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一 太極拳的整部功夫可分為上半部養生練法、下半部發勁練法,不可不知的練拳定律
太極拳的一部全功,上半部為養,下半部為用。
上半部養生練法之根基是身法八要。
下半部發勁之根基是活步打手,動中發勁。
上半部養生練法是“十三勢圓架子”。
下半部發勁練法是每一式都是一個“起承開合”,丹田内勁的整體收放,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OO二 養生練法是圓架子橫8字背絲扣,左右平衡。發勁練法是主力手單側發勁,容易形成“職業病”
十三勢圓架子是走橫“8”字背絲扣,身體左右兩邊均衡鍛煉,符合養生之道。
發勁練法則是運用右側為主,發揮最大的優勢,如太極五捶——搬攔捶、肘底捶、撇身捶、栽捶、指裆捶,都是右手一側的發力,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右撇子”。
所以,發勁的練法年長日久,就會形成“職業病”,有害健康。
OO三 養生練法是“五陰并五陽”的陰陽平衡,發勁練法是極陰與極陽的快速轉換,日久必受禍殃
太極拳是武道,是武醫合一。
中醫的根本是維護人身的陰陽平衡,偏陰偏陽都是緻病之因。
《太極拳譜》原傳的十三勢圓架子就是“五陰并五陽”的中和、太極、懂勁練法。
發勁練法則是極陰與極陽的轉換,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發揮最大限度的破壞力。但害人也是害己,所以要有好生之德,厚德載物,非遇危困而不發。
OO四 《太極拳譜》原傳“十三勢圓架子”就是最好的養生練法,超越陳鑫的由“一陰九陽根頭棍”練起、楊式吳式由“純陰無陽是軟手”的空松虛靈練起
陳氏太極理論的代表人物陳鑫,有一個著名拳論:
“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
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
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
唯有五陰并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
妙手一着一太極,空空迹化歸烏有。”
可見陳氏拳乃是由“一陰九陽根頭棍”練起的。
而楊式、吳式則由“純陰無陽是軟手”的松空虛靈練起,走向了對立的另一個極端。
《太極拳譜》理論與練法是在陳氏老架與趙堡新架的基礎上“神而明之”發展而成,深厚的拳理與經驗總結有如巨大的寶藏。
按照《拳譜》原傳的“十三勢圓架子”練起,一開始起步就是走在了“五陰并五陽”的太極真理大道之上,就像是繼承了前輩資産的“富二代”,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赢得人生了。
而在陳鑫看來,能達到“五陰并五陽”的太極境界是最高的追求。在楊式與吳式說來,哪年哪月才能達到“五陰并五陽”更是難以預期,無法斷言的。
所以,從“十三勢圓架子”練起,就是繼承了前輩祖師《太極拳譜》的理法,擁有了高明的理論和方法,就是站在了實力的立場之上,超越同仁、一騎絕塵、獨領風騷也就不足為怪了。
OO五 郝為真改拳後的武式太極拳就是最後的發勁練法。但又有“削峰填谷”之舉,降低了身段
《太極拳譜》記載的練拳程序很清楚。首先是練“身法八要”的基本功,其次是十三勢圓架子的太極、懂勁、養生練法,最後是一式一個“起承開合”的發勁練法,如皮燃火,一觸即發。
郝為真改拳後的武式太極拳就是太極拳的最後發勁的練法,忽略掉圓架子的養生練法,直取最上一層。
但是,發勁練法的心法真傳是快慢相間、急緩互變,所以郝氏改後的武式太極拳實際上成了“削峰填谷”,把最高的發勁練法又搞成養生的純慢練法。
本想集衆美于一身,卻搞得兩下都不合适、都不純淨。以之養生不如“圓架子”的陰陽平衡,以之練發勁又無急緩快慢的抖炸精神。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改拳後的武式太極拳仍是精品,這都是根正苗紅、出身正、武學家底厚的緣故。就像富二代,雖然有所敗壞,但仍然比鄉野的專業戶财大氣粗哈。
所以,學太極拳跟參禅、修道法一樣,有一個好緣法,遇到一個真明師才能道業有成,反之,遇上愚師,隻能在低級的境界裡做無用功,甚至于南轅北轍。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一世的聰明抵不上一個好的機遇。兄弟們,誰又能說出有什麼不對嗎?
本頭條号《太極拳天下第一門》
古典《太極拳譜》中興第一人 2021/09/06 星期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