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賣給哪個公司了?又一老牌工業巨頭飛利浦要“清倉”家電了,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優良資産,還是燙手山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飛利浦賣給哪個公司了?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又一老牌工業巨頭飛利浦要“清倉”家電了,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優良資産,還是燙手山芋?
文:本刊記者 史亞娟 責任編輯:李靖
本期“管理百家”特約觀察家:
梁振鵬(資深産業經濟觀察家)
劉步塵(知名家電行業分析師)
張熙(德國茵創國際并購有限公司中國區合夥人)
近日外媒報道: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以下簡稱:飛利浦)已與中國同行取得聯系,以評估後者對于收購其家用電器部門的興趣,該部門售價或将達到40億美元左右;7月底,飛利浦先後和海爾集團、美的集團進行了接洽,交易将大概率在第四季度啟動。
自1月初飛利浦傳出“出售家電業務”的消息後,幾個月裡,每有風吹草動,總能引起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的一陣騷動。盡管“飛利浦”這塊金字招牌最終花落誰家還需時日,但近期中國家電圈和私募股權市場對其關注的熱度不減。有機構甚至大膽預測:買家無外乎國内外家電同行或國外私募股權巨頭,但被中國企業收購的可能性更大。
即将出售的飛利浦家電業務,究竟能給收購方帶來什麼?跨國并購中,如何理性權衡标的物的核心價值?随着各國家電巨頭逐步退出C端市場,中企國際化并購之勢,是否還将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本期“管理百家”特邀資深産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知名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以及德國茵創國際并購有限公司中國區合夥人張熙,做出分析。
1
是飛利浦“棄兒”,還是業績穩健的優質資産
《中外管理》:“飛利浦将出售全球家電業務”,是繼2014年西門子集團退出家電市場後,再次曝出的“歐洲老牌企業巨頭”抛棄家電業務的消息。10餘年來飛利浦一直在不停地賣賣賣,在全球家電市場陸續退出了手機、彩電、音響等消費電子業務的自主經營,轉而将品牌出租給中國等國企業。這一次,飛利浦是出于怎樣的戰略考量?
梁振鵬:飛利浦出售家電業務背後,主要是基于從B2C向B2B的轉型思路。未來,飛利浦将把重心放在醫療設備及保健産品解決方案上,客戶定位也更多偏向商用客戶。
坦白講,飛利浦做家電業務并不擅長。不止是飛利浦,所有歐美家電,但凡做 to C業務都不擅長,因為歐美市場反應慢、效率低,成本控制能力弱,又抓不住智能化時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運作效率明顯低于中國家電企業。
但是,飛利浦這次出售的小家電業務,仍屬于優質資産。包括咖啡機、空氣炸鍋等廚電品類,以及吸塵器、空氣淨化器等生活小家電品類。近年來飛利浦家電收入不可謂不“穩健”。财報顯示:飛利浦家電近5年收入穩定在22億-24億歐元。隻不過,近幾年開始增長乏力——飛利浦2019财報顯示:飛利浦醫療保健業務營收占總營收66%,而家電隻有11.8%。
不過,像空氣炸鍋這種小家電品類,飛利浦在中國已具備一定的市場份額,尤其是2019年,銷量增長非常快,利潤率也尚可。但是,此次要出售的飛利浦家電品類中,不包括其明星産品——電動牙刷和剃須刀,因為這些屬于高溢價領域,飛利浦想繼續持有。
《中外管理》:對中國企業而言,現在是購入飛利浦淘汰産能的好時機嗎?
張熙:需要明确的是,飛利浦這次出售的是全球家電業務,中國企業若想購入彌補自身業務短闆,還需趁早。因為接下來飛利浦将不會向家電領域投入太多資源,而是轉向利潤率更高的醫療科技領域。
“40億美元”從并購行業看不算太大的标的,這個案子并未引起并購圈的太大關注。隻是,近些年家電行業這種體量的并購案已很少發生,因為全球範圍内的家電業整合,過去10餘年進行過多起,沒有多少整合空間了。正因為中國家電整合優質海外資産的機會越來越稀有,所以飛利浦的這次出售對中國企才而言,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站在歐美企業的角度,的确是在出售落後産能,但從全球供應鍊的角度,這沒有什麼。畢竟歐美淘汰的一些技術或業務,拿到中國來一樣可以賺錢,至少能産生10-20年的利潤。當這些技術在中國“服役”完成後,還可以繼續賣到東南亞、拉美再幹10-20年,最終被市場代謝掉,這是正常的産業鍊進化過程。
2
“績優股”吸引買家下注的資本是什麼?
