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撐起的一片綠意閱讀答案?春日,人們的視野裡總是萬物蔥綠,百花次第開放,一派生機勃勃,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青苔撐起的一片綠意閱讀答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春日,人們的視野裡總是萬物蔥綠,百花次第開放,一派生機勃勃。
百花繁,萬花燦,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為它實在微小,可以說是微不足道。我卻驚訝于這細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沒有茂林的碩大氣象,也沒有百花的美妙身姿,隻是靜靜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視的角落裡。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風情、百花一樣的美麗。
我非常喜歡清代詩人袁枚那首《苔》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詩人筆下的青苔生長環境是很惡劣的,可它依然長出綠意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青春從何處來?它從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來,它憑着堅強的活力,沖破困境,煥發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會開花的,但她“也學牡丹開”,既是謙遜,也是驕傲。她雖然如此弱不禁風,卻憑着自身的自強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樣的開放權利,春光離不開她們不斷地點綴,才顯得如此春意盎然。
江南民間有句諺語:“三月青苔露綠頭,四月青苔綠滿河”。
在我的印象裡,春風拂面,青苔們趴在殘舊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磚頭間,爬上高高的牆頭上,附在蒼老的樹幹中,布滿在瘦硬的岩石上,從故鄉街上的青石闆夾縫中撐出綠意,寫出一個又一個方正的“回”字。不遠處的春江,“江水綠如藍”,這是青苔的大寫意、大手筆。
在鄉間的古樓裡,當青苔從不遠處的山坡上,開始随着春風波動、蔓延時,門前的台階也變綠了,古樓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此時,隻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氣勢。她們都是一根連着十根,十根連着百根,連綿起伏,漸成氣象。無論是斷牆殘垣,還是懸崖絕壁之上,其它植物都無法落腳,唯有青苔從牆縫裡、石縫隙中奮力拱出,四處蔓延着綠意,在蕩漾的春風中記錄着比石頭還硬的倔強。
小時候,我的家鄉,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來臨之前,父親總要爬上古樓,上屋頂清理蓋瓦,家鄉人稱之“拾漏”。他總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滿青苔的瓦,或剝下苔綠,或扯下苔絲,或拔出瓦溝中的苔草……然後裝進一個藍色的布袋裡。他從木梯上退下來後,便徑直去後花園,從布袋裡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蘭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樹幹上,或塞進幹枯的羅漢松那一個個細小的木洞穴中……父親說,青苔也有一些詩意的名字,她叫绮線,也稱呼為綠衣元寶,百花有青苔襯托,人世間才會春色滿園。
在歲月的戲台上,青苔似乎錯過了《詩經》,卻趕上了唐詩宋詞的好時光,也融進了明清紛繁的花事。在詩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愛,“應憐屐齒印蒼苔”,園子的主人因怕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但有時也夾雜着幾分蒼涼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紅萱草”,青苔似乎總是見不到陽光,隻在凄凄慘慘中頑強地生長着。
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應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氣質風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張揚,卻志向遠大,生機勃勃,寓微小于浩蕩之中。青苔的生存環境,雖然是“白日不到處”,卻是曆盡千磨萬難而來,以堅忍自持的。
所以,中國人很喜歡把青苔之綠意融入古畫中,使其詩意更加飛揚。最早是“元四家”,後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漸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國畫中出現的頻次漸多,随心所欲,恣意點苔,筆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揚州八怪”中的金農,其畫梅善于在粗幹上以濃墨點苔,使梅花顯得氣韻非凡,雖蒼老而生機勃發。青苔雖然微小,卻點綴出他畫中的春色;雖然微不足道,卻烘托出畫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愛着“苔花如米小”的氣質,把自己也取名為“小善庵主”“如來最小者”,可謂青苔知己也。
我是江南人,深愛着門前殘牆上的青苔,綠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綠痕從牆根開始,一直蔓延到牆頂上。春光總是被那些搖曳的蘆草占盡,她卻自有一番風情。
她們總是滿腔熱情地在你回鄉的青石闆石縫裡,撐起一些綠意,讓你享受着“春滿大地”的時光。也許你腳踏在其身上,目光卻關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牆頭上的蘆葦花。
她們總是那個恬靜的俏模樣,悄無聲息地吐着綠,伸展着,變幻着。一點點,一叢叢,哧哧地笑着。
此時,如果你沒有見青苔,一定是遺憾的;沒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