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突破自我高飛遠航

突破自我高飛遠航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6:11:48

入夜的高原機場,被薄薄的霧氣籠罩。振翅待飛的戰鷹,發出的巨大轟鳴聲震耳欲聾。

指揮塔台裡,各類值班人員端坐在電腦前緊盯屏幕。随着報告聲傳來,整個世界仿佛安靜下來,隻剩下心跳聲。

雪域高原一度是世界航空領域的飛行禁區。然而,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卻在高原天空書寫了許多個“第一”。

今晚,他們又将邁出新的訓練腳步。

随着起飛命令下達,數架戰機破霧穿雲,在夜空中留下一條條壯麗的航迹。旅領導告訴記者,擔綱闖關探路的正是該旅飛行一大隊的飛行員。

天空,是高遠和遼闊的戰場。隻有對勝戰充滿強烈渴望,才能把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一大隊飛行員正是在這種“渴望”催動下,矢志練兵、主動轉型,成為聞名全旅甚至各航空兵部隊的“鋒銳”。

飛行大隊,是空軍航空兵部隊練兵備戰的基本單元。聚焦一大隊的奮飛航迹,我們試圖去透視大國雄鷹的練兵之變……

突破自我 高飛遠航

——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主動求變推進轉型新聞調查

■解放軍報記者 郭豐寬 範離 通訊員 郭靳

突破自我高飛遠航(突破自我高飛遠航)1

雙機起飛。劉暢攝

從“金頭盔”到“金頭盔 ”

清晨,雅魯藏布江上的薄霧漸漸散去,江水波瀾不驚。天穹如同未睡醒,一片甯靜。

江畔,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副大隊長鐘之晨帶齊裝備,和戰友登上前往外場的車,準備進行又一個飛行日的訓練。

“今天的飛行課目依然是‘突破自我’。”他開玩笑說,這兩年,自己天天感覺“如履薄冰”。

随着起飛信号發出,鋼鐵戰鷹拖着淡藍色尾焰直沖雲霄。

大仰角拉升、轉彎、盤旋,4架戰機抵達預定空域,紅藍雙方立即兩兩組成編隊,建立進攻航線。

紅方僚機戰術動作花樣疊出,意在誘“敵”上當。駕駛紅方長機的鐘之晨不斷拉升高度,伺機在“敵”後方鎖定……

藍方很快識破他們的計劃,迅速擺脫。轉眼,藍方抓住有利時機擊落紅方僚機。原本搶占先機的紅方在對抗中落了下風。不多時,鐘之晨也在藍方雙機協同攻擊下落敗。

返航,走下戰機,鐘之晨才道破自己“如履薄冰”的原因:這裡的空戰訓練難度堪比“金頭盔”之戰。而今天擊敗他的藍方飛行員,正是全旅最年輕的“金頭盔”劉功昭。

“金頭盔”,被殲擊機飛行員視為頂尖榮譽,也使這個大隊聲名鵲起——

首屆“金頭盔”之戰,時任一大隊大隊長蔣佳冀和戰友密切配合,靈活運用機載雷達和電子幹擾設備搶占電磁優勢,抓住戰機,以絕對優勢完勝對手,雙雙斬獲“金頭盔”。

此後幾年間,一大隊或從一大隊走出去的該旅飛行員,先後9獲“金頭盔”。

“金頭盔”的輝映下,一大隊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3次,多次受到上級表彰……

然而,“金頭盔”就等于勝戰的把握嗎?從1頂“金頭盔”到9頂“金頭盔”,在他們看來,累積的不僅是榮譽,還是憂患。

“奪得‘金頭盔’固然好,但一個單位一直盯着一個獎項去拼搏,是經不起考驗的。”大隊教導員谷春哲記憶猶新:一次重大演習,飛行員張壽海與何星遭遇強“敵”,最後雖然憑借魄力與膽氣險勝,但也深深體會到“走單騎”與“群英會”的能力差——“敵人是體系作戰,我們還熱衷于單打獨鬥,怎麼能确保勝利?”

議戰議訓時,這一戰例被擺上桌面剖析。大隊領導形成共識:既要努力成為飛行員思想認識的掌舵人,更要成為部隊訓練理念的探路者。

一次次戰例學習研究,一次次戰法創新驗證,“距離真正的打赢還有多少路要走”,答案似乎越辯越明:在戰争形态的時代演進中,必須實現從“金頭盔”到“金頭盔 ”的跨越。

那麼,“金頭盔 ”到底“ ”什麼、怎麼“ ”?這個大隊邁出了更新更勇敢的步伐。

“要素 ”——他們與多型殲擊機、預警機、特種機常态化開展協同訓練,與多類海軍艦艇展開聯合訓練;

“智慧 ”——他們自主鑽研試訓,運用地理科學創新出突防突擊新戰法,在大項演習中嶄露鋒芒;

