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育率排名——比想象更低
我們國家的灰犀牛除了樓市,還有什麼?
對,你沒有猜錯,是人口問題。
那麼,中國的生育率在全球又會排在什麼位置呢?(請看下圖)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80後、90後、00後、10後新生人口持續下降。
90後僅有2.1億,比80後少1172萬;00後又比90後少4700多萬;10後比00後也少了24萬。
據分析預測,當1950年以後出生的人口進入死亡年齡,大約從2028年開始,中國人口峰值形成,每年總人口将從由幾百萬的下降到上千萬的下降。這個下降趨勢會一直持續下去。
所有這些都指向一個問題:我國的人口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然而,要知道早在2016年,國家就已經開始實施新的生育政策,鼓勵公民生育兩個子女。
但是從上述數據上來看,開放二胎似乎并沒有扭轉出生人口的下降趨勢。
根據《二孩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适齡适孕的群體中,36.6%的人沒有計劃生育二胎,而在未婚的群體中,更是有超過一半的人沒有意願生二胎。
人口黑洞擴散到大城市
目前,人口黑洞迅速蔓延,更是從中小城市擴散到大城市。
目前26個地級市披露了人口數據,有8個城市人口負增長,其中沈陽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3.34‰,成為全國首個人口負增長的新一線城市。長三角大城市也淪陷了,人口超過500萬的無錫,人口自然增長率也降為-0.16‰。同樣的,泰州、揚州、鎮江、常州等城市人口也出現負增長。
剛開始,隻是農村偏僻村落的消失,接下來是四五線小城市萎縮,現在輪到大城市人口負增長了。人口問題一年比一年嚴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早已結束,但是結果卻遲遲未公布,很多人都預期結果遠差于預期。
老齡化在加速
那我們想知道,生育率降低,會給社會帶來什麼問題呢?首先,國家會很快“變老”,步入老齡化社會。
未來中國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将是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以65歲以上人口占比從7%增長到14%為例,法國經曆了115年的時間,瑞典經曆了85年的時間,英國經曆了46年的時間,我國可隻需不到20年的時間。
2019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的數量已快速攀升到2.54億,占總人口的18.1%。根據推測,到2035年前後,我國每4個人裡就會有1個是老年人。到時候滿大街都将是老年人,年輕的面孔越來越少,社會活力不斷下降。
那麼,養老金還夠用嗎?
老齡化社會帶來的一個直接沖擊,就是養老負擔會加重。
醫保、社保的壓力空前,可以參照目前東北醫保資金狀況。
從2016年全國養老保險可支付月數情況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省份的血槽已經快見底了。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東三省是養老金缺口的“重災區”。
目前解決的方案之一,是“南金北調”。
即把養老金有富餘的那些地區(共7個地區,大部分分布在南方),劃撥一部分“餘糧”給不夠用的地區。
解決的方案之二,是從央企和中央金融機構的國有資本中,劃撥一部分給社保基金。
但我們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是,這條路能走多遠?
如果中國不能解決“少子化”的問題,到了2050年的時候,全國的養老撫養比可能都将變成東三省現在的樣子,到時候每個省都将入不敷出。
除了養老金的問題,“少子化”也意味着獨生子女身上的負擔越來越重。
要知道,雖然開始提倡隻生一個是1979年,我們國家的計劃生育實際是從1970年代出開始的,那麼,最早的一批獨生子女已經40歲了,而他們的父母起碼六七十歲了吧。
這樣的年齡,疾病開始增多,這意味着獨生子女的負擔越來越重。再過十來年,獨生子女們自己也要進入老年階段,如何撐起家庭重負?
所以老齡化之後,獨生子女可能比他們的父母更難熬,這也應該關注。
直面人口黑洞——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目前,我國第二波嬰兒潮的女性人口,已經進入育齡階段的中後期,也就是說,80後女性的最佳生育窗口正在慢慢關上。
想要解決人口問題,還得回歸本質,即婚姻和生育。
面對不敢生的年輕人,他們期待的不是簡單的“催生”政策,而是解決他們不想生、不敢生、生不起的根源問題。
日韓、北美,已經證明,再美好的催生政策和福利制度,都是問題出現之後的遮蓋物,都不能解決根源問題。
其實,老百姓生育意願的下降,主要有三方面顧慮:
經濟壓力過大
l 時間和精力難以承擔起養育孩子的重任
l 女性在職場上遭受的就業歧視
經濟壓力中,負擔最重的無疑是房價,不過從去年底開始,政府一直在調控房價,部分城市已初見成效,預計接下來還會加碼調控。
總之,政府可以降低稅費(包括降低年輕人的社保繳納)、降低年輕人在大城市的居住成本,給社會化辦學松綁等等,可做的很多,而且都應該盡快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