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宀字頭的寫法

宀字頭的寫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8 00:37:41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27——鈎趯的複合筆勢021.2橫筆加往下的趯:宀頭異勢

上次講了橫筆加往上趯的情況,乙腳異勢。今天講橫加往下的趯,《玉堂禁經》所舉的字例為"宀頭異勢"。我們一步步來。

1.2.1折釘勢

如果隻是一橫加一趯,這個筆勢在13課中我介紹過,稱為折釘勢。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1

這個趯因為在七号位,跟啄一樣,所以折釘勢也可以說是一橫加一啄。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2

你看褚遂良這個"壽"字,中間有一個折釘勢,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做了踆鋒動作,然後趯出。

另一個柳公權寫的"壽"字,中間折釘勢,他也有收筆,轉圈,最後寫一啄。在七号位上,趯和啄差不多,寫法也類似。

折釘勢因為尾部有趯,所以必定要先踆鋒。标準寫法是先一橫,然後頓筆收,再踆鋒,趯出。踆鋒是轉換筆心方向的标準寫法。

還有一種方法是衄鋒揉搓,我已經介紹過多次,就是一來一回,再一來一回,這也是常用的換筆心動作。你比較一下踆鋒和揉搓,其實是差不多的,踆鋒是轉圈,揉搓是平動,或者說小圈縮小為零。

一級課程第20課介紹衄鋒,衄鋒就是:"住鋒暗挼是也","住鋒"就是駐鋒,暫時停止,停一停做什麼?"挼",就是揉搓。一級課程47課中,我舉過很多揉搓的例子。

王羲之《蘭亭序》這個"事"字,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3

中間有一個折釘勢,轉折處就是用揉搓來換筆心的。

如果寫完一橫不踆鋒會怎麼樣呢?那就是一個鈎。其實就是明節點變成了暗節點。明節點是兩條線的組合,所以是複合筆勢,你用了暗節點,這是一條弧線了,單一筆勢。

但習慣上還是叫它折釘勢,如王羲之這個"壽"字,行書,中間的折釘勢用了鈎,不是趯。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4

接下來講講折釘化勢,剛才所說的用踆鋒寫折釘,如果我們把小圈放大,可以看到就是十字撥镫法。撥镫法有四個動作,推拖撚拽,簡單地說就是一右一左,一上一下,劃十字。它可以當大圈,也可以縮小到小圈調鋒。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5

折釘勢就是利用撥镫法寫出來的。特别要注意的是第三個動作"撚",就是擡筆移位,第四個動作寫在什麼地方,取決于第三筆擡到哪一個位置。如果第三筆長一點,折釘勢那一趯,就會移動到左邊。

王羲之這個"順"字,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6

右旁是個"頁","頁"字起手是一橫一啄,寫法和折釘勢一樣,隻是擡筆向左移位了,可視為折釘勢的化勢。

"百"字也是一樣,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7

上面的橫和一啄,可以認為是折釘化勢。

簡言之:

· 折釘勢尾部可用踆鋒後下趯,也可以揉搓。

· 尾部不踆鋒就是鈎,名稱不變。

· 折釘化勢:釘頭可以擡筆移位。

1.2.2 冖頭勢

接下來介紹冖頭勢,如果折釘勢多一點,這就是冖頭勢。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8

"冖"的本義,就是覆蓋東西的一塊布,又寫作幂,它也是一個部首。在篆字中"冖"是這樣寫的,顯然是象形。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9

到隸書中寫得扁一點,在真書中結尾就有了趯。

舉例來說,古人戴在頭上的"冠"字,就是冖部的,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10

古人梳發髻,用冠來覆蓋它。隸書中部首"冖"兩邊垂下來,真書寫法稍有改變,右邊有趯。行草書簡略,往往用鈎。王羲之寫的這個冖頭勢,尾巴就用了一個鈎。

這裡請大家注意,橫鈎是折釘勢,豎橫鈎,左折右轉,是冖頭勢。這兩個筆勢可以用于其他地方,不限于本來的意思,就像羊角點,不限于隻用在"羊"字頭上。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11

文字部首位置是固定的,并且有它的字義,書法筆勢隻講形狀,不講位置,更不論字義。這兩個用鈎寫的筆勢,在行草書中相當有用。

舉例來說,像王羲之章草《豹奴帖》中這兩個字,"間"字上面用了折釘勢,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12

下面加一個飛帶勢就寫出來了。飛帶勢是兩撇一捺,這裡一捺縮短為一點了。"深"字左旁三點水是散水勢,右旁上面是冖頭勢,下面是顧盼勢。草字就是由一些筆勢所組成,懂得筆勢就看得清楚了。

冖頭勢用途也很廣,如智永《真草千字文》"愛"字,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13

上面是群鵲勢,我們講過,接下來就是冖頭勢。

又如智永這個"常"字,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14

一共四個筆勢:上面是顧盼勢,接下來冖頭勢,"口"字我們講過是豎筆勢,"巾"字是馬樁勢。

我們正接近于運用筆勢來看字,隻要你會看筆勢,能寫好筆勢,那整個字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陰符經》中冖頭勢也不少,而且姿态和智永不同。它的左點往往取七号位,有點像一撇,如"宜"字第一筆出鋒用揭筆,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15

必須動手腕先側、後平出,不動手腕是寫不出的。

1.2.3宀頭勢

再接下來就講到宀頭勢了。所謂宀頭勢,就是冖頭勢上面再加多一點。"冖"發音為mi4,"宀"發音為mian2,形狀很相近,發音和意義都不同。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16

