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小米 娜娜 編輯|小辰
來源|我和劉先生的日常
大家好,我是娜娜。
最近李哈哈經常給我提起他弟弟李富各種搞笑的事情。
李富,2002年生人,今年正好滿打滿算20歲,在湖南一所二本院校上大一。
李哈哈告訴我,李富簡直太愛丢三落四了,而且到了很誇張的地步,剛上大學第一學期,就丢了一個新手機。
李哈哈說,這個手機當時是他24期免息買的,結果錢還沒還完,手機就已經不存在了。
之後又給他買了一個新手機,結果手機還沒在他手裡捂熱乎,一個月之後,手機整個碎屏了,碎到根本修不好的地步。
無奈之後,李哈哈隻得又給他郵寄了一個手機。
除了丢手機、碎手機屏,他還丢了很多東西,比如最重要的身份證丢了;入學第一天剛置辦的飯卡,上午剛辦的,下午就丢了,連能證明他學生身份的學生證也丢了。
李哈哈開玩笑說:可能唯一暫時沒丢的就是他自己了。
李哈哈也說,其實李富的這種行為,就是家庭富養造成的,給慣得不成樣子。
這種富養倒不是說他們家多有錢或是一個月給李富多少花銷,更多的是因為家庭的溺愛,讓李富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低,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01自帶坎坷BGM的回家之路
放暑假了,李富也算是結束了大一生活,準備回家。
火車、高鐵、飛機多種交通工具,李富直接選擇了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到家的飛機。
一天晚上,李哈哈騎車還沒到家,就忍不住跟我分享他弟弟李富的坎坷回家之路。
李哈哈直接打電話說:“我跟你說件特别搞笑的事情,李富坐飛機晚了4分鐘,沒趕上飛機,真是太厲害。”
我能從李哈哈的話語中,感覺到他那種見怪不怪的語氣。
沒趕上飛機,還好最後給退了一半的機票費用,但如果重新買當天機票的話,得960元,是之前機票的一倍還要多。
那怎麼辦呢?
衣服好早就郵寄回去了,身上就一個書包,除此之外啥也沒有。
隻有2種選擇,一是坐火車回去(高鐵當天也沒票),需要15個小時,二是找個地方住下來,1天後有特價機票。
受不了長時間坐火車的李富直接選擇了後者,趕緊在網上找了個賓館打算先住下來。
随即打了個車,準備前往賓館。
但眼見手機即将沒電,也沒有帶充電寶,就趕緊給李哈哈打電話,告訴他所住的賓館名稱,然後緊接着就關機了。
另一邊,李富下了出租車之後,司機師傅告訴他,這樣走再那麼走就到了,他隻“嗯嗯”點頭,但根本就不知道那個賓館在哪,找了好久也沒找到。
然後他再次嘗試把手機開機,趁着開機的瞬間撥通了李哈哈的電話,李哈哈連忙問他的位置在哪?了解清楚之後,讓他不要動。
另一邊,李哈哈趕緊在網上搜索這個賓館的名稱,隔空聯系上這家賓館的老闆,告訴李富的外貌以及穿着,這才找到立交橋下“孤苦無依”等待的李富。
一天80塊錢,簡單買了拖鞋和毛巾,湊活一下。
第二天李富給李哈哈打電話,說自己明天登機的話,得去做核酸檢測,需要去很遠很遠的醫院才可以。
李哈哈告訴他,核酸檢測點應該不遠處就有,讓他去找賓館的老闆問下。
他一問,原來旁邊不到500米的地方就有核酸檢測點,末了,李哈哈還不忘叮囑他不要忘記拿身份證。
結果沒過10分鐘,李富又打過來語音電話,苦笑着說他把房卡忘在賓館裡面了。
李哈哈很無奈,但也隻能耐着性子,讓他先不要着急,很好解決,直接去找賓館的老闆,讓他給開下房門就好了。
