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看到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散文《花未眠》,文章不長,卻寫得意境開闊,韻味悠長。文中,作家表達了一個核心觀點:“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正因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無限的。”其中一句“淩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讀後讓人感覺簡直美得驚心動魄。
試想下,淩晨四點,正是萬籁俱寂、夜闌人靜的時候,作家卻夜不能寐,披衣下如床,悠閑的欣賞一束插在壁龛裡的海棠花,此時的海棠花其葉甚茂,其枝甚柔,其花嬌豔淡雅,令人心醉神迷。然而,此時的作家其實心事重重,當看到如少女掩面,綽約羞澀的海棠花時,不禁感慨世間輪回,世事變遷,哀歎自然美的無限而人感覺到的美有限,這才有了這句美得讓人窒息的“淩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的句子來。
據說,在日本,選擇插在壁龛裡的花隻選兩種,一種是含苞待放的花蕾,一種是即将凋謝的殘花,而正在盛開的花一般不用做插花。花蕾代表着未來,凋零的花兒代表過去,因為隻有過去和未來才能引起更多的遐想。所謂“花兒最盛時,何必月正圓。”
淩晨四點的海棠,是一種哀傷的美。上網查下,海棠花的花語是溫和、美麗、快樂,代表着遊子思鄉、離愁别緒,象征着苦戀,可以說,淩晨四點的海棠花和作家此刻的心境頗為相似,所以能引起作家的無限感慨。
明代理學家王陽明曾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顔色一時明白起來。”花開花落,是一種自然現象。花開的時候,能不能擾動自己的内心,不是由花決定的,而是取決于自己的内心。看見美麗的花朵,是視若無物,目不斜視,還是怦然心動,忍不住仔細觀賞,由衷的贊美,完全在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花朵。看與不看,花都在那裡靜靜的開放,你是什麼樣的心情,那麼看到的花就是什麼樣的姿态和心情,可以說,花的心情是随看花人的心情而改變的。這其實與“莊周夢蝶”和慧能大師的“風動幡動”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是說,川端康成的觀察力很獨特,文字也寫得很精巧,往深裡說,是他很存有很深的善念和孩童的天真,隻有心存善念和天真,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無獨有偶,蘇轼寫過一首《海棠》,意境和川端康成的這句話頗為相似:
東風袅袅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春風輕拂着海棠,海棠泛出華美的光澤。迷茫的夜霧中彌漫着陣陣花香,朦胧的明月轉過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夜很深了,因為擔心海棠會像人一樣而睡去,所以特地匆忙的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照耀着海棠。
寫這首詩的時候,蘇轼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四十七歲的詩人在黃州的日子是相對愉快的,方從囹圄中脫身,對于人生有着更多的感悟,失去塵世間的浮華,得到的卻是心靈的淨化。夜深人靜,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的,隻有我;能夠陪我永夜心靈散步的,隻有這寂寞的海棠……。
深夜開放的海棠花,有一種悲傷之美。這種悲傷,或許是海棠夜半時分靜悄悄的開放卻無人來賞,或許是美人賞花時卻陰差陽錯的錯過花期。川端康成說過“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與時代同步前進,也不是伴随年齡而增長。”人們對美的感悟,或許在兒時就一定凝固。比如我們記憶裡總是有一些殘破的碎片,可能隻是一個人的一句話,或者是一個表情,每次到了相似的情景裡都會像電影回播那樣,一遍一遍重複着,如果你走得出來,就可以坦然的當做是對過去的紀念,如果走不出來,隻能想起一次痛一次。
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存在一種美麗,每一米陽光都照耀着一份驕傲,每一滴水都澆灌過一個夢想,每一個人都散發着他獨特的味道。如果你愛上了一朵花,就陪它一同綻放,和它一起感受那份積蓄力量的沉默,一起感受綻開花苞的喜悅,一起感受零落成泥的安詳。
張愛玲說,于千萬人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淩晨四點的正在開放的海棠,碰巧碰上了起來賞花的作家,這樣的相遇,總是帶着淡淡的憂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