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稱呼王羲之為書聖,在大多數人看來,是理所應當的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個書聖到底是誰封給王羲之的?又為什麼給他這個稱号呢?
為了查證這個事情,我找了好多資料,但都是無一例外的說,王羲之就是書聖,而且一般都有“後世公認”這幾個字。
但是我覺得一個概念,尤其是像書聖這樣非常具有曆史标杆意義的稱号,絕對不會随便的就産生的,它肯定是在某些歲月的演進中,慢慢呈現在世人面前的。
就好像我們說孔子是聖賢一樣,也不是随便憑空就冒出來的念頭,而是整體社會上,統治者不斷強化認可的結果。
比方說,曆代封建帝王,都将孔子不斷加封,名号也越來越大,并且給孔子的子孫也封有一定的官職,這樣,來表示對儒家文化的順從和尊敬。
可以說這一招非常管用,因此,孔子也從一個普普通通得人,逐漸走向神壇,開始變成神一樣的存在。
那些迂腐的儒生經常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意思就是,沒有了孔子,這幾千年的文明就像漫長黑夜一樣,沒有孔子,就會令人沉悶不堪,毫無生機和光明。可見,孔子影響力之大。
而孔子這麼有影響力,也和封号有關。因此對于王羲之,搞清楚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我們首先來看看《晉書 王羲之傳》是怎麼說王羲之的吧。首先,這篇文章先是介紹了王羲之的生平情況,我們就不贅述了,緊接着就開始對王羲之小時候做一個描述了: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這句話生動的描述了一個幼年腼腆,謙虛謹慎的王羲之形象。緊接着,開始論述他稍微大一點的事情了:
及長,辯贍,以骨鲠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這段話信息密度非常高,不僅講了他從年少性格的木讷腼腆到善變骨鲠的巨大轉變,而且對他的藝術成就也是給予了很高的贊賞。
請注意,這還僅僅是,稍微長大之後(及長),就取得了諸如:古今之冠、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這樣的盛贊,實在是不容小觑!
接着對于王羲之東床快婿的典故展開論述,非常詳盡。然後接下來就論述了王羲之在當時朝廷的情況、對天下大勢、百姓疾苦的擔憂,展現了一個愛國憂民的士大夫形象,這個我們在這裡也不詳細說了。
然後,圍繞着王羲之一生發生的一些奇聞趣事展開論述,最終結束了全篇文章,這是《晉書 王羲之傳》對王羲之的整體論述,通篇下來,壓根沒提書聖這個詞。
所以,書聖這個稱号,并非來自于官方史書。我們隻能從另外的一些論述中尋找答案。但是晉書對于王羲之的評價,還是很高的,這一點我們從以下幾個語句可以看出:
古今之冠、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這些論述顯然是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的,古今之冠,也就是古今第一無敵的意思,而後面這兩句,我們不必搞懂他的意思,隻需要看到雲、龍這兩個意象,就能知道這樣評價是何等的高了。
古人認為,雲是龍哈氣的産物,所謂“雲霧生來非假物,自家籲氣自成雲”。可見,雲與龍是一體的。而龍在中國文化中的意象中,是權力、高貴、至高無上的意思,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龍是帝王的象征,用龍來形容王羲之的書法,就是說,王羲之是書法中的最高者,可見其藝術成就之高了。
所以,這樣的評價,使得王羲之在曆史上的地位得以确立。這對于他稱聖封神,是起絕對性作用的。
接下來我們看唐朝,唐朝可以說是王羲之稱聖最為關鍵的一個時期。
唐朝張彥遠編著的書籍《法書要錄》以及唐代張懷瓘的《書斷》裡面,将王羲之前後的書法家做一個排名和論述,其中對于王羲之格外的偏愛,書中這樣說的:
至如神品,則李斯、杜度、崔瑗、皇象、索靖,各惟得其一;史籀、蔡邕、鐘繇得其二;張芝得其三;逸少、子敬并各得其五。
什麼意思呢,也就說,你要是讓我給這些人打分啊,我就給誰誰誰打一分,而王羲之父子就不同了,要打五分的高分,這樣,差距立顯。
在對王羲之進行單獨論述的時候,說:
王羲之……尤善書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得之神功,自非造化發靈,豈能登峰造極。然割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鐘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亦猶鐘鼓雲乎,雅、頌得所……隸、行、草書、章草、飛白俱入神,八分入妙。
我就不用白話文翻譯了,你就看看其中個别語句用詞,什麼神啊、妙啊、精啊,極啊,都不是一般詞,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王羲之就是牛的不行了,牛上天去了。
另外,在這本書裡,還透露了一個更為震驚的事實。那就是,起先,人們認為的書聖,其實并不是王羲之。
在這本書裡,記載了羊欣的一段話,羊欣是誰呢,他是王獻之的外甥,所以這關系,夠複雜了,他的論述是這樣的:
羊欣雲:“張芝、皇象、鐘繇、索靖,時并号‘書聖’,然張勁骨豐肌,德冠諸賢之首。”
不論是張懷瓘還是張彥遠,都堅持認為:
斯為當矣
什麼意思呢?那就是我們認可你的話,我們覺得也是這樣。這句話是附錄在張芝書法後面的,所以下面這句話才是重點:
其行書則二王之亞也。
但是他的行書卻比王羲之、王獻之差很多了,隻能排行第二。表面上我們先迎合你,是是是,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你……
因此,雖然南朝的羊欣覺得,書聖不是他的舅舅王獻之以及王羲之,但是唐朝人悄悄的,毫不作聲的就把書聖的帽子給搶過來了,安在在了王羲之身上:
你說張芝、皇象、鐘繇、索靖,這些都是書聖,我沒意見,可是,他們作為書聖,行書卻連王羲之都比不了。這句話言外之意就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才配做書聖。
所以,不知不覺,書聖就是王羲之了。再加上唐朝人并不怎麼喜歡王獻之,就把這個帽子戴給了王羲之了。
有興趣的話,你可以随便翻開一本書,看看唐朝人的那些論述,你就會發現,王羲之對他們而言,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但是問題來了,唐朝人為何那麼喜歡王羲之?這背後有誰撐腰嗎?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唐太宗,那麼唐太宗是怎樣力挺王羲之的呢?我們下次再寫篇文章詳細談談。那又是另外一番奇妙的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