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馮骥才手稿

馮骥才手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8 16:11:14

馮骥才手稿(四部新作描摹堅韌有趣的馮骥才)1

本報訊(記者高麗)2012年,馮骥才70歲時在北京舉辦了“四駕馬車”個人紀念展,展示了在繪畫、文學、文化遺産保護和教育四方面的成果。10年匆匆而過,他依然專注地做事、發聲,向上走、往前行。即将在農曆二月初九迎來80歲生日的他,以四部作品記述了“四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新成果,字裡行間描摹出一個堅韌而有趣的靈魂。

馮骥才十四五歲拜師習畫,年輕時以摹制古畫為生,後又轉畫玻璃畫。用了一年零三個月,馮骥才臨成《清明上河圖》長卷,被一位說盡好話的“美籍華人”攜去紐約,欲求保留照片亦不可得。馮骥才說:“我有被掠奪的感覺,而且被掠得空空蕩蕩。”這是馮骥才新作《畫室一洞天》中的故事,全書76篇短文,以其畫室為發散點,記述了馮骥才的藝術生涯和精神生命。

上世紀70年代末,馮骥才暫放畫筆,直到90代初才重拾丹青。其間他由繪畫“轉戰”文學,“心中的血都化為文字”,在無數虛構的小說人物命運中奮起。《三寸金蓮》《神鞭》思考民族根性,闡發中國古老文明的神秘與神奇。《俗世奇人》創造數百萬套的銷售奇迹,入選學校教材、中小學生閱讀指導書目。今年年初,中短篇小說新作集《多瑙河峽谷》中,五個故事《多瑙河峽谷》(獲《當代》文學拉力賽2021年度中短篇小說總冠軍)、《枯井》、《跛腳貓》、《木佛》(獲2021年百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我是傑森》與讀者見面。跨越40年,馮骥才的文字依舊熠熠光華。

差不多有20年,馮骥才從文學界隐身,風塵仆仆地去做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作。苦無經費時,他便重拾舊業作畫換錢。《當文學照亮大地遺産》這部作品,詳解馮骥才“失蹤”之謎,細數馮骥才這段“非文學”人生。“文化遺産搶救與保護,面對的是全新的課題,涉及的是全球性難題,碰觸的是超級複雜的問題,所以我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戰和機遇,經曆了前所未有的煎熬和困窘。這于我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曆史。”馮骥才說。

2021年有一件事情讓馮骥才難忘。浙江金華市環城小學的啟航中隊,語文課的創意讀寫搞得有聲有色,其中“讀《俗世奇人》,寫‘小奇人’”創作活動,展現了孩子們強大的學習能力。馮骥才看過後寫信贊許,不僅邀請學生代表來天津做客,還聯系作家出版社将其中的佳作結集《金華小奇人:一堂與名作對話的語文課》出版。

“我人生接過的最後一件大事是教育。文化建設應該從教育開始,從孩子開始。”馮骥才說,新的一年裡會為孩子們寫書,也會呼籲解放他們的潛質、個性和與生俱來的智慧,幫助他們找到自己。這是他的使命,而他樂此不疲。

圖為馮骥才近照。

來源: 今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