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銳龍(Ryzen)處理器大家應該早就熟悉了,強大的性能讓它們完全改變了處理器市場的格局,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傳統觀念,在中高端市場上與對手分庭抗禮,鬥得不亦樂乎。等一下,為啥是中高端市場呢?這是因為考慮到入門級市場的需求,AMD在此投放的是第二代銳龍核心與Vega顯示核心的結合産品——銳龍3 3200G、銳龍5 3400G,輔以價格更低廉的第一代銳龍和少量發售的第二代銳龍3 2300X,性價比絕對是杠杠的。
不過這一格局在英特爾第九代酷睿、特别是不含核芯顯卡的F系列調價後有一定的改變,市場期待着新核心銳龍也能推出更符合高性能用戶需求的“獨立”處理器。OK,消費者的意見當然要聽到,于是原本就存在于路線圖中的第三代銳龍3——3100與3300X現在終于現身了。
同為銳龍3 細看有分别
第三代銳龍3采用Zen 2架構,它是在Zen基礎上進行了大改的結果,不僅解決了之前的問題、提升了效率,而且還是一款為跨越式的7nm新制程量身打造的架構。
Zen 2架構的主要改進包括分支預測改進、整數吞吐提升、浮點模塊翻番、内存延遲降低、三級緩存容量翻番、頻率大幅提高等,将代表核心效率的IPC(每時鐘周期指令數)再次提升了15%,單線程性能提升了多達21%等等。關于這一架構的具體技術,大家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為DIYer伸張正義! 首測AMD第三代銳龍處理器》,這裡就不贅述了。
不過在看似相同的架構中,銳龍3 3100/3300X的設計卻有着明顯的區别。我們知道第三代銳龍使用CCX(CPU Complex)群組設計,即4個核心為一組,每個核心自帶512KB二級緩存,并且每組核心共享16MB三級緩存(相對于第二代銳龍提升了一倍)。在實際生産中則是采用兩個CCX一塊矽片(Die)的方式,至于外接總線等電路則全部位于獨立的I/O控制器芯片中。
從前面的描述就可以看出,Zen2架構,或者說第三代銳龍是一種模塊化的設計,每個I/O模塊可以支持1~4個Die(不一定是CPU Die,也可以是GPU),而一個Die中也可以配置不同數量的CCX,甚至連CCX的配置都不是完全固定的,核心數量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那麼,兩款新銳龍3到底是怎麼配置的呢?也就是說,在矽片中,究竟是有1個CCX(1×4核)還是兩個CCX(2×2核)呢?如果小夥伴們想到了這個問題,那麼恭喜你,你發現了這兩款新銳龍3最大的差别所在。沒錯,這兩款銳龍3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核心分布方式,雖然表面規格隻是頻率的差異,但這種不同的部署方式卻會帶來緩存、核心連接效率的差别,呈現出額外的性能、發熱量、超頻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至于這兩款銳龍3處理器和最接近的幾款型号有啥差别,大家看下面這張圖大概就能了解了。如果僅從規格看,這兩款處理器實際上都已經超越了型号定位更高的兩款含顯卡銳龍,銳龍3 3300X甚至在一些項目上已經超過了更高端的銳龍5 3500X處理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這兩款處理器其實也是第一次将8線程配置和PCIe 4.0總線引入這一級别的平台中,将這兩種技術從中高端一舉拉入了入門級和主流市場。
是騾子是馬 測試成績說話
那麼,讓人有些驚喜的規格是否能帶來真正讓人驚喜的性能表現呢?這就要看它們在實際測試中的表現了。
測試平台 模拟未來最适平台
