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柳傳志是如何把聯想做大做強

柳傳志是如何把聯想做大做強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13:59:17

柳傳志是如何把聯想做大做強?柳傳志創業與聯想公司化公為私的改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柳傳志是如何把聯想做大做強?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柳傳志是如何把聯想做大做強(柳傳志創業與聯想公司化公為私的改制)1

柳傳志是如何把聯想做大做強

柳傳志創業與聯想公司化公為私的改制

老佛爺

(2021年12月6日)

内容提要:本文介紹了柳傳志“創業”的真實故事,以及柳傳志主導的國有企業聯想公司改制為民營企業的步驟、方法、伎倆。聯想公司改制後,國有股份由100%下降為9.71%,楊元慶為11.4%,柳傳志為9.01%,每一個高管都得到了股份,普通員工沒有任何股份。

關鍵詞:柳傳志 楊元慶 聯想集團 國有企業改制

1984年11月,中國科學院決定建立“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簡稱計算所公司);柳傳志任副總經理;12月,倪光南任總工程師;1989年11月14日,計算所公司改名為聯想集團公司。

自從11月4日司馬南發布第一個揭發柳傳志與聯想集團的視頻以來,聯想集團問題成了民間網絡媒體關注的焦點。許多網友加入了揭發、批判柳傳志與聯想集團的行列;有些“精蠅”、“磚家”則站出來為柳傳志與聯想集團辯護。

在這篇文章中,老佛爺不想駁斥“精蠅”、“磚家”的辯護詞,隻想詳細揭露、評論柳傳志主導的聯想公司改制問題。

偷梁換柱,編造創業故事

在“百度百科”字條“聯想集團”中,第一句話如下:

聯想集團,是198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20萬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的科技公司。

在“聯想集團”詞條中的“發展曆史”說:

1984年,柳傳志……懷揣着20萬元人民币(2.5萬美元)的啟動資金以及将研發成果轉化為成功産品的堅定決心,這11名科研人員在北京一處租來的傳達室中開始創業。

這是關于柳傳志創業史的盡人皆知的說法。但這不符合事實。

随着知情人加入揭發批判柳傳志與聯想集團的隊伍,越來越多的真實情況被揭露出來、公諸于衆了。根據他們的揭發,上述“創業故事”是僞造的

聯想公司創業的真實情況如下

1984年11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簡稱計算所)投資13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創辦聯想公司。這130萬資金包括100萬元現金作為公司的流動資金,30萬元固定資産(計算機、辦公設備等)作為技術研究開發和日常辦公使用。

聯想公司在剛建立時,從計算所賬戶第一筆提取的現金是20萬元。這就是所謂“20萬元創業”的來曆。

别小看第一筆現金20萬元人民币。根據五年前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教授的調查報告,按照購買力衡量,上世紀八十年代的1萬元相當于2016年前後的255萬元。因此,1984年的20萬元相當于2016年前後的5100萬元

中科院給聯想公司的啟動資金130萬元,相當于2016年前後的3.3億元3.3億元的啟動資金是當時中國公司啟動資金的最高紀錄,至今還沒有任何初創公司打破此記錄。

聯想公司成立時的辦公場所也不是傳達室而是總面積5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而且計算所領導規定,聯想公司可以使用計算所的其它辦公設施。

計算所領導還規定,聯想公司可以使用計算所的任何科研成果。衆所周知,中科院計算所是全國計算機科學技術實力最強的科研機構。因此,聯想公司初創時具有中國最好的技術儲備和最強的技術後盾

再者,計算所還給了聯想公司6千畝(一說6萬畝)土地(等于4平方公裡),用于建立科技園。4平方公裡相當于清華大學的面積。可是,聯想公司并沒有用那麼多土地建設科技園,而是進行商業開發,建設民用住房。國有土地中飽私囊了

聯想公司剛成立時,柳傳志不是公司總經理,而是副總經理,後來才當總經理。

聯想公司賺的第一桶金1300萬元是銷售倪光南研制的“聯想式漢卡”

到1987年,聯想公司的固定資産達到7000萬元。那時,物價尚未上漲,7000萬元相當于2016年前後的178億元。此時,華為公司尚未成立。

化公為私,國有企業改民營

聯想公司成立期初,直至2001年,100%股份屬于國家,由中科院計算所代持,以“國科控股”的名義持有股份。

可是,在柳傳志的指導下,從2002年起,經過幾次“改制”,計算所的股份從100%下降到36%,再下降到29.7%,後來又再次下降到隻有9.71%

楊元慶個人占有聯想集團的股份9.62%,加上占有的“員工股份”(後面将說明),合計11.14%,超過計算所的股份。

柳傳志個人占有聯想集團的5.8%股份,加上占有的“員工股份”,合計9.01%

2012年7月29日,柳傳志發信息,慶祝聯想股份制改造完成,見下面的“微訪談”截圖。

聯想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成功”确實值得柳傳志慶祝,因為他把計算所持有100%股份的國有企業改成了計算所隻有9.71%,其它的90.29%被柳傳志、楊元慶和其他高管諸人瓜分了。

企業改制後,聯想公司成為國有企業改制化公為私的樣闆。這樣,聯想集團成為一家民營企業。

瞞天過海,高管攫取員工股份

在企業改制的時候,柳傳志、楊元慶采取瞞天過海(《36計》之一)的計謀,把給員工的股份37.74%全部瓜分了。

名義上,聯想員工的股份是37.74%。實際上,這37.74%不屬于員工,而屬于企業“北京聯持志遠管理咨詢中心”,見下面的截圖。

而這個“北京聯持志遠管理咨詢中心”的股份又是由14家企業持有的。這些企業都是聯想高管控股的企業;其中,由柳傳志、楊元慶控股的企業如下:

北京聯持會拾伍管理咨詢中心持聯持志遠股份11.71%,大股東柳傳志占股72.143%;

北京聯持會陸管理咨詢中心持有北京聯持志遠7.24%股份。大股東楊元慶持股55.62%。

這樣,柳傳志占有聯想集團的實際股份是9.01%。計算公式如下:

5.8% (11.71% x 72.143%) = 9.01%。

楊元慶占有聯想集團的實際股份為11.14%。計算公式如下:

9.62% (7.24% x 55.62%) = 11.14%。

持有“北京聯持志遠管理咨詢中心”股份的14家企業,其股東全部是聯想的高管和非聯想公司的個人,沒有聯想集團的科技人員和普通員工。

因此,聯想集團幾萬名(2019年57000名,2021年27000名)普通員工沒有任何股份

公權私用,聯想改制一帆風順

為什麼中科院計算所會同意柳傳志把計算所占100%股份的國有企業逐步“改制”為民營企業、國有股份隻剩下9.71%?原因有以下三項:

其一,聯想公司建立後,柳傳志由副總經理升為總經理,再任中科院計算所的所長兼聯想公司總經理。聯想改制時,盡管柳傳志不任計算所所長,但是柳傳志對于計算所的影響力絲毫沒有減少。他大權在握,親自操刀,聯想公司改制當然沒有人敢阻擋。

其二,聯想公司改制後,柳傳志、楊元慶、董事會成員和其他高管都獲得很多股份。這樣,聯想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團隊對企業改制心滿意足,皆大歡喜。

其三,聯想改制之後,計算所某領導人(據說此人時任黨委書記)占1%股份

簡言之,與聯想公司改制時,有關的國家幹部和企業高管都公權私用,得到很多好處,因而使聯想公司改制一帆風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