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爺在一次摔倒後,發生了前臂骨折,在醫院診斷出了骨質疏松症,醫生叮囑他要預防跌倒,免得再次發生骨折。王大爺本身是喜歡出門溜達的,但自從診斷骨質疏松症後,老伴盯得就嚴了,就算是釣個魚、下個棋、小區裡面串個門都得打報告。王大爺很苦惱,但老伴占着理,你都骨質疏松了自己心裡沒數,動多了骨折了怎麼辦?
王大爺覺着不對,但又不知道怎麼反駁……後來,醫生幫王大爺解了圍,預防骨折不等于不運動,平常散個步還是比較安全的,要是完全不動,骨質疏松還會加重!和王大爺有一樣疑惑的老年人一定不少,骨質疏松了,運動多了怕骨折,運動少了也不健康,究竟該怎麼運動呢?這篇文章,就來回答這個問題!
什麼是骨質疏松症,為何偏愛絕經期女性和老年人?骨質疏松是如何發生的呢?
骨骼在我們的一生中都在不斷的新陳代謝,即便在成年之後,骨骼的生長和構型已經完成,還是會通過骨重建來改變其内部結構,去除局部老舊的骨代之以新骨,來預防骨骨組織疲勞損傷的積累,讓骨骼保持其生物力學功能。
骨重建分為骨吸收(舊骨破壞吸收)和骨形成(新骨生成),正常情況下二者是處于動态平衡的,但随着年齡增長,在人體老化和病理性因素影響下,骨吸收逐漸大于骨形成,骨重建的平衡被打破,骨質丢失骨密度下降,骨強度也随之下降,最後就容易發生骨折,這就是骨質疏松症。
骨質疏松症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原發性骨質疏松症狀包括絕經期後骨質疏松症、老年性骨質疏松症和特發性骨質疏松症,繼發性骨質疏松症則由某些疾病或藥物所緻。
常見的骨質疏松症,多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症中絕經期後骨質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症,為何絕經期後女性和老年人容易受骨質疏松影響呢?
01 / 絕經期後女性易患骨質疏松,和雌激素水平改變有關
首先,女性本身就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質疏松症,和女性先天骨量較男性低、從事戶外勞動較男性小、骨骼肌較男性弱等多方面原因有關系。但真正導緻女性在絕經期高發骨質疏松症的原因,主要還是這個時期女性體内雌激素水平的改變。
雌激素對骨代謝的影響包括兩方面:
絕經期女性,因為卵巢功能退化,雌激素産生大幅減少,雌激素缺乏會導緻成骨細胞活性減弱、骨形成減少,PTH水平增高、骨吸收增加,引發骨質疏松症。絕經期後骨質疏松症的高發年齡為50~70歲。
02 / 老年人易患骨質疏松,是多種原因作用的結果
老年型骨質疏松症一般指70歲以後發生的骨質疏松症,這個年齡段患上骨質疏松症有多方面原因:
骨折是骨質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或可危及生命!
一旦患上骨質疏松症後,患者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症狀或體征:
這些症狀可能出現,也可能不會出現,和患者骨質疏松的程度有關,像脆性骨折,就是在骨密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後,發生率才顯著增高。
骨質疏松症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這是因為早期的骨質疏松症往往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再加上老年患者常合并關節疾病,疼痛無力容易與關節病的症狀混淆,更容易被忽視。骨質疏松症患者往往在骨折發生後才被确診,骨折是骨質疏松症最嚴重的并發症,而且十分常見。
骨質疏松性骨折有多常見呢?據統計,我們目前60歲以上骨質疏松症患者約7000萬人,而60歲以上人群,骨折的發病率高達20%,其中很大一部分有骨質疏松的“功勞”。骨質疏松性骨折常發生在脊柱、髋部、前臂等部位,一旦發生就會給患者帶來重大危害,最嚴重的要數髋部骨折,其緻畸緻殘緻死率都非常高!
