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小排量渦輪增壓大行其道的年代,大排量自然吸氣成了“稀罕物”,大排量自吸的平順性和線性感,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很難做到。比如最近最熱門車型之一的豐田亞洲龍,搭載的A25A發動機提供平順動力的同時,40% 的熱效率還能帶來出色的燃油經濟性。
那麼相比“稀罕物”大排量自然吸氣,熱門的小排量渦輪增壓有哪些特點?發展至今它的可靠性、平順性是否還那麼差?
技術至今百餘年
不少消費者不願意選擇渦輪增壓車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擔心其可靠性。其實渦輪增壓技術已有百餘年曆史,最公認的渦輪增壓發明者是1905年申報渦輪增壓技術專利的是瑞士工程師比希,早期渦輪增壓技術主要應用于飛機和坦克發動機上。最早将渦輪增壓運用在民用車上的品牌是雪佛蘭,60年代雪佛蘭試探性的将渦輪增壓器裝在旗下車型上,但當時技術的不成熟導緻增壓效果和可靠性都不太理想。
随着優秀工程師們的努力研發,渦輪增壓技術也逐漸成熟,差不多十年後的70年代是渦輪增壓技術的一個轉折點,薩博汽車公司開始廣泛使用渦輪增壓器,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保時捷911也于70年代問世。所以,時至今日誕生百餘年的渦輪增壓技術已經相當可靠。
中段帶來明顯推背感
渦輪增壓工作原理是通過廢氣推動渦輪增大進氣壓力,讓燃燒更加充分,從而在較小的排量下輸出更大的功率、扭矩。
一台發動機裝上渦輪增壓器後,最大功率、扭矩比同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能高出40%以上。比如排量為1.8升的發動機裝上渦輪增壓器,動力可以達到2.4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水平。
駕駛渦輪增壓車輛時,在渦輪進入正壓的中段能感覺到很明顯的“推背感”,相信這是渦輪增壓發動機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同時在怠速狀态下,渦輪不工作,此時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變成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因活塞摩擦面積較小,還能達到較低的油耗。
同樣能做到接近自吸的平順性
因為先天物理結構,導緻渦輪增壓發動機平順性遠不如自然吸氣發動機,這是渦輪增壓的一大通病。
但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早期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遲滞造成的突兀感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不少新款渦輪增壓發動機也能達到很好的平順性。比如豐田旗下排量為1.2升的D-4T發動機,采用單渦管結構低慣量渦輪增壓器,通過計算機輔助工程優化渦輪葉片以及殼體形狀,很好的減小了渦輪遲滞,從而使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也能達到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平順性。
寫在最後
“渦輪好還是自吸好?”是老生常談的争論。為了在有限的排量内壓榨更多的動力,幾乎所有廠家都主推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遍地小排量渦輪增壓的年代,大排量自然吸氣越來越少見。但随着技術的飛速進步,“故障率高”、“突兀”已不再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标簽,先進技術的融入渦輪增壓發動機也能達到出色的可靠性、動力性、平順性,大可放心購買。
本文為第九車道原創,如有抄襲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HJ)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