“保障 ”——他們立足險難條件,推進飛行員自主加油、裝傘、充氧、充氮訓練,降低戰時環境條件依賴。

前不久,這個大隊在駐訓中設置“熱加油”“熱裝傘”等7個實戰化課目,戰鬥力建設質效顯著提升。

既要“制勝”更要“智勝”

一次戰法驗證演練,讓飛行員王猛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人物”——

第一場較量,王猛和戰友駕機擔負掩護任務。

他們“舍身炸碉堡”,主動闖入防空火力網,憑借過硬飛行本領吸引了對方大部分的兵力火力精力,為主攻兵力争取了空間和時間。但可惜的是,他們最後還是“壯烈犧牲”。

這麼“勇敢”的方法,在未來作戰中真的有奇效嗎?

下一場較量,王猛和戰友駕駛戰機再次升空。

這一回,他們出其不意突入“敵”陣,運用電子戰法幹擾欺騙對手視聽,造成對手判斷失誤後,又巧妙脫身,成功掩護主攻兵力突防。

複盤時,對手丢下一句玩笑話:沒想到“勇士”變成了“騙子”……

兵者,詭道也。在王猛看來,作為軍人,要“制勝”,更要追求“智勝”。

“過去我們說要有‘逢敵亮劍’的戰鬥精神,現在要經常想一想,在‘敢’和‘勇’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取勝辦法?”讨論中,飛行員們談起兩個案例。

——過時之勇不可取。一次對抗,一名飛行員駕駛新型戰機執行對地突擊任務,他采用各種戰術動作規避對方電子幹擾,卻想不起采用相應電子對抗手段,就能發揮新機信息優勢,事半功倍。

——一己之勇不足道。一次演練,一名飛行員使出渾身解數,飛出了裝備性能極限,在飛機邊界條件下摧毀目标。演練歸來卻被指揮員質問,為什麼不呼叫體系兵力支援,讓更有把握的“槍”去消滅敵人?他恍然大悟。

編制體制調整改革後,大隊人員變動,裝備升級換代,備戰打仗任務量持續加大,如何在訓練轉型中獲得發展新動能?大隊領導認識到,影響戰鬥力建設的因素固然有技術發展、武器裝備及組織形态等問題,但最大的障礙是根植于頭腦的舊有思維方式。

“過去訓練中提倡大家突破難點、禁區,卻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環節:突破‘思維藩籬’。”大隊長陶晨說,“不少飛行員熱衷練極限動作,以飛出飛機的性能邊界為榮,獲得的榮譽多是‘苦勝’。現在想想,不是有了新裝備,飛好了訓練課目,戰場上就能奪得勝利。要占領戰鬥力的制高點,必須追求‘智勝’。”

又一個飛行日,戰機怒吼着鑽入雲霄。剛進入空戰區域,飛行員李超就被埋伏多時的對手鎖定。

尾後位置已暴露,對手随時有發動攻擊的可能。他沒有亂了陣腳,一邊集中精力判斷幹擾釋放時機,一邊打開加力擺出逃跑疑陣。就在敵機研判他的意圖時,李超找準時機,釋放幹擾、緊急置尾,一氣呵成。

戰機在天空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後,對手進入李超的攻擊區。他找準時機發射導彈,一擊制敵。

李超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智勝”是一種戰鬥力,更是一種戰争資源和資本。不是誰都能擁有這種資源,關鍵要讓這種理念深入人心。

今年初的一次對抗演練,一大隊飛行員扮演紅方,駕駛2架戰機前往指定空域與藍方交手。

機動過程中突然接到導調組指令:臨時對另一方向的藍方地面火力單元實施定點打擊。

他們打破慣性思維,沒有直撲目标,而是由一部分兵力佯動,牽住敵人的“鼻子”,另一部分兵力利用戰場時空差,乘隙而入。最後不僅成功消滅藍方地面目标,還把藍方支援戰機拉入“陷阱”。

真正優秀的人是高于昨天的自己

夕陽漸漸西下,高原的晚風吹起河谷的沙塵。記者和飛行員一起登車,準備返回内場。

一天的訓練結束,“頭腦風暴”卻剛剛開始。這是一大隊的傳統課目——複盤。

不斷否定自己,在創新求變中謀發展,也是一大隊能夠站在全旅排頭兵位置的重要秘訣。

教導員谷春哲說,如何讓人人都向取得的成績提出問号,立起靶标“向我開炮”,考驗着大隊領導的工作智慧。

平時一有時間,他就沉到飛行員中間,面對面交流溝通,征求大家意見,引導飛行員打破傳統觀念,進行思維升級。

1小時飛行訓練,2小時複盤總結;白天訓練,晚上複盤。“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谷春哲說,飛行員有了一個新口号:真正優秀的人不是高于别人,而是高于昨天的自己。

