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韓滉《五牛圖》,讀到的是“哲學家”韓滉對人生的反思。哲學家馮友蘭說,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反思。五頭牛,形态各異,象征着人生不同的階段,從年輕氣盛的莽撞到壯年時的自信,再到中老年時的靜足反思,再到老年時的回望,最後是人生暮年的心有不甘。五頭牛,正是人一生所走過的不同階段。韓滉用其精湛的筆觸,用繪畫來進行了一次人生的哲學反思。
牛畫是中國畫中畜獸畫中的一個重要畫類。曆代都有畫牛的大家,韓滉、李唐、閻次平、夏圭、李迪、徐悲鴻等大家的牛畫作品都非常出色。他們筆下的牛各有千秋,有的牛憨态可掬,有的牛平靜祥和,而唯有韓滉的牛讓我覺得心生“畏懼”。
我的童年、少年時光都是在農村度過的,在農村少不了要與牛打交道。而我約莫七八歲的時候第一次去放牛的時候,竟然被家裡的一頭黃牛追着頂撞。還好我及時爬上了小土坡,才免遭牛角的頂撞。但是從此之後,我對牛便有了畏懼感。
第一次繪畫圖冊中看到韓滉的《五牛圖》的時候,便對畫面中的五頭牛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同時又有一種畏懼感。熟悉的是這五頭牛仿佛就是村子裡常常見到的那幾頭牛;畏懼的是這幾頭牛的确太真實了,真實到讓我覺得如同它們鮮活地站在我的面前,于我而言,怎不會畏懼。
韓滉的《五牛圖》雖然從技巧上比不上後來的李唐、閻次平等牛畫大家,畢竟韓滉所處的時代,牛畫尚處于一個相對比較稚嫩的時期。但是,韓滉《五牛圖》卻始終有一種後世牛畫作品所無法超越的高度。我們讀《五牛圖》,眼觀的是五頭牛,心觀的卻是五種生命形态,而這正是韓滉《五牛圖》的魅力所在。
韓滉《五牛圖》
韓滉是唐朝中期傑出的政治家,大概曆經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幾位唐朝皇帝。本職為朝廷官員的韓滉,畫畫、書法大抵是他的“業餘愛好”。作為官員的韓滉,從入仕的那一刻起,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有作為的官員。事實上也的确做到了。他執法嚴苛、随才授用、力懲兇徒。我想,大概也正是他的這種人生經曆,讓他看到了更多的世間百相,反應在自己的繪畫中,便能夠抓住物象的鮮明特質。
畫面中的五頭牛,形态各異,即便是牛角,也沒有兩頭牛的角是相似的。筋肉、體态也各有各的特質。這得益于畫家對生活的細微觀察。整幅畫面被安排在一個虛無之境中。除了右邊第一頭牛之處有一叢荊棘,其餘的牛的前後左右都仿佛置身于空曠不見山川林木的原野之中。我們讀《五牛圖》可以聯想到黃荃的《珍禽圖》,五牛和珍禽一樣,并不作為一個具體環境中的物象進行刻畫,更像是一幅幅各色物象的肖像畫。《五牛圖》作為韓滉唯一的傳世牛畫作品孤本,以及為數寥寥的幾件唐代紙絹繪畫真迹之一,為我們再現了遙遠的大唐時代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圖景。就像我們看到一片落葉會看到整個秋天,當我們置身在這幅作品中時,我們會想到我們基因中關于田園生活的“記憶”。
韓滉《五牛圖》第一頭牛(右至左)
我們從右至左逐一看這幅作品。右邊第一頭牛身體朝向左邊,眼睛則是看着觀者的方向。這種眼睛的表現在每頭牛上都是如此。這頭牛的旁邊有一叢小樹荊棘。此刻,牛正在用自己的身體蹭着樹叢。大概是在撓癢癢。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人大概都會見到牛借助樹、土坡等撓癢癢的姿态。而在這幅作品中,畫家并沒有給予其他四頭牛這樣的“便利”,或許我們可以認為,這些荊棘具有某種象征意義。作為本卷作品的第一頭牛,我們可以想到,這也是一個胸有大志的青年人,在人生啟程的那一刻,所心懷的無畏以及披荊斬棘的勇氣。這頭牛明知道這些是帶刺的荊棘,可是依然用自己的身體去迎面“對抗”。這種勇氣是任何一頭老牛所沒有的,也是行至人生中段之後的人所沒有的。
