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心理醫生梓宸爸爸~
要問有娃的家庭,最讓父母頭疼的一件事是什麼,估計有很多家長都會說,“家裡有一個飯渣寶寶!”。寶寶不好好吃飯,不僅影響寶寶自己身體的正常發育,還會讓寶媽跟着受累(喂完飯了隻能吃冷飯了)。
記得有一次回老家吃飯,親戚來了很多,寶寶也帶了好幾個過來。其中有兩個寶寶讓我印象特别深刻,因為他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中一個1歲多的寶寶規規矩矩地坐在餐椅上自己吃飯,吃得特别香,不到十五分鐘就吃完了,他的媽媽也能夠吃上一口熱乎飯。
另外一個快3歲的孩子,吃個飯卻東摸摸西看看,媽媽不喂就不吃,好不容易吃到一半又到處跑。孩子媽媽和奶奶追着滿屋跑着喂,好不容易把孩子哄高興了肯坐下來了,孩子又非得看動畫片才肯吃飯,等喂完飯都1個多小時了,孩子媽媽隻能吃殘羹冷炙了。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差距那麼大呢?其實,沒有天生不愛吃飯的寶寶,那些别人家的“天使寶寶”,也都是平時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
每次吃飯都像“打仗”?寶寶自主進食路上的3個大坑,要注意避免在寶寶自主進食這條路上,其實有很多“大坑”,下面3個大坑,如果踩了,很可能寶寶每次吃飯都像“打仗”;如果避免了,可以讓寶寶更快、更有效地學會自主進食。
1、輔食性狀不合理
有些寶寶到了1歲多,爸爸媽媽還隻給他吃泥糊狀的食物,這樣不僅會影響寶寶的咀嚼能力,也會降低寶寶對進食的興趣。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讓我們天天喝粥,我們同樣也會“厭食”~所以,寶寶輔食的添加,也應該逐漸向固體食物過渡。
不同時期輔食的性狀變化寶媽們了解一下:
在寶寶平時吃飯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面前誇張的大口咀嚼食物,給寶寶做示範。
2、零食要适量
有很多家長怕孩子餓得快,總是時不時地給孩子投喂:一會給他吃點水果、一會給他吃點面包、一會又給他喝點果汁……這些都沒問題,但是一定得适量。
寶寶的胃本來就不大,如果吃了太多了零食,當然不願意再去吃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重口味的零食,比如說太甜的、太鹹的、太酸的......這些都不适合給寶寶吃,容易引起寶寶挑食、厭食。
3、錯誤的喂養習慣
我們自己吃飯時,一般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吃幾口就吃幾口。可一旦由别人來喂,主動權喪失了、樂趣也消失了。追着喂飯、邊看電視邊吃飯、經常催孩子吃飯快點……這些錯誤的喂養習慣,都會把孩子自主進食的積極性“消磨殆盡”……
就跟我們大人學技能一樣,都是一點一點摸索,一點一點進步的,把主動權還給孩子,才能讓孩子愛上吃飯,真正學會“自主進食”這個技能。
寶媽分享5個實用小妙招,讓“飯渣”寶寶愛上吃飯,學會自主進食其實,寶寶學會自主進食并不難,重要的是我們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我們小區裡有一位寶媽,一開始,她的寶寶也是個“飯渣”寶寶,不好好吃飯,家裡人都急得頭疼。後來,她隻用了5招,寶寶就學會了自己“幹飯”。
1、抓住寶寶自主進食的黃金期
一般來說,8個月~1歲左右,是寶寶自主進食的黃金期,家長可以通過3個信号判斷:看到家長手上拿着什麼都想去抓一把;突然拒絕以前最愛的食物,而看上大人手中的食物;模仿大人吃飯,主動搶大人手裡的勺子。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給寶寶準備大小、軟硬适中的“手指食物”,避免寶寶因為抓不到、或難咀嚼而産生挫敗感,鍛煉寶寶的抓握能力,為培養小吃貨打好基礎。
2、鼓勵寶寶自己吃飯
這個階段的寶寶,用餐具還不熟練,可能還沒吃多少,就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甚至把食物撒得滿地都是。
這時,我們千萬不要責怪他,反而要多鼓勵、稱贊他,還可以稍微輔助一下,比如扶着寶寶的手,幫他用勺子把飯送進嘴裡;更不要嫌髒,嫌收拾餐桌麻煩,這個時候正是培養寶寶吃飯興趣的關鍵時期,是寶寶以後的自主進食的基礎。
3、建立并執行就餐規則
想培養寶寶的吃飯習慣,必須要給他建立就餐規則,并且一以貫之地執行。比如:吃完飯才可以離開餐桌、定點定時吃飯等等。
不要以為寶寶小就可以不講規矩,家長隻有持之以恒的教導,才能讓孩子更早養成自主進食的好習慣。
4、設定能完成的小目标
心理學上講,小目标可以給人動力。有的寶寶會被面前堆積如山的食物吓到,感覺“壓力山大“。
我們可以把定量的米飯和配菜揉成若幹個小飯團,讓寶寶一個個消滅。水果也可以切成小塊,再給孩子吃。
5、食物換點小花樣
我們可以嘗試改變食物的花樣,換種口味。觀察寶寶對食物的接受度、喜好度,以及孩子能不能很好地咀嚼。對于大寶寶,我們可以嘗試漂亮的餐盤、可愛的擺盤等等。
結語
沒有不愛吃飯的娃,隻有不會教娃好好吃飯的爸爸媽媽。為了孩子的身體發育,也為了自己能夠吃上一頓熱乎飯,趁早培養寶寶自主進食的好習慣吧。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持有護師證和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證,專注寶寶護理和兒童教育,每天給大家分享現代化科學育兒知識和經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