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和朋友閑聊時,聽她說起剛剛結束的一段戀情。
她和男友相戀三年。在這段感情裡,她對男友的愛,近乎卑微。因為她的付出,男友根本看不見。她溫柔體貼,凡事都把男友放在第一位。男朋友交代的事情,她拼盡全力做到最好,男朋友不讓她跟異性接觸,她就拉黑了微信裡所有男生。盡管如此,男友依然對她愛答不理。
閨蜜給她支了一招:晾一晾他,興許會有改變。
朋友照着做了,在一次争吵中主動提出分手。沒過多久,男友跑來求複合,态度比先前好了許多。
經常會有人說,當你在感情裡不被珍惜,或者想讓男人離不開你,不妨試試“棄貓效應”。
何為“棄貓效應”?一隻被丢棄過的貓咪,再被撿回來後會表現得特别乖,因為擔心再次被丢棄。通俗點講,就是失而複得的東西,往往會讓人更加珍惜。
感情亦是如此。一個人被甩之後,如果有機會複合,會盡力地表現成對方喜歡的樣子,唯恐再次分開。
這招确實很管用。以後隻要朋友不高興了,她就用同樣的方法,把男友治得服服帖帖。他們的位置發生了互換,曾經高傲的男友,如今也甘願俯首稱臣。朋友因此頗為得意。
然而,在最近一次争吵中,男友直接摔門而去。他說,他累了,不想再繼續。
02.
很多女人,喜歡用棄貓效應去“調教”自己的男友。
很明顯,這個方法确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對方變得更加遷就自己。不過,這隻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卻是弊遠遠大于利:
1. 容易質疑彼此的感情。動不動就把分手挂在嘴邊,很容易讓對方懷疑你們的感情,質疑你是否真的愛他。小心翼翼換來的感情,到底是愛他,還是愛那個藏在面具下的他?
而在一段感情裡,有“愛”是最重要的。一個在愛情裡感受不到愛的人,離開也是必然的。
2. 感情失去平衡。當一方被抛棄,卻想要挽回時,會下意識地去刻意讨好、迎合對方,讓自己處于低人一等的位置。這樣的感情,早已失衡。時間一久,容易讓人産生厭倦的情緒,從而選擇離開。
其實,愛情就像兩個人玩跷跷闆,要兩邊用力才會平衡。一方用力過大,或者另一方不出力,都會讓它向一邊嚴重傾斜。一個高高在上,一個低處仰望,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樂趣。
3. 變得麻木。這就好比“狼來了”的故事,吓唬的次數多了,自然就變得麻木不堪,不會再像從前那樣緊張。或者“分就分吧,反正還是要和好”,你的套路,他們早已了如指掌,“死豬不怕開水燙,你愛咋樣就咋樣。”
感情就像一張白紙,皺了,即使撫平也回不到最初的模樣。
有的時候,我們明明知道,拿分手作為感情談判的籌碼,是最傷害彼此的行為,卻依然樂此不疲。
不可否認,在感情裡合理地運用“棄貓效應”,确實可以增加情侶間的粘性,改善兩人的關系。
但“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許多女生在看到男友,因自己的“棄貓”變得百依百順時,常常容易陷入“棄貓”的誤區當中,在“作”的路上一去不回,結果反而把男友越推越遠。
記住,女人,不要輕易嘗試“棄貓效應”,更不要把棄貓效應當做“調教”男人的一種手段。人不同于動物,有感情和思維,愛情需要互相關愛,更需要平等相處。
感情是最經不起考驗的東西。當你主動提出分手,就等于把這段感情的決定權,交到對方手裡。而這,往往會讓自己處于被動的位置,最終導緻不可挽回的後果。
03.
人們總說,破鏡難重圓。
一塊鏡子破了,即使拼湊出了原來的形狀,裂痕也依然會存在。經過數次棄貓效應“調教”之後,又重新在一起的感情,也隻有和好,沒有如初。
就像張學友《和好不如初》那句歌詞:
“複合後仿佛得要好,讓人嫉妒又羨慕。但是彼此心裡知道,舊情盡,人事醫不好。”
即使對方為了挽回感情,重新回到你的身邊,他也早已不是最初的那個他。
一個在感情裡受過傷害的人,就像那隻被丢棄過的貓咪,再被撿回來後會表現得小心翼翼。
害怕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讓對方心生厭煩,而再次被抛棄。為了讨好對方,隻能不斷改變自己、降低自己的底線。他們甚至不敢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處處迎合你的喜好,像個提線木偶一樣,你讓他往東,他就絕不往西。
漸漸地,他變成了你喜歡的樣子,也成為了他自己最讨厭的樣子。
食之無味,棄之又覺得可惜。苟延殘喘的愛情,還能走多遠?
04.
“你不一定非要長成玫瑰,你樂意的話,做茉莉、做雛菊、做無名的小花,做千千萬萬,做你自己。”
男女都應如此。任何時候都别忘了,要做最真實的自己。
感情中最舒服的狀态,就是彼此舒服,沒有任何壓力。唯唯諾諾、讨好而來的愛情,不是真心,是施舍。
更不要為了愛情委曲求全,低身下氣。真正愛你的人,是希望你長成雄鷹,在廣闊的天空裡自由翺翔。而不是卑微到塵埃,任人踐踏。
真愛面前,人人平等。
隻有把自己和對方擺放在同樣的位置,才不會成為任何人的附屬品,才不會失去自我。
文\風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