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考研報名已經開始,新一輪考研大戰正式拉開序幕,也有不少考生對于選擇學碩還是專碩倍感糾結,當我們細看各研招院校發布的招生公告或簡章時會發現,多所高校延長了專碩學制,這一消息随即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讨論。
其實關于專業碩士學制的争議一直都存在,專碩學制2-2.5年、學碩學制3年的慣例,已經被大家所熟悉。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除了醫學、法學等專業的專碩需要讀3年,其他專業的碩士足以在2年時間内完成培養,每年衆多學生選擇報考專碩的原因也在于其相對學碩來說較短的學制。
但近年來,國内研究生學制正悄然改變,那麼2年制專碩的時代,是不是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專碩學制延長成趨勢
根據國家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的規定,碩士研究生基本修業年限為2-3年,學校可依照實際需要作出調整;在2009年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幹意見》中,教育部對專碩培養提出了“學習年限一般2年,實行學分制”的教學要求。但在過去幾年,國内多所高校已經開始對專碩學制進行調整。
今年9月,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稱:“我校碩士研究生基本學習年限為2至3年,各學院根據學科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标确定本學科的基本學習年限。将基本學習年限由2年調整為3年的學科,在過渡階段實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優秀者可以申請提前至2年畢業,良好者可申請提前至2.5年畢業,具體标準由各學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
東南大學在《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章程》中表明,學校碩士研究生所有專業的學制均為3年。中南大學也在21年7月發布了《關于2017級及以後研究生的學制與學習年限的說明》,其中提到,學校研究生學制:碩士生學制三年,博士生四年,優秀碩士生可以提前半年畢業。這也就意味着,中南大學在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上,專碩已經與學碩一樣為3年學制。專碩同樣實行3年學制的還有西北工業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
除了将全部專業型碩士的培養周期調整到3年的學校外,還有一些高校先行在部分專業實行專碩3年學制的改革,比如華中科技大學自2022年起,會計專業及軟件工程專業從2.5年的學制變更為3年,漢語國際教育、電子信息等十餘個專碩,全部改為3年制。南京師範大學在今年最新的招生公告中,拟将2023年國際商務、漢語國際教育、翻譯、新聞與傳播等專業碩士的學制由之前的2年更改為3年。
從多所“雙一流”高校在專碩學制變革方面的動作可以看出,延長專碩學制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學制“加時”,緣由為何?
多所學校宣布專碩延長後,關于“專碩學制延長至3年是否必要”的争論也随之登上熱搜。
《2020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中顯示,考生傾向選擇專碩的主要原因是,側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就業,第二原因是考試難度低于學碩,競争壓力小。第三是因為學制時間短。那麼,如果專碩都變成了三年制,多讀一年對于專碩同學有哪些影響?它的必要性在哪裡?
對于大部分2年制的專碩研究生來說,第一個學期高密度學習理論課,第二個學期緊鑼密鼓開題做研究,甚至有的學校在研一第一學期就早早發布了即将進行論文開題的任務,這對自認為研究生階段剛開始的專碩同學來說,無疑是一個暴擊:什麼?剛開學就要準備畢業了?