《中外管理》:飛利浦家電對于各意向收購方的最大價值什麼?飛利浦家電的銷售收入中43%來自歐洲,如若順利收購,對想要“走出去”擴張國際化版圖的中國企業而言,是否會帶來相應的機遇?
張熙:飛利浦作為一個百年品牌,在歐美市場,無論是大的賣場、線下超市,還是傳統家電賣場,渠道均已搭建得非常完善,經銷商體系龐大,這是任何一家企業在中短期内不可能鋪設完成的。
隻是在線上部分,飛利浦還不能和中國家電品牌相比。所以,飛利浦家電的最大價值,在于歐美市場成熟的線下渠道布局,這些渠道網絡,對即将開拓歐洲市場的企業意義重大。
梁振鵬:飛利浦家電的最大價值是品牌價值。對中國企業來說,想要開拓國際市場,用“海爾”“美的”這些國産品牌還不太給力。不是說我們的技術不行,而是發達國家消費者不認可。他們普遍不接受發展中國家的品牌,這是“Made in China”在國際市場吃不開的關鍵。
所以,如果飛利浦家電能被中國企業收購,将有助于我們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打開局面。即使在發展中國家,也可以借“飛利浦”這塊招牌在高端市場闖出一條路來。
《中外管理》:飛利浦家電在奧地利、巴西等國家設有工廠,在印度、新加坡等地擁有研究中心,這些有利于小家電進行在地化研發創新的資産,會成為它的一個擡高價格的優勢嗎?
劉步塵:我都懷疑這些所謂“飛利浦研發中心”還存不存在?企業必須理性評價跨國并購标的物的核心價值——不要認為一個品牌在哪個國家建立過研發中心,就會一直保留并成為一項永久資産。随着飛利浦逐漸退出家電市場,這些研發中心存在價值已經不大。
而且,生活電器、小家電算不上高技術産業,是所有家電品類中門檻最低的。門檻低意味着技術門檻低,設立研發中心的意義不大。
小家電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于工業設計,這可以成為飛利浦小家電的一個突破點。對廠家而言,怎麼把産品設計得漂亮很關鍵。甚至可以說,工業設計将成為小家電産業的一個“次核心技術”。飛利浦産品做工不錯,如果能在工業設計上做出進一步革新,就符合當下主流消費群的需求了;再加上“百年老店”的品牌背書,慢慢就有競争力了。
3
中企要想成功“接盤”,需要具備這些條件……
《中外管理》:誰将是飛利浦家電業務的“下家”?外媒消息稱,“飛利浦接觸的中國企業包括海爾、美的,此前呼聲頗高的格力,不在接觸名單中”。中企成功“接盤”飛利浦家電業務,需具備哪些條件?
梁振鵬:中國家電企業一直有開拓國際市場的雄心,也傾向于通過收購加速國際化進程。所以,有多元化、國際化需求的中國家電巨頭都是潛在買家,比如:海爾、美的、康佳、創維等。
另外,決定成功收購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錢的問題。40億美元收購價,很多企業都不具備條件。但在中國家電行業中,海爾、美的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經營規模、品牌實力都是同行業最強的,而且此前均有國際化收購的經驗。飛利浦家電如果能被這兩家收購的話,後續整合難度将小很多。相比之下,三星、LG早已在國際市場打開局面,收購意願不如中國企業強烈,加之飛利浦家電跟它們的業務互補性不強。
劉步塵:如果中國企業能夠接盤,海爾的可能性要大于美的。因為方洪波曾說:“美的收購庫卡後,未來幾年不準備再收購了……”。而且,美的的優勢就在于小家電領域,它為什麼再收購一家跟自己業務重合的産業呢?
