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禮多人不怪

禮多人不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3:23:12

禮多人不怪?禮多人不怪……這是劉德華演唱的《恭喜發财》歌曲中的一句無論是歌曲名稱,歌詞還是旋律都非常喜慶,聽到的人都會覺得喜氣洋洋,神清氣爽,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禮多人不怪?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禮多人不怪(禮多人不怪)1

禮多人不怪

禮多人不怪……這是劉德華演唱的《恭喜發财》歌曲中的一句。無論是歌曲名稱,歌詞還是旋律都非常喜慶,聽到的人都會覺得喜氣洋洋,神清氣爽。

何為“禮”?什麼樣的“禮”多了,人不怪呢?細思以後,好像心裡有一絲明白,但用語言完整表達出來,又有些困難,感覺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先說說“禮”的曆史,春秋末期的孔子,戰國末期的荀子,距今2300多年,夠久遠了吧!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也。”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甯”。可見古人對“禮”的重視程度,從個人生存上升到了國家的安甯的層面。

現在,更加的簡潔,簡單的十個字:“您好,請,對不起,謝謝,再見”,就能很好的體現出一個人對“禮”的理解,并能充分的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舉幾個例子吧。

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在學校,其他同學幫我們家的孩子撿起掉落在地上文具,我家孩子收到東西後說了聲“謝謝”,這位同學心情大好,并主動把這件事告訴了家長。我們家長之間,也聊到這個話題,順嘴就誇我們家孩子好有禮貌。

我帶孩子去上學或放學回家,電梯裡經常碰到樓上的一位老太太,特别喜歡孩子。這幾年一見到我們家的孩子,總是當面誇孩子特别有禮貌,還很懂事,說我們教育的好。誇的孩子和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其實,我們也沒做什麼,樓上樓下鄰裡之間見面打打招呼而已,就給了我們這麼高的評價。

我們做了什麼?我們好像真沒特意做過什麼事。如果說有,有那麼一件事是我父母教育我的,讓我記憶深刻,我就講給了孩子聽。

從小父母要求我從外面回到家裡,見到父母必須打招呼,大聲說“爸爸媽媽,我回來了”。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肚子餓,放下書包,拿起桌上父母準備好的筷子就要吃飯時,耳邊突然傳來父親的暴喝“你是誰?滾出去!”當時我就懵了,咋回事?還好,母親在旁邊提醒我“回家沒看到我們嗎?”我才恍然大悟,趕忙說“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可是父親不依不饒,嚴厲的說“出去,從新進來!”我隻好出了門,再次進來,大聲說“爸爸媽媽我回來了”,父親給我的回應是“下次再這樣就别吃飯!”至此以後,我一回家,總是先和長輩打招呼,這個故事我也告訴了孩子,我們和孩子一起也養成了見了長輩都要打招呼的習慣。這可能就是樓上那位老太太喜歡我們孩子的原因吧。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想喝酸奶,想讓我幫忙,就會說“爸爸,幫我拿杯酸奶,謝謝!”我順手拿了遞給孩子,就會說“不用謝!寶貝”

有時我泡腳,忘了拿擦腳布,也會說“誰幫我拿一下擦腳布,謝謝!”孩子遞給我時,也會說“不用謝!”

每天我們都有一人送孩子上學,我和孩子媽媽都會送孩子進電梯,和孩子說“下午見,祝你一天開心!”孩子回應說“下午見”

睡前,孩子上床了,我們也會親一下孩子,說“晚安,寶貝,做個好夢。”孩子回應道“你也做個好夢!”

我們和孩子之間一直都是這樣。在家裡,相互之間幫忙的事還有很多,吃飯拿個勺子,穿衣時拉個拉鎖,幫我手機沖個電呀等等數不甚數,每件事情我們都是這樣,相互商量,沒有命令,沒有指使。讓孩子明白她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她說的話對我們來講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孩子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也許就在不經意之間,我們做了正确的事,孩子就模仿到了。禮貌的語言讓孩子感覺到了我們對她的尊重。你越尊重孩子,孩子就越喜歡你。

荀子還有一句話我很喜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行為積攢多了,就成了習慣,良好的行為積攢多了就是好習慣。

養成良好的禮貌行為,善用禮貌語言,懂禮節,知禮數,明禮儀,不僅僅讓孩子開心,還會讓孩子身邊的人願意和她交往,和她相處,并能赢得大家對她的尊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