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蒲公英種類太多

蒲公英種類太多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8 20:30:14

我們的愛情就像蒲公英被風吹到了未知的領域”。說起蒲公英,似乎無人不知,但正是這樣一種耳熟能詳的植物,也有很多人“傻傻認不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蒲公英。

前言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1

圖〇:蒲公英的花序

“蒲公英”一詞,有兩層含義。狹義的解釋,僅指拉丁學名為Taraxacum mongolicum的物種,中文正名就叫蒲公英,沒有前綴修飾語;此外,蒲公英亦可泛指菊科蒲公英屬的所有物種,該屬共有2000多種,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在我國也有70餘種之多。以下出現的“蒲公英”,基本都是廣義範疇,如果特指某個物種,會加綴拉丁文名。

蒲公英長什麼樣?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2

圖一:蒲公英

從總體上看,蒲公英是多年生葶狀草本,其特征有二:第一,葉全部為基生葉,就是直接從根上長出來,并且密集成“蓮座狀”。第二,莖為“花葶狀”,1根或者數根,直立中空,不枝不蔓,亦無任何莖生葉,上部可能被柔毛也可能沒有,唯一的作用就是頂着頭狀花序。了解到這兩點,就可以排除掉許多赝品蒲公英。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3

圖二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4

圖三

簡單舉兩個栗子。圖二中的植物,花乍看像蒲公英,但是,且不說其它鑒别特征,僅僅是花莖上的分枝就出賣了它-----這并不是蒲公英,而是長裂苦苣菜。圖三是桃葉鴉蔥的果序,有一點點類似蒲公英,但花莖上有呈鑽狀披針形的莖生葉(雖然很不起眼,但也是葉子),蒲公英絕對不會有。

蒲公英的花

菊科植物的花多數都是頭狀花序(也有部分短穗狀花序),其特征為“花序軸縮短膨大成頭狀或盤狀的花序托,其上着生許多無柄小花,下方常有1至數層苞片組成的總苞”,蒲公英的花正是典型的頭狀花序。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5

圖四

蒲公英屬于菊科舌狀花亞科,花序全由舌狀花組成,沒有管狀花。每一枚“花瓣”就是一朵舌狀花,兼具雄蕊和雌蕊,均為有繁殖能力的兩性花。一個花序通常有花數十“朵”,有時100餘“朵”,數量多少無一定之規,基本上是看心情;圖一中的花就隻有數十,圖四則要繁盛得多,恐怕超過100。每一朵舌狀花的最頂端都是“截平”的,而且有5個齒兒。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6

圖五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7

圖六:白緣蒲公英

把蒲公英的花翻過來,可見其最外層“舌狀花”背面有暗色條紋,這是蒲公英屬大多數種類的共同特征。舌狀花後面是總苞,一般有總苞片數層,最外層總苞片通常較短。總苞片的細微特征,是鑒别蒲公英具體種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如圖六中的花,最外層總苞片中間有暗綠色帶,邊緣為寬白色膜質,上端粉紅色,據此可判斷出這不是普通的蒲公英/T. mongolicum,而是白緣蒲公英/T. platypecidum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8

圖六 白花蒲公英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9

圖七 垂頭蒲公英

蒲公英多數都是黃色花,也有白色、紅色或紫紅色。圖六即白花蒲公英/T. albiflos,花通常白色,少數為淡黃色,分布于西北和青藏高原,尋常見不到;産于東三省和河北的朝鮮蒲公英/T. coreanum同樣也具有白色的舌狀花。我國沒有紅紫色花的蒲公英,但有一種垂頭蒲公英/T. nutans,花的顔色是獨具個性的橙黃褐色;它還是唯一一種花後下垂的蒲公英,其它種類都是死挺到底,或略有彎曲傾斜,但絕不垂頭喪氣。

蒲公英的葉

這一章節以廣布全國的普通蒲公英/T. mongolicum為例,按照《中國植物志》的描述,在我蔥省境内似乎也隻有這一種。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10

圖八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11

圖九

蒲公英/T. mongolicum的葉子呈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其基本輪廓相對固定,但具體細節較為多變。一般以羽狀深裂的居多,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均有之。圖八中的蒲公英就是典型的倒向羽狀深裂,就像一串箭頭;圖九的則屬于大頭羽狀深裂,裂片較為平展,倒向程度不明顯,還有一些介于二者之間,你也不知道它到底随誰,可能是随心所欲。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12