第二頭牛,一派閑庭信步的姿态。它從容地報餐一頓之後,正昂首挺胸緩步前行。它的眼睛依舊是對着觀畫者的方向,但是它的步伐讓人感覺到,它顯然并不太關心“觀衆”的存在,這頭牛的形态就如同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奶牛”的樣子,藉由水墨的效果,表現出牛身上衆多或大或小的斑塊。這些斑塊又進一步增強了牛的肌肉線條,凸顯出了牛的力量美感。同時,這頭牛的背部凸起也是四頭牛中最為明顯的。我們可以想象到它的自信。我想,韓滉或許在自己人生的第二階段也如此。官場上的韓滉如魚得水,憑借着自己的才能,也深受當權者的賞識。
第三頭牛是畫面中居中的一頭牛,也是唯一身體正向面對觀者的一頭牛。韓滉出于構圖的需要,讓兩邊各兩頭牛以這頭牛為中心進行布局。白耳、白角、白唇、白肚,顯現出一種老态。它正視着觀者,其實也是在正視着自己。就如同站在一面鏡子前,它打量着自己的體态,也打量着自己走過的前半生。風風雨雨、日月輪轉,曆經過青年時期的披荊斬棘,也曆經過壯年時期的滿腔熱情。它低垂的前胸,承載着歲月的重量,也承載着生命的酸甜苦辣。這頭牛的步态看上去是靜止的,和兩邊處于行走中的動态不同,這種靜止的步态,正如同人在經過一番人生遊曆後的思考與反思。榮辱得失,都在靜止的四蹄邊,零落成泥。
韓滉《五牛圖》第二頭牛(右至左)
第四頭牛,身體向左,而頭卻轉向右側,它似乎在等待着身後的三頭牛。它的回首,是出于構圖上的需要,到第四頭牛的時候,畫卷已近尾聲。回首折回,讓畫面有了統一集中之效果。如此也讓整體上的五頭牛的形态更見多姿。我們仔細看這頭牛的樣子,它正吐着舌頭。現實中的牛吐舌頭一般是正在嚼着口中的食物。然而,畫家表現在這裡,便多了幾分俏皮之趣味。如果說中間的那頭牛是在止步凝思,那麼這頭牛便是凝思之後對生命的一次回望,而吐舌頭的回望,則讓我們感受到了牛身上所具有的自信、豁達與從容。我常想,我們在回首生命前事的時候,是否也可以做到這樣的俏皮?
畫面中的最後一頭牛是格外讓人感到“沮喪”的。這頭牛的牛向前,但是角尖處卻彎向後方。它的鼻子上被戴上了缰繩。看牛的眼神,分明有一種不滿,對這缰繩的不滿,也是對不自由的不滿。我們可以将它看做一位行至生命末尾的老人。明明心中還有鬥氣,而自己的身體卻無法讓自己去戰鬥,兩隻彎向身後的牛角尖,已經沒辦法再“鑽牛角尖”了。
再從整體上看,五頭牛之間,看似是互不關聯,卻透過牛的形态、動作,彼此之間也便有了内在的聯系。《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右至左,便如同人所經曆的一生。從心懷大志無畏風險,再到踟蹰滿志、從容不迫,再到遇到困難挫折後的凝思,而後是對着一生的回望,最後便進入到依舊心中熱情不減,身體卻感到無力的時段。面對這樣一幅作品,無怪乎趙子昂會給予“神氣磊落,稀世名筆”的評價。而我以為,趙孟頫的“神氣磊落”有着更深層的意義。
韓滉《五牛圖》第三頭牛(右至左)
宋代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說:“畫畜獸者,全要停分向背,筋力精神,肉分肥圓,毛骨隐起,仍分諸物所禀動止之性。”這句話用來評說韓滉的《五牛圖》是再好不過的了。由此,我們也不得不感歎中國畫的寫實能力。這若是西畫來表現,斷然無法表現得如此神采奕然,畢竟西畫的創作更依賴于“有”,而中國畫可以在“無”中自由遊戲。
