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1 16:23:28

作者:養樂多(爸媽精讀作者)

進化媽:沒有哪個女人想被稱為“超人”,她們更想要的,是知冷熱,懂陪伴、分擔重任的家人。

微博上一條熱搜,着實讓人心塞。

女孩說媽媽喜歡鄧倫很多年了,平時會為了鄧倫和家人吵架,甚至在她艱難的時刻忽視了她。

如今鄧倫塌房了,她很開心,趕緊幸災樂禍地告訴媽媽這個壞消息。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1

原本是女兒覺得媽媽追星太瘋狂,自己受了冷落,有些委屈,可以理解。

沒想到,評論區的回複,充斥着對“媽媽”群體的不以為意、苛責、甚至居高臨下地俯視。

“那讓鄧倫跟她過吧。”

“還好我媽媽心思全在我家人身上。”

“爸爸打一頓就好了。”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2

聲聲讨伐,萬箭穿心,卻百口莫辯。

似乎,“媽媽”是不被允許有獨立人格和喜怒哀樂的,所有家庭成員雞毛蒜皮的瑣事都必須無條件淩駕于個人感受之上。

“心思全在家身上”,是對一名“稱職媽媽”的考評标準。

不禁聯想到前段時間,女兒吐槽媽媽買偶像代言的800多塊錢膠囊咖啡機的新聞。

家人都不喜歡喝咖啡,所以女兒認為這800多塊花得絲毫沒有意義,乃至内心崩潰。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3

原來,媽媽的開心,是不值錢的,是需要被放到刻度闆上衡量,能否為家庭做出貢獻的。

在《我本不該成為母親》一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母職綁架”,是說社會通常會以一種刻闆的印象去綁架成為媽媽的女性,告訴她們應該如何,不能如何。

“在長期的“母職綁架”下,媽媽們由單獨的個體,變成了一個群體,用統一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壓榨着個體的自由與榮耀。”

媽媽不被允許“我覺得”,隻要考慮“該為家如何”。

“心思要全在家身上”,是對媽媽最大的道德綁架。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4

“畫家為牢”的媽媽,既是王冠,也是枷鎖

前段時間,一位29歲的已婚媽媽,考研考了417分,但是家人堅決反對她去讀書。

因為有了寶寶,父母都擔心她讀研會脫離家庭,從分數出來,家庭氛圍就一直陰沉凝重。

飯桌上沒有了昔日的歡聲笑語,一家人低着頭不講話,不時地歎口氣。

導師也勸她:

“你的情況真的很特殊,你一定要想好。”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5

寶媽好幾夜糾結難眠,淩晨兩三點醒了,都輾轉反側神思疲憊到天亮。

迫于壓力,她不得不放棄讀書機會,看似“如釋重負”:

“隻是希望以後在任何工作不順心,生活不如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都不要後悔今天的決定。”

成為“媽媽”,讓女人驕傲,但要戴上這頂王冠,背後隐形的付出、艱辛,也着實讓她們深感無奈和挫敗。

在傳統的認知裡,媽媽就應該微笑、傾聽、做飯。

而家人隻花十二分鐘時間,就可以将她一下午的努力塞進嘴裡,媽媽還要愛慕欣慰地看着家人們狼吞虎咽。

她們隻能整天蝸居在家裡這個局限的空間中,每天重複着前一天的生活軌迹。

媽媽存在的意義,即“努力讓家人過得更好”。

其他所謂的人生價值,個人夢想,一律統稱為“瞎折騰”。

好友最近晉級為新手媽媽,她說當媽之前,包裡裝的是粉底、香水、口紅,穿着漂亮的緊身裙,踩着高跟鞋。

自從當媽,永遠都是耐造的運動服,一腳蹬的帆布鞋,省下收拾自己的時間,好圍着孩子轉。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6

别人都是星辰大海,媽媽們是屎尿屁淚。

“我不後悔要孩子,尤其當他笑着說‘媽媽我愛你,我想永遠跟你在一起’的時刻,覺得一切都值得。”

“可當夜深人靜,全世界都睡了,隻有我抱着娃滿屋子轉悠,随手翻看朋友圈,别人都曬穿着漂亮裙子旅行、吃美食的‘滾滾紅塵’生活時,也會懷念自己不當媽的時光......”

好友無奈地笑着:“你說,我這麼想,是不是挺自私的?”

不知不覺間,“媽媽”這個群體已經被扣上了“無私又偉大”的标簽,以至于她們稍微考慮一丁點個人感受,都會産生自我懷疑。

媽媽提出需求,是尴尬的,是小心翼翼的,是需要證明已經履行了當媽的職責的。

一旦有反對意見,她們總是很敏感,下意識地退縮讓步,生怕對不起社會給予的“好媽媽”光榮稱号,落下一句“不配當媽!”

