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近年來生态保護意識漸入人心

近年來生态保護意識漸入人心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4-03 10:42:14

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

四川獨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其本質就在四川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四川,不僅能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貓,也能觀賞到林間飛躍的金絲猴。

那四川在保護生态系統多樣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5月25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景弘做客四川省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為您解答。

近年來生态保護意識漸入人心(四川在保護生态系統多樣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1

省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景弘做客四川省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

森林保育起步早、方式多

王景弘介紹,四川森林面積近2000萬公頃,居全國第四位。四川的森林資源保護始于上世紀60年代逐漸開始的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建設、90年代初開始的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的建立。

“四川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啟動了長江防護林工程,消除了大量的荒山荒坡。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期,四川在全國範圍内率先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開啟了覆蓋全省的森林保護時代。”王景弘說,天保管護區累計建設公益林8651萬畝,累計完成森林撫育1908萬畝、人工促進天然更新49萬畝。天保工程被公衆推選為“影響四川改革開放30年” 10件大事之首。

退耕還林工程累計完成退耕地造林1336.4萬畝,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1636萬畝。兩大工程實現了大面積森林保護管理,使森林資源由過度消耗向恢複性增長發生轉折性變化。截至2021年,森林覆蓋率高達40.23%,其中約87%為天然林,是全國天然林面積最大的省份之一。

草原保障制度全、辦法多

“四川草原面積1.45億畝,居全國第六。為加強草原保護,四川建立了一系列的保障制度,出台《四川省草原承包辦法》《四川省牧區草畜平衡管理辦法》《四川省牧區草原禁牧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地方性配套法規,依法治草。”王景弘說。

2011年以來國家實施了草原生态補獎政策,這是從中央财政直接到牧戶的縱向補償,有力調動了廣大牧民保護草原、管理草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實施圍欄封育、人工種草、退化草原治理、防控鼠蟲害、治理黑土灘和毒害草、草原防火等保護恢複措施,四川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2021年達85.8%。

濕地保護體系全、項目多

王景弘說,2010年10月1日《四川省濕地保護條例》正式施行,為四川濕地保護提供了法制保障。

“國際重要濕地、國家和省重要濕地、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構成了濕地保護大網。”王景弘介紹,四川将典型濕地生态系統納入保護範疇,濕地保護率達57%。也為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改善人居環境、促進濕地資源合理利用提供了良好示範。若爾蓋、長沙貢瑪等國際重要濕地,西昌邛海、廣元南河、綿陽三江湖等一批國家濕地公園尤其突出。

其次,四川每年還投入超過5000萬,通過退牧還濕、濕地管護補助、草畜平衡等措施加強了濕地資源保護、提高濕地生态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開展濕地保護國際合作。先後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濕地國際(WI)等多個國際組織合作,開展一系列濕地資源調查研究、濕地恢複示範、淡水資源保護、能力建設、宣傳教育工作,探索四川省濕地保護的新機制和新思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