圖十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13

圖十一

據我觀察,幹旱貧瘠環境中的蒲公英葉子更多羽狀深裂,在肥沃溫暖的環境中也有可能不裂,僅邊緣有波狀齒。像圖十中的植株,如不是已經開了花,恐怕很多人會将其打入另冊。更有甚者,在同一植株上,有可能同時出現不裂和深裂的葉型,讓人摸不着頭腦,如圖十一。很難用文字來簡單概括蒲公英葉子的統一特征,隻能靠多看多接觸,在實踐中拿捏準它的獨特氣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這就是氣質分類學的奧義。

蒲公英的果實

蒲公英會結果嗎?必須會,每一棵繁殖能力正常的被子植物都會結果,隻有種子而無果實的那是裸子植物。我們通常所說的蒲公英種子,實際上是它的果實。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14

圖十二 蒲公英的果序

菊科植物的果實都是不開裂的瘦果。無須對“瘦果”的定義做詳細解釋,觀察一下“葵花籽”以加深感性認識即可,基本結構都那個德行,瓜子殼是外果皮,葵花仁才是真正的種子。蒲公英果實和“葵花籽”最顯著的不同之處,就是它的上端有結構精巧的冠毛,可以“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以達到開枝散葉的目的。輕輕一吹,一朵朵輕盈的微型降落傘便四處飄散,備受兒童喜愛。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15

圖十三 苦苣菜

和蒲公英果序類似的菊科植物有不少,容易被誤認。比如圖二中的桃葉鴉蔥/Scorzonera sinensis,果序和蒲公英一樣接近完美的球形,冠毛的結構差相仿佛,隻是顔色偏黃,略顯笨重。如果你把它當成蒲公英,會發現這玩意兒它幾乎吹不動,就算吹掉了也飛不遠,非常掃興。苦苣菜的果序偶爾也會被誤認為蒲公英,話說這簡直就是一團白毛,連個傘狀結構都冇得,憑啥給你飛?

蒲公英的食用價值

早在《唐本草》中,就有關于食用蒲公英的相關記載,“蒲公草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可表明其廣受歡迎乃是“自古以來”;明代《本草綱目》将蒲公英列入“菜部”,謂之“莖、葉、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直至今日,人們仍然對蒲公英青眼有加,比之荠菜亦不遑多讓。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16

圖十四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17

圖十五:蒲公英沙拉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18

圖十六:蒲公英煎蛋

蒲公英的嫩葉可洗淨生食,拌沙拉,或蘸醬食用,能最大程度低體會到蒲公英的天然味道,清香爽口,但味道略苦,可能很多人适應不了。也可以開水焯10分鐘,加入油鹽或其它調料涼拌,這是适用于絕大多數野菜的固定套路。除此之外,可以剁碎做餡料、炒食、煎蛋、做湯等,總之吃法多樣,不必贅述,充分發揮想象力就行。除了我國,蒲公英在歐洲和日本也擁有衆多擁趸,日本人用它做天婦羅,英國人還會把它的花朵做成鮮花煎餅,可謂“山川異域,蒲公英同食”。

蒲公英種類太多(随處可見的蒲公英)19

圖十七:栽培的蒲公英

在很多地方,蒲公英至今還是落草為寇的野菜,未能在傳統農田中占得一席之地。這很大程度上是被種子拖了後腿,這玩意兒不好收集啊,一陣風吹來全飄走了,來年咋種?盡管如此,還是有人執著地培育更适于食用的蒲公英品種,也有一定規模的人工栽培。比如四倍體巨大蒲公英,長勢堪比菠菜,葉子脆嫩、品質上佳,和在野外風吹日曬的糙貨不可同日而語。

蒲公英為什麼叫“婆婆丁”

“婆婆丁”源于東北,是東北人民結合自身情況将原有的日語詞彙加以改造的結果。

蒲公英的日文詞彙為“タンポポ”,讀作“tanpopo”;而在過去東北的早春,經常可以看到老婆婆在挖蒲公英的場景,于是東北人民借鑒老婆婆的意象,又從蒲公英的長主根聯想到紫花地丁的“丁”(蒲公英本就有地丁、黃花地丁的别名),遂将日文タンポポ的讀法增删改造為“婆婆丁”。後來“婆婆丁”一詞從東北入關,就像小品中的東北腔一樣向全國擴散,甚至被遠在彩雲之南的《滇南本草》所收錄。

這個答案,說起來真是個冷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