如果對自己要求更高的同學,在完成日常課程之餘,還要參加各種比賽、導師項目等,那些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内,做出有含金量科研成果的學生,顯然會有較大壓力。濟南大學教授李金屏也曾表示,“技術含量稍高的項目,2年時間都不夠用,大的項目幾乎不可能交給這類學生,他們隻能做那種短平快的小項目,但是這種項目對學生的經驗要求又特别高。”
在兩年時間裡兼顧理論課程、實習實踐以及畢業設計并非易事,這也就造成了處處都有所涉獵,但可能一無所獲的結果。學制調整為3年,看似隻增加了一年甚至半年的時間,卻能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受導師指導,閱讀專業書籍、參與相關課題研究,可以較為完整地做完一個項目,有助于人才的“達标”,對學生能力的提升不可小觑。
在碩士研究生教育中,有“學”與“專”之分,其中,學碩更加側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探究能力,也涉及為博士生教育輸送優秀人才,培養學術後備梯隊;而根據國家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定位,專碩的培養目标應該是“培養具有紮實理論基礎,并适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這就要求專碩的培養需要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
但有些高校的專碩因為學制太短,學生在實踐環節無法有充足的時間積累經驗,這無疑會影響專碩同學專業能力的提高。因此,考慮到專業碩士要兼顧工作,在這個基礎上還要保障學位的質量,增加時長就顯得“合情合理”。學制“加時”其實也是在堅持标準的情況下做出的一個改變,越來越多的高校延長專碩的培養時間,也更能契合院校對于專碩的培養理念和要求。
“延時”之外,培養模式更關鍵
過去,專碩在很多學生的眼中,大多是作為學碩考研失利後調劑的Plan B,但其實近年來,國家對于專碩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202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聯合印發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中提到,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已超過研究生招生總量一半,并且明确指出,争取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别,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2/3左右。
碩士研究生招生總人數中,專碩招生人數增長明顯,從2011年的15.8萬增長到2020年的60.2萬,專碩招生人數增長近4倍。在“十三五”期間實施的“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推動下,對研究生培養規模和結構進行了科學的調整,從2017年起,專碩招生人數首次超過學碩,并持續高速增長,專碩招生規模占比在2020年超過60%。
招生規模擴大的同時,專業型碩士培養單位數量正在大幅增加。在教育部發布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開展2020年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寫到,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原則上隻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新增博士學位授權點向專業學位傾斜。在2020年學位授權審核結果中,共計拟新增1500多個碩士點,專業型碩士學位點就占了1115個,比例高達70%以上。
由此可見,研究生教育的風向在持續吹往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碩正在成為讀研主流。但在培養模式方面,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專碩和學碩應有不同的辦學定位及人才培養模式,過去很多高校的專碩都是參照學碩培養,“2年學制(專碩)變成學碩壓縮版”。
延長學習學制可能隻是專碩培養模式改革的第一步,面對近年來逐漸擴大的專碩研究生群體,形成與學碩有區别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是各大高校需要繼續探索的。
調整學分要求
部分高校在發布延長學制消息時同步公示了新的培養方案。以河海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為例,調整為3年學制後,在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上,學位課程由20學分增加至23學分,非學位課程則從12學分減少到9學分。課表顯示,基礎課程方面,原有的6門裡剔除了社會政策和社會研究方法;專業課程、人文素養課程、創新創業與職業素質課程分别在原來2門、3門和14門的基礎上添加了3門、1門及4門,創新創業類課程的學分由選修10學分更改為了至少選修6學分。
雙導師制度
目前高校普遍施行校内外“雙導師制”作為培養應用型碩士研究生的方案。校内導師教好理論知識、做好學術方面的指導,校外導師憑借個人行業内豐富的實踐經驗承擔起學生實踐能力的指導工作,兩者打好組合拳。
今年1月,江蘇大學研究生院發布《江蘇大學研究生雙導師工作辦法》,工作辦法提出為了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強科教産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鼓勵教學科研團隊合作指導研究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由校内指導教師(主導師)和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副導師)共同指導。在學校共建的聯合培養基地中進行科教産教聯合培養的研究生也由雙導師共同指導。
而在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中,針對專碩教育,在原本“雙導師”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将建立“1 1 1”模式專碩導師組工作制度,即:專碩導師組配備1名專碩導師、1名學碩導師和1名業界兼職導師,革新專碩培養模式,以解決專碩和學碩培養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問題。
一系列的動作表明,發展專業學位,已經成為目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重點。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是未來研究生教育的趨勢。
因此,學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學習時長問題,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專業碩士的培養确實應及時回應這種變化。
綜上所述,第一,提高研究生的整體素質。
如今的大學生早已屢見不鮮,遍地開花了,所以,為了在社會上取得理想的工作,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許多學生在畢業之後紛紛選擇考研,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考研的人大幅度增加,學生們也是良莠不齊,大部分人都是抱着提升自己的學曆來考研的,所以會選擇比較簡單的專碩,拿學曆的時間短,但學習到的知識相對學碩來說沒有那麼精細。所以,此舉也是為了提高研究生的整體素質。
第二,提高學曆的含金量。
為了避免研究生爛大街的情況,适當的延長學制,可以讓學生們增加在學校學習的時間,也能夠讓他們擁有一些實習的時間。
許多學生之所以不願意讀專碩,就是因為感覺含金量沒有那麼高,延長一定的在校時間,可以彌補學生們在學習方面的差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