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一學期的語文書看似内容比較多,但是如果粗略去讀的話,幾天就能把書内的内容看完。
對于那些學習有天賦的孩子,這些内容可能需要一個月左右就能全部學完,但是效果怎麼樣?孩子在做題的時候能否得高分?
事實上,我們的語文學習真的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進行。絕對容不得一點偷懶和半點馬虎。
如果說太專業的東西,可能各位家長朋友以及孩子們不能很好理解,我就随便拿出一冊書的内容,給大家舉例講解一下,為什麼語文學習要一步一個腳印、按課進行,因為每一課都有一個所得的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課一得”。
得到了什麼,當然是每學完一課就得到了一個知識點,每一課除了課文的學習,字詞的學習和理解之外,了解作者的情感,想表達的内容,學習上的方法……那麼,這裡面就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每一課都有一個側重點在裡面。
舉例說明,小學、初中都是如此,我們今天就拿初一的語文(七年級上冊)為例。
七年級上冊的第1課是朱自清的《春》,這一課除了學習這些句子、字詞、了解作者等文學常識之外,我們得到什麼呢?這一課的重點就是關于比喻的一些表達方法。
這一課主要講得是比喻的修辭手法,可以說非常全面和系統在這篇文章中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我們就圍繞着比喻這種方法,深入去學習,也是在學習目标中有所體現的目标之一,就是學習文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還要揣摩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
關于比喻那就是打比方,一般比喻句呢都是由三部分組成本體,就是被比喻的事物,還有喻體是用來做比喻的事物,還有比喻詞,就是比喻關系的一個标志吧。
明喻是本體和喻體都會出現,兩者用“仿佛、如同、好像、像”或“……似的”這樣的比喻詞把它們連接起來,在朱自清的《春》這一課就有這樣的句子——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再說暗喻,暗喻就是本體和喻體都會出現,中間用“成為、是、就是、變成、等于……”這樣的詞語,或者破折号來連接。
舉例“那又濃又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綠山水畫。”
“借喻”就是本體和比喻詞都不會出現的,句子中會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比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裡面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個梨花代替的就是雪。
博喻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的角度來反複設喻形容一個本體,常常是同一個比喻詞去連用,本體和喻體都出現,比如還是這一課《春》裡面就有“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那麼,這像什麼像什麼指的都是雨絲像什麼?
除了了解比喻的這些常識,還要了解考點是怎樣的?從哪些方向去考的?比如:關于比喻這個修辭手法的考察方式呢,通常有兩種。
第一種就是選文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你說說這樣做的好處吧;第二點就是從修辭角度去賞析下面這個句子,或者賞析劃線的句子。
答題也是有公式的,公式我們可以直接把它記下來,比如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什麼比作什麼,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本體的什麼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知道了公式,又知道了考察的方法,我們答題就從何入手呢?這點就更加重要了,所以說孩子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每一課都學透。
那如何入手,我們就了解一下,一般來說,我們先說一說比喻修辭手法的特征以及表達的效果,準确說一說本體、喻體是什麼,然後再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對句子進行一個賞析分析,表達效果的時候,我們要考慮比喻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也要考慮具體環境中特殊的表達效果,一般來說,我們就從生動形象的表現本體的特征和表達作者情感,在兩個方面去分析即可。
第2課呢就講了拟人這個修辭手法,第3課又會講其他的内容。總之,每一課都有自己所關注的一個知識點,每一課孩子們都要紮紮實實進行,這樣對于孩子的語文學習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每一課都紮紮實實地學習,這樣孩子們受益匪淺。覺得上面的内容也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大家積極點贊、評論和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