在測試平台方面,為了讓新銳龍3的PCIe 4.0總線充分發揮,我們采用了X570主闆和PCIe 4.0固态硬盤,這有些脫離了産品的實際定位,不過很快大家就能買到的B550主闆實際上也會提供這一功能,而相應的固态硬盤價格也在逐漸下降,大家可以将其看是未來B550主闆 主流PCIe 4.0固态硬盤搭配方式的預演就好。至于顯卡的選擇,我們同樣考慮到了兩款處理器的定位,并沒有選擇RTX系列這樣的中高端顯卡,而是選擇了同為入門級定位的AMD GPU顯卡。
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很多人擔心自己的主闆是否能支持這兩款有些“突然”的處理器,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我們的測試平台主闆提供的最新BIOS是2020年1月的,就已經可以很好地識别這兩款處理器并穩定運行了。
理論測試成績
從理論測試成績上看,借助Zen2架構的高效率,兩款銳龍3的性能都相當強大,特别是單核表現相當優秀,實際計算能力分别接近和超越了曾經的旗艦産品——酷睿i7-7700K。
銳龍3 3100
銳龍3 3300X
如果與對手的類似定位産品相比,兩者的性能分别壓制了對手的酷睿i3-9100和酷睿i5-9400,我們可以看一看這兩個處理器在典型測試中的成績。
很明顯,新銳龍的單核效率已經相當強大,完全可以和對手相抗衡,而更多的線程更是直接秒殺了對手。此外新銳龍3還有一項對手無法趕超的“絕技”,在配合支持PCIe 4.0固态硬盤時,能提供目前最高等級的存儲能力。而且從實際測試看,其PCIe 4.0通道也完全沒有縮水,存取性能不遜于自家的銳龍9 3900X平台。
遊戲能力實測
前面已經提到,新銳龍3推出的目的就是滿足入門/主流玩家的需求,那麼,在相應的入門/主流遊戲平台中,它們的遊戲性能如何,是否達到了要求呢?我們同樣進行了實際測試。
從測試成績看,這兩款處理器完全具有支持高端3A遊戲的能力,而且從實際得分看,這兩款處理器完全可以發揮RX 5500 XT的能力,也可以說與之定位相似的入門級遊戲顯卡其實已經限制了這新銳龍3的發揮,搭配更強力的中高端顯卡才是更好的選擇。所以它們不僅是入門級玩家的良好選擇,更是主流玩家可以用來搭配主流甚至中高端顯卡的高性價比之選,或者是未來升級新一代強力顯卡時的堅實支柱。
運行穩定性與超頻
在測試中兩款銳龍3的表現都相當穩定、發熱量也不高,标配風扇可以将其壓制在70℃以下(室溫25℃),卻風扇噪聲并不明顯。在桌面操作中,兩套平台的總功率均為105W左右,CPU全核滿負載運行時(FritzChess Benchmark多線程)的最大功率則為140W和145W,實際功耗還是相當令人滿意的。
而在超頻方面,我們直接使用了AMD提供的RyzenMaster工具,以GameMode(遊戲模式)進行超頻,可以看到兩款處理器均采用了全核超頻的模式,而最終的穩定頻率分别為4.0GHz和4.45GHz。
銳龍3 3100
銳龍3 3300X
如果手動超頻,則銳龍3 3100/3300X的普遍超頻極限在4.4GHz和4.5GHz。有些用戶在加強散熱并略微提升電壓後,部分處理器甚至能穩定在4.6GHz并沖擊4.7GHz。
來自驅動之家上官文Q的超頻紀錄
總結
銳龍3 3100/3300X的價格僅僅相當于中高端處理器的一半甚至更少,但在Zen2核心加持、四核八線程配置、高頻設置等條件下,其遊戲性能和日常應用、專業應用能力都已經相當出色。
在傳統的3500元“入門級”遊戲平台上,新銳龍3可以通過更強的計算能力,提供原先難以想象的多線程、專業級應用能力,大大擴展其多用途能力。而在配置了中端顯卡、SSD、大容量内存後,它更是将之前“主流級”遊戲、創作平台的價格拉低到4500元以下,同時使用體驗絕不打折扣。
入門級遊戲平台
主流遊戲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