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學系主辦了語言學夏令營。該夏令營作為認知語言學發展的萌芽,奠定了其蓬勃發展。同時,認知社會語言學、認知意識形态研究、認知語篇研究、認知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研究等相鄰學科也迅速發展。認知語言學學者的交流也逐步深入。本文主要探讨認知語言學對翻譯、詞彙及閱讀等外語教學的啟示。
1.認知語言學對翻譯教學的啟示
傳統的翻譯教學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其教學體系是語言結構對應模式。翻譯的标準為對等、通順,其關注的隻是語言的轉換,學生無法擺脫語言形式的束縛。而将認知語言學理論應用于翻譯教學中,以具有共性基礎的認知範疇為基礎展開教學,闡釋描述性和解釋性,讓學生熟悉雙語概念系統的共性及其差異,在跨文化的條件下構建文本;以構建主義模式為基礎展開教學,注重翻譯文本及其主體認識結構的多樣化要素,關注翻譯中概念的文化負荷和語境,而不僅僅是語言形式中的對等、通順。
認知語言學的翻譯教學注重啟發式教學,教師學生共同構建,鼓勵學生采取不同的認知路徑、認知手段來理解翻譯文本,利用現代信息首席文本的語境。而不是傳統翻譯教學的教師主導,學生被動且弱勢。由于認知語言學中範疇理論的抽象意義,要求教師給學習者提供更多的範例,這雖然需要學生自己總結翻譯現象背後的規律,但卻更能夠開拓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
2.認知語言學對詞彙教學的啟示
傳統教學對學習者詞彙的習得并不重視,通常由學生者課下自行背誦。如果教師能夠從認知的角度出發,為學習者分析英語詞彙的構成規律,了解英語詞素的構成方式,那麼學習效果将會事半功倍。認知語言學中的認知語法認為:所有詞素都是象征單位,英語中的詞彙由數量有限的詞素構成。詞素的結合規律基本具有相似性。從距離相似性原則可知:概念距離越近,思維時也就越容易把他們放在一起思考,表達的符号也就越容易共現,越容易合成一個單位。我國學者王寅對英語詞彙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剖析,把英語中表示數字的前綴與表示事物的詞根編成一組,按照特定規律組合單詞,英語者就可以快速的記住數百個英語單詞。可見句法層面上的距離相似性原則可以應用于詞彙層面上的學習,能解釋很多英語單詞的構成方式。
3.認知語言學對閱讀教學的啟示
閱讀理解從認知意義上來說是讀者的信息重構,讀者在閱讀中是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認知語言學中的範疇理論認為人們已有的知識構成一個認知結構。各個範疇系統所包含的内容是人們感知世界的基礎,由不同範疇的知識構成的系統被稱為 “圖式”,圖式是對過去經驗的反映或對過去經驗的積極組織。在閱讀過程中,當大腦感知了外部信息後,儲存在記憶庫中的圖式便被激活。當被激活的圖式與被感知的圖式相吻合,圖式知識就會被表征出來,對比感知的信息進行加工和解釋,讀者便讀懂了相關信息。因此,教師應注重構建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先用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對未知信息作合乎邏輯的推斷,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狀态,達到理解目的,改變傳統閱讀教學中學生作為信息接受者的被動地位。
總之,認知語言學理論加深了我們對語言學習和運用心理過程的了解,是指導我們進行外語教學的理論基礎。随着對認知語言學的深入研究,外語教學的質量也會出現質的飛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