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雙絕的王維第一次從長安被出濟州時,不過才做了幾個月的官兒。如果說這次的出走,為他後來的山水田園詩風奠定了基礎,那麼他再次出走長安的旅途,則為其另一種詩歌類型的創作開辟了道路。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王維37歲。這一年,河西節度使在與吐蕃交戰中獲勝,朝廷派員問邊勞軍。王維再次離開長安,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出使河西,遠赴邊塞。
這次,王維來到塞外,看到了塞外同中原決然不同的風光——遼闊蒼茫;在邊地,親身經曆了邊地生活,拓寬了視野,于詩人王維而言,絕對算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大漠風光
正是這次出走長安,他寫下了其最負盛名的邊塞詩名作——《使至塞上》,其中“長河落日圓”更被王國維評為“千古壯觀”。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出使河西 寫下壯闊蒼涼的大漠風光王維這次出塞到了哪裡?至少到了居延,還要再往前走。
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唐時稱居延塞,是河西走廊的“遮虜障”。在《尚書》中,居延被描述為“弱水流沙”,即河水流經此地時,沖刷攜帶大量的泥沙。據說後來《西遊記》流沙河便是以居延為素材創作的。
大漠落日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古詩中常用随風而漂流的“飛蓬”以及逐時而往的“孤雁”來形容流落在外的飄零與孤寂感,詩人闊别長安,來到邊塞胡地,用這兩種意象來形容自己内心的感受。
頸聯最為經典,非親眼所見而不能寫就。大漠如此浩瀚,詩人抓住一條無風而直的孤煙來聚焦書寫,寫出邊塞的深邃廣闊與無盡荒涼,而此時懸在長河之上的一輪渾圓的落日,則也永恒地映照在了人們心頭。
此兩句對仗工整,背景壯闊,意境宏美深遠。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高度評價,謂之“千古壯觀”,認為在詞中,唯有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差可比拟。
長河落日圓
尾聯寫到達邊塞,首将正在燕然前線。此處用燕然勒功的典故,表達了對守邊将士的贊頌,同時也暗含自身建功立業繼而報國的向往。
在邊塞詩的創作上 王維也有着獨特的貢獻我們所熟知的王維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因為他在詩歌方面最高的成就正在于此類詩。但也或許正因為他在這方面的詩歌光華異彩,因而常讓人忽略了其在邊塞詩的創作上,同樣有着獨特的貢獻。
這首《使至塞上》,便是其邊塞詩的代表名作。除此之外,其《從軍行》《隴頭吟》《隴西行》《觀獵》等邊塞詩都很有名,“關西老将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漢兵大呼一當百,虜騎相看哭且愁”“沙平連白雪,蓬轉入黃雲”“萬裡鳴刁鬥,三軍出井陉”等均是代表。
蒼涼大漠
從數量上來說,王維現存邊塞詩有40首,在初盛唐邊塞詩人中僅次于岑參,明顯高于著名邊塞詩人高适的20餘首。
從内容上來說,王維有親曆邊關的經曆,他的邊塞詩既有展現邊關将士的生活,也有描寫邊關戰争的場景,有實有虛,内容也算得豐富。
從藝術上來說,王維的邊塞詩具有獨特的美感,孤寂蕭瑟的邊旅生活,蒼涼壯闊的大漠之景,在王維的筆下,呈現出奇特的風光,給人以雄渾壯闊的審美體驗。
而王維在邊塞詩方面做出的這些貢獻,都與其此次親身出走塞外之行分不開。他的腳步所到達的土地,他的目光所觸及的景象,他親身所體驗過的生活,都化為筆下的文字,影響着千年來的人們。
大漠落日
參考資料:
王輝斌《王維的邊塞之行及其邊塞詩》
王志清《王維詩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