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是黨政機關開展工作的重要載體,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發布法律法規、機關之間工作溝通,都離不開公文。因此,保證公文的規範性和準确性顯得尤為重要,正式發文前的校對工作更是不可或缺。印發的公文如果出現格式或内容錯誤,不僅會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而且會損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公文校對看似簡單,實則考驗一個人的耐心、細心以及洞察力等多方面能力。做好公文校對是發文前必須把好的最後一道關口。除了常見的錯别字、标點符号錯誤,還有一些潛在的“硬傷”容易被忽略,校對時必須認真細心,以保證公文的準确性。
1
公文校對要通篇浏覽 謹防“宏觀硬傷”
很多校對人員拿到文稿之後,便開始一字一句地“埋頭苦讀”。然而,在校對内容前,首先要樹立一種大局觀,以一種“會當淩絕頂”的高度去俯瞰和審視全文,否則就會忽視一些“宏觀硬傷”。
2
公文校對要保持政治敏感度 謹防“政治硬傷”
公文姓“公”,由黨政機關草拟印發,代表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政治上必須保持絕對正确,不能有絲毫政治錯誤。
校對者必須具備最基本的政治覺悟,了解一定的政治常識。公文中多少會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政治語言,這樣的表述一個字都不能改動,比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監督執紀‘四種形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管是拼音輸入法還是五筆輸入法,都有可能導緻文字錯誤。筆者看過一份文件,将“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誤寫成了“省衛士三屆四次全會”,這顯然是輸入拼音詞組時出現了錯誤。假設這是一篇2000字的公文,即使其他1998個字都是對的,因為這兩個字的錯誤,就足以讓拟稿者的辛勞付之東流。
政治正确看起來是人人都懂的常識,但必須認真對待,因為一旦發生錯誤,就不是批評改正這麼簡單了,而是有可能發酵為嚴重事件,害人害己。此外,很多機關在機構改革後名稱有所變化,例如“衛計委”變成了“衛健委”,“檔案局”變成了“檔案館”,這時公文中就不能出現“新瓶裝舊酒”的情況。
3
公文校對要前後貫通 謹防“搭配硬傷”
公文校對要避免斷章取義。第一頁校對結束就翻篇了,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不管是内容還是格式,公文必須保持前後一緻。好比一個人穿衣服,不能說穿好上衣就随便找條褲子穿上就出門,還要看看上衣和褲子的搭配是否協調。再往細節裡說,服裝還要和鞋襪、首飾等搭配。這些細節就好比公文的文号、标題、落款等。公文校對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保持一緻:
4
公文校對要細而又細 謹防“隐形硬傷”
公文中有一些細節上的“隐形硬傷”,不那麼容易被發現,這些錯誤,就好比一個人烏黑的秀發上落了一小片灰色的樹葉,不拿掉一般沒人看到,拿掉也沒人在意,這就要考驗校對者的細心程度了。有時候,一篇公文是否規範,往往體現在這些細枝末節上。内行人不需要通篇閱讀,隻要快速“掃描”全文,看一下這些細節就知道文章是否過關了。
公文校對是一項“技術活”,校對者不僅要練就一身本領,确保公文符合最基本的格式要求,而且要練就一雙慧眼,善于發現以上四種“硬傷”,如此,才能保證公文的準确性和嚴肅性。
摘自《組工文萃》2019年第10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