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的得是什麼意思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的得是什麼意思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2-06 15:16:47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的得是什麼意思?這裡的“得”[dé],是“能夠”的意思,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是焉得為大丈夫乎的得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的得是什麼意思(是焉得為大丈夫乎的得意思是什麼)1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的得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得”[dé],是“能夠”的意思。

此句話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這怎麼能稱為大丈夫呢”。原文如下。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正理,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裡,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得”[dé],在文言文中,可用作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助詞。

作名詞:心得;收獲。如《遊褒禅山記》:“古人之觀于天地,……往往有得。”指往往有收獲。

作動詞:

獲得;得到;取得。與“失”相對。如《魚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指得到就能生存,得不到就死。

貪求;貪得。如《論語·季氏》:“戒之在得。”指不能貪占便宜。

領會;理解。如《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指能領會他的意思(狙是古書上的一種猴子)

實現;達到。如《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指實現志向。

能;能夠。如《垓下之戰》:“項王自度不得脫。”指不能夠逃掉。

作形容詞:

得意;滿足。如《蘭亭集序》:“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

合适;恰當。如《六國論》:“此言得之。”

作副詞:應該;應當;必須。如《鴻六宴》:“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作助詞:表示完成或補充說明結果。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

另:同“德”。恩惠;感恩。如《孟子·告子上》:“所識窮乏者得我欤。”指認識的窮人會感激我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