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來問我,她親戚家的孩子上家裡玩,非要帶走她兒子最喜歡的玩具,是否要逼着兒子同意呢?
我和她說,這是一個禮儀問題,不管是對于她的兒子,還是那位親戚的孩子,都一樣。
良好的禮儀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知識學習還重要。在禮儀規範的約束下,我們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可我們偏偏又不得不去做這些事情。
就像這個玩具,該送呢,還是不送呢?
《給孩子的禮儀書》是一本構思精巧、诙諧幽默的禮儀教科書,孩子可以從中了解到哪些是必須遵守的禮儀規範,哪些是不可碰觸的禮儀禁忌。
接下來,我們通過這本書,來學習餐桌上、學校裡、乘坐交通工具時該遵守哪些禮儀規範呢?
01 餐桌上的禮儀
餐桌上的禮儀規矩非常嚴格、難學,有時候可能會讓人覺得一點兒邏輯都沒有。
别說是孩子了,一些時候大人們也不一定能夠完全遵守餐桌禮儀,而他們把自己的這些行為稱為“例外情況”。
比如,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孩子說了今天在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媽媽會指出他不該在吃飯的時候說話。但孩子認為媽媽剛才說他的時候也是在一邊吃着東西一邊說話。媽媽會怎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好的教育需要有好的父母,好的父母也需要了解什麼是好的行為,而且願意好好地教會孩子學習這些規則 。
餐桌上的禮儀真得很多,并不是一天或是一年就能全部學會的。當孩子可以上桌和大人們一起吃飯開始,我們便會開始警告他哪些不能做。而教學的最好方式,還是要數身教,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把禮儀印刻在孩子的記憶裡。
02 學校裡的禮儀
學校是縮小版的社會,在這裡孩子需要與同學、與老師交流。
有一些不太适合提問的問題,比如“你覺得你長得帥嗎?”“你那裡怎麼長了一個粉刺?”“你以前也是這麼胖嗎?”
這些問題在你的孩子看來可能覺得沒有什麼,而且聽起來也很有趣,但是對其他人而言,也許是一種傷害或是挑釁。
這種提問實際上是對别人的一種不好的評價:“你那個粉刺好惡心!”“你長得真胖!”或是一種不好的暗示。
我們不要随意對别人發表評論,除了贊美。如果孩子收到了一件非常糟糕的禮物,可以說自己覺得這件禮物“非常與衆不同”“很特别”或是“非常原生态”,而不能直接說這是一件糟糕的禮物。
語言的神奇之處,不是如何攻擊别人,而是把雙方的距離拉近。一些小小的不開心,可以通過語言化成美妙的記憶。
如果你的孩子做了什麼讓你頭痛的事,現在你準備怎樣和他說呢?
想想語言的妙用吧!
03 公共交通上的禮儀
公共場所,特别是公共交通工具是許多陌生人聚焦的地方,大家可能彼此不認識。
但是,這些人都需要搭乘同一列火車或是同一輛公共汽車。我們已經知道做任何事要遵守一定的原則,不然很難順利進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也是如此。
到站之後,車廂裡的人要先下車,才能給上車的人騰出空間。這是先下後上的規矩。
上了公交車後,需要盡可能地往車廂裡面走,這樣才能給後面上車的人留出空間,避免大家擠在車門口。
不能把腳放在座椅上,也不能用背包、書包或是箱子占用其他座椅。
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行動不便,應該站起來給他們讓座。千萬不要等他們向你提出請求時才行動。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已經很注意禮儀,但無論我們做得多麼到位,也總會有不足的地方。幸好我們有《給孩子的禮儀書》。
當我們學會了書中的禮儀規則,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可以成為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懂禮儀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