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坐出租車,司機見我抱着一大包草藥,問我:回家自己熬嗎?我說:是呀,醫院大夫都說草藥還是自家熬的好,自己熬的和藥店熬的,比對一下顔色,就能看出有多大差距。司機說:不光是他們熬的不夠濃。藥店的一個人跟我講,他經常因忙這忙那把藥熬幹了。藥幹了,怎麼辦呢?他就再往鍋裡添點水,熬一會兒就算完事了。那還是藥嗎?吃了能管用嗎?要知道有些藥是救命的呀!
一次在醫院藥房外等抓藥。一位患者家屬拿到藥房給抓好的藥後,自己檢查了一下,然後對藥房大夫說:不對,好像缺了百部。原來,他家是開藥店的,可對于外行的患者而言,縱使缺了,也隻有一直蒙在鼓裡了。
我曾見過一個老漢氣得跟藥房人大吵,因為他發現缺少川貝。川貝用量小,那家醫院藥房通常是單包在一起,讓患者回家自己均分到各副藥裡,所以老漢發現了。川貝是特别貴的一味藥材,其價錢可占一副藥的半壁江山。
下面是同事給我講的一個故事:一對年輕夫婦種草莓,為了讓草莓熟得快,給草莓打了不少藥,可他們沒有看住自己的孩子,孩子沒事就在園子裡摘草莓吃,小姑娘才五歲就來月經了。
看新聞,記者探訪山東濰坊地區農村,發現有農民用劇毒農藥種植生姜。記者暗拍時,當地農民表示:“這個藥挺厲害的,自己吃的不使這種藥,另外種一溝。”我想這些種植生姜的農民,倘若他從醫院的藥房抓的藥少了,他們沒準也會氣憤地嘟囔道:什麼人呀,太不負責任了!可他們有沒有想過自己也同樣不負責任呢?
作家艾雲說:“中國的書寫者有一個緻命的硬傷,這就是他們往往容易‘我控訴’,而難以去做‘我忏悔’。當檢勘一段曆史悲劇時,往往把責任推诿出來,而沒有去反思作為我個人原本也應承擔的責任。人們善于談論他者的罪惡,而不習慣于正視自己的原罪。”隻知道埋怨他人而從不審視自我的,豈止是書寫者呀?鄒韬奮說:“自己無論怎樣進步,不能使周圍的人們随着進步,這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極其有限的,絕不以‘孤獨’、‘進步’為滿足,必須負擔責任,使大家都進步,至少使周圍的人都進步。”
文/夏學傑 文化學者
中國家庭報将圍繞家庭健康、和諧,提供權威、實用、熱點資訊内容,歡迎您的訂閱!微信用戶可關注“中國家庭報官微”獲取更多相關資訊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