是她享受到鄉村“文化 ”旅遊融合的切實紅利。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7

2016年起,桂峰村以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為契機,以保護古村落核心區為主,開發利用為輔,通過桂峰蔡氏祭祖大典和春節迎竹蛇燈、“古村風情”攝影展、曬秋節、“曬族譜 傳祖訓”等傳統民俗活動,培育古村文明鄉風,迎來了自己的“文化複興”。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8

搭上村莊以文化鑄魂,打造鄉村“軟實力”的順風車,張玉清感歎自己的民宿生意越來越紅火:“特别是遇到傳統民俗活動期間,我們的生意更是火爆,早早一個月前,民宿就已被省内外遊客預訂完畢。”

如今,在村裡,像張玉清一樣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幸福的笑容綻放在臉上,美好的日子更是體現在漂亮的發展成績單上:村内旅遊年收入達550萬元,村民旅遊從業人員達113人,人均旅遊收入達5760元。

環境更加宜居,日子更加富足,這也成了全村人的共同心願。

一次駐村 零距離感受聚民心全過程

6月25日是尤溪縣梅仙鎮人大主席候選人邱蕾駐村滿月的日子。一個月來,從黨員帶頭、項目衆籌,到“居民夜談”、村社一體,再到打造誠實為人、誠信做事、誠心相待的“三誠文化”,她零距離感受到了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美麗村莊”聚民心的全過程。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9

走進村莊,極具特色的“十二生肖亭”成了村裡一道靓麗的風景線。欣賞的是美景,凝聚的是民心。“原先,村裡有按姓氏、房頭劃分‘小圈子’的舊習,久而久之也就累積了不少糾紛。”邱蕾将“十二生肖亭”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為了打破村莊長久的宗族觀念,村裡組織相同屬相的村民,共同出資籌建“十二生肖亭”,并且在這裡共同說事議事,鄰裡關系逐漸融洽。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10

不僅如此,半山村還利用“居民夜談會”,茅草屋谏等形式,廣泛收集民意民盼,并由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通過統一流轉經營權方式,盤活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資源,由村民“折價入股”并享受分紅。

截至目前,通過群事群議共解決微樂園選址、夜景燈光設計等問題110多個,倡導“三誠”文化,全村評定“信用戶”209戶,合作社累計分紅132萬元。

此外,村裡還實行“新知青”引進計劃,引進了2名國家級藝術家、1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在這裡常态化學習或創業;采取“黨組織 黨員 緻富能手”模式,吸引一批長期在外的泥水工、木工、廚師等鄉村手藝人回村創業緻富,全村外出人口從2015年的860人減少到50餘人。

“在這裡,‘誠心引才、精心用才、真心留才’成了鄉村振興的‘法寶’。”邱蕾期待着在往後駐村的日子裡,能給村民帶來更多幸福感。

一顆明珠 田園變公園村民成股民

青磚、黛瓦、白牆,一棟棟風格統一的小洋樓旁綠樹成蔭,好似畫中田園風景。這是九龍溪畔霞鶴村的美麗一景。這個猶如一顆璀璨明珠的村莊,如今已經成為沉醉田園風光遊客的網紅“打卡地”。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11

“霞鶴村本身就是一個天然公園”。永安市曹遠鎮霞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吉傑介紹,2014年,霞鶴村由村民出資入股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由霞鶴村委會、合作社、福建省綠園豐生态農業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資成立新公司,實行“股權合作、承包經營、固定回報、持續發展”,真正把松散的農戶、零散的土地、閑散的資金、分散的經營有效聚合起來,逐步實現田園變公園、村民變股民、務農變務工、産品變禮品。

村民黃春奎就成了實實在在的股民。村裡在成立合作社後,他就入了股。“現在,我在村裡的霞鶴農莊當保安,每個月能領上近2000元的工資,額外每年我還能從合作社分紅2000多元,日子真是越過越舒坦了。”黃春奎感慨道。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12

因地制宜,用好生态振興“點睛筆”,讓田園風光變成“聚寶盆”,霞鶴村還建造民俗園,設立粿條坊、豆腐坊、釀酒坊等,通過村企共建流轉集體和農戶閑置土地165畝,以公司化運營帶動5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6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33元。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霞鶴村的發展沒有“休止符”,以現代綜合農業發展為重點,打造近郊鄉村旅遊基地的步子仍在大步邁進。

一片庭院 婦女撐起鄉村治理“半邊天”

6月25日,永安市貢川鎮龍大村新村二期村民李錦柳,在石墨烯産業園打工之餘,迎來了自己的休息日,也迎來了庭院的“扮靓日”。利用舊陶罐制作種花容器,用泥土礫石填充,把多肉植物放置進去,李錦柳不停地捯饬忙活着。

像這樣的周末,李錦柳就喜歡待在庭院裡,研究花草種植,一來是興趣使然,二來則是被村裡的“積分制”激發起的動力。

三明鄉村建設(三明生态美産業興)13

2019年,龍大村結合“鎮争位、村争旗、戶争牌、人争星”鄉村振興的“四争”行動,引入《龍大村積分制管理辦法》,每月圍繞布局美、潔淨美、整齊美、綠化美、特色美等“五美”開展“美麗庭院”現場評比,将鄉村治理具體事項細化分類、賦值量化,以小積分撬動大能量,并通過“以獎代補”“投工投勞”等工作機制,讓村民從要我做,到我要做,充分調動和發揮了他們的積極性,逐步形成了“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鄉村建設理念。

長期位列“積分”榜前列的村民姜蘭英,家裡的庭前、屋後都栽滿了各色花草瓜果,宛若一個世外桃源。這也成了李錦柳學習的榜樣:

“以前因為農村生活習慣,村裡的環境衛生并不好。現在通過每月現場評比、積分獲得的方式,我們都樂意将家門口打掃幹淨,漂亮的庭院還能赢得高積分,去超市兌換洗潔精、洗衣粉、醬油、食用鹽等日常生活用品,何樂而不為呢?”

“我的庭院我做主,我的庭院最美麗!”在龍大村,這不僅是一句口号,更成了婦女們化身優秀庭院設計師的動力。一方庭院成為一處風景,婦女撐起鄉村治理“半邊天”,也串起了美麗鄉村的一片天。

生态美、産業興,鄉村振興底氣更足。在示範帶動下,如今的三明,美麗鄉村建設的動人故事仍在不斷上演。(圖文由三明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來源:人民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