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專業評測] 朗逸的熱賣讓上海大衆在緊湊型車市場中站穩了腳跟,朗行雖然銷量無法與朗逸比拟,但其寬敞、靈活的儲物空間也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肯定。不過定位最特别,主打年輕消費者的朗境以其跨界的外觀風格和精準的市場定位,算得上是走了一條“特立獨行”的道路。
就在前不久,我們剛對新款朗逸和朗行進行了詳細的測試,對于新款車型的靜态部分也進行了全面的體驗。如您想了解有關朗逸和朗行的測試表現,點擊此處鍊接詳情。
● 外觀和内飾簡介:沿用全新的家族式設計。
追随着朗逸和朗行的腳步,走跨界、野性路線的朗境于2015年廣州車展正式上市。新車共4款車型,包含2款1.6L車型和2款1.4TSI車型(尾标為230TSI),相比老款朗境來說,新車在每個動力系統基礎上各增加了一款入門車型。
車型首頁 | 參數配置 | 圖片 | 口碑 | 車型報價
廠商指導價
17.19萬
新款朗境在體型上也有了細微的變化,長寬高尺寸分别為4446mm×1767mm×1495mm,而老款車型則為4467mm×1765mm×1490mm,長度更為“緊湊”,但是寬度和高度卻變得更大,而2610mm的軸距則保持不變。
朗境和其他車型尺寸對比 | ||||
車型 | 新款朗境 | 老款朗境 | 朗逸 | 朗行 |
長(mm) | 4446 | 4467 | 4605 | 4445 |
寬(mm) | 1767 | 1765 | 1765 | 1765 |
高(mm) | 1495 | 1490 | 1460 | 1485 |
軸距(mm) | 2610 | 2610 | 2610 | 2610 |
朗逸總共經曆過三次該款,而朗境作為後來者隻經曆了一次。與朗逸和朗行的橫條式進氣格栅相比,朗境的格栅條内采用了被官方稱為“鲨齒式”的造型設計,與車頭底部的蜂窩狀格栅和銀色護闆搭配,風格獨特。
除了車頭造型外,粗壯的銀色車頂行李架、黑色車身包圍以及後車門上的朗境貼花更是突出其動感、跨界的風格。再加上車身高度增加了10mm,視覺重心也有所提高,力量感十足。
『朗境車側貼花 專屬迎賓踏闆』
朗境配備的是一套偏重鋪裝路況的韓泰KINERGY EX系列輪胎,輪胎規格為205/50 R17,在輪胎配置上與朗逸、朗行都沒有區别,對于想要駕車都走走非鋪裝路況的車主來說,出發前建議換一套更适合的輪胎為好。雙色輪圈在造型上比朗逸的密集輻條式樣輪圈更具視覺沖擊力,與朗境整體風格很配。
大衆的内飾基本都采用如出一轍的設計,朗境也是如此,并不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全黑色中控台上搭配了大面積的銀色飾闆,視覺效果上能夠給人強烈的運動感,簡潔的設計也讓朗境的内飾顯得非常精緻。而在内部配置上,帶5英寸觸摸屏的MIB多媒體系統操作簡便,隻是導航僅作為選裝顯得不夠厚道。帶空氣淨化功能的自動空調和一鍵啟動按鈕既滿足了功能需求,在視覺上也很有檔次感。
『帶空氣淨化功能的自動空調 一鍵啟動按鈕』
朗境的座椅采用三種顔色的皮革拼接而成,相比朗逸和朗行隻有深色皮革座椅來說,朗境的色調顯得更明快、時尚,對于年輕消費者來說也非常有吸引力。
電動天窗為全系标配,能夠滿足基本的使用需要。後備廂常規容積為412升,放倒後排座椅後最大可擴大到1285升,表現不錯。隻是如果想要把椅背放平的話就需要先掀起坐墊,并拆除頭枕,過程比較繁瑣。遮陽闆化妝鏡隻有副駕駛一側才有,如果駕駛者需要照鏡子的話就顯得特别不方便。
● 試駕感受:操控輕便/底盤有些單薄。
新車依然沿用了老款朗境的1.4TSI EA211發動機,最大功率131馬力(96千瓦)/4800-5200rpm,峰值扭矩225牛·米/1200-3700rpm,數據表現上與老款車型無異,動力表現上相信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别,帶有換擋撥片的7速雙離合變速箱(DQ200)也保留至今。這套動力系統也同樣配備在了朗逸和朗境上,成為上海大衆的主打産品。
盡管朗境的定位比朗逸和朗行更傾向于遠離水泥叢林,但這并不意味着在鋪裝路面上沒有它的用武之地。盡管1.4TSI發動機在1200rpm附近便能爆發峰值扭矩,但是隻要發動機轉速處于1400rpm以下,發動機的動力表現和油門之間像是隔着一層“窗戶紙”一樣,低速遲滞和過去的EA111發動機一樣存在。
而當轉速超越了1600rpm這一臨界點,并且将油門踏闆一踩到底的話,我相信随之而來的推背感會讓你的精神瞬間變得亢奮起來。動力表現在2000-3500rpm之間達到了頂峰。還想更有爽快感嗎?将擋位挂入S擋,發動機的換擋時機會推遲到4000rpm附近,隻要車速不超過道路的法定限速,這種爽快感能延續到120km/h以上。
朗境采用的是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方向盤轉動起來非常輕巧,編輯自己開的本身就是方向盤較輕的奇駿,而朗境的方向盤則要更甚于它,以至于我駕駛朗境時,每次轉向方向盤總是容易打過角度。不過随着漸漸習慣了它的“習性”,在擁擠的城市中穿梭也變得毫不費力,這對于女性車主來說尤其重要,特别是進出車位或掉頭時,對于駕駛者的臂力要求就不如其他車型那麼高了。