去年,一大隊奉命執行某項訓練任務,兩名飛行員對彈藥使用問題産生了激烈争執。

一名飛行員認為,使用現有某型彈藥的戰術戰法比較成熟。使用新型彈藥,要重新計算兵力運用、攻擊距離、進攻航線等,一切都是未知數。

另一名飛行員則認為,使用新型彈藥,更貼近于實戰要求。不僅能摸清新的底數,還能研究新的戰術戰法,在突破自我中成長。

“沒有最好的方法,隻有最适合的方案。”說起這次争論,飛行員姜斌說,不同地理環境、不同目标,使用的彈藥肯定不一樣。隻要能達到最終打擊效果,那就是最合适的。但正是這種激烈的思維碰撞,讓他們做出了正确選擇。

飛行員王猛提出某項戰法忽視了态勢感知,對“敵”運動趨勢、作戰意圖等判斷有誤差。

他們在制訂訓練計劃時,就着意安排紅藍雙方互為對手驗證。組織不同的人擔任紅藍雙方角色,在多種情況下過招,摸清問題真僞,找出解決辦法。

“當你在原本圓滿的答案中提出疑問和否定,然後再進步,那種成就感、獲得感難以估量。”王猛認為,正是這種成長進步的空間和價值,奠定了一批批飛行員快速拔節成長的基礎。

去年夏天,一大隊飛行員在驗證某型彈藥對地打擊效果時,發現與預想結果有所偏差。

廠家明确告訴他們“彈藥沒問題”。但是射擊諸元、參數正确,氣象、靶标都在計劃之内,為什麼會有偏差?

一大隊憑着不解決問題不撒手的精神,在大隊領導帶領下,一幀一幀回放視頻、一點一點查閱資料,尋找原因。他們還邀請專家和科研院所人員一起研究。最終,他們通過一次次飛行、一枚枚實彈論證,總結出用彈經驗,有效修正了偏差。

今晚的複盤,他們又質疑了白天的訓練成績,提出了兩項關于高原飛行、目标識别的訓練改進方案。大隊長陶晨說,新難題總會有,隻要堅持用新理念、新思維、新做法來破解,戰機一定會繼續高飛遠航。

以己為鏡 羽翼日新

■解放軍報記者 郭豐寬 馬嘉隆

結束一天的飛行訓練後,記者随一大隊飛行員回到會議室,旁聽當日的飛行複盤講評。

令人詫異的是,無論是圓滿完成訓練課目的,還是在自由對抗中獲勝的,從飛行員的神情很難看出他們剛剛凱旋。反而,每個人的發言都在近乎“锱铢必較”地分析着自己的不足。

這是一個屢獲榮譽的戰鬥集體,每個人身上都沉澱着一飛沖天的自信。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沒有因過往的戰績驕傲,不曾掉入“經驗豐富”這一先行者的“泥沼”,而是以冷靜的心态思考揚棄,使每一次飛行、對抗都有進步。

怎麼才能做得更好?技戰術是否有漏洞?戰法還能否再變一變?今天的勝利放在明天的戰場還行不行?一個個問号逐一“過篩子”,有的被拉直,有的則成為下一步攻克的課題。

“打一仗,進一步”向來是我軍的優良傳統。敗了固然要痛定思痛,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勝了也未必沒有可以再提高的空間。許多制約戰鬥力進一步躍升的矛盾漏洞,恰恰就潛伏在一場場勝利背後。

在藝術界有句老話,“不占一帥,就占一怪”,意為吸引觀衆要麼靠“顔值”,要麼讓觀衆時刻保持“新鮮感”。一個“怪”字,異曲同工,同樣要求準備戰争的人,思變應變求變,不斷錘煉出敵不意、高敵一招的硬實力。

即使是劃時代的新事物,如果沉溺于過往不求改變,終會有令人“見怪不怪”的一天。同樣,戰場永遠是充滿創新因子的領域,準備打仗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緩進亦退。

勝人者力,自勝者強。比單純的勝負更有價值的,是在一次次實戰化對抗的摔打錘煉中,查漏補缺,超越自我。查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固然痛苦,但隻有勇于和自己“較真”,帶着思考全身心投入每一次訓練,不斷察覺并彌補自身的各項漏洞,才能練出百戰百勝的過硬内功。

勝不驕、敗不餒,在集體中形成“自己‘照鏡子’、他人‘扯袖子’”的良好氛圍,化個性為共性,研戰謀戰的風氣會立得更牢。

正如這個飛行大隊,每個人把上一架次飛行的結束視為新的開端,每個人日常思考的是如何能再進一步,日積月累凝聚成“自我審視、思戰謀戰”的集體精神名片,每個人就會把反思當作一種理所當然的習慣,這個團隊自然會羽翼日新,屢創佳績。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