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曜經生菜地裡的番茄(拍攝于2022年5月11日)
五菜,是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對食物的理解方式之一。
在《黃帝内經》裡,五菜的具體描述,是指葵、韭、藿、薤、蔥五種菜品。于是很多解讀内經的人都拿這五種菜大做文章,講得頭頭是道。因此越發的凸顯出古人在認知方面的局狹性和愚蠢感,也越發的令蔬菜品種琳琅滿目的當代人不屑于内經了。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湧現過無計其數的思想家和思想者。反觀近代現代以及當代,思想家越來越稀缺,思想者也罕有了。雖然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認知方面卻越來越局限。
人類越來越聰明,越來越精于算計,越來越善于建造,同時也越來越遠離了自然環境,思想也越來越退化。尤其在對生命的養護和維護方面,人類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堪憂,格局越來越窄狹,認知越來越低能。
比如中醫行者,當今文化程度普遍性的遠高于古人,眼界方面遠比古人豐富,經濟條件遠優于古人,信息靈通度也遠比古代發達,擁有電腦和高精尖端儀器設備。但在思想方面,中醫并沒有大的進步,反而絕大多數人都隻是古代醫學的簡單模仿者或沿襲者。
認知低的人去蔑視或曲解高認知人的言論,本身就是在幹一件蠢事。
繼續談對五菜的認知,兩千多年前的人類社會,沒有經曆環境的過度開發和破壞,自然生态環境非常好,生态鍊也非常好。在這樣的狀況裡,天地間顯然不可能隻生長了五種可食用的蔬菜。
古人對天文地理人事的領悟高深,怎麼可能把自己局限在五種蔬菜裡活着?
實則,古人所謂的五菜,并非純指五種菜,而是五類代表,泛指各種蔬菜的形狀、顔色、部位、氣味、時節等。真正的意思是把蔬菜大體分為葉、花、果、根、莖等五大類,又分為甘、酸、鹹、苦、辛等五味,又分為黃、青、黑、赤、白等五色…
不僅五菜,五谷、五畜、五果也有類似意思。
兩三千年前的古人早就認識到食物各有功用不同,比如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這個五菜為充,不是充饑哦,吃蔬菜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天地間能填飽肚子的食物多了去了,為啥偏偏五菜為充?
要了解這個充字,腦子裡至少要有人體分間的概念,否則是沒法理解五菜是怎麼個充的。
内經對人體分間的定義,古人認為分間裡輸布着血管、衛氣、津、液、膏、脂等等,這些能量的來源,就是五谷、五菜、五果、五畜。
充,是充盈之意。也就是說蔬菜的主要作用,可以将人體分間充撐起來。靠什麼充?五氣五味五色。
在不同的時節,不同的天地之氣,不同的蔬菜裡,儲存着功用各異的天地能量,這些能量可以撐起充盈人體的分間。
比如在同一塊土地裡,種辣椒就長出辣椒,種白菜就長出白菜,種大蔥就長蔥,不會辣椒結出茄子,種白菜長出大蔥來。
為什麼同一塊土壤卻能長出不同的蔬菜?因為萬法歸一,天地間的能量有多種多樣,成分也一直在變化着,但是它們始終一直都在。人類不可能同時攝入天地間的所有能量,隻有分時分段分階的攝入。正如内經所言“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所以天地會把她的能量儲存在動植物裡面,并通過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的方式,來展現給人類。
至于人類要不要攝取?攝取哪些?什麼時間攝入?怎樣的方式攝入?這些都是有自然規律的。
如五菜裡的葵,其實包括了一切葉類蔬菜,比如卷芯菜、小白菜、生菜、菠菜、油麥菜、苋菜等等,同樣都是葉類蔬菜,但儲存在裡面的天地之氣卻各有不同,人體可以在不同時節裡,根據不同的需要去攝取。
葵的代表性蔬菜是冬葵菜,在重慶又叫冬寒菜,以幼苗或嫩葉莖供食。可炒,煮湯,煮粥,口感柔滑味美清香,有補脾胃,潤大腸,疏通積滞等功效。冬寒菜喜冷涼濕潤氣候,不耐高溫和嚴寒,所以自然環境裡是在初春或深秋時節成熟,這是葵菜的時節。
又比如卷芯白菜,雖然現在超市裡一年四季都能買到,但真正口味最好的時節是在臘月期間,那時候的白菜口感香甜脆,入口化渣,過年以後口味漸漸就變老了筋了,也沒那麼香甜了,不再好吃。
人食用蔬菜,就可以攝取蔬菜裡儲存着的那些天地之氣,來補精益氣,濡養自己的髒腑和筋骨皮肉,支持生理功能。
現代醫學理解的是蔬菜裡蘊含豐富的維生素ABCDE,以及鈣、鉀、磷、硒、鎂等微量元素,實質上與中國古人理解的性味氣是一回事,隻是理解和叫法不同罷了。
從維生素的角度去理解蔬菜裡的能量,就可以生産出各種VA、VC、VB,以及B1B2B3之類的藥片,便攜也便食,而且服用這些藥片無需講究時節。如果從性味氣的角度去理解,就要在自然環境裡,在不同的時節裡,去攝入不同蔬菜裡的不同天地之氣,古人謂之應四時。
很顯然,合于四時的認知,更自然化,更生命化。
比如在自然環境下,西瓜是夏季才有的,但現在通過大棚溫室種植,一年四季都可以種出來,哪怕是寒冬臘月,你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西瓜吃。吃是可以吃,吃下去之後身體是否願意吸收又能否吸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真正從生命需求的角度去理解食物,人體确實應該在不同時間裡攝入不同的天地氣,分配輸布到身體的各個方位各個部位各個層面裡去。這個道理,就如這個國家社會,農業部主管農業,工業部主管的工業,交通部主管運輸,國防部主管國防,教育部主管教育......各個部門需要的是資源對口,适時适量的補充,并非每個部門随時随刻都會接受統一且固定的資源。
攝入和分配不合理,機體局部就會癟縮或擁塞,生機失調廢用。分配合理了,局部就會充盈飽滿,生機盎然正常。這個道理,對人體或國家社會都是同樣适用的。
五谷五畜五果五菜,功用不一,或養或益或助或充,每類食物的屬性都分為溫、涼、寒、燥、濕等五氣,還分辛、酸、甘、苦、鹹等五味。這麼多的各異,其作用就是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
本質上,五菜為充,就是五菜可以調整人體的狀态。人體或因勞作或因情志或因居處或因六氣太過不及的影響,就會導緻某些部位分間虛實松緊不一,機體功能失調。适時攝入适宜的天地之氣,就可以自動的調整分間,改變機體的狀态。
不應季不應時的攝入,要麼是勞而無功,怎麼吃進去的就怎麼排出來;要麼就障礙作梗,将一些身體不需要的能量積儲殘存在體内;要麼就興風作浪,不僅不養機體反而刺激耗損傷害機體......
那後果就不隻是填飽肚子充饑這麼簡單的了,所謂贻害無窮,是也!
所以真正的養生,應該高度重視應季時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