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4到12歲勤奮期與自卑感

4到12歲勤奮期與自卑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01:13:52

被一塊長約1.4厘米,寬約0.8厘米的耳屎堵住耳朵,是一種什麼體驗?

4到12歲勤奮期與自卑感(每個34)1

最近,年僅5歲的小男孩林林在感冒後引發了耳道發炎,直喊耳朵疼,兩隻手還一個勁兒的抓自己耳朵,林林的父母就當即帶林林去了當地醫院就診。

起初,醫生懷疑是感冒誘發了中耳炎,但随後的檢查卻讓醫生吓了一跳,林林的耳道中塞滿了耳屎,從外耳、中耳、内耳一路堵到了耳膜,這些耳屎還堅硬無比,炎症加上巨量的耳屎,耳朵不疼才怪。

媽媽說,林林調皮的不行,每次給掏耳屎都不配合,撒潑打滾的家人也拿他沒辦法,所以林林出生這5年來一直沒掏過耳屎,誰承想耳屎能塞成這樣。

醫生在給林林治療過程中,也是異常艱難,隻要醫生将工具伸進林林耳朵,孩子就疼的哇哇大叫,說什麼也不讓人動了,沒辦法,醫生隻能是通過全麻手術才幫林林掏幹淨。

林林媽媽事後也談到,之前看過一個文章說不建議掏耳朵,尤其是兒童,容易損傷寶寶耳道影響聽力,但現在孩子卻因此遭了罪,看來以後還是不能輕信這些文章……

的确,關于耳屎該不該經常掏的問題,健康界一直是衆說紛纭,有的說耳屎最好定期清理,也有說不建議經常掏耳朵,不然會導緻感染引發中耳炎乃至更大的耳道疾病,那麼究竟哪一種說法正确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一次說清。

4到12歲勤奮期與自卑感(每個34)2

耳朵中有耳屎,到底該不該掏?

需要視情況而定!

在正常情況下,“耳屎”是可以對人體外耳道的皮膚起到屏障保護作用的,不僅可沾附灰塵還能防止小昆蟲進入耳道,防止造成意外的鼓膜損傷。

當耳屎堆積比較多時,大部分的耳屎會随着我們進食、說話、運動等動作自行排出,當然也有少數人會因遺傳等原因出現“油耳”,這種耳屎不易自行排出,會慢慢聚集在外耳道,形成耵聍栓塞,時間長了就會導緻耳悶、耳鳴、聽力下降等情況。

4到12歲勤奮期與自卑感(每個34)3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的耳道口先天性狹窄(尤其是兒童),也會導緻耵聍不容易自行掉出,導緻長時間堵塞形成耵聍栓,如果耵聍緊貼耳膜,輕者出現耳鳴、頭痛、反射性咳嗽等,嚴重時可能還會發生鼓膜穿孔、中耳炎等情況。

所以對于耵聍不容易自行排出這部分人來說,建議3-6個月去醫院找專業醫生取出耵聍,如不及時取出,會使得耵聍越來越大,越來越硬,但不建議自行盲目的掏耳朵,如果方法不對,不僅掏不出耳屎,還會将耳屎推到更深的部位,對外耳道造成更嚴重的損傷,尤其是對于孩子。

4到12歲勤奮期與自卑感(每個34)4

若不管不顧擅自“掏耳朵”,或早或晚會承擔這3個後果!

1、造成外耳道皮膚損傷

若耳朵裡的耳屎又多又硬,擅自用比較堅硬的工具,很容易劃傷耳朵内的皮膚,導緻細菌進入傷口造成傷口感染,嚴重還會引發炎症、流膿水甚至是出現外耳道疖腫等嚴重後果。

2、損傷鼓膜

在掏耳朵的過程中,如果采取的方法不當,很容易刺激到鼓膜繼而産生慢性炎症,導緻鼓膜出現發紅、變厚的情況,還可能會導緻外耳道出現少量的膿液流出。

如果是給兒童掏耳朵,若孩子中途突然掙紮或出現反射性咳嗽,就很容易刺傷鼓膜,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4到12歲勤奮期與自卑感(每個34)5

3、耳屎越掏越多

在掏耳朵時,會刺激到外耳道的皮膚,使得我們人體機制認為耵聍或油脂等物質分泌不足,所以會産生更多的耵聍或油脂,導緻耳道中的耳屎堆積越來越多,更容易形成比較堅硬的大耵聍。

若因此經常性的掏耳朵,還會使得耳道變得越來越幹燥,出現經常性發癢症狀。

所以,不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在正常情況下耳屎都無需人工清理,很多耳鼻喉科的醫生也時常會叮囑大家,不要經常性的自己掏耳朵或給孩子掏耳朵,平時清理也最好是用棉簽擦拭耳廓位置即可,日常中清理耳屎也不要粗暴的直接用硬物掏取,要知道即便是自行清理耳屎,也是有方法的。

4到12歲勤奮期與自卑感(每個34)6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正确地清理耳屎?

1、可以采取一些相對比較綿軟的棉花球,慢慢擦拭耳道,将耳屎粘出,不要用牙簽、火柴、筆芯等比較堅硬的物品,去試探耳道中比較深的部分,因為那部分也往往最脆弱;

2、如果耳屎太硬,可以保持側頭姿勢,向耳内滴幾滴橄榄油或香油,讓耳屎軟化後再翻身側頭,保持耳朵向下的姿勢慢慢靜待耳屎自然流出,若這樣耳屎仍然不能自行排出,最好去醫院找專業人士處理;

4到12歲勤奮期與自卑感(每個34)7

3、掏耳朵時不要用力太大,若用力不當很容易造成耳道受損,從而引發炎症或潰爛,對耳朵造成更大的傷害;

4、若日常經常有耳朵癢的情況,可以用手輕拽或輕揉外耳廓和耳垂,若實在癢的忍不住,可以輕輕将棉棒頭拽蓬松,然後耳朵朝下沿着外耳道畫圈轉動,但一定要注意力道輕柔,深度不要超過1厘米。

寫在最後:對于一些合并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外耳道狹窄、從未清理過耳道、“油耳”、耳癢有滲出液等情況的人群,一定不要自行掏耳,以免造成更嚴重的耳道損傷,最好是到醫院及時就診。

參考資料:

[1]宋海濤. 沒被掏走的"耳屎",最後都去了哪兒?[J]. 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2022(2):21.

[2]張玉潔. 耳屎掏還是不掏[J]. 江蘇衛生保健,2021(4):42.

[3]馬成玲. 耳屎一定要掏嗎?掏耳屎也有注意事項[J]. 家庭醫藥,2019(11):6.

[4]徐尤佳. 為何男孩的耳屎硬得像水泥[J]. 健康博覽,2019(7):38-39.

來源 | 妙手醫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撰稿 |星塵

特别提醒:以上科普内容僅限經驗交流,考慮到個體差異,如您身體出現不适,可在線向專業醫生問診;如您出現急重症,請立即前往線下醫院就診!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