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附子湯最大劑量?今天這篇文章,寫給那些關節伸張不好,風濕、寒濕纏四肢的朋友們,也就是廣大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甘草附子湯最大劑量?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今天這篇文章,寫給那些關節伸張不好,風濕、寒濕纏四肢的朋友們,也就是廣大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類風濕關節炎的誘發病因很複雜,包括生活環境、年齡、遺傳等多個因素,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系統疾病。而且相對于其他疾病來說,完全治愈也比較困難。
中醫上把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統稱為“痹病”。
主要在手部,肘部,膝部,腕部,肩部,體現為關節疼痛、僵硬、腫脹、活動受限,這些症狀往往與天氣變化有關。
此外,病變還可累及心、肺、血管等多個器官和組織,主要發病年齡在40~60歲之間。
不少關節痛的病人對類風濕缺乏了解,以為疼痛僅僅隻是受了風寒,往往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我接診過一位42歲的類風濕患者,姓劉,女性,她從2020年開始就被關節疼痛所困擾。
“李醫生,這個病太難受了,太痛苦了,我現在就想着能活一天算一天,根本不求什麼生活質量了”。
劉女士對自己患上類風濕關節炎一度非常的痛苦。剛開始,她隻是覺得自己每天早上起來手指關節都有一點僵硬,非常的不靈活,用手來回搓一搓就能好很多。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後,兩個手腕也開始變得有繃緊的感覺,然後是兩個膝蓋,再後來連腳趾頭都開始麻木腫脹。
劉女士平常就在家做做家務,洗菜拖地洗衣服都得碰水,一碰水這手上就更難受,腫得跟蘿蔔一樣。
去醫院一檢查:雙手、腕、雙膝、雙腳趾關節腫脹、疼痛,圧痛明顯,雙手、腕關節間隙狹窄,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
确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第一次問診的時候,劉女士充滿了擔憂。40多歲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一點都不敢出差錯,我安慰她不要慌,中醫辨證一下,或許沒有那麼嚴重。
經觀察溝通,劉女士脈象沉,舌苔白,還常常盜汗,是典型的陽氣不足,風濕入侵,治療要以扶正氣,祛寒濕為主。
那麼什麼方子既可以補陽氣又可以祛風濕呢?
還真有,那就是醫聖張仲景記錄在《傷寒論》裡的千古名方—甘草附子湯。
甘草附子湯僅有四味藥材:甘草、附子、白術、桂枝
附子有很好的回陽救逆作用,可以補火助陽、溫陽扶正;
白術利水,因此可以治療水腫,還可以治療自汗,與附子搭配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桂枝在中藥學當中是發汗解表藥,溫通血脈,活血散結;
甘草性平,味甘,歸心經、胃經、脾經、肺經,可以調和諸藥,解痙止痛。
因此,這一張配伍,既可以溫補陽氣,又可以驅散寒濕。
針對劉女士的症狀,我在附子湯原方的基礎上加入薏苡仁,開方10劑,結果5劑服用後腫痛的感覺就大大降低,脈象也有了明顯好轉。
10劑服用完後,劉女士體内的水濕已經去除大半,于是我減去薏苡仁,原方開藥10劑。服用完畢後,劉女士反應諸症全消。
由于生活習慣和作息,風濕、類風濕的患者越來越多。尤其是家裡面上了歲數的,或者幹了一輩子家務活的女性,會更多見。
如果您有關節腫痛,晨僵,屈伸困難等症狀,一定及時就醫治療,它沒有想得那麼可怕,但是如果長時間拖下去,治愈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小。
最後提醒大家,任何疾病都需結合年齡、病程、症狀等辨證用藥,切不可照搬經方使用,調理的過程也需根據好轉情況調整組方。
祝各位健康安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