以為一切肯定沒啥問題了,加上李富本身就住在機場旁邊,并且李哈哈還不忘叮囑他第二天早晨早點起,預留出一個半小時的登機時間。
李富也胸有成竹地說:這次肯定沒問題,肯定能登上明天的飛機。
結果戲劇化的一幕就出現了。
第二天一早,李哈哈又接到了李富打來的電話。李哈哈接到電話時還挺意外的,按理說這個時間應該是在飛機上才對。
最後才知道,沒遲到是沒遲到,但早到了,而且整整早到了一天,機票根本不是第二天的,而是第三天的,他沒看清楚機票上的時間,買錯票了。
聽李富講完,我和李哈哈真的是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本來一天就可以到家的,結果硬生生地拖成了3天。
現實版的“人在囧途”
重複在他身上上演
這其實已經不是李富第一次出現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回家場景了。
在他剛上大學的第一學期就出現過,也是放假回家,當時坐的是綠皮火車。
路線是從學校到市裡,需要坐2個小時的火車,從市裡再倒車回家。兩個環節都需要他按時上車,無縫銜接,要不肯定趕不上第二張車票的車次了。
李富起得倒是很早,直接打車到火車站,結果半路,司機師傅說了一聲“到了”,他就下車了。
結果他來來回回找了很長時間,愣是沒找到火車站的入口。怎麼辦呢?他又打了個摩的,才精準無誤地到了火車站入口處。
緊接着,順利進站後,他一拍腦門子,發現自己居然忘記帶身份證了,這可怎麼辦?連忙給李哈哈打電話尋求解決方案。
李哈哈說,先不要慌,去人工窗口可以辦理臨時身份證。
一通辦理好之後,僅剩10分鐘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盲猜肯定趕不上車了。
結果他一路狂奔,沒成想,成為最後一個登上火車的人,這邊前腳剛一上車,後腳火車就發動了。
算是一次有驚無險的乘車經曆,但足以跟這次乘飛機的曲折經曆相“媲美”,可謂是現實版的“人在囧途”。
李富時常跟自己的哥哥李哈哈抱怨,不知道咋回事,為什麼這種倒黴事情通通都發生在他一個人的身上。
從小富養的弟弟,連衣服都不會洗
其實李哈哈是知道怎麼回事的。
李哈哈經常跟我說,在他小的時候,家裡很窮,爸媽天天忙着飯店生意,根本沒空管他,都是叔叔嬸嬸大娘們,誰有空就幫照看下,所以李哈哈算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弟弟李富跟李哈哈足足差了11歲,可以算是李哈哈爸媽的老來子,所以很是嬌貴,李哈哈也很疼愛這個弟弟。
随着生活條件逐漸變得越來越好,弟弟李富自然備受寵愛,好似他爸媽想把在李哈哈身上虧欠的愛,通通都加持在弟弟李富一個人的身上。
怪不得李哈哈經常調侃自己是散養的“雞鴨鵝”,弟弟李富是家裡的“金絲雀”,金貴着呢。
李哈哈的爸媽一門心思地隻想讓這個小兒子“好好讀書,其他的一概不用管”。
李哈哈家是開飯店的,他告訴我,他家有個很奇怪的現場,就是無論樓下酒席多忙,人手多不足,從來沒見過李富下來端過一個盤子或者掃過一次地。
甚至他這樣一個20歲的大小夥子,到現在還不會洗襪子洗内褲。
李哈哈說,李富在上高中的時候住校,為了給弟弟李富騰出更多的學習時間,媽媽都會給李富準備14套衣服,14個内褲,14雙襪子。
這樣每天一身衣服,所有的髒衣服,每兩周回一趟家的時候,統一拿回家來洗。
我聽了之後都驚呆了,我問李哈哈,難道沒跟自己的媽媽反映下不能那麼溺愛孩子嗎?