宀頭勢通常稱之為寶蓋頭,大家都知道它是一個部首,"宀"本身意義是房屋,甲骨文中已經有這個字,隸書中變成這樣的直線條,真書大家就很熟悉了。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17

《玉堂禁經》講"宀頭勢",很仔細地把"宀"分為四個部分來講:兩個點,一個橫,一個趯。《玉堂禁經》一共講了四種不同的"宀頭勢"寫法,其中兩種是真書,一種行書,一種草書。

本來《玉堂禁經》在每一種筆勢前面都有一個小圖,可惜後代翻刻的古籍上已經看不清楚了。其中有一種叫做"各相顯異",從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說四個點畫寫法不同。"此名'各相顯異'。上點既側,橫畫則勒,左衄筆而擺鋒,右峻啄以輕揭,則王書《告誓》'容'字之'宀'是也"這裡所說的"王書《告誓》",指王羲之《告誓文》,照褚遂良《右軍書目》所記,真迹在唐内府,沒有傳下來,現在所見的拓本,都是僞托的。《玉堂禁經》所述,是根據"永"字八法來的,"上點既側,橫畫則勒",這是"永"字八法第一第二兩筆。

我找到《陰符經》中有一個"定"字,和《玉堂禁經》所述比較相近。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18

上面一點取側勢,就是九号位,《陰符經》中這個點也是九号位下筆,但它有帶筆,看起來是一個曲抱勢,略為不同。中間一橫用勒,就是尖鋒趯,完全符合《玉堂禁經》。"左衄筆而擺鋒,左點下筆後衄鋒換面,收筆左右擺動。有些同學寫不好這一點的尾巴,就是少了手腕左右擺動。你在出鋒收尾前,擺動一下手腕就能寫出來了。"

"右峻啄以輕揭",右邊像寫一個啄,啄是"永"字八法之七,寫法是"啄須卧筆疾罨",這裡說"輕揭",是把筆鋒推到前面,加這一個動作,尾巴就比較尖利。

第二種真書宀頭勢的寫法,全部用挫收尾:"此名'若踆'。夫上點既駐筆挫鋒,左右亦須挫鋒,橫畫亦須挫筆。"這裡"若踆"的意思,就是好像踆鋒,實際上沒有踆鋒,四筆都是挫筆收。挫筆收是一去一回,最後一橫加一啄是折釘勢,用挫筆寫是兩次來回,所以我理解"若踆"就是揉搓。"若踆"這個術語在曆史上隻出現過一次,是個孤例,在唐韻中和"揉搓"聲音很相近,可能是音近而錯記。

《玉堂禁經》又說:"何者?勢須順,戒在及異,則王書《告誓》'實'字之'宀'是也。"手腕四次一右一左,筆勢相順,但寫出來效果還是要有點不同,不要全弄成一樣。王羲之《告誓文》"實"字的"宀頭勢"就是這樣寫成的,可惜我們見不到了。

我們來看看王羲之《蘭亭序》中宀頭勢的寫法,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19

如果隻看大圈的話,其實他寫了三個折,手腕一右一左,動了三次。如果我們把最後一折橫筆和啄分開,那就是四筆,《玉堂禁經》的意思,這四筆都可以用挫來寫。

王羲之《告誓文》我們見不到了,我找到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寐"字,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20

他用挫筆寫宀頭勢,和《玉堂禁經》所說的比較接近。寫得快,就來回挫,不過最後一橫和一趯之間的那個關節,智永還是做了踆鋒動作,不是一個揉搓。《玉堂禁經》講到第三種"宀頭勢"是行書用的:"此行書法,法以圓而飛動為妙。""圓而飛動",我理解是指鈎。

如王羲之《蘭亭序》中的行書"寄"字,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21

我們看到最後一筆用了鈎,這就是"圓而飛動"。

第四種:"此章草書之法,其于險側,務在露鋒;其于勾裹,忌于緩滞。人不得法,則失之忽微耳,切慎之。"這裡說草書多用露鋒,姿态不要平整要險側,"其于勾裹,忌于緩滞"是什麼意思呢?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22

章草中的宀頭勢,隻需一點加一個折釘勢就可以,原來左邊的一點,在草書中往往是省略不寫的。如果把中間大圈中的虛筆也寫出來,那就很像一個鈎裹勢。所以說"其于勾裹,忌于緩滞",用筆不要緩滞。

這是皇象章草《急就章》中有宀頭勢的字,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23

可以觀察到前人在草書中的寫法。

今草繼承了章草的寫法,王羲之《遠宦帖》的"宦"字,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24

宀頭勢的一點和下面的折釘勢,線條用筆非常講究。單這個點,你去試寫一下,就知道難度很大。因為紙張原來有折痕,所以影響到一橫的運筆。注意箭頭所指的轉彎地方,也是揉搓方法來改換方向的。

後來有很多人寫一橫,往往是前粗後細的。如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寡"字,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25

中間一橫就是這樣的,前半段用側鋒,後半段用尖鋒,好處是尖鋒到尾轉圈容易,線條也顯得有變化。

謝謝。

本節要點:

· 折釘勢:一橫加一趯或一啄。

· 冖頭勢:折釘勢左旁加一點。

· 宀頭勢:冖頭勢上面加一點。

複習思考:

· 《陰符經》中"害"字宀頭勢左邊一點,你準備怎樣寫?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26

把下筆到收筆的動作名稱都寫出來,看看一共有幾個動作。

· "雨"的外面框架,可以視為宀頭勢的一種化勢嗎?和宀頭勢大圈相比,有什麼相同,什麼不同?

宀字頭的寫法(冖頭勢和宀頭勢等用法和寫法)2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