韓滉所處的時代是唐代中期,他曆經過玄宗時期的盛世,也曆經過安史之亂後王朝逐漸走向衰敗的過程。但是,經曆過盛世的韓滉,内心深處依舊有着唐人身體血液中天生的對人的自信。這或許也是唐代繪畫與後來的宋元繪畫的一個很大的區别。宋代,人們崇尚自然,認為人不過是大自然中的一粒塵埃,人也遠沒有我們所想的那般重要。而唐代不同,我們知道,唐朝的統治者具有鮮卑人的血統,他們天生就擁有一種血性,加之由李世明開創一個盛世開始,到武周,再到李隆基的早中期。整個大唐的國運看上去是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天生擁有一種極大的自信。《五牛圖》中的五頭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牛的眼睛格外逼真傳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牛是勤勞、無畏、踏實、力量的精神象征,中華民族主體作為一個農耕民族,牛在日常生活生産中具有重要地位,拉貨、耕地少不了牛;同時,牛還具有震懾泛濫水害的“作用”,《易經》說;“牛象坤,坤為土,土勝水。”所謂“水來土掩”即為此。
韓滉《五牛圖》第四頭牛(右至左)
韓滉以五牛觀人生的五态,五頭牛的性格迥異,正是生命在不同的階段裡的特質。但是,尾門鎖看到的五頭牛或者五種生命階段裡的形态,卻是與我們所想象的大不同。第一頭牛,或許沒有不同。因為每個人在青少年時期,或許都如此的無畏無懼。而第二頭牛開始,它所表現出來的不急不躁,閑庭信步,卻是很多人的生命中所沒有的。大多時候,我們的生命在這個階段總是顯得焦躁不安或者忐忑不安。
第三頭牛是一個生命的反思。我們走着走着,是否也會停下裡,會反思?懂得生命的反思,是生命質量的體現。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說道:“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反思。人隻要還沒有死,他就還是在人生之中,但并不是素有的人都對人生進行反思,至于做系統反思的人就更少。一個哲學家總要進行哲學思考,這就是說,他必須對人生進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統地表達出來。”
人生是哲學家(特别是中國哲學)思考、研究的對象,對于韓滉這位偉大“哲學家”來說,圖中的五牛無不是在進行生命的反思,特别是中間那頭面對觀者的牛,就如同是在與觀者進行某種生命的交流,這種交流也正是生命的反思。
韓滉《五牛圖》第五頭牛(右至左)
第三頭牛和第四頭牛顯然是對生命的回望與對行至生命暮年的不滿。很多年輕時意氣風發的人,在老年時,常常為自己有心無力而感到氣惱。他們也常常會作“要是當年……”的感歎。這種自信是從一而終的,是浸潤在骨子裡的。
所以,當我們讀《五牛圖》時,想想自己所走過的路,或者自己即将要走的路。我們是否也會有這樣的自信與從容?我們是否也懂得在生命的某個階段停下裡進行一次生命的反思?懂得反思的人生,是有質量的人生;懂得反思的生命,是有厚度的生命。
韓滉《五牛圖》局部:趙孟頫題字
我們說生命需要從容自信,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自己在很多時候其實都無法做到從容與自信。面對災難,我們也會驚慌失措;面對責難,我們也會心中憤懑;面對失去,我們也會感到痛心難過。這些實則都是一個正常的人生中都會出現的生命情緒。正因如此,也便顯得那些從容自信的生命是如此的“稀世”。
小時候,我特别喜歡我的一位姑姑(父親的大姐)。姑姑嫁到了附近的村子,離家不過10裡路。我之所以喜歡這位姑姑,是因為姑姑常常給人以神氣落落的從容與自信。但凡弟弟妹妹們誰家有争執吵架,姑姑總是會用她一貫的從容化解一場場家庭糾紛。我從未見過姑姑有焦躁不安的時候,事實上,當時她的生活也十分拮據。但是,面對生活,面對諸多的煩惱,姑姑卻始終從容以對。
姑姑在化解諸多家庭糾紛時候的那些說教,并非一位農村婦人那般的毫無内涵的苦口婆心,而是真正具有智慧,具有思想的言語。我始終還記得我曾對父親說過姑姑的這點不同。父親對這位大姐十分尊敬,對我的觀點,也十分認同。後來,我才覺得,這就是姑姑的人生哲學的反思。因為有了對人生的反思,我們才能洞悉人生中的困厄與煩惱,并安然走過。用趙孟頫的話說,這樣的人生就是“神氣磊落”的人生。
韓滉《五牛圖》完整長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