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痛風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統計,痛風的全球發病率約為1-4%。改革開放前,我國痛風的發病率不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國痛風的患病率也逐漸升高,目前發病率約為1%-3%,而且呈年輕化趨勢,男女比例為15:1,男性的好發年齡為20歲-55歲,女性的好發年齡為40歲-60歲。
痛風發作起來痛不欲生,痛風發作與飲食密切相關。因此預防痛風,關鍵是吃飯要選對食材,喝酒不要放縱,用藥要堅持。
“痛風”是怎麼回事
痛風是由于血液中尿酸過高,在關節内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關節炎"。
痛風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發作時關節疼痛、腫脹、發紅及功能障礙,單側足趾及第1跖趾關節最為常見,膝、腕、指、肘等關節也可發生痛風,但少見。
“高尿酸”又是怎麼回事
血液中尿酸增高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洩減少導緻的。尿酸是人體正常代産物,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尿酸代謝異常,就會出現高尿酸血症(血液檢查尿酸>420μmol/L)。
高尿酸血症與痛風本質上是屬于同一類疾病,但不是所有高尿酸血症都會有“痛風”的症狀,沿海城市高尿酸血症發生率達到20%左右,但痛風發生率在2%左右,預防痛風再次發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注意飲食、控制尿酸。
“高尿酸”是怎麼得的
人體内尿酸有兩個來源,一方面是基本代謝産生的,另一方面吃進去的食物(嘌呤)産生的。
高尿酸血症的發生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是否發生高尿酸血症與個體因素關系密切,多存在尿酸代謝異常。同樣吃一桌飯,有的人尿酸高,有的人發生痛風,有的人卻安然無恙。
高尿酸血症偏好40歲以上中老年男性,年輕患者可能有一定遺傳基礎。因此對于尿酸代謝異常的朋友來說,血液中尿酸高低受到食物中嘌呤含量的高低影響就很大了。
預防痛風發作,
飲食控制很重要
痛風發作時除了及時使用秋水仙堿和止痛藥及時緩解疼痛,更重要的是預防痛風再次發生,因為發生痛風的原因是尿酸代謝紊亂,而血液中尿酸高低受飲食影響就很大,若不控制飲食,高尿酸血症患者再次發生痛風的概率将更高。
控制尿酸的建議
1.遠離嘌呤高食物:動物内髒、蝦蟹、火鍋、老火靓湯等食物嘌呤含量高,攝入後會導緻高尿酸血症,容易誘發痛風。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沒有禁忌,應多選擇這類食物。關于嘌呤含量高低的總結很多,注意需牢記一些含量特别高的食物,下圖所示食物從左到右嘌呤含量從高至低:
2.多喝水:尿酸高和痛風患者都應該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進尿酸從尿中排出,降低血液中尿酸濃度,喝得多,排的多。
3.戒酒:酒精影響尿酸排洩,繼而導緻血液中尿酸增高。“啤酒 海鮮”後痛風發作的故事太多了,啤酒中的成分會代謝成嘌呤,導緻尿酸增高。
4.遵醫囑使用減少尿酸生成藥物(别嘌醇)或促進尿酸排洩藥物(苯溴馬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