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星辰無數,如果在夜裡選擇觀測條件好的某個地方,僅憑肉眼就能看到大約2000顆星星;這些星星因距離的原因忽閃忽現,其中最亮的應該當屬北鬥七星了。
很多人都以為北鬥七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較近的行星,如水星、火星和木星等;這種觀念是錯的,北鬥七星與太陽一樣同屬于恒星類别,因此它們并不在太陽系内。
雖然距離我們遙遠,但北鬥七星對人類的意義是非常大的,它們甚至能指示地球上的季節,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北鬥七星又是哪七顆恒星?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北鬥七星的大名,即便是在天文技術落後的古代,也有很多古人對此異常崇拜。因為古人講究占星之說,一些能人異士能夠通過星象變化來預測兇吉禍福;有時候這些測試真就非常準确,這大概也是星相學的魅力所在吧。
按照古人流傳的說法,北鬥七星分别為:天樞、天璇、天玑、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從星際天體分類來說,這七星各個都像太陽一樣具備自己的恒星系統,它們也能通過核聚變産生光和熱,影響恒星系統中的行星運轉。
但與此同時,這七大星系也都如同太陽般圍繞着銀河系運轉,就讓我們詳細來了解這七星的具體信息。
天樞星位于銀河系大熊座,距離地球最遠,大約123.6光年;在銀河系的尺度上,這種距離就像是在地球家門口,可惜以人類目前的科技難以企及。天樞星的光亮遠超于太陽,誕生年齡卻隻有2.3億年,算是銀河系大家庭的後起之秀了。
天璇星同樣位于大熊座,它的質量大約在太陽的2.7倍左右,誕生于5億年前的銀河。天璇星具有其他恒星不具備的特點:它被一圈塵埃盤環繞。
其實人類很難想象,竟然有物質可以将恒星全面包裹,如果能分解塵埃盤的物質,說不定能破解戴森球原理。
天玑也叫“貪狼星”,是一個雙星系統的天體結構;在天玑星周圍還有一顆較小的伴星,體積是太陽的五分之四,是一顆橙矮星。此外還有個三星系統天權星,天權星周圍有兩顆伴星的存在,看過《三體》的朋友應該都很熟悉了,在三個恒星系統的影響下,很難有生命在該系統内誕生。
玉衡星整體來看位于鬥柄與鬥勺的連接處,也是鬥柄的第一顆行星,距離地球82光年,半徑達到了太陽的102倍。由于玉衡星已經演化成紅巨星,所以人類從地球上能看到它格外的亮。
開陽星就厲害了,它是北鬥七星中唯一一個六合星系統,其主恒星周圍還有其他五顆恒星相互運行;這種恒星系統即便是放在銀河系也是非常罕見,如果其星系中能誕生生命,那其生命等級會遠超于人類。
最後是搖光星。搖光星是北鬥七星中最年輕的一顆恒星,它誕生于1000萬年前,質量為太陽的1.6倍。搖光星也是被科學家認為最有可能接近太陽系的一顆恒星,此時它正以每秒11公裡的速度向太陽系靠近,可惜現代人類是看不到兩大星系接觸的那天了。
聰明的古人在很早之前就洞悉了北鬥七星的運行規律,古人甚至能根據北鬥七星的排列判斷方向和季節,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簡單來說,不管是太陽系還是北鬥七星都是以銀河系為中心旋轉,而這種旋轉是有周期性的。
北鬥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在天空不同的方位,雖然其整體呈現出“勺子”的形狀,但當鬥柄和鬥勺指向發生變化時,就意味着一個周期的結束,另一個周期的來臨。
古人在經過數個世紀的觀察,終于掌握了北鬥七星的運行規律:當鬥柄指向東,春季就來臨了;鬥柄指向南,夏季就來臨了;鬥柄指向西,秋季就來臨了;鬥柄指向北,冬季就來臨了。
其實對于古人來說,他們并不知道什麼是公轉、自轉,但根據北鬥七星所處位置不同,導緻其形狀發生變化時,就意味着新的季節來臨了。
古人可以通過季節的變化和鬥柄指向位置總結規律,然後反向判斷季節的來臨。
不過如果以宇宙的尺度來看,這種規律是非常脆弱的;在漫長的宇宙變遷中,星際天體的運行軌道和運行速度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這意味着在數十萬年、百萬年後,我們會徹底看不到北鬥七星的蹤影,勺子也可以從地球的視野上空全面消失。當然閃亮的搖光星還是可以看到的,因為它正在朝太陽系駛來。
北鬥七星之間并無直接的關系,雖然它們都處在大熊座,但每個都是互不影響的獨立恒星系統;這也是保證北鬥七星都能長久存在的前提。
隻是從地球上來看,這七大恒星剛好排列成“勺子”的形狀,随着地球圍繞太陽系轉動,北鬥七星剛好能和地球達成一定的“默契”。
或者說是一般規律,聰明的古人學會了用北鬥七星的鬥柄指示季節。不過對于現代人來說,北鬥七星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了,我們有各種方式能判斷季節的來臨,那本就是與太陽系無關的七大星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