髋部骨折之所以危害大,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因為髋部結構特殊,骨折後治療和康複難度都偏大,二是因為髋部骨折造成患者長時間卧床,尤其是老年患者,容易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并發症,導緻肺感染和壓瘡等多種并發症,這些并發症容易緻命。
髋部骨折發生後,短期死亡率非常高,即便逃脫了“死神”的魔爪,也容易遺留畸形、殘疾的問題。有調查表示,髋部骨折一年後死亡率高達20%,30%的患者永久殘疾,40%的患者不能獨立行走,幾乎所有患者日常活動都會受到明顯的影響。而且,髋部骨折給患者家庭帶來的經濟壓力也是巨大的!
骨質疏松症患者要避免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就要在日常活動和運動中格外小心,骨折多是在摔倒或碰撞後發生的,患者要盡力避免!
缺乏運動會加重骨質疏松,運動又有骨折風險,患者該怎麼辦?
我們已經了解到骨折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所以尤其要注意運動的安全性,可醫生又說缺乏運動的人容易患骨質疏松症,這是怎麼回事呢?
合理的運動,有益于骨骼的健康!
所以,骨質疏松症患者不運動或較少運動,對病情也是不利的,那該怎麼辦呢?解決的辦法其實很容易,那就是注意運動的合理性,要做到以下兩點:
01 / 運動方式的選擇
首先,我們要避免從事容易導緻骨折發生的運動:
适合骨質疏松症患者的運動,主要為低沖擊性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爬山、跳舞、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這些運動不容易造成骨折,又能提高神經、肌肉、内分泌的功能,從整體上改善骨骼的基本功能,維持骨量。
當然,考慮到骨質疏松症多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又是骨關節炎的高發人群,選擇運動方式時,我們又要考慮膝關節等關節的感受,像爬山、跳舞、打太極等運動對膝關節就不太友好,綜合下來,适合骨質疏松症患者的運動主要為快走、慢跑、遊泳等。
肯定有人會提出異議,認為具有沖擊性的運動更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是的,跳躍性的運動更能激發骨質的形成,但并不适合骨質疏松症患者,增加骨密度除了運動我們還有其他方法,而骨折的風險患者不一定能承受。
02 / 運動量的把握
在從事快走、慢跑、騎車、遊泳等比較安全的運動時,還要注意運動量的把握。像散步,運動強度确實很低,但如果溜達個大半天,還是會給肌肉、關節、骨骼造成積累性損傷。
在運動的過程中,我們要記住三個原則: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過猶不及。
怎麼判斷運動量是否合理?合理的運動,應該是在運動後自我感覺良好,精神舒暢,即使有一定的疲勞感,也能在休息後很快恢複。如果運動後精神狀态較差,有明顯的疲勞感、乏力感,而且休息後并沒有緩解,甚至遺留到第二天,那就說明運動過度了。
骨質疏松症、骨性關節炎等退化性疾病患者,運動可以遵循2小時原則,即在運動後的兩個小時内,運動産生的疲勞不适得到緩解,則說明運動量是合适的!
03 / 避免跌倒和撞傷
這個是最為關鍵的!
要避免跌倒或撞傷,一方面我們要避免容易發生跌倒撞傷的運動,比如說騎車、倒走,容易出現意外摔倒,另一方面要選擇安全的運動環境,比如運動的環境有台階、路面不平、下雨打滑、人群擁擠等,環境會增加摔倒的風險。
骨質疏松症患者還不宜獨自運動,最好有家人或朋友作伴,可以相互提醒減少摔倒的風險,一旦發生意外,也能及時獲得救助。除了運動之外,在日常行動時也要注意防跌倒,比如老年人使用拐杖,在家裡安裝扶手、防滑墊等措施。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骨質疏松症患者要合理運動,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合理運動,因為強度過高、沖擊性過大的運動容易導緻變脆的骨骼發生骨折,而骨折的危害是巨大的。二是要堅持運動,即便低沖擊性的運動不能直接增加骨密度,但運動對肌肉、内分泌、身體協調性的改善是巨大的,可以間接緩解骨質的流失,并提高患者防跌倒的能力,對保護患者健康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