海爾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飛利浦要出售的生活電器和小家電領域,是海爾的短闆。海爾收購後将對自身形成産業互補。而且,海爾國際化收購經驗豐富,可以把過去成功經驗複制過來。
4
如何應對跨國并購中的挑戰與風險?
《中外管理》: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若是整體收購,就需要研判品牌之外的技術、渠道、管理等問題,畢竟中國IT、家電企業收購洋品牌,很多沒有真正成功。這次收購飛利浦家電,挑戰也很大,因為飛利浦在歐洲、北美等全球主要區域都有布局,品類繁多,整合難度頗高……怎麼看跨國并購中經常出現的困難與挑戰?
劉步塵:中國企業近幾年的國際化收購,之所以成功的不多,主要因為中國企業的經營管理觀念,無法嫁接到國外企業中去。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跨國收購中的文化融合”難題,這是最大的挑戰。
另外,國外的法律環境千差萬别,消費者心理也不一樣,對于這些,中國企業如果沒做好足夠的了解和準備,僅憑一腔熱情就去收購,尤其是收購比自己高大上的歐美企業,失敗是必然的。
還有一點,經營國際企業的前提條件,是人才要國際化。國際化業務必須由有經營國際企業經驗的人去打理。很多中國企業,直接派遣中國本土高管去管理外國人,最後都吃了大虧。
《中外管理》:收購海外資産時,需要權衡哪些風險因素?
張熙:中國企業此前在國外收購的一些中高端家電品牌,我們稱之為“沒落的貴族”,我們最初也希望把它們做得好一點,讓其重新煥發青春,但真正成功案例的并不多見。
以TCL收購湯姆遜為例,湯姆遜當時已是一家沒落的家電企業,做的是老式顯像管電視。TCL收購後的兩年之内,新一代顯像技術就出來了,湯姆遜早前研發的技術頓時失去了價值。本來TCL買的就是湯姆遜技術,因為沒有從産業升級的角度去考慮,最後付出了慘痛代價。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收購海外資産之前,一定要站在産業背景下仔細權衡風險,要考慮即将購買的技術,是否符合中國市場的實際需要。
另外,投後管理也是關鍵一環。包括業務整合和跨國管理。好在中國這些家電巨頭,海外并購經驗很豐富,相信對于投後管理、投後整合的重要性,勢必是非常重視的。
5
“蛇吞象”不會持續太久,内生性增長才是未來
《中外管理》:之前像日立、惠而浦、西門子都在降低家電業務投入,或出售相關業務。此次飛利浦隻是在重複其他曾經的家電巨頭走過的路而已。随着國際家電企業逐步退出C端業務,怎麼看未來中國企業國際化并購的趨勢走向?
劉步塵:過去十餘年,中國家電國際化并購是個常态,但今後中國企業未必繼續走國際化并購之路,而是向内生性增長過渡。
家電産業是這樣一個趨勢:當一國成為發達國家後,家電在這個國家的地位或存在感是下降的。歐美、日本、韓國都經曆了這樣的過程。
如果有朝一日,“全球家電大國”不再是中國,而是成了印度、南非、越南等國家,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高興。因為這意味着,中國已逐漸步入發達國家陣營。因此從趨勢看,未來家電産業一定要把提高競争力的發力重點,向内生性增長路徑傾斜,不能一味地搞外延式擴張。
在此基礎上,從品牌、自主創新兩個方面進行發力。尤其要突破技術瓶頸,目前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技術優勢,隻體現在應用技術上,但應用技術是邊緣技術,未來還是要實現原創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
張熙:國際大型工業集團,比如:西門子、飛利浦等,近些年均在不斷出售非核心業務,這對于國内大企業集團的轉型升級是有啟示的。中國企業要想參與國際競争,就要不斷轉型。所謂“轉型”,就包括通過并購的方式,把一些非核心業務及時剝離掉,再用剝離的錢去購買一些有前景、有未來的業務。
來源:中外管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