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元大都遺址中的河道

元大都遺址中的河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6 01:39:46

元大都遺址中的河道?秋風起,天漸涼,海澱圖書館北館本周五館外活動的内容是走讀元大都城垣遺址,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元大都遺址中的河道?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元大都遺址中的河道(走讀元大都城垣遺址)1

元大都遺址中的河道

秋風起,天漸涼,海澱圖書館北館本周五館外活動的内容是走讀元大都城垣遺址。

活動集合地點選在元大都城垣遺址"散落的銅錢"雕塑前,通過元代城垣交易中散落在地的幾個銅錢,讓人們仿佛看到了當時經濟繁榮下交易興盛的景象。

從拉着媽媽手的娃娃到拄着拐杖78歲的大媽,浩浩蕩蕩的讀者隊伍行走在元大都城垣遺址,聽民俗專家勾超老師講述元大都古城史話。

“公元1271年,忽必烈正式把蒙古國改為元朝,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一的朝代。

到忽必烈執政第九年的元至正九年(1272年)就是距今正好750年前,北京城正式命名為大都。我們今天站立的地方,就是1272年建立的元大都遺址。”勾老師的開場白帶領老少讀者們穿越回幾百年前。

“咱們所在的起點,叫健德門,是元大都北城的城門。”據勾老師介紹,元朝修建大都城時,在北城垣上設了兩個城門,其中西北面的叫健德門,取意于《易經》乾卦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該城門是元朝出征北上的必經之路。

我乘坐地鐵時經常經過的健德門,原來有這麼勵志的涵義!

健德門成為元帝每年夏天回蒙古草原避暑的必經之路。勾老師由此講到“雙都巡幸”的來曆。

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正式在燕京設立都城,并改名為“中都”,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忽必烈把在燕京設立的“中都”地位提升稱為“大都”。當時在草原上有另一個政治中心為開平府,稱為“上都”。這種兩都并立,是元代政治統治的特點之一。

每年春天,元帝攜同後妃,諸多貴族及大小官吏人等,從大都前往上都度夏,秋後再從上都返回大都過冬。年複一年,從無例外,形成了“雙都巡幸”的習俗。

我們站在景區内“雙都巡幸”浮雕牆前,仿佛看到元帝春秋往返、百官迎送的場面,使人們在了解元帝國強盛的同時,了解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相結合的特征,以及大都和上都并重的政治統治特點。

曆史不隻是書本上的曆史,更是寫在大地上的曆史。勾老師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講述的是元大都曆史曆史地理學。

↑樹林背後的土墩就是元城牆。

我在聽講時經常需要閉上一會眼睛,在腦海中搜索他所說的東南西北的方向:太陽宮橋向南、西土城北邊、東土城路、和平裡北街、柳芳北街、光熙門地鐵站......不熟悉北京的人,還真是搞不清方向呢。

今天的走讀課還讓我們記住了一個人,他是元大都的主要設計規劃者,叫劉秉忠。

我追随着讀者隊伍快速前行的腳步,一路走一路拍攝,感受着眼前的景物和腳下的大地所承載的豐富厚重的又十分鮮活的曆史。

盡管我們隻能看到歲月留下的元大都城垣遺址,但曆史的回響從未斷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