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後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的設計在緊湊型車中還是非常常見的,結構上與老款車型也沒有變化。朗境的懸架調校依然偏向注重舒适性,減振效果非常好,不過遇到連續的颠簸路況下車輛顯得有些搖搖晃晃。
此前體驗朗逸和朗行時,我們就發現它們的懸架在調校時還提供了較為清晰的路感,對于路面細碎的波動依然非常敏感。此外,由于底盤較為單薄的關系,行駛過程中車底的噪音較為明顯,當車輪帶起地面的石子拍打在底盤上時,那種“噼噼啪啪”的聲音也不絕于耳。
考慮到朗境的“跨界”需求,上海大衆将它的離地間隙從朗行的120mm提升到了130mm,理論上來說它能比朗行跑到更偏僻的地方。盡管這樣的離地間隙表現距離城市型SUV都有一段距離,但在應付一些颠簸幅度較大、破損較為嚴重的路段時,朗境肯定要比它的胞兄們從容得多。
盡管車輛的通過性能夠利用離地間隙保證,但是考慮到車輛标配的韓泰輪胎更注重鋪裝路面的抓地力,胎面接觸積水或泥濘路況時輕微的打滑在所難免。好在一大堆電子系統的輔助介入,安全通過這些路況并不存在太大問題。
對了,朗行全系标配坡道輔助系統,該功能在新款朗逸和朗行上也是全系标配的。即使該系統沒有啟動,當駕駛者松開刹車後,系統也會提供約2秒的制動力,這段時間足夠駕駛者将右腳挪動到油門踏闆上了。
朗境和它的胞兄們一樣,駕駛起來給人一種輕巧自如的感覺,盡管除此以外朗境也沒有其他什麼特别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作為一款偏向家用的緊湊型車,相比朗行更為時尚的外觀使得朗境的消費群體更易向年輕人靠攏,但是中規中矩的表現更能迎合市場上大多數年齡層次消費者的認可。
● 性能測試表現:加速符合預期,刹車成績優秀。
■ 0-100km/h加速時間9.30秒。
說完了試駕感受,接下來我們用數據來“考驗”朗境的實力究竟如何。将ESP關閉之後,受到雙離合變速箱保護的限制,朗境并不能做彈射起步,而隻能在松開刹車踏闆後将油門一踩到底。踩下油門的一瞬間,雙離合變速箱的響應總有1秒左右的停頓,不過之後的加速表現非常給力,最終9.30秒的加速成績還算不錯。
此前我們對朗逸和朗行的1.4TSI車型均進行了加速測試,兩車的加速時間分别為9.4秒和9.39秒,而此次朗境的加速成績要快了接近0.1秒,雖然發動機完全相同,但細微的調校差别或許是造就朗境加速成績提升的原因之一。
■ 100km/h-0刹車距離37.69米。
全力制動時,由于懸架采用了偏向舒适的調校,前懸架的壓縮量較大,但車身姿态也在合理的範圍内,與朗逸和朗行的差别不大。不過由于此次我們拿到的試駕車為一台全新的車型(提車時的裡程不到20公裡),輪胎和刹車部件幾乎是全新的,制動距離僅為37.69米,比朗逸和朗行好了一大截。
而此前我們測試朗逸和朗行時,兩車的刹車距離分别為39.8米和40.2米,這樣的成績相比老款車型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而朗境的刹車表現則更好,個人覺得主要歸功于全新的輪胎和幾乎沒有磨損過的刹車系統。
■ 油耗測試:
大衆1.4TSI 7DSG變速箱的經濟性我們在測試朗逸時就已經證實了,當時朗逸的實測油耗為7.5L/100km,此次朗境的油耗測試成績為6.77L/100km,表現比朗逸還要好一大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配備1.4TSI發動機的朗逸、朗行和朗境都需要加注的是95号及以上的汽油。
● 文章總結:
朗逸作為上海大衆的主打車型,平均每月銷量都在2-3萬之間的成績,不得不讓人贊歎它驚人的競争力,而兩廂版的朗行月銷量則一直維持在5000-8000台之間的水平,雖然成績不如胞兄朗逸,但這樣的表現還算過得去。至于朗境麼……作為三兄弟中最具個性的車型,它的表現可以說是三款車中最“内斂”的,或許正是因為它的“極富個性”,讓更注重普通消費者的胞兄們占得了更高的地位。
那麼朗境的目标群體究竟是誰呢?官方稱,朗境的目标緊盯那些熱愛時尚、講究駕駛樂趣的年輕消費群體,這部分消費者比朗行的用戶更時尚,且更喜歡做一些“不同尋常的事”,而朗境就是專為這一小部分群體打造的“不同尋常的車”。
回到産品本身上來。源于朗行的朗境不僅保留了轎車本身應有的舒适性,多出10mm的離地間隙和越野風格的SUV也會讓更多的消費者将其看作是一台兼顧了轎車和SUV兩種風格的中間車型,正是這樣的不同,讓朗境擁有了比朗行更好的通過性,從而載着駕駛者到達一些朗行無法前往的地方。
當然相比那些生來就是SUV的車型,朗境的表現相比他們來說也有一定的差距,諸如沒有四驅系統,離地間隙也無法達到SUV的要求。所以無論朗逸和朗行如何大賣,朗境依然會選擇獨守自己的一小片“自留地”,等待那一小部分“極富個性”的消費者上門。(文/圖 汽車之家 朱力神;攝/祁子鑫)
● 相關文章回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