李哈哈一臉無奈地說, 他不止一次地跟他媽媽溝通過,但每次都以他媽媽的一句“他哪有時間洗衣服,他還得學習”作為談話的終結。
全身心地讓弟弟李富學習,那麼他學習好嗎?事實證明,其實并不是很理想。
李富高中的時候,英語成績一直不好,考不及格是家常便飯。
參加過高考的小夥伴都知道,英語可是拿高分不可缺失的三大巨頭之一,如果英語吃癟的話,高考拿高分,基本不太可能。
結果第一年高考,李富考了475分,當年的二本分數線460分,雖然高出二本線十幾分,但在報考學校時,跟萬千高考生一對比,根本不具備很大優勢。
結果填報的學校全部滑檔,李富竟然沒有被填報的任何一所大學錄取。
落榜就意味着沒有大學上,但家裡人不願意讓他小小年紀就出去打工,于是就鼓勵他複讀,結果第二年考了480分。
雖然沒有太大的突飛猛進,但這次考試普遍比較難,導緻錄取分數線比較低,這才讓他上了個二本院校。
即使學費1年2萬,一家人也願意讓家裡的這個小兒子去上這個大學。
但自從李哈哈的爸媽親自把兒子送到大學之後,李富的生活就逐漸“失控”。
高中住校時候還好,李富的吃喝用度都被家裡人安排得妥妥當當的,但現在上了大學,離開了家人事無巨細的照料,生活就不斷“出岔子”。
他突然變得茫然失措,甚至都懷疑自己是不是中了什麼魔咒, 隻要是自己要經曆的事情,前面必然有個坑在等着自己。
每一個無法獨立的孩子,
背後都有一雙不願離開的手
李富受到來自家庭的寵愛太多,現在看來,這些寵愛已經成為他順利踏入社會的絆腳石。
回到這次李富坎坷回家的事情上來。
李哈哈本來打算自己頭天晚上定好鬧鐘,這樣第二天隻要自己一早醒來,就可以打電話提醒弟弟李富趕緊起床趕路。
但當李哈哈把弟弟李富一路經曆的所有事情,認真跟我說了之後,我站在第三人的角度,不禁說道,李富自理能力差,可能跟他這個做哥哥的有很大關系,因為他一直在習慣性給李富兜底。
我的話,讓李哈哈若有所思,在他認真想過之後,當天晚上,李哈哈拿起手機,就給李富簡單發了句語音:
“記得自己定好鬧鐘,提前一個半小時到機場,沒有人會叫你起床,再趕不上飛機,就隻能自己想辦法,我再不管了。”
語氣堅定且“絕情”,而就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就已經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讓李富知道必須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很幸運的是,這次李富按時趕上了飛機,終于順利回到了家。
跟之前不同的是,李哈哈作為家裡的長子,沒有跟之前一樣,稀裡糊塗地就讓這件事情過去了,而是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自己的爸媽。
他們還針對李富上大學第一年遇到的種種“坑”,開了個家庭視頻會議。
李富自己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也意識到,跟其他的同齡人相比,自己确實很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坑”等着自己。
而且他決定,下次再坐車,一定列個備忘清單,帶上身份證和充電寶,再也不能跟這次一樣狼狽不堪。
李哈哈也給了弟弟适當的鼓勵,說道:有“坑”,其實并不是什麼太糟糕的事情,隻要慢慢獨立起來,第一次踏進去的坑,第二次能完美避開就好。
同時,李哈哈也叮囑自己的爸媽,多給李富些自由,多給他一些鍛煉的機會,不用太擔心他在外面受苦,一個大學生也受不了什麼苦。
而且每個月的生活費給到固定金額就好,這樣可以讓李富從現在開始,培養他的規劃能力。
現在放手,還來得及。
培養李富獨立自主能力,現在看來,最根本的方式,還是得讓家裡的爸媽放手,李哈哈也不能像過去一樣習慣性兜底,這樣李富自己磕碰幾回,也就開始學着總結教訓,試着走向社會。
外面的社會确實不如溫室裡面那麼溫度适宜,但外面的環境,卻是一棵小樹長成參天大樹的充分且必要條件。
心理學家曾奇峰在《你不知道的自己》中寫道:
人對獨立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成長中的孩子,過近的距離,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性。
獨立自主和承擔責任,始終都是一個人成熟的基本要求。
那些李富摔過的“坑”,也許隻有他自己思考長教訓了,才會成為墊腳石,幫助他走得更遠。
畢竟生活要他學會的東西,如果他不學,或者總是想依靠别人,那麼生活就會一直教訓他,直到他學會。
希望他下一次放寒假,能順利坐車回家,如果可以的話,也算是一種小小的進步。
,楊小米:自媒體【遇見小mi】創始人,《行動變現》一書作者,心理學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東人,3年從普通職員到市場總監,并創業,分享職場經驗和成長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