正如《成為母親的選擇》中所說:

“我們的社會非常積極地将每一位身心健康的女性推向母親身份,卻也坐視這些女性落入母親特有的孤寂無力之中。而原先态度十分積極的社會大衆,則不會為此承擔責任。”

人人歌頌“燭光裡的媽媽”,她們被認為應該是“永遠積極正面的”,将為愛犧牲當作一種慣性。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7

這不僅是神話媽媽們無所不能,也是物化她們付出的理所當然。

事實上,身體的疲憊,加上各種負面情緒彙集的委屈、焦慮、迷茫、孤獨,媽媽們陷入沒有盡頭的循環。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8

被“神話”的媽媽,犧牲感被無情漠視

湖北武漢,一位碩士畢業的全職媽媽,居然從還在上小學的兒子口中聽到這樣的嘲諷:

“我上學這麼累,你在家又沒什麼事情做,你為啥不能把衣服整理好?”

“你不就是在家做家務嗎?”

原來,媽媽接兒子放學後,兒子像大爺似的把衣服随手一扔,為了讓他養成好習慣,媽媽便提醒他把衣服整理好。

沒想到,卻換來這樣一句“輕飄飄”的嫌棄。

每一個字,都像是利箭,精準地紮在媽媽内心最脆弱、最敏感的角落。

在孩子眼中,媽媽做家務非常輕松又無價值,他已經形成了“媽媽應該為我服務,讓我做更有意義的事”的思維。

其實是媽媽要做的事情總是被分割得非常細碎,不斷重複,才會讓人産生錯覺,以為隻是毫不費力的“原地打轉”。

可連一手帶大的孩子都不懂她的辛酸和付出,用一種不以為意的姿态、輕描淡寫帶過媽媽的犧牲、妥協。

這種心情,是任何語言都沒辦法描述的。

曾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原始的生存本能讓人對偶發的事件更為敏感,而不太容易注意到那些始終在發生的、不變的情況。

媽媽們的努力和付出,往往是“始終在發生的”,所以極易被家庭成員習以為常,不太會注意到。

相反,一旦她們的付出“減少”了,或者“缺失”了,家庭成員就會挑剔和不滿。

所以媽媽常聽到這樣的話:

“不就是帶個孩子嗎,怎麼累着了?”

“别人為了孩子都能忍,你也忍一忍吧。”

“.我上班已經這麼累了,你連這點事都做不好...”

媽媽永遠是默默無聞的“隐形”付出者,所有的犧牲都是那麼自然,自然得就像空氣般無所不在,也像空氣般視而不見。

正如奇葩說裡詹青雲說的那樣:

“當你去強調‘媽媽’這個身份的本能,就是在漠視所有個體的付出和犧牲,就是在用一套标準去要求所有人。”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9

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被“神話”的媽媽,永遠在為家服務,讓家庭成員認為自己是中心,而她的犧牲是不被重視的。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10

母愛很偉大,但媽媽是普通人

沒有哪個女人想被稱為“超人”,她們更想要的,是知冷熱,懂陪伴、分擔重任的家人;是少女心、儀式感、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就像每個普通人那樣。

1、媽媽不必覺得抱歉

有位媽媽說,除了上班,還要給孩子選興趣班,上課,試聽,推拿,穿插着寓教于樂的學習...

小家夥每天不斷表白:

“媽媽,我隻想跟你在一起,你不陪我我就哭。”

可媽媽真的已經很累了。

她一想到孩子的依賴,就覺得不陪伴孩子,内心有愧,身體的疲憊與心靈的負罪感長期折磨着她,導緻她患了抑郁症。

媽媽會累,想要有獨立的空間都很正常,要學會給自己松綁,不必覺得抱歉,調整之後才能精力充沛地陪伴孩子。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11

2、不要看不起純粹的快樂

當媽媽忙活完丈夫、孩子、家務、雞毛蒜皮、婆媳糾紛、菜場買菜等所有瑣事後,她也許隻想刷刷抖音、逛逛淘寶,填充碎片時間的消遣。

可總有人打着“不上進”的旗号,開口閉口“中年婦女的娛樂”,秀着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這讓媽媽也産生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被社會抛棄了...

其實每一種娛樂都是與社會連接的方式,隻要是能讓人快樂的,就是有意義的,媽媽不要思慮太多,甚至貶低自我。

3、嘗試讓家庭成員體驗“媽媽”角色

有位爸爸一大早起來,張口就喊:

“飯呢?怎麼還沒好?”

媽媽笑盈盈地說,今天想嘗嘗他的廚藝。

要找機會讓另一半體驗勞動,讓他明白,飯菜不是機器人端上來,碗裡的每一片蔥花都是要提前準備出來的。

也嘗試讓孩子掃地、洗碗、拿包、在他玩累之後堅持要他整理玩具,小家夥會懂得,房間不是自動變幹淨,是媽媽在默默維護。

這種互換角色的體驗方式,比話語更能讓家庭成員體會到媽媽的辛苦。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12

柴米油鹽重要孩子也重要(困在柴米油鹽裡的媽媽)13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新手媽媽全職帶4個月大的孩子,那天,爸爸回來,看到房間淩亂,廚房竈台上灑滿了油漬。

他第一句話不是責備,不是質問,而是略帶憐惜的一句:

“累壞了吧,辛苦了。”

很簡單的一句話,卻讓媽媽有被愛包裹的感覺。

其實媽媽從來不怕苦,隻是需要一點甜。

願每個媽媽除了家,也有自己的小世界,永遠被歲月溫柔以待。

作者簡介:養樂多,富